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實行百日維新,真正觸怒慈禧太后的導火索究竟是什麼?

2021-01-18 奧古說歷史

首先明確一點,慈禧她並不反對革新。

為什麼這麼說呢?

慈禧如果反對革新,根本就不會有洋務運動,北洋水師、幼童留美、北洋新軍等等改革舉措,這些都是經過慈禧的點頭,方才能實施的。

當時,若沒有慈禧的點頭,別說是訓練新軍、購買軍艦,你哪怕就想是換一個衙門的名稱,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慈禧本身並不反對改革,如若光緒只是單純地進行改革,慈禧也並不會反對他。

可是,光緒的改革實在是操之過急,在沒有完全掌控實權的情況下,就大刀闊斧地想著將慈禧和守舊派趕出朝堂,並徹底地改換清朝百年來所遵循的祖制,這等作法無疑是自尋死路。須知溫水煮青蛙永遠要比開水燙青蛙來得穩妥許多,在沒有徹底掌控局面之時,慢慢將青蛙弄死,這才是正道,如若不然直接用開水,不但有可能讓青蛙跳出,甚至自己還會被熱水燙的一身泡。

慈禧不反對光緒,只是反對光緒利用改革去剝奪她手中的權力,去傷害到祖宗江山的根基。

以我們今天的眼光看來,百日維新的多數改革(不包括尊孔聖為國教、以孔子紀年)若能完美地推行下去,於國於民皆大為有利,好比制訂憲法、開國會、君民合治、滿漢平等、斷髮易服、鼓勵民辦企業、廢八股、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裁減冗官等等,這些改革舉措皆是利國利民之舉,若能實施下去,中國必定盛矣。

然而,這些改革舉措對於慈禧、守舊派官員來說,無疑是在剝奪他們的權利、挖大清的祖墳。

開國會、滿漢平等、斷髮易服、廢八股、裁減冗官,這樁樁件件都是慈禧和守舊派官員所不能容忍的舉措。在他們看來,什麼滿漢平等,什麼斷髮易服,這就是在掘大清的墳墓,大清何以為大清?滿人統治的大清才叫大清,要是滿漢平等,要是斷髮易服,這大清還是滿人能作主的大清嗎?這不就是要讓大清亡嗎?

大清若亡,他們的權勢、財富也會瞬間消失一空,你說就是這樣的改革,他們能同意嗎?

慈禧和這些守舊派可不是什麼大公無私之人,更不是為國為民之人,他們都是一群利益主義者,只在乎自己眼前的那點蠅頭小利,從來不會為長遠考慮,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以自己是否能得到利益為前提,若是傷害到他們的利益,哪怕只是一點點,他們也是萬萬不會做的。

以李鴻章、曾國藩、張之洞等為首的「洋務運動」,它為何能夠成功推行?歸根結底在于洋務運動的改革都只是一些浮於表面的改革,並未試圖去根治清朝諸如官員臃腫、貪汙盛行、軍隊戰鬥力低下等核心問題,無論是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訓練新式海陸軍也好,還是選送留學生出國也罷,其核心思想並非是為了強大中國,而是為了給清朝打一針強心劑,讓它多活幾年而已。

簡單地說,洋務運動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保護慈禧這些既得利者的利益而服務,並非是為了中國自強而服務。

這也是為什麼慈禧不反對洋務運動推行的原因,因為洋務運動是在維護她和大清的統治,並非是為了剝奪她和大清對天下的統治,所以她這才支持洋務運動。

光緒推行百日維新的初衷絕對是好的,其所有的改革舉措都直擊現在清朝所面臨的種種問題,諸如官員的無能與腐敗、腐朽的政治體系、戰鬥力低下的軍隊、落後的文化教育等等,他所實施的所有改革都是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存在的,極具可實施性。

固然光緒的改革實質上也是在為了維護大清的統治,但相對于洋務運動,光緒的改革卻也同時在拯救中國。

然而,光緒雖有自強的願意,卻無治國的能力,他有雍正為國為民的心思,卻無雍正運籌帷幄的能力,他滿腹經綸,可卻只知紙上談兵。這樣的光緒,註定不適合當皇帝,更不適合當一個想要推行新政的皇帝。

要想推行新政,首要做的就是做一個實權皇帝,要鎮得住手底下的官員,光緒顯然做不到,他要做得到,袁世凱就不會背棄他,改投慈禧。

其次就是要會用人,雍正推行新政時所任用的李衛、田文鏡等,他們都是實幹派,都是久經官場的老油條,而光緒卻用的都是一些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根本不懂官場那些彎彎道道,更不知道如何理政,讓一群書呆子去推行新政,這就等於是在自尋死路。

最後就是要會籠絡人,雍正推行新政永遠都是打一批人,拉一批人,聽話就升,不聽話就貶。可是光緒卻是一棒子打死,除了維新派那些人,其他一概不用,不管你聽不聽話,都不會用你,當時光緒連自己的師傅翁同龢都不用,反而還因為翁同龢勸他改革要慎重,將他直接棄用。要知道,翁同龢可是江浙派的領袖,棄用他,就等於是棄用江浙派,將他們推向自己的對立面。

光緒推行的百日維新,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縱然百日維新的改革舉措都很好,可誰叫它碰到的是一個不會當皇帝的皇帝,而且還是沒有完全掌控實權的皇帝呢!

相關焦點

  • ...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那慈禧太后與溥儀的生母又是什麼關係呢?
    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於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奕譞,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9年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1908: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最後的較量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兩人都意識到自己快不行了,但兩人都暗自憋著勁,盼著對方先死。
  • 光緒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去世時正值壯年,為何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光緒皇帝。我們對光緒皇帝的了解,基本都是停留在歷史課本上。戊戌變法失敗,最後被慈禧太后軟禁。可是這位可憐的皇帝不僅被慈禧太后毒死,甚至連子嗣後代都沒有留下。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位皇帝命運如此悲慘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光緒皇帝。
  • 若光緒皇帝一直討好忍讓慈禧,等到慈禧死後再變革的話能成功嗎?
    事實上慈禧她並不反對變革。辛酉政變後,慈禧就重用奕訢、文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洋務派,推行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可以這麼說,洋務運動時,若沒有慈禧的點頭,新式海陸軍、北洋水師,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械製造廠等不可能成立,選派幼童出國留學等計劃也不可能實行。
  • 慈禧太后究竟有多厲害,為什麼光緒寧肯做傀儡,也不與願意奪權?
    光緒作為清末年的皇帝,其人生命運顯然是一場悲劇。為了君王,沒有實權;為了人民,沒有自由;為了男人,連心愛的女人也無法保護。總而言之,他的生活處處充滿了束縛,充滿了無奈,說他是「傀儡皇帝」,一點也不誇張。但許多人對此也充滿了疑惑,既然中國歷史上能發生這麼多次奪權政變,為何光緒不為自己奮勇一搏,發動政變,向慈禧奪權?那慈禧到底有什麼厲害呢?
  • 為什麼光緒皇帝不能生育呢?看看慈禧太后讓他幹了什麼!
    為什麼光緒皇帝不能生育呢?看看慈禧太后讓他幹了什麼! 同治13年的時候,同治皇帝駕崩,年僅19歲,而這個時候,有一個尷尬的事實:同治皇帝並沒有生下一兒半女,這該怎麼辦呢?
  • 慈禧太后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很多人後世對其竟然還有正面評價
    同治皇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就找來了後來的光緒皇帝繼承大統。而且她還讓光緒皇帝過繼給自己喝和鹹豐皇帝,實際上,這個光緒皇帝不過是自己的傀儡而已。而她自己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就是被她虐待而死。光緒皇帝在她的管理之下,日子更加不好過。慈禧太后甚至派人去砍了光緒皇帝親生父親墳墓上的一顆生長了百年的大白樹。對此光緒雖然是皇帝也毫無辦法,因為他只是一個傀儡,真正掌握實權的還是慈禧太后。
  • 光緒年間的慈安太后是不是被慈禧暗害的?
    1861年鹹豐帝駕崩後,被尊為母后皇太后,和當時的慈禧皇太后並稱兩宮,一同垂簾聽政。在慈安和慈禧共同聽政的歲月裡,慈安一直是掌握實際大權的,慈禧如果有什麼大事要決定是一定要徵求慈安同意才可以的。 在兩宮垂簾聽政期間,慈安做過的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同年間支持推行的「洋務運動」。
  • 光緒皇帝為何熱衷於為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
    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於各方面因素所致,頤和園才得以重新修建。其因素之一是慈禧迫於祖宗家法和社會輿論等原因,光緒皇帝大婚與親政之後,自己要「皇權歸政」。當時慈禧已經54歲,到了「頤養天年」的年歲,所以修葺復建頤和園,以供晚年享樂,是她必然要考慮的一件大事。
  • 傀儡皇帝光緒,一生碌碌無為,這鍋不能讓慈禧背
    光緒是傀儡皇帝,當時皇族間的鬥爭並不是表面上光緒和慈禧的鬥爭,而是光緒代表的集團和慈禧代表的集團之間的鬥爭。光緒勢單力薄,卻不韜光養晦,妄想依靠取巧重獲大權,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者;慈禧代表的集團根深蒂固,實力雄厚,難以輕易撼動。慈禧政治頭腦非同常人,自然會以光緒的失敗而告終。
  • 為何伊藤博文訪華,成為引爆慈禧發動戊戌政變的導火索?
    變法運動轟轟烈烈地在中華大地上展開,而此時的慈禧太后在頤和園韜光養晦,不問政事。其實,維新派變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行動過於激進,一開始就大量裁減冗官,僅京師就被裁撤數萬人,也沒有安排出路。康有為雖然一位出色的思想家,但絕不是優秀的政治家,他的維新派空有理論,卻缺乏工作經驗,使得變法變得混亂不堪。許多新政根本都無法得到實行,地方官員大多持觀望態度。
  • 光緒臨終前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儀,沉默半晌說了一句話,字字悲涼
    晚清的朝政一直被把持在慈禧的手中,身為皇帝的光緒一直以來都被當做傀儡,雖然光緒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親政,可是不管大小事務都還是要請示在頤和園中的慈禧,甚至最終因為發動「百日維新」而被慈禧囚禁,在慈禧臨終前更是以一包砒霜就結果了光緒。
  • 光緒皇帝要發動政變,為何那麼多將領中,偏選中賣友求榮的袁世凱
    ▲袁世凱告密1898年9月18日,維新派重要人物譚嗣同夜訪統率新建陸軍的直隸按察使袁世凱,向其提出建議:誅殺掌握京津兵權的北洋大臣榮祿,調兵進北京包圍頤和園、劫持慈禧太后,為變法圖強掃清障礙。此前兩天,光緒皇帝曾兩次找見袁世凱,並將其升任侍郎候補。
  • 光緒皇帝可憐的一生
    悲劇開端同治帝駕崩後,慈禧並沒有從其下一輩中選立新帝,而是為自己找了一位養子,並使其登上皇位,這就是光緒的開篇。慈禧從同治時便開始把持朝政,而安排光緒的登基,無疑是想要繼續權力的掌控。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光緒的人生便開始把控在慈禧手上,成為慈禧專權的需要。
  • 光緒與慈禧死亡日期只差一天,這是巧合嗎?慈禧為何要謀害光緒?
    不知道是慈禧在感嘆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被孩子理解,還是脫離了政治之外的真實感受呢?關於慈禧當初說出這句話到底出於什麼情感,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1908年11月15日那一天,可能有很多人非常欣喜,因為慈禧就在這一天下午大約兩點的時候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了。自鹹豐帝駕崩後,慈禧就開始奪取政權,一直到其去世也有五十年左右的時間。
  • 光緒為什麼不殺慈禧?不是不敢殺,不是殺不掉,而是不能殺
    光緒帝聽過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提議後,決定變法維新,先從學習西方技術開始,光緒皇帝不可能在慈禧眼皮子底下幹這麼大的事情不和慈禧商量,於是就告訴了慈禧,起初慈禧是支持的,並沒有持反對意見,那最後慈禧為何又殺了維新人士,還要將光緒皇帝關起來呢?
  • 光緒之死 | 封面人物
    李鴻章:如果皇帝一直受他人影響,接受他人的意見,那我怎麼辦?俾斯麥(思索良久):在我當首相的時候,也常遇到這種情況,有的時候來自女人方面……李默然不語。曾參與「百日維新」的王照曾評價慈禧「但知權利,決無政見」,意指她並非人們心目中的「頑固守舊派」,而是政治上的實用主義者,她真正關心的是個人的權力與利益。
  • 光緒為何不逼宮慈禧退居後宮,與太后年輕時的青梅竹馬有關!
    提起清朝的歷史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了,如果說起清朝12位皇帝裡誰最憋屈的話,那相信大家一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光緒皇帝,光緒是真的憋屈他不僅要被外國人入侵欺負而且還要受制慈禧太后的管理。他年僅38歲就被慈禧太后用砒霜毒死而且在朝廷管理的事情上也並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 戊戌變法,慈禧太后為何會大力鎮壓?原因是維新派和某位官員接觸
    1898年,光緒皇帝為了救國,毅然發動了戊戌變法運動。不幸的是,變法運動在僅僅103天之後就被迫停止了,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百日維新」。那麼,為什麼變法不能繼續下去呢?為什麼會失敗?據史料記載,戊戌變法涉及文化、經濟、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可以稱之為一場大的綜合性的變法。
  • 光緒皇帝擁有一後二妃,為什麼就沒有留下一兒半女?
    清朝晚期的光緒皇帝,即清德宗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死時年僅38歲。他這一生擁有一後二妃,那為什麼就沒有留下一兒半女呢? 公元1875年1月,年僅四歲的載湉被慈禧、慈安立為皇帝,是為光緒,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1881年,慈安太后駕鶴西去,朝政大權由慈禧獨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