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40歲的黃崢,越來越出人意料。
憑3000億身家,今年黃崢逆襲中國第2大富豪。從白手起家,到財富趕超馬雲,僅次馬化騰,黃崢只用了5年時間。
就在眾人期待他更上一層樓時,不到一個月後黃崢卻發布了內部信,退位CEO,放棄1000多億身家。
有人懷疑,1980年出生的黃崢還這麼年輕,不要地位不要財富,是不是有什麼內幕?
1
這麼大一個消息,只有拼多多員工習以為常:「黃崢堅決不當首富」。
從創業第一天起,有兩個字被黃崢天天掛在嘴邊,寫在牆上當作拼多多價值觀——本分。
有人嘲諷:不愧是老實人黃崢,把賣假貨說成本分!
在很多人眼裡,黃崢只是剛好踩上了消費降級的風口,投準了大眾「愛貪小便宜」的喜好,不算什麼英雄好漢。拼多多還是「上不了臺面的東西」。
但有個問題值得深思:
為什麼很多人瞧不上的拼多多,能創立3年就上市,5年市值超1000億美元?
在此之前,網際網路陣線中,只有阿里、騰訊、美團3家巨頭達到了如此龐大的市值規模。
是不是我們低估了拼多多,低估了黃崢?
2
上市那天,黃崢沒去美國敲鐘。有人問他為什麼,黃崢非常淡然:「我沒覺得這個是那麼大的事,上市只是一個結果。我們不會因為上市不上市有特別的改變。」
「我們每天都在圍繞消費者的需求認真做事情,不會說突然之間股票市場上有一個代碼好像就不一樣了。或者說黃崢頭上頂了一個市值,難道這個人就變了嗎?其實什麼也沒有變。」
一個身家過千億美金的老闆,在上海總部和杭州公司兩頭跑,背雙肩包、坐地鐵,至今沒在上海買房住,甚至助理都不招。
有人問,「老實人」人設,是在作秀嗎?恐怕不是。
拼多多登陸納斯達克時,還有一件小事。本可以提升發行價20%,但黃崢堅持定價在19美元。
「投資人在下單的時候,肯定不希望提價,來日方長,有錢大家賺,現在要把每一份利都吃光,也不太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不佔別人便宜,哪怕我們有這樣的能力。」
3
黃崢天生不愛錢嗎?那不可能。
黃崢在財富上的本分保守,有跡可循。
「錢是工具,不是目的。」,這句話,出自不滿16歲的黃崢。
出身工薪家庭的他,在郊區念完了小學,卻因為奧數獲獎,意外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杭州外國語。
這也是一所貴族學校,每屆招收160人,只出不進。在這段讀書期間,黃崢發現:「大部分富二代,特別是官二代是非常優秀的。」
學生時代身邊同學非富即貴,讓黃崢小小年紀悟出了八個字——「錢是工具,不是目的。」
領悟得太早就算了,還財富自由得太早,黃崢也沒想到,自己27歲一夜暴富。
4
毫無資源優勢的黃崢,怎麼做到的?
他總結一招,「田忌賽馬」:「在整體資源劣勢的情況下,創造出局部的優勢,進而有機會獲得整個戰役的勝利。由此,平凡人可以成就非凡事。」
黃崢押注學習,幾乎科科成績第一,保送了浙江大學混合班,畢業後進入谷歌工作,不久之後谷歌上市。他手裡的股權,直接變成了近千萬的現金。
黃崢直接實現了老實人的逆襲,成了一匹黑馬,跑贏同齡人。「銀行帳戶裡的錢也瞬間多了很多,天上掉餡餅的感覺」。
在谷歌同事的身上,黃崢看到一夜暴富帶來的副作用。
「瞬間有了太多的錢,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動力,開始去尋找新的樂趣和事業,但是往往那些新的東西,他其實不擅長也未必喜歡。開飛機未必行,搞望遠鏡搞不來,創業不適合做老闆,但又在了老闆的位置上。」
「他們就這樣林林總總耽誤了好些年,耽誤了最有可能做出更傑出成就的時光。」
股權還兌換完,黃崢就辭職創業,做了電商代運營和遊戲。
不缺錢的人,做了兩家掙錢的公司,為什麼?
「對於商業來說,只有賺錢才是道德的,應該按照商業的邏輯,去做一個本分的商人。用商人邏輯經商有什麼不對嗎?任正非採訪說,什麼叫強大的中國?他說我們磨豆腐,他們種豆芽,疊加在一起就是強大中國。」
老老實實學做生意,老老實實學做老闆,是黃崢創業的第一步。
5
不愛接受採訪,不愛參加大會,不愛大佬聚餐,黃崢極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當被問到為什麼一直以來與行業少有交流,黃崢表示:「不是不和他們交流,我不混圈子。」
但就是這樣一個對人脈毫無興趣的老實人,網易丁磊發MSN主動勾搭,又引薦給段永平。
不久之後,黃崢又被段永平帶去參加股神巴菲特的午餐。
那是2006年,當時黃崢才20歲出頭。很多人好奇,價值60萬美元的飯,對他影響有多大?有沒有什麼財富的秘密、成功的訣竅?
黃崢卻說:「這頓飯最大的意義可能讓我意識到簡單和常識的力量。」
「我發現巴菲特講的東西其實特別簡單,連我母親都能聽懂。常識顯而易見、容易理解,但我們因為成長、學習形成的偏見和個人利益的訴求蒙蔽了我們。」
「人的思想很容易被染汙的,對一件事做判斷時,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實,了解之後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對事實時是否還有勇氣用理性和常識來判斷。」
6
這和黃崢多年的思考不謀而合。
在工人家庭長大的黃崢,經常穿親戚朋友家小孩淘汰下來的舊衣服。
「我媽到現在都捨不得打車,她會覺得時間又不值錢,太浪費了。這個對我一直有很大影響,包括影響我思考做商業,我腦子裡一直都記著我爸媽這樣的普通家庭,他們是怎麼思考的,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真正的高手,把常識視作本分。
前兩年,消費升級最火的時候,黃崢怎麼做?
「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紙用,有好水果吃。」
有人問他,拼多多低價策略何時失效?黃崢沒有生氣。
「我們吸引的是追求高性價比的人群,他會買一個愛馬仕的包,也會用9.9元買一箱芒果,這與他的消費能力沒有關係。在消費這件事上,所有人都一樣,不論有錢還是沒錢,實惠是一個普遍需求。」
某次採訪中,聊到「五環外」和「下沉」,黃崢直接進行了反駁:
「只有在北京五環內的人才會說這是下沉人群。我們關注的是中國最廣大的老百姓。」
本分二字,從不新鮮,卻讓老實人黃崢一路絕塵。2020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用戶數已經達到6.28億,超越京東,直逼淘寶。
懂得常識的人很多,踐行常識的人太少。正如傑克韋爾奇留下的一句箴言:
「你們知道了,而我做到了。」
7
黃崢沒吃過老實人的虧嗎?
2018年,拼多多接連爆出商家維權、假貨危機,全網質疑。連黃崢母親都打來的電話,「為什麼?怎麼會這樣?」那是母親第一次過問他的工作。
沉默寡言的黃崢認識到一個問題:拼多多的公共溝通像是鴕鳥,而這幾乎都歸咎於他本人的性格和特點。
有內部員工曾在知乎寫到,「拼多多團隊年輕化,薪資也不錯,還包一日三餐。但是,公司文化的缺失,以及員工間缺乏溝通,很多人覺得沒什麼歸屬感。」
根據拼多多內部員工的回答,黃崢給人一種感覺,雖然偶爾也能嘻嘻哈哈,但還是缺乏「交流感」。
黃崢也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他並不擅長在大眾面前講話。
一聲不吭的黃崢,終於選擇把很多問題「攤開了去說」。當時拼多多正式召開媒體溝通會,也是創業3年以來首次進行回應。
事實上,急速擴張的拼多多,完全放開商家註冊,一下子湧入40萬小老闆,包括各種「假貨」,又因為嚴懲假貨,引來商家抗議。
被重罰商家,以為拼多多靠剋扣保證金髮財。事實上,拼多多假一賠十,把保證金全支付給了消費者,分文未取。
那次發布會,依然被外界看作狡辯。
「一邊倒的正面不是我們追求的,一邊倒的負面也從來不是真實的拼多多。」他曾弱弱地表達過:「我們可能不被理解,但我們總是出於善意,不作惡。」
連一向低調的段永平,也忍不住替黃崢說話,「我對黃崢有很高的信任度。給他 10 年時間,大家會看到他們厲害的地方的。」
「和所有人一起期權鎖定三年」的黃崢,做好了被誤解的準備,也做好了有朝一日翻盤的耐心,不顧投資人勸阻,從去年開始,拿出百億補貼。
如今,黃崢仍然極少露面。但在每一次股東信、員工內部信的結尾,他不厭其煩寫下「本分」二字。
8
在所有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當中,拼多多依然是引發爭議最大的一個。
「電商界的瑞幸」「中國製造的破壞者」「垃圾產品,堅決抵制」,這些質疑不絕於耳……
但在這些批評中,又有多少人從來沒用過拼多多?
我們可以質疑它,但重新理解中國更為重要。
6億人口月均收入低於1000元,李總理公布的數據才是真實的中國。
正如財經博主網際網路怪盜團所說:
這個國家,從來不是微博體現的那個「人人悅己,光鮮亮麗」的樣子;
不是知乎體現的那個「人均985,年薪百萬,剛下飛機」的樣子;
不是豆瓣體現的那個「人人讀過卡夫卡,全都喜歡村上春樹」的樣子;
也不是小紅書體現的那個「一年之內炫耀自己買了法拉利的人比法拉利年產量還多」的樣子。
一群人口中的消費降級,很可能是另一群人的消費升級。真正的傲慢,從來不在言語上,而是俯視漠視數以億計活生生的人。
黃崢究竟是不是個老實人,從來都不是最需要回答的問題。
真正重要的是,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忘記,農村包圍城市,在這片土地上,是取得過巨大成功的。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只有雙腳沾滿泥巴,才能理解複雜的中國。
只有理解複雜的中國,才有機會讓它變得更好。
投資界的黃埔軍校·沙丘學院8月14-16日上海開學,熊曉鴿、沈南鵬、徐小平、李開復、朱嘯虎、閻焱、姚勁波等數十位國內最知名投資大咖親自授課,小班制,七大模塊,課時一年,只限40人!
報名諮詢,長按識別二維碼
免費諮詢熱線:18600807055
添加微信諮詢: pe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