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律文化:法律電影之深意

2021-01-10 澎湃新聞

《法律電影的熱鬧與門道》系列報導之七

看法官倫理:法律電影之深意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竟然讓我有時間看到了許多法律電影。

本來,因為疫情而使自己的淚點越來越低了。開始是為了那些在疫情中被病魔帶走的人和那些幫助不幸被傳染的人而淚眼婆娑,後來又為籃球巨星科比乃至科比一家的意外事故而潸然淚下。

當我看了這部叫做《因父之名》的電影之後,我不禁又為一位父親與兒子的故事而熱淚盈眶⋯⋯

一部竟然是27年前拍攝,並在豆瓣上打分居高不下的電影。一部取自英格蘭的真實案例且影響英美國家的電影。

在我看來,所有的法律人都該看看這部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真正道出了法律的深意、說出了法律的道理、照出了法律的現實。

影片主人公蓋瑞生活於當年戰火紛飛的北愛爾蘭,那時北愛共和軍正致力於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年輕的蓋瑞整日無所事事,偷雞摸狗,無意間得罪了北愛共和軍。

無奈之下,其父只能送他到倫敦去闖天下。孰料,剛到倫敦時間不長的蓋瑞就被當地心急立功的警察誣陷為北愛共和軍的恐怖分子。不僅如此,而且還連累了在倫敦的姑媽一家。於是,連同自己的小夥伴,老老少少7個人被一同當作恐怖分子關進了監獄。

其父緊急趕往倫敦,四處陳情,並準備聘請律師討說法。不料,他最後也被監禁。父子倆竟然在監禁場所聚首,後來到監獄,可謂受盡了苦頭。直到多年之後,一位英國的女律師挺身而出,開始從頭調查這件極其荒謬的冤案。

於是,這件冤案最後得以平反。後來,又成就了這部不一般的電影。

簡而言之,我從這部電影中看到了三個法律的深意:

一是任何國家都不可忽視刑辯律師的制度價值。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看到電影所展示的真實案例,如果沒有律師堅持不懈的努力,本案要實現平反昭雪,顯然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知道,刑辯律師的起源或初衷,就是為了在強大的國家機器面前設置一種專業力量,與公權力平等對抗,以使國家公權力犯錯誤的概率降到最低限度。

這種專業力量就是律師,就是刑事辯護律師,就是找出公訴人在指控犯罪中出現的漏洞的刑事辯護律師。因為律師,既維護了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也維護了法律的正確實施。

從電影中,儘管代表控辯雙方出場的都是律師,但我關注更多的是代表被告人也就是男主角的律師的表現。可以說,那位男律師表現尚可。相比於控方律師,因為各為其主、各負其責,所以雙方就有了不同的專業表現。

當然,讓我最佩服的就是那位最後幫助被告人實現正義的女律師。因為她的專業智慧,因為她的堅持到底,因為她的專注耐心,終於使被冤枉15年的男主人公及他家乃至小夥伴們獲得了無罪釋放。由此說明,只要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就一定不能缺少律師,不能忽視律師的制度設計和職業價值。

二是任何社會都不能輕視刑事證據的程序意義。

這部電影來源於1974年的「吉爾福德四人案」,此案曾被認為是英格蘭臭名昭著的司法醜聞。

冤案發生15年後即1989年,此案終於被撤銷了。再過15年,時任英國首相布萊爾向受害者道歉。這個道歉,顯然是與這部電影的影響有關係的。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這個案件。這個案件之所以成了司法醜聞,是因為當時的法官偏聽偏信,也因為檢控一方的刑訊逼供,還因為陪審團被民意的洶湧裹挾,更因為本案證據採信的重大瑕疵。

最後,導致了本案只有被告人的口供,甚至只靠被告人的品格證據。對於明顯有利於被告人的證言不理不睬,甚至後來即使真兇落網也不聞不問。

尤其令人失望的是,案卷中竟然還隱匿了一些不讓律師了解和掌握的證據材料。於是,司法機關一錯再錯,一意孤行,導致了4位年輕人乃至老少7人的人生災難。

由此說明,證據的收集和證明乃至採信,對刑事訴訟的程序意義是多麼重要。聯繫到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發生的冤錯案件,基本上都在證據證明方面出現了重大問題。

近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被平反的佘祥林案、趙作海案、念斌案、杜培武案、張高平叔侄案、聶樹斌案、呼格案等諸多案件,都是因為刑事證據方面的缺失和錯誤,從而導致冤錯案件的發生。

不斷的冤錯案件,終於使司法機關意識到,當刑事證據表明無法排除合理懷疑時,疑罪從無就成了最公正的程序控制。可惜,40年前的英格蘭還沒有達到疑罪從無的狀態,於是就造成了這樣可笑又可惜的悲劇。

三是任何地方都不要藐視人權保障的普遍法理。

正如那位女律師看似無意、實則有意地拿起探長辦公桌上那張照片說,這是你的家人嗎?此處表達的深意就是:司法公正、人權保障事關你我他,事關所有公民,事關所有家庭。

但是,就是這個曾經獲得過許多榮譽的探長,指使刑訊逼供、隱匿證據、將錯就錯,是造成這個冤案的罪魁禍首。可惜,最終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但是,我相信他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和良心的追問。

正如張高平在自己平反時所說:「今天你們是法官、檢察官,但你們的子孫不一定是法官、檢察官,如果沒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你們的子孫很有可能和我一樣被冤枉,徘徊在死刑的邊緣。」

所以,人權保障不只是為了保護犯罪嫌疑人,不只是為了保護被告人,甚至不只是為了保護那些真正「十惡不赦」的人,而是為了保護我們所有人。今天你可能造成了別人的冤案,明天你就可能同樣面臨不公。

一部電影來源於一個案子,一個案子彰顯了一種理念,一種理念決定了一個社會。

無獨有偶,我們《民主與法制》周刊剛剛報導的山東張志超案,也是經歷了15年的來來回回才終於獲得了平反,也是經過了15年的風風雨雨才最終獲得了正義。

只是,15年之後的人生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部電影之所以叫做《因父之名》,就是因為還沒等到無罪釋放的時候,父親已經去世了。在張志超案中,也是因為還沒等到兒子無罪歸來,父親已經離開了人間。

曾經還看過一部法國電影《以女兒的名義》,也是取自法國的一個真實案例,也表達了一位父親對女兒的深切的愛⋯⋯

不管是什麼電影,都只是一種藝術表達。這裡所表達的是,現實生活多一點藝術。同樣,在司法實務中,同樣希望司法能夠成為一種兼顧法理和情理的藝術。

看來,司法機關如何以嚴謹的法理彰顯司法的理性,以練達的情理展示司法的良知,以平和的姿態體現司法的溫度,努力實現將個案的審判置於天理、國法、人情之中綜合考量,從而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正義,不只是電影導演的表達,更是社會大眾的表達。

原來,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法律深意就在這裡。

原標題:《看法律文化:法律電影之深意》

相關焦點

  • 看法律文化:法律電影之新意
    《法律電影的熱鬧與門道》系列報導之六看法官倫理:法律電影之新意 一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節原本的熱鬧歡樂,濃重的陰霾籠罩在了全國民眾的上空,一場特殊的全民戰「疫」就此打響。
  • 看律師表現:法律電影之鐘意
    《法律電影的熱鬧與門道》系列報導之二看律師表現:法律電影之鐘意 法律題材的電影,沒有超級英雄,更沒有酷炫特效,但是卻往往能在各大電影頒獎禮中斬獲桂冠,在不動聲色中展示偉大不凡。
  • 法律電影中的「鮮」:看法律知識之風趣
    《看電影 學法律》系列報導之九法律電影中的「鮮」:看法律知識之風趣 《看電影,學法律》曾經是一部法律主題的新書,現在則是一個法律電影的專題。 無論是一部新書還是一個專題,都值得法律人關注和思考。
  • 看司法制度:法律電影之創意
    《法律電影的熱鬧與門道》系列報導之一看司法制度:法律電影之創意編者按 當正襟危坐嚴肅冷峻的法律遇到動感十足活潑浪漫的電影,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呢? 本期聚焦報導,將由法律大咖帶讀者領略光影與法律的交織,感受理智與感性的碰撞。在大的法律制度與法律文化的框架下,通過對比中外法律文化與法律理念的不同,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法律知識。當然,看「門道」的同時,還有數不盡的「熱鬧」。電影將富有感染力的法律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打造出「可見的文學」,奉獻上「視覺的盛宴」。
  • 法律人值得一看的63部法律電影
    法律人值得一看的63部法律電影來源:知乎
  • 看訴訟程序:法律電影之本意
    《法律電影的熱鬧與門道》系列報導之三看訴訟程序:法律電影之本意 法律,向來是電影、電視的重要主題。如法國電影《左拉傳》《最後的審判》《推定有罪》、德國電影《朗讀者》《紐倫堡大審判》《科林尼案》、日本電影《醜聞》《正義之裁》《刑法第三十九條》、法庭劇《Legal High》(《勝者即正義》)《刑事專業律師》等。 據了解,日本刑事案件99.9%判決有罪。而《刑事專業律師》描述了幾位刑事律師為0.1%的無罪而努力。
  • 法律電影題材大觀
    影片中的法律人形象,也多令我過目不忘。    國外法律電影分類    歐美法律電影很多,尤其是美國,許多還是經典之作,如格利高裡·派克主演、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殺死一隻知更鳥》。不少法律影片無論從思想、故事還是表現藝術手法看,都水準不低。
  • 看法官倫理:法律電影之愛意
    《法律電影的熱鬧與門道》系列報導之五看法官倫理:法律電影之愛意 為什麼輸血救人是錯的? 當生命受到威脅,而輸血能拯救生命,相信沒有人會拒絕。但當這個問題和宗教信仰扯上關係,一切就都變得複雜了起來。
  • 不得不看的75部法律電影
    當時他是炙手可熱、身價不凡的律師;手上已握有足夠證據,非常篤定能打蠃官司。然而情況愈來愈糟,他追尋真相的同時,金錢、友誼皆被耗盡,不但一文不名,並負債纍纍。「我眼睜地睜看見一個人瀕臨崩潰。」學法網微信號(xuefa5)法律人必備!作者哈爾回憶許立建本人說:「那是個無底洞,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必須接受它的考驗,它考驗你的認知、信念、選擇,迫使你檢驗自我的價值,真理的必要性,這是此案最迷人之處。」
  • 【視界】法律人,這81部法律題材的經典電影值得看
    「我眼睜地睜看見一個人瀕臨崩潰。」作者哈爾回憶許立建本人說:「那是個無底洞,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必須接受它的考驗,它考驗你的認知、信念、選擇,迫使你檢驗自我的價值,真理的必要性,這是此案最迷人之處。」  11、《審判》 Procès, Le (1962):法國電影,奧遜·威爾斯導演。警察詢問嫌疑犯的過程。
  • 【法律之聲】辯護人何為——觀法律電影《辯護人》
    淡化電影中對韓國政治事件的描寫,該片所設法律主線更能引起法律工作者的回味。影片前半部分,當滿身泥濘、面容憔悴地宋佑碩從工地趕往醫院,看著剛剛生完孩子的妻子,想到連醫藥費難以支付時,他深知自己必須要改變命運、奮發圖強。  而後伴著孤燈,宋佑碩在工地上夜戰司法考試的場景觸動了所有法律人的心弦。
  • 法律人不得不看的75部電影
    學法網微信號(xuefa5)法律人必備!作者哈爾回憶許立建本人說:「那是個無底洞,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必須接受它的考驗,它考驗你的認知、信念、選擇,迫使你檢驗自我的價值,真理的必要性,這是此案最迷人之處。」7、《審判》 Procès, Le (1962):法國電影,奧遜·威爾斯導演。警察詢問嫌疑犯的過程。本片好象有美國翻拍版。
  • 【法律薦影】《辯護人》~法律人必看電影
    羽戈|文▲《辯護人》劇照韓國電影《辯護人》盛極一時。在韓國,上映70天,累計觀影人次達11367698名,位列韓國電影史上第八。傳入中國,激起淚奔如潮,完全湮沒了語言、族群與國界的隔閡。我看此片,幾度落淚。時至午夜,天地俱寂,遠方與希望,隱藏在巨大而靜默的黑暗之中。
  • 75部法律電影,很鍛鍊思維,法律人必看
    9、《死囚之舞》 Monster's Ball (2001):哈裡•貝瑞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后。死囚妻子與獄警的故事,算是法律與心理電影。and,作為一個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10、《兄弟的監護人》 Brother's Keeper (1992):美國紀錄片。法理爭論。
  • 精選的32部法律人不得不看的電影!
    不知道幹些什麼的老鐵們大蔥哥特意整理了32部法律人必看的電影如果你沒錢,沒對象,沒···先收藏,十一就靠它來提升文化素養了1、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1957)「面對這種事,要排除個人偏見總是很難。不論去到哪裡,偏見總是掩蓋真相。
  • 學法人不得不看的75部法律電影
    「我眼睜地睜看見一個人瀕臨崩潰。」作者哈爾回憶許立建本人說:「那是個無底洞,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必須接受它的考驗,它考驗你的認知、信念、選擇,迫使你檢驗自我的價值,真理的必要性,這是此案最迷人之處。」  7、《審判》 Procès, Le (1962):法國電影,奧遜·威爾斯導演。警察詢問嫌疑犯的過程。本片好象有美國翻拍版。
  • 關於法律思維的50部優秀電影, 法律人元旦必看!
    馬上就要元旦了,明天開始三天小長假了,身為法律人,元旦必不可少的事情就是看電影了吧,具有法律思維的電影不僅能夠娛樂,還能鍛鍊法律思維與邏輯,那下面關於法律思維的電影你看過多少呢?1、《死囚168小時》 Dead Man Walking (1995)蘇珊薩蘭登奧斯卡獎作品。西恩·潘演一個死囚,死前獲得了寧靜。
  • 【法律與電影】 《審死官》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反反正正,正正反反,反正一樣」,掛在宋士傑家宅門前的對聯也印證了這一點。由於歷代統治者對訟師參與訴訟的態度不一,中國的訟師制度時斷時續。總體來說,訟師的活動在某些朝代為法律所允許,在有些朝代又被法律所禁止。
  • 盤點史上十大經典法律電影
    經常有不少朋友們在律者文摘後臺留言,想我們推薦一些關於罰法律方面的優秀電影。講述法律的電影當下也不在少數,有大家熟知的:《十二怒漢》、《殺死一隻知更鳥》、《造雨人》等等。為了給大家推薦到更好的影片,咱們夜以繼日的「閱片無數」,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這份適合法律人也適合身邊朋友們觀看的優秀電影。
  • 翻譯、法律文化與公共閱讀
    閱讀與翻譯,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偶然。與普通律政劇不同的是,《波士頓法律》集中反映了當代美國人在司法文化與法律意識形態上的分歧。不過,當時市面關於美國司法的書多數較陳舊,對重要案件和主要紛爭的介紹也不多,回答不了我的內心疑問。這時,一位朋友請我翻譯《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這本書是《紐約時報》2007年評定的「十大好書」之一。它從聯邦最高法院的視角,集中介紹了1991年到2007年期間的美國司法政治,正好與我的興趣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