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率團訪華 中東國家頻演「東遊記」?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繼沙特國王率龐大代表團來華後,以色列總理又率團來訪

  原標題:中東國家何以頻頻演繹「東遊記」

  -本報記者 廖勤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4天中國行於22日圓滿落幕。在中以建交25周年之際,內塔尼亞胡此行為中以關係注入哪些新動力?他與沙特國王的前後腳來華又傳遞出中東國家對中國怎樣的期待?

  「創新」夥伴關係定位

  內塔尼亞胡此行中最大的收穫恐怕是中以關係獲得新定位——兩國宣布建立創新全面夥伴關係。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潘光表示,這一提法開創了定位兩國關係的一個先例。中國與不同國家建立了各種類型的關係,包括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等。但是,中以「創新全面夥伴關係」卻是首創。它凸顯了「創新」這一中以關係的亮點和重點。未來,中國與別國在定義關係時不妨借鑑中以的提法,抓住雙方合作發展的優勢領域,將其作為主題詞來界定夥伴關係。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李偉建表示,中以合作互補性強,中國有龐大的市場,以及對創新的渴求,還有較高素質的勞動力隊伍,而以在高新技術領域具有強大優勢。中國可以滿足以的外儲和技術輸出,以則可以幫助中國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而「一帶一路」平臺更為兩國對接合作項目帶來契機。

  25年見證「天作之合」

  在這次訪華中,內塔尼亞胡用「天作之合」來形容中以合作。事實上,自1992年建交至今,中以在經貿、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的緊密合作都可作為這句話的有力註腳。

  尤其是中國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中以合作空間進一步拓寬。比如中國上港集團獲得以色列海法新港25年特許經營協議,已成為兩國「帶路」合作的樣板。

  潘光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是中以合作的一大亮點。海法新港是以色列最大的海港,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承接點。在「一帶一路」版圖中,海法新港可與同樣由中企經營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形成聯動,「在地中海形成一條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已在地中海發現多個天然氣田,有望從能源進口國走向能源出口國,這或許能成為中以合作的新領域。

  除經貿合作外,潘光認為,中以在文化與安全領域的合作也是潛力無限。比如在安全層面,以色列積累了豐富的反恐經驗,一直向中國「傳經送寶」。包括大型公共活動的安保措施、地鐵安檢等,都採納了以色列的做法。未來,在情報交換、信息安全、設備技術等方面,中以可以繼續加強合作。

  中國與中東如何互動

  近期,中國的「春季外交」分外熱鬧,尤其是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中東客人,先是沙特國王薩勒曼,再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為什麼中東國家紛紛上演「東遊記」?

  李偉建表示,最近兩場重量級訪問充分顯示,中東國家的「向東看」步伐在加快,並且變得更為堅定。東向趨勢加快緣於內外雙重因素。

  從外部因素看,一則國際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美國實力相對下降,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大國卻在相應上升。尤其是歐巴馬政府調整中東政策,重心從中東轉向亞太后,中東國家與美國的關係也逐步鬆動。二則,眼下,從美國到歐洲,整個西方世界變得民粹排外。相比之下,中國等新興大國卻堅守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兩相比較,中東國家自然更願意與亞洲親近。

  從內部因素看,中東國家由西向東也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沙特為例,油價長期低迷讓「石油立國」的沙特財政吃緊。沙特已認識到單純依賴石油的單一經濟模式不可持續,於是在去年公布「2030願景」計劃,而該計劃恰好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相契合。

  現在,很多中東國家對中國在該地區發揮更大作用抱有很高期待。比如沙特國王訪華時,希望北京能夠更積極地參與中東事務。而中國也給予積極回應。

  至於中國未來扮演的角色,在李偉建看來,中國需要在中東建構好自己的核心話語,那就是「發展」與「治理」,這與西方構建的「民主」、「反恐」等話語截然不同。未來,若雙方能在這一核心話語上產生共鳴,並以「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為抓手,中國與中東國家的互動可以創造出新的合作範例。

相關焦點

  • 哈爾濱走出的以色列總理,能聽懂中國話,直言自己的「根」在中國
    哈爾濱走出的以色列總理,能聽懂中國話,直言自己的「根」在中國!以色列國,簡稱以色列,地處地中海東岸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紅海和埃及,其最早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2世紀左右。在《聖經》中,以色列意為「神勇鬥士」。
  • 九月份以色列與阿聯達成和平協議:攪動中東格局的五大看法
    以色列和阿聯的高級代表團於9月15日在白宮籤署一項由美國牽頭達成的歷史性和平協議,阿聯與以色列將正式建交。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布巴林外交大臣將出席此次活動,並單獨與以色列籤署全面關係正常化的協議。 這些協議的籤署將改變中東格局。
  • 中東大變局前夜,內塔尼亞胡訪問沙特,以色列阿拉伯聯盟呼之欲出
    以色列的期望是,在美國帶領之下,對伊朗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不戰而屈人之兵,迫使伊朗內部出現重大民變事件,然後坐享其成,顛覆哈梅內伊政權。 而現在的情況則是,川普敗選總統,拜登上臺之後,會改變中東政策,美國大概率會重新遵守伊朗核協議,對伊朗解除制裁。因此,以色列的時間不多了。
  • 第一次中東戰爭:連正規軍都沒有的以色列何以厲兵秣馬,血色開國?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建國翌日即遭阿拉伯聯盟五國三面圍攻,此後打打停停。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中東戰亂從此連綿不絕。 16時,以色列「國父」、第一任總理本·古裡安發表《獨立宣言》:從今天開始,國名為「以色列」的猶太人國家在巴勒斯坦成立。頓時,博物館內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廣場上的猶太人歡呼雀躍、載歌載舞。自淪為「巴比倫之囚」以來,流散世界各地千年之久的猶太人,終於得以回到上帝的「應許之地」重建家國。 以色列建國的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11分鐘後,美國率先宣布承認以色列。
  • 中東局勢要變天?阿拉伯國家竟集體向以色列求購武器,巴:叛徒
    然而,最近這一局勢卻被逆轉了——據悉,最近大批中東國家不僅和以色列關係回暖,還對以色列擁有的大批先進武器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搞得以色列的死對頭——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面對這種「盟友倒戈」的現象氣得跳腳。據以色列內部人士透露,有意採購以色列武器的中東國家包括阿聯、巴林和蘇丹等國,以色列將會「慎重地考慮交易事宜」,並表示「希望這能夠成為中東和平的信號」。
  • 中東勁旅發出開戰警告,十萬枚火箭對準以色列,不準侵佔他國領土
    近期,以色列不顧全世界眾多國家的反對,宣稱要強行吞併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大片非法侵佔領土,而美國方面為了拉攏以色列,公然宣稱將全力支持以色列吞併他國領土的非法行徑,這引起了各國的進一步反彈。據「今日俄羅斯」網站6月26日報導,當地時間周四,中東勁旅哈馬斯武裝警告稱,如果以色列一意孤行繼續推進吞併約旦河西岸領土的計劃,那麼這將是對全體巴勒斯坦人的公然宣戰,屆時以色列將付出前所未有的慘重代價。
  • 川普最後的努力,中東土豪獲50架F35、18架死神,以色列慌了神
    他指出,這筆軍售是阿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結果,而這極大改變了中東地區的戰略態勢,伊朗想要「盡一切可能地破壞這一成果」。他還強調,這筆軍售並不違反美國關於維持以色列在中東地區軍事優勢的承諾,而且會使阿聯和美國的協同作戰能力更強,這對反制伊朗有重要意義。
  • 中東狀|夾縫中的伊拉克:當總理真難!
    5月7日,穆斯塔法·卡迪米宣誓就任伊拉克新一任總理。至此,持續半年之久的伊拉克政府危機暫時落幕。去年10月,伊拉克多地爆發民眾示威遊行。12月1日,時任總理的阿卜杜勒·邁赫迪辭職。此後,伊拉克總統先後授權兩位總理候選人組閣,但均未成功。今年4月9日,薩利赫總統授權卡迪米在30天之內組閣,終於成功。
  • 中東唯一發達國家,美國為什麼「罩著」以色列?
    今天的主角就是,以色列。一手好牌打爛的國家見多了,比如我們前面說過的阿根廷、巴西。但一手爛牌打好的國家還真不多,中國算一個,以色列算一個。在中東27個國家中,雖然沙漠環伺,但絕對跟窮不沾邊,卡達、阿聯、科威特等國都靠石油賺得缽滿盆滿,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阿拉伯的石油資源並不豐富,卻混成了人均GDP 4萬美元以上,中東唯一的發達國家!
  • 面對以色列的貪婪擴張,巴勒斯坦做了魚死網破的反抗
    約旦河西岸是以色列在某次戰爭中搶走的地方,巴勒斯坦一直不承認,現在以色列要把它國有化,阿巴斯只能被迫暴走了。內塔尼亞胡的總理任期其實在2019的4月份就到期了,到期之前以色列也舉行了大選,但是選不出總理來,後來又連著選了兩次,還是沒辦法組建政府確定總理,內塔利亞胡只能義務做了一年多總理。
  • 激戰中東四:阿以第三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的擴張。)第二次中東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是阿以戰爭中的轉折之戰,此戰後以色列獲得了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均勢。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處於停火狀態,但衝突十分激烈。1967年,埃及總統納賽爾下令接管了位於埃及以色列兩國之間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陣地,5月23日納賽爾又下令封閉了以色列的重要出海口蒂朗海峽。這使以色列下定決心與阿拉伯國家開戰。
  • 激戰中東三:阿以第二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的地緣戰略。)中東乃「一灣兩洋三洲五海之地」,為交通樞紐,是兵聖孫武所謂的「衢地要衝,兵家必爭之地。」蘇聯此時支持納賽爾建立的埃及新政府,蘇聯致信給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稱:以色列的行為「將使以色列是否能繼續作為一個國家而存在發生問題」,同時蘇聯還威脅英法兩國,若不停火,必要時蘇聯將動用核武器。
  • 第6次中東戰爭即將打響?中東最強三國百萬大軍誰敢碰以色列?
    這無疑被大多數的人認為美國在中東捅又了個大馬蜂窩,讓本就不穩定的中東局勢再次變得嚴峻起來,甚至不少人斷言此舉可能會引發第六次中東戰爭。消息一出,雖然土耳其、德國、法國和約旦等國家公開表示反對,但主要的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和沙特,都對此沒有發表類似意見,現在中東地區的大亂鬥,讓以色列獲得了崛起的重要機會。
  • 今年第4個阿拉伯國家!摩洛哥承認以色列後,白宮稱沙特也不遠了
    但實際上相比以色列,美國的種種行為更讓人猜忌,首先是「未卜先知」將航母調回波斯灣,像是要在中東開戰一般『其次川普派遣其女婿庫什納前往中東,頗有去指揮戰場的嫌疑。而對於外界的猜測,美國表示庫什納是前往中東「優化」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關係。
  • 以色列厲害到了什麼程度?
    猶太人一直以來是公認的智慧民族,在二戰前是,在二戰建立以色列後同樣也是。以色列是一個堅韌的國家。身在群狼環伺的地區,可以幾十年間都能夠生存。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周邊這些國家都是阿拉伯國家,而以色列最主要的教派就是猶太教。而中東地區最主要矛盾就是信仰之間的衝突,至今巴勒斯坦還沒有建國,正是因為以色列的強力阻止。
  • 歷史地理|近東、中東和遠東的所指範圍!
    近代史上有許多戰爭和遠東、近東有關。同拉丁美洲一樣,近東、中東、遠東都不是自然地理的概念,而是人文地理,尤其是歷史地理的概念。那遠東、近東和中東到底是指哪些地方呢? 中東指從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沿岸的部分地區,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亞的大部分與非洲的埃及、地處於俄羅斯邊界的外高加索地區。 遠東指環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
  • 中東之旅--以色列
    帶著諸多的疑問,也帶著滿心的好奇,寒假期間,我來到了這個舊約聖經上描述的流著奶和蜜卻又曾經飽受戰爭蹂躪、到現如今尚未能平靜的國家:以色列。坐上旅遊大巴,中東之行拉開帷幕。還沒緩過神來,大巴就已經出了機場,駛向了特拉維夫市區,儘管不像北京城那麼高樓密集,藍天白雲映襯下不時出現的高樓大廈讓特拉維夫無不充滿著現代都市的氣息。
  • 中東局勢驟然拉緊!以色列邊境傳出一連串巨響,伊朗終於動手了?
    近來,由伊朗頂級核武專家遇刺身亡掀起的一系列風波仍未平息,中東地區風雲再起,伊朗直指美以是幕後兇手,並發誓會對其進行猛烈報復,波斯灣上空再度籠罩戰爭陰雲。據外媒報導,近日以色列與敘利亞邊界地區一夜之間發生一連串爆炸事件,報導稱該事件是由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內部爆炸」引起的。
  • 尼米茲號航母從中東撤離,以色列陰謀敗露
    美國伊朗針鋒相對此前,伊朗和美國在中東針鋒相對的局面簡直讓中東地區諸多國家陷入緊張。先是美國的衛星發發現了伊朗飛彈陣地頻繁的出現裝備部署情況,同時美國除了讓在中東地區駐紮的"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群進入高度戰備狀態外,還讓一艘戰略核潛艇以上浮姿態通過荷姆茲海峽以表示美國不怕和伊朗硬碰硬。
  • 沒有巴勒斯坦的中東和平——以色列阿聯和平協議的意義與啟示
    沒有巴勒斯坦的中東和平——以色列阿聯和平協議的意義與啟示2020年8月13日將被記入中東歷史乃至人類歷史。這一天,以色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美國的主持下正式達成和平協議,為正式建交掃平了道路。這是自1979年以色列與埃及實現和平之后,現代中東和平史上的第二個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