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莊文強,「香港之子」周潤發又回來了。
因為有發哥,《無雙》也被莊文強自評履歷中「最特別的一部」。
作為今年國慶檔唯一一部票房破10億(截止發稿,影片票房為11.35億)、豆瓣評分穩居8.1的電影,《無雙》上演了一出逆襲好戲,更再現了香港電影的昔日榮光。
「我要承認的是,我全片只致敬了兩件事,除了我偶像發哥之外,還有我們一直執著與熱愛的香港電影。」行業深耕20餘年的莊文強,亦為「港片式微」不忿:「我都沒死,港片怎麼會死?!」
▲莊文強 《無雙》導演
沒有任何一個演員拿槍能比周潤發好看
《無雙》還未上映,一張劇照就已成功引燃大眾G點。
槍火迷亂中,發哥一身白西裝面不改色,手持雙槍鎮定從容,《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中的經典場景再現,大長腿也是當年風華。
觀眾簡直太吃這一套。其中一條留言總結得精闢到位:「導演很懂粉絲,因為導演也是粉絲」。
莊文強說,他自己是看著黃金時代的港片長大的。《英雄本色》看了整整一個假期,為此損壞了三張光碟,《喋血雙雄》和《英雄本色3》也都看了無數遍。
而說起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一定離不開周潤發。許文強、小馬哥、賭神高進,多個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都代表著周潤發和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從電影角度來說,周潤發是港片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他的軌跡和港片軌跡是重合的。
風衣、墨鏡、火柴棍,有氣勢的走路姿勢,富有激情的肢體語言,冷峻而銳利的眼神,周潤發身上,始終有著氣魄懾人的大哥風範。
「畢竟我是發哥的粉絲」,他坦言,《無雙》一開始就寫的是一個很像發哥的人,劇本很多動作場面也都是按照發哥的經典電影設計。可劇本創意接連受挫,他也沒敢聯繫周潤發。
在郭富城的牽線下,電影《無雙》用周潤發來演「周潤發」,連周潤發本人也覺得有趣,於是就接了。電影上映,氣勢逼人的梟雄畫家,成了周潤發另一個代表角色。
《無雙》中,周潤發雙手掀開衣服露出炸彈,飛跳持起雙槍掃射,為父報仇的橋段,還有美鈔點菸的經典動作(因「美鈔點菸」怕有過度消費的嫌疑而未出現在正片裡),都是掀起回憶高潮的段落,發哥暴走金三角叢林,重回槍林彈雨,頓時小馬哥附體。
這些動作槍戰戲是《無雙》特別大的加分項。莊文強說,創作時保留了很大空間,「槍在發哥手中,怎麼打都可以」,畢竟,在他眼中,「沒有任何一個演員拿槍能比周潤發好看」。再有發哥的八套西裝和逆天長腿加持,「粉絲向」的導演拍偶像,果然更懂粉絲。
而在導演和觀眾雙重的「粉絲濾鏡」下,由發哥飾演的虛構角色——畫家吳復生(人名也意有所指),居然力壓主角郭富城飾演的李問。莊文強說,從以前看他的電影,到可以拍他,而且是想怎麼拍就怎麼拍,簡直太爽了。
「我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周潤發』三個字意味著什麼了,作為發哥的粉絲我是很欣慰的。」莊文強說。
觀眾看不明白,是拍戲的人做得不夠好
除了發哥,莊文強說,《無雙》能獲得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基礎,便是「專業」,正如影片臺詞所說,「任何事情做到極致就是藝術」。
看過電影的觀眾都對《無雙》製作假鈔過程的細緻刻畫印象深刻,這些畫面並非電腦特技,而是劇組實拍的結果。學工程出身的莊文強注重細節和規劃,希望呈現假鈔從無到有的整個流程,在前期準備中,製作假美鈔的過程以及涉及到的工具,工藝,都需要考證考究,恰巧工作室樓下就是印刷廠,於是劇組請來專業的印刷師傅,把整個印鈔過程從頭到尾復刻了一遍。
「我們最後印出來的偽鈔比真的鈔票要小一點,但即使這樣,印刷的過程也是非常刺激了,當時在場的每個人都跟電影裡發哥和郭富城的心情是一樣的。」但這份印假鈔的「刺激」背後,如果不是莊文強在劇本階段的費力打磨和堅持,很可能大家都無緣感受到了。
▲莊文強現場講戲
10年前,《無雙》的故事大綱就已經寫出來了,限於題材和容易被劇透的劇本結構,很多投資人都不敢嘗試。即使搭檔麥兆輝,也覺得風險太大,一是覺得故事太複雜怕觀眾看不明白;二是一旦劇透對劇本的傷害太大。
針對這兩點,莊文強自覺「觀眾看不明白,是拍戲的人做得不夠好」,而劇本調整的另一方向是:「即使被劇透也要好看」。
怎麼做到?莊文強說,就是要靠把控節奏和利用角色推動戲份。「我會故意埋一些東西,讓觀眾一直保持很爽的狀態,不是只爽一次的那種」。他舉例,郭富城剛到警察局,電影就先設置了一個爆炸,再出來片名「無雙」兩個字,時刻刺激觀眾。還有像督察何蔚藍用打火機敲桌子,發哥叢林槍戰戲,目的都是要讓觀眾集中精力,而不會讓整部戲的節奏掉下來。
因為創作習慣的不同,劇本後期麥兆輝沒有繼續《無雙》項目,莊文強說,這一次麥更多的是提供精神支持。電影開頭李問在監獄畫郵票的那場戲,就源於麥兆輝不經意的一句:「他那麼能畫,不如讓他畫郵票吧。」
而劇本的源頭,則受啟發於一次資料搜集時看到的一則印假美鈔案件,罪犯被抓時還在不停地印。「他用這種方式來逃避現實裡被抓的恐懼」。莊文強說,這個乍一看不太合理,但又是很真實的偽鈔犯的現狀,「就是這個狀態吸引到我。你們會看到郭富城演的李問,他被抓之後一直很鎮定,但那個鎮定都是假的,是他的一種掩飾恐懼的方式」。
至於為什麼執著這個故事,因為「它很吸引我。你想想一個擁有頂級描摹技術的人,他不用這個本領去做其他的事情,偏偏要去造假,這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其實是很值得琢磨的」。
寧願讓觀眾等你,也別讓他們對你失望
現如今談起「港片」,似乎更多代表一種精神信仰。殺手、黑幫、警匪,兄弟情,血色而浪漫的江湖,都在香港電影中永恆。
而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映照曾經香港電影的輝煌與榮光。近年,無論是香港電影及電影人在內地市場的磨合,探索,還是香港本土電影創作力量的斷層和衰減,都日趨驗證著「港片式微」的現實。
內地市場崛起,曾經叱吒風雲的香港電影漸漸變得疲軟。
數據顯示,港產片在海外的收入從1992年的巔峰18億港元下降到1998年的不足2億,香港在與好萊塢的競爭中丟掉了外埠市場。21世紀後,香港電影更是迅速跌落,本土市場的港片收入也逐年走低,2016年香港本土票房總收入為19.5億,這些電影中港產片在數量和總票房上均佔比不足30%。
但在「香港電影發展局」成員莊文強看來,香港電影不存在「沒落」的說法,所謂的「沒落」是跟過去的某個年代對比得出的一個結論,但並不客觀。
他說,以前香港一年拍360部片子,質量良莠不齊。但現在觀眾市場需求改變,電影的投資規模增加,它的拍攝周期也更長,從大批量的生產方式變得更加精細化操作,每年依然出現讓人驚喜的作品,也湧現出很多優秀的電影人,所以「港片不會死,它會一直存在下去的。」
跨越兩個時代,莊文強從底層電影圈摸爬滾打上升到現今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
在他看來,「香港電影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促進我們的成長,也承載了我們的夢想,它一路伴隨我們走到今天,讓世界認識到我們有那麼多了不起的電影人。它讓我們懷念過去的時光,同時也會逼著自己繼續往前走,對香港電影的愛讓我們願意去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它一直是我們的驕傲。」
在《無雙》中,莊文強將電影與演員表演的魅力專攻到極致,「近年最好看的港片沒有之一」給香港電影足足爭了一口氣。從它身上,我們仿佛能夠看到香港電影創新發展的可能,莊文強也自信無愧於那句:「我都沒死,港片怎麼會死?」
從《無間道》到《竊聽風雲》再到《無雙》,一直在創造IP的莊文強信奉不著急,準備好了再動手去做的創作理念,「寧願讓觀眾等你,也別讓他們對你失望」。
觀眾沒那麼笨,電影人都不要自作聰明
麻辣魚:香港電影人面對「電影」二字有著怎樣的精神特質?
莊文強:在我看來,香港的電影人大多有兩種特質,一種是「瘋狂」。就是我們會為了完成一部電影去想盡辦法,甚至做一些平時可能想都不敢想的事,即使是像我這樣看起來沒什麼攻擊性的人,在入行之後也會變得瘋狂起來,比如這次我就親手印了好多假鈔;第二個特質就是「傻」。你愛一個人的時候往往就很容易變傻變笨,香港電影人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會用最笨的方法去學習新的東西,用最傻的方式去實現我們想要的效果,都是因為熱愛這份工作,熱愛香港電影,所以才會想要為它做更多的事。
麻辣魚:在你看來,與港產警匪相比,內地警匪片還要在哪些方面紮實下功夫?
莊文強:我不能去幹涉別人怎麼拍戲,我就只說我自己的經驗吧。我覺得不管是什麼題材,由誰來拍,都要在故事的專業性和對角色的塑造上下工夫。故事必須足夠專業,角色要做的事必須專業,要做到這樣,你自己首先就要做到足夠專業。其次,一個角色不管是警察還是罪犯,好人還是壞人,他首先要是個人,是人就要有人性的一面,只要是足夠真實的人性都是可以打動人的,一個角色讓不讓人信服,就看他人性的那一面夠不夠強。能做到這兩點我覺得基本上就可以了。
▲莊文強編劇的《無間道》系列至今仍是港產警匪巔峰
麻辣魚:對於大陸國產電影的發展現狀,尤其是電影工業化方面,你認為目前主要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莊文強:電影行業發展太快了,市場越來越大,入行的人越來越多,電影人的機會也越來越多,這樣的環境下,我看到的就是大家好像都很急,演員急著做導演,導演急著出名,投資方急著買IP,創作者急著賺快錢。大概我一直以來習慣了我自己的節奏,所以我總覺得急不是什麼好事情,電影實現工業化,行業裡的人要做到更加專業化,還是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注意力去放在如何把事情做好這個環節,而不是去總想著做什麼事才有好處,去拍什麼題材才能大賣。
麻辣魚:在行業深耕多年,對新人導演有什麼建議?
莊文強:要對電影有敬畏心和平常心,心態決定一切。我在香港教學生的時候就經常跟他們說,你們對別人的電影要求那麼高,經常罵人家的電影是爛片,那你們自己做的時候就要做好一點才行啦。你們拍的電影起碼得先過了自己這一關,作品拿出來是要見得了人的,不要難看到讓人看一眼就知道是來騙錢的。
再一個就是不要盲目迎合市場。我拍《無雙》之前很多人勸我不要寫這種高智商的犯罪片,說觀眾受不了,你要寫一些笨一點的故事,那些比較容易賣。但現在《無雙》證明了我之前的說法,就是觀眾沒有那麼笨,而且是會越來越聰明的,所以,我覺得電影人都不要自作聰明,除了努力做到專業,努力把電影拍好之外,沒有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