番仔球埔的護身符:李仙得契約

2021-03-03 ONLab在線

ONLab在線 No.210


前文

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通事林針

番仔球埔的護身符:李仙得契約

李仙得在臺廈活躍的政治活動經驗,為正處於明治維新、渴求西方人才的日本政府所看中,1872年他在由廈返美途中停留日本,被勸說為日本政府服務,同年12月辭去美國領事一職,成為日本遠徵臺灣計劃的顧問,也是日本政府的第一個外籍僱員。

在李仙得離廈前,德記洋行(Tait & Co.)的帕特森(John Paterson)和怡記洋行的派爾(Randall H. Pye)找到了他,要求承讓在「雞毛尾」的土地,並於1872年7月籤訂了一份英文契約。根據這份契約,李仙得象徵性地接受了1元的租金,將其餘的1305元在8位中國原業主間分配,並且規定此地產的任何轉讓、分租、租用、建造使用,都必須獲得美國駐廈領事的批准;最重要的是,此地產必須作為廈門外人團體的公共設施使用,不能轉為私人用途,如有違約,美國政府隨時可以收回此產業及相關設施。

美國領事館關於李仙得轉讓契約證明書局部。圖片來源:英國國家檔案館。在美國領事的批准之下,1875年9月派爾將他的產業權利轉讓給了帕特森,當時稱「板球場」(Cricket Ground);1876年4月,帕特森通過德記洋行經理勿魯士(Robert H. Bruce),將整個產業轉讓給了廈門外國人道路委員會(Roads Committee),該地產的名稱已是「洋人球埔」(Recreation Ground)。1899年英人打球埔公司董事(Kulangsu Lawn Tennis & Cricket Club)為番仔球埔辦理了中外契約,地塊編號55,總面積約17080平方英尺,將其作為在廈門外國人的公共產業管理,1903年鼓浪嶼工部局成立後,接管了道路委員會名下的公共財產,其中包括番仔球埔。由於此產業是李氏在美國駐廈領事館註冊登記的,1917年時任美國駐廈領事對番仔球埔的地權提出質疑,一度致函上海美國總領事館查證各項契約,並上達美國國會諮詢,經核查此地的轉讓手續和使用,均滿足了李仙得契約的各項條件,因此承認工部局對番仔球埔的合法產業權益。
1949年3月,球埔俱樂部(Recreation Club)在福建省廈門市地籍整理處辦理了土地所有權狀。

李仙得契約成為番仔球埔的護身符,後續的土地所有人遵守籤訂的契約承諾,使得這大片土地一直作為在廈外國人的公共活動場所,有關番仔球埔土地永租、轉讓與產權註冊登記在英國及美國駐廈門領事館,最終收藏在其國家檔案館,供歷史學者研究。遺憾的是,政權變更後,番仔球埔土地權利也隨之變更,其過程至今仍是一個謎。

左下部平坦地塊為番仔球埔。圖片來源:廈門攝影大觀,1935。1874年李仙得被選上參加所謂的「臺灣生番探險隊」,後因在上海被美國領事館拘禁而未能成行,但日本政府還是為此嘉獎了他,因此他被指責是日本侵略臺灣的始作俑者。1874年底李仙得辭去政府職務,轉為大隈重信(曾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早稻田大學的創辦人)效勞至1890年。1890年3月李仙得離開日本,轉為韓國內務部服務,1899年9月因中風病逝於首爾。

李仙得位於韓國首爾的墓地。圖片來源:WIKIPEDIA。

【待續】

原文題為

「鼓浪嶼番仔球埔的前世今生」

刊登於

《廈門晚報》2008年11月2日

長按二維碼訂閱

Press the QRcode to follow us

相關焦點

  • 風雨凌煙「番仔樓」
    曾氏「番仔樓」。張志堅攝  一座「番仔樓」,見證了一個家族的海上絲綢史。  在閩南僑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種集傳統紅磚白牆古民居與南洋建築特色於一體的洋樓,被稱為「番仔樓」。「番仔」是家鄉人對漂洋過海到南洋生活的華僑的稱謂,語氣中隱含羨慕和妒忌雙重意味。
  • 漳州山水|百年滄桑''番仔樓''
    「番仔」是過去閩南一帶對「南洋人」的稱呼,出洋祖先回鄉蓋的房子被稱為「番仔樓」。  一對新人在曾氏番仔樓前拍攝婚紗。  冬至將至,曾百和的兒媳婦陳小燕到「番仔樓」進行攝影創作。這幾年,已是漳州市攝影協會會員的陳小燕一直專注於「番仔樓」題材的拍攝。到了中午飯點,她留在祖屋吃飯,與小叔子曾力毅、曾力林小聚,談及冬至祭祖的事情。後輩們每次回家,憶起祖先曾振源以及這座名噪一時的華僑莊園總是引以為豪。「有『番仔樓』的富,也沒有『番仔樓』的厝」,民間一直流傳這樣的俚語。 時光回溯到20 世紀初。
  • 番仔百科 自製草莓醬原來如此簡單
    不知道你們猜到了番仔說的是誰了沒有?其實就是草莓啦。高顏值高營養價值的它可是蜜桃妹妹的最愛之一,可惜現在草莓的季節就要過去了,為了讓蜜桃妹妹還能再吃上草莓,番仔研究出了一套草莓醬製作法,按照慣例,還是要跟大家一起分享。1.先準備好新鮮草莓、檸檬一個和白砂糖。
  • 新寶島康樂隊閩南語歌曲《車輪埔》歌詞
    《車輪埔》歌詞:  車輪埔 - 新寶島康樂隊  詞曲:新寶島康樂隊  叫著我叫著我  ma ma wa dai va dai a na jin ma bu yada  yai na miu la a ja ba li vo  yan e so na
  • 漳州臺商投資區百年「番仔樓」講述華僑出洋奮鬥史
    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東美村是著名的古僑村,村內有座氣勢恢宏的曾氏「番仔樓」。近來,該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處百年華僑豪宅,也是漳州臺商投資區境內第5處的「國保單位」。它有各種精美的石雕、木雕和富含異域風情的浮雕,配合著閩南特色的紅磚,整棟「番仔樓」散發著一股中西合璧的味道,也印證了曾氏先民闖蕩南洋的傳奇故事。雖平時遊客不多,但村民及其後人對它卻極為愛護。
  • 票選【永寧十大番仔樓】,動起你的手來吧!!!!
    你總是說你多熱愛閩南文化————但是,蔡掌柜的文章都不見你轉發,素不素!!!???說的就是你!!!!好吧,那,這個,這次,就請你一定要給力,一起轉發起來,一起投票起來,一起宣傳起來,大家說,好不好!!!
  • 虎刺梅別稱鐵海棠、花麒麟、番仔刺、番仔樹、番刺梅、麒麟刺
    虎刺梅的別稱虎刺、鐵海棠、花麒麟、番仔刺、番仔樹、番刺梅、麒麟刺。是蔓生灌木植物。莖多分枝,長60-100釐米,直徑5-10毫米,具縱稜,密生硬而尖的錐狀刺,刺長1-1.5釐米,直徑0.5-1.0 毫米,常呈3-5列排列於稜脊上,呈旋轉。葉互生,通常集中於嫩枝上,倒卵形或長圓狀匙形,全緣。
  • 漳州:風雨凌煙「番仔樓」見證家族的海上絲綢史
    位於漳州臺商區的曾氏「番仔樓」。 (張志堅 攝)一座「番仔樓」,見證了一個家族的海上絲綢史。在閩南僑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種集傳統紅磚白牆古民居與南洋建築特色於一體的洋樓,被稱為「番仔樓」。「番仔」是家鄉人對漂洋過海到南洋生活的華僑的稱謂,語氣中隱含羨慕和妒忌雙重意味。每一幢「番仔樓」都承載著一位母親對漂洋過海兒子的牽掛,一個妻子對在異國他鄉丈夫的守望,一個孩子對父親歸來的期盼,同時也是一個離鄉海外僑胞思鄉念祖、與家鄉親族血緣關係的時代紐帶,見證了一輩「過番」人謀生創業的辛酸歷程。
  • 洪厝有座遠近聞名的七開間番仔樓
    鴻山鎮的洪厝村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番仔樓。這座番仔樓三進七開間雙櫸頭,外牆以紅磚和石條為主要建築材料。屋內有個2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天井直通二樓,讓整幢樓房顯得更寬敞明亮。房屋的特色之一就是二樓天井的兩側也搭建房屋。屋前屋後均設石埕,地面建築面積334平方米。這就是村莊裡遠近聞名的七開間雙櫸頭的番仔樓。
  • 甲子待渡山「番仔墳」 . 乃「倭寇」 之墓!
    甲子人稱之為「番仔墳」。相對於待渡山山頂家喻戶曉的甲秀樓和山麓聲名遠播的進食亭,這半山腰上的「番仔墳」卻鮮為人知。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揭秘「番仔墳」背後的故事。  從墳墓的稱呼看,墓主人的身份一目了然——「番仔墳」裡埋葬的是「番仔」。所謂「番仔」是我們對外國人或外族人的蔑稱。  民間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元番」(元朝的將士,蒙古人)。
  • 「清漳菁萃」丨漳州「番仔樓」
    漳州「番仔樓」田 豐文/圖閩南一帶流行一句口頭禪:「泉州人過番,漳州人去臺灣」言外之意,漳州人往往路走不遠。其實,這一說法有失公允。中西合璧的「番仔樓」中的經典之作,象珍珠般地散布於漳州市鎮及鄉村。經過百年的風雲變幻,進入新世紀,漳州大地尚倖存許多「番仔樓」。
  • 金井石圳:開發保護番仔樓 助力村莊發展
    如何將現有資源帶動村莊經濟發展,石圳村將思路放在了番仔樓的開發保護上,讓遊客感受石圳人的打拼精神。  眼前這棟頗具特色的民宿,由番仔樓改造而成;這是去年村民李文錦看到村裡大力發展旅遊資源後,回鄉投資的一個項目。他說,這樣可以讓遊客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石圳的美景。
  • 角美「番仔樓」 見證僑民闖蕩南洋傳奇故事
    本期報導,讓我們觀賞角美的「番仔樓」。這些富麗堂皇、精雕細刻的番仔樓,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中的裝飾藝術特點,與廈門「穿西裝戴鬥笠」的嘉庚建築風格有相同之處又有所不同,堪稱中外藝術合璧的傑作。這些番仔樓,是角美先人漂洋過海、敢拼會贏、創立偉業的歷史見證,也反映他們具有懷念故土、愛鄉愛國的良好品德。
  • 到臺商區,別錯過番仔樓!下一個網紅打卡點...
    不過,這次,「有加料」你可能不知道兩個月前有一波文藝青年進駐番仔樓在他們的打造下現在,番仔樓已經變得很「文藝範」啦隨手拍一拍你就是朋友圈最靚的仔這些「番仔樓」承載了當地華僑的美麗鄉愁,也是他們的根之所在。聽說最近村裡面要盤活這些番仔樓,也引進了一支文創團隊,目前,我身後的這幢,就是已經打造得差不多的樣板房,跟我一起去參觀下。這幢門牌號為599的番仔樓分上下兩層,共有12個房間。經過這兩個月的打造,已經是另外一幅模樣。
  • 永泰大眾詩社 埔埕釆風行
    據說埔埕為八卦地形,風水寶地。外地人常多迷路於十八巷中,有「埔埕十八巷,走來走去走不通"之說。埔埕獨特的多姓聚居文化,如迷官般的十八巷,美麗的鄉村風光,吸引了許多遊客慕名參觀。有名稱的古民居33座:下新厝、下街尾、草堂前、榕樹下、橫厝仔、守良厝、下新廳、上新廳、下閘兜、上閘兜、鄭氏厝、南倉厝、新程厝、石街兜、懷遠堂、祖厝、德星堂、後玉梅、前玉梅、旗杆厝、門前厝、厝堂、尚埕(三合一)、吉星居、井兜厝、新井居、五蘭厝、樞庚厝、樹德堂、耕心居、柯厝、堯夫厝、溪墘頭。
  • 詩山百年番仔樓「調志樓」的前世今生
    調志樓始建於1921年冬季,建築坐北朝南,臨山近水,木石結構的兩層建築與周圍的古厝形成鮮明對比,閩南地區把這種具有南洋風格的建築叫作「番仔樓」。 那麼,這座番仔樓為什麼會叫調志樓呢?
  • 臺少數民族「立委」被罵「番仔」 呼蔡英文再向少數民族道歉
    ­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日前在「立法院」飆罵「番仔」(在臺灣的閩南語中對少數民族歧視的意思),引起諸多臺灣「立法院」少數民族「立委」反彈;身為阿美人的「立委」廖國棟17日在「立法院」大力拍桌表達不滿說,自己是在「番仔」的罵聲中長大的孤兒,感覺彷佛重新回到50年前,揚言要上法院提告,更要求蔡英文再次向少數民族道歉,否則少數民族要向民進黨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