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常用風光攝影中的畫面比例

2021-02-14 馬田影像傳媒

構圖往往是決定一張片子是「好片」還是「大片」的重要因素,關於這方面有各種常常聽到的法則,例如1/3法則,引導線,黃金螺旋等等。因此我們經常考慮到的是畫框內的東西,卻並沒有考慮這個「框」本身所帶來的影響。

攝影作品的畫面比例,可以強調某些主體、消除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東西,從而造就或毀掉一個構圖,甚至讓整個場景畫面失去平衡。當你在透過取景器觀察,然後準備按下快門的時候,最好在腦子裡想像一下最終畫面的樣子,當然也包括畫面的比例,從而對你的構圖進行優化。然而現實當中大部分人往往都是這樣:當我們發現一個畫面的構圖有點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才想起來要在後期處理軟體當中對畫面進行裁切,達到重新構圖的目的,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和方法。

但是到底畫面比例會對構圖有什麼影響呢?涉及這方面的文章相當少。我打算就一些常用的比例進行討論,並說明每一種的優點和缺點,哪種比例適合什麼時候使用。(請注意,現在關於到底是否應該把作品按照預定義/常見的比例進行裁切有很大的爭論。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你要進行列印或者裝裱的話,還是使用預定義/常規比例進行裁切,否則的話,可能看起來會有點怪異。)

1:1的方畫幅

方畫幅通常能夠簡化畫面,並且讓畫面中央的物體產生衝擊力。保持畫面的寬度與高度相等,讓人們閱讀作品的方式改變了,減少了視線從左邊移到右邊的距離。方畫幅也是讓你打破一些常見的構圖法則的一個不錯的比例。你經常會在一些極簡的作品當中看到這樣的比例,強調出它的簡約。


4:3畫幅

這個畫面比例是使用4/3系統感光器相機的默認比例,還有賓得645中畫幅系統也是這個比例。畫面的寬度比高度要長,意味著讀者的眼睛自然要從左到右去遍覽畫面。然後,這樣比例的畫面高度確實有點高了(相對於寬度而言),因此這種比例極其適合通過前景的引導線將注意力引入到畫面當中。畫面的高度相對更高,因此更加適合使用超廣角鏡頭獲取更大的景深,但又不用擔心把一些無關的細節拍入到構圖當中去。


6:4畫幅——35mm格式(也叫3:2)

這是35mm膠片的默認比例,因此也是尼康/佳能大部分全畫幅、aps-c相機的比例。畫面的寬度明顯要比高度長,因此會更加讓讀者潛意識的從左到右的縱覽畫面,同時對角線的引導線在這裡也會相當適合。但由於高度明顯要比寬度短得多,所以使用超廣角鏡頭要把更多的前景畫面納入構圖中會相對難了許多,因為垂直的空間相對少了。有時候容易導致主體過於分離而顯得缺乏衝擊力。6:4的比例比較適合使用35mm一類的小廣角鏡頭,拍攝較少/沒有前景興趣點的畫面。


16:9——寬屏全景

這種比例格式在以前的APS相機當中就有,因為比較接近於電視、電腦顯示器、手機等行動裝置的16:9的比例,所以最近也逐漸流行起來。這樣的畫面比例,寬度是完全佔據主導地位的,因此想要讀者留意到畫面的前景是相當困難的。不過,這種比例格式適合用於呈現在一定距離開外使用長焦鏡頭拍攝的風景畫面。


12:6 或者 18:6——全景比例(也叫2:1或者3:1)

我個人會選擇12:6 或者 18:6作為全景照片的比例格式,因為這兩種比例在全景畫面當中被支持地比較廣泛,它們通常不是2:1就是3:1的。2:1是一些中畫幅全景相機的比例格式,而3:1是APS相機所支持的全景比例。這種比例的照片通常都是通過2張或者更多的照片拼接得到的,一般想要通過一張照片裁切得到這樣的比例並且獲得足夠的像素來進行大幅面的輸出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的畫面通常也是使用長焦鏡頭在遠距離拍攝多張進行拼接的風景,包含前景在這裡就意義不大了。


肖像模式——豎畫幅

我發現前面討論的都是橫向的比例格式而沒有豎向的。可能這是因為我個人認為風光作品使用豎構圖成功呈現的機會要小得多。豎構圖的時候,你需要平衡整個畫面的比例會變得相當困難,例如在6:4的時候,高度相對寬度而言實在太高了。對於豎構圖的比例,「胖」一點的矩形還是比較理想的,例如4:3, 7:6 或者 5:4,5:4在中大畫幅的職業風光攝影師當中是被大量地使用的。這樣的比例不會因為拍入過多的天空而讓畫面失去平衡。


結論

我針對一些常見的比例特點進行了闡述,但並不是說所有畫面都要遵循我說所的去做。有的畫面或許剛好跟我說的相反,適合採用某個比例,用另外一個不合適。

無論如何,我希望這篇關於畫面比例的介紹,能夠給你一些關於這方面的思考和鼓勵,在你準備按下快門之前,有勇氣去嘗試一下。直接把你面前的風景塞滿到你的構圖當中往往並不理想,選擇一個合適的比例將會讓你的畫面更加有衝擊力。


      謝謝大家的不斷支持,想有更多攝影交流的影友請加管理員微信號:haliggz 或者長按上方的二維碼掃描識別也可以

         我是一個愛生活,愛風光攝影的80後專業攝影師

                                                                       —— 馬田

  

           搜索:mtdc365 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接收我們最新最精彩的動態,或者長按上方二維碼掃描識別關注也可以哦。

      鄭重聲明:本公眾號致力打造一個純攝影技術交流平臺,只發布關於攝影技術、攝影風光介紹、發掘新器材測評對比介紹、攝影交流活動組織策劃與互動,絕不發布任何滋擾性質廣告,請影友放心加關注和相互轉發。

相關焦點

  • 風光攝影中最常用的7種構圖手法
    構圖就是把世間萬物提煉和抽象成點線面以及各種圖形的過程,馬克呂布曾經說過:攝影就是幾何。下面挑選7種在風光攝影中最常用到的構圖手法,希望這些「最」可以打開你的風光攝影大門。一、最飽滿:三分法構圖三分法構圖可能是風光攝影中最常用到的構圖方式了,好的風光攝影作品很多都是通過前景,中景和背景,或者稱作遠景三部分來組成,這樣的構圖方式能夠很好的表現景色的層次,也可以把畫面填充的飽滿。
  • 風光攝影
    下面我們挑選7種在風光攝影中最常用到的構圖手法,希望這些「最」可以打開你的風光攝影大門。Ricardo Leal一:最飽滿――三分法構圖三分法構圖可能是風光攝影中最常用到的構圖方式了,好的風光攝影作品很多都是通過前景,中景和背景,或者稱作遠景三部分來組成,這樣的構圖方式能夠很好的表現景色的層次,也可以把畫面填充的飽滿。
  • 風光攝影中,光線與色彩的秘密!
    風光攝影中光線的把控攝影者在拍攝照片時,拍攝時的光線是決定畫面構成影調的關鍵因素。但是許多拍攝者都很難把握光線,不知道怎樣才能夠利用光線拍出更好的照片。,可以體現出一定的立體感和空間感,常用於風光攝影。
  • 手機攝影,畫面比例的設定有多重要?成片竟然相差這麼多
    16:9比例中的建築群比4:3比例中的看上去視野更寬廣、更有氣勢。上面這一組照片也是,對於相同的照片內容,設置不同的拍照比例,呈現出的視覺效果也十分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不同比例的照片對於畫面的表現力有什麼影響以及,當我們拍攝一張照片時應該採用什麼比例,才能最的展現不同被攝主體的美感。
  • 風光攝影中,三分法與井字構圖怎麼運用?
    如果在網上搜索與「構圖」兩個字有關的圖像,出現機率最高的一定是黃金比例與井字構圖。此處所謂的黃金比例是1:1.618。  我們拍照的時候,先把眼前的景物通過取景器取景,再按下快門由感光元件記錄下影像。取景器與感光元件的長寬比例剛好就是2:3,近似於黃金比例1:1.618,因此黃金比例與攝影有了不解之緣。構圖決定一切?
  • 美國著名風光攝影大師凌嘉偉作品賞析
    上周,尚圖坊攝影大講堂邀請到了美國著名風光攝影大師凌嘉偉老師,為大家呈現了一堂精彩的風光攝影講座。
  • 如何拍攝一張好的風光攝影作品呢?
    三分法「三分法」實際上是「黃金分割比例」的簡化形式,是將畫面劃分成兩個與黃金分割比例相同的面積區域, 常用的比例為4∶6或3∶7。攝影不像數學一樣精準,尤其是觀眾看照片更不會用尺子去測量,所以在黃金分割比例範圍左右都是可以接受的。
  • 人像攝影常用構圖法
    網羅攝影教程、拍攝技巧以及大師經典照片~幫助你讀懂單反,愛上攝影!
  • 大師之眼風光攝影大師Peter Lik
    個人網站:http://www.lik.com/ Peter Lik毫無爭議是一代風光攝影大師。在享譽全球、獲得諸多世界攝影大獎之前,Peter Lik曾經只是一個謙卑的攝影愛好者。 他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後隨父母移民捷克,8歲那年,父母送給他一臺柯達布朗尼相機作為生日禮物。
  • 風光常用濾鏡有哪些分類?哪些值得購買?
    風光常用濾鏡有哪些分類?哪些值得購買?今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靠濾鏡撐起來的照片,還能叫做攝影嗎?不知道各位網友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但是成都攝影俱樂部認為。這當然叫做攝影。首先風光濾鏡的使用,並不是那麼簡單,怎樣測算時間,測算光比。
  • 攝影札記 風光攝影中的意境
    風光攝影中的意境賴渭 圖/文(三)風光攝影畫面的心理效應
  • 風光攝影常用的ND減光濾鏡,你是不是真的會用?
    ND濾鏡的作用風光攝影中常用到的濾鏡就是ND減光鏡,也叫中灰密度鏡,就是用來過濾光線的,不會對物體的顏色產生影響。ND濾鏡的主要種類ND濾鏡的主要種類:ND2,ND4,ND8,ND16,ND32,分別需增加一檔,兩檔,三擋,四檔,五檔曝光,到15檔的減光鏡都有,最常用到的是,從4檔到十檔ND濾鏡的直徑分類
  • 16-05-30【攝影研究所】畫面比例的歷史
    節目中九叔將與大家分享他的攝影乾貨,系統地講解關於電影攝影的相關知識和應用技巧。當然,就像視頻中九叔所說:在這裡不討論藝術,只關注技術!希望能為廣大電影攝像愛好者提供一個共同分享、學習的平臺,歡迎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 武昌魚先森的攝影小課堂——風光篇
    要真能十分鐘教會你拍出風光大片,那職業攝影師啥也不用幹了。學習攝影也和學習其他任何東西一樣,多學多練多觀察,通過時間的積澱,你才能拍出越來越美的作品。自從開始學習攝影也有五六年了,期間按了一萬多次快門,大多是風光照片。有很多朋友跟我說你怎麼隨手一拍就這麼好看,我就拍不出來(委屈臉)。其實,是你沒有學習系統的攝影理論!
  • 風光攝影的十個容易忽視的技巧
    但是,如何獲得清晰的風光照片卻不那麼容易,這須要有較為紮實的攝影基本功。進行風光攝影,就必須深刻理解景深的概念。我們知道,每個鏡頭都是有景深的,在大光圈下,景深小;在小光圈下,景深大。風光攝影大師亞當斯的許多照片都是用F64的小光圈來拍攝的,這樣能夠獲得從前景到遠景都清晰的大景深照片。
  • 「教程」風光攝影達人的殺手鐧:延時+堆棧
    長時間曝光是我們在風光攝影中經常會用到的一種技法,可以拍出絲滑的水面浮雲,車燈拖拽的軌跡等,但它也有弊端,過長的曝光時間會讓畫面中過亮的局部曝光過度,對拍攝環境和器材要求也很高,不能有大風,三腳架得好。而且有時急急忙忙的也沒時間做長曝。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上延時+堆棧的方法了。
  • 風光攝影秘密武器 解讀光學濾鏡
    拍攝技巧  攝影常用的濾鏡有UV、Sky Light、PL(CPL)、Soft、ND、Close-up,以及色溫校正鏡、黑白用濾鏡、特效濾鏡等等,其功用在攝影中,可將光線條件改變,營造出所希望達到的環境氣氛,賦予照片美妙的色彩和嶄新的活力。
  • 臺灣風光攝影大師王寶國8月16日西安站授課紀實
    2018年8月16日,耐司NiSi邀請臺灣著名風光攝影大師在西安進行了題為《風光攝影創作和風光濾鏡的使用》的全天講座,受到了西安攝影愛好者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王寶國老師在臺灣擁有非常高的人氣和聲望,是臺灣攝影界非常有實力的攝影大師。他善於發現風景拍攝地點、研究拍攝最佳時機、完成拍攝過程。
  • 從風光的點睛之筆學攝影,風景因人而美
    如果在風光攝影中加入人物的元素,效果會大不一樣。從山水畫中學風光攝影中國山水畫有幾千年的文化,對於畫面的布局與構圖有很多講究。但風光攝影進入瓶頸期時,看一些山水畫會有幫助。也許我們應該轉變一下觀念,吸取的國外風景攝影的優勢和長處,再上溯中國傳統山水中,「外師造化」及「內得心源」的物我統一的藝術追求,也許能創造出別具一格而又耐人尋味的新的中國式的風景攝影。在在許多中國山水畫裡,峰巒、林木、雲水等自然景觀是畫面的主體,佔據了大部分畫面比重。而點景人物往往只是穿插點綴其間,形體很小,但是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電影中常用的攝影技法大全
    1.遠景用來營造氛圍遠景是說人物佔據畫面比例較小。這時候,我們畫面主要交代的是人物所處的環境和人物運動的軌跡。在拍攝這樣的畫面時,一般需要使用小光圈。在攝影中我們要注意人物的眼睛,視線的方向會引導別人感受人物的心理狀態及性格。在構圖的時候不一定要按照水平構圖,可以傾斜讓畫面更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