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僑丨一個想讓我鋸腿的小夥

2021-01-18 易問醫askdr

本文來源 湘僑著作《無影燈外》,@易問醫askdr 已獲授權刊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小夥很帥,很高,從門口走進診室像一座山一樣壓了過來。

「醫生,我的右腿比左腿長3公分,我又喜歡打籃球,很難受,有什麼好辦法嗎?」

我瞄了一眼坐在跟前的小夥。即便坐著,也能瞧出他右側膝關節明顯高出左側。

小夥不光右腿長了3公分,為了平衡,腰歪了,肩也斜了。

「從小就這樣嗎?」

「不是,我7~8歲時小腿骨折,骨折長好後就這樣了。」

「那你一定開過刀?」我很肯定地問道。

「對,放了鋼板。」

小夥骨折的小腿之所以變長就是因為當初開刀,將骨頭接得太好太直了。

9歲以前小孩的骨頭與大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小孩骨折不但長得快,並且在骨折的刺激生長過程中可以自己塑形,變直,會過度生長從而變得更長。因此我們的教科書明確說明:孩子的下肢幹部(不靠近關節周圍)骨折,允許成角變歪十幾度(3歲以內的甚至可以允許30度),並且著重說明:骨折端不要完全對齊,最好重疊短縮2~3公分,以彌補日後的快速生長。

我們的師父們,他們工作的時候,小孩子的骨折幾乎都不開刀,也幾乎都好。到了我們這一代就變了,大部分開!

原因很簡單,我們這一代醫患關係複雜了。病人動不動就告,動不動就要醫生拿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錯。

給孩子保守治療,骨頭歪一點短一點大部分長大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注意是「大部分」,不是「每個」。萬一有一個歪了的沒有自己糾正變直、長大瘸腿的,家長拿著你接的歪歪的骨頭片子去法院告你,法官百分之百判你輸。

我曾參加過全國小孩骨折培訓班學習。大腕們在課堂上用了大量的骨頭接得歪歪扭扭的,長大後變得很直的片子來告訴我們小孩的下肢幹部骨折:絕大部分是不要手術的,尤其是5歲以前的。

有同學提出:「老師,你們是中國頂級醫生,怎麼做都行,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也不敢。我們是縣一級醫院的醫生,怕!骨頭是歪的,哪裡敢告訴家長沒事,只有開刀接直了,家長才會高興,我們也就放心了,這樣就不會告我們了。」

我們這一代明白小孩骨頭接歪了不可怕,但為了和諧醫患關係,為了醫生自己的安全,不少醫生選擇給孩子開刀。我們的下一代恐怕就連這個道理都不懂了。反正就是開,開了安全,家長不會告我。

顯然,今天這個小夥就是為中國特有的醫患不信任關係買單的。

他的困苦當然有解決的辦法:將右小腿骨打斷,截掉3cm骨頭,再用鋼板釘好就行。但他將從驕傲的身高180cm,變成普通的177cm。這不是主要的,風險是:萬一打斷後,骨頭長不好怎麼辦?或者將左小腿骨打斷延長3cm也行,仍然維持他驕傲的180cm,但延長好得慢,風險更大。

小夥來自江西贛州,回去跟家長商量去了。

下肢短縮2cm是允許的,超過2cm,就超過了極限,是不允許的。他的腿要鋸斷看來是必然的了,否則不光是運動不方便,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引起腰部側彎、骨盆傾斜等等一系列引發疼痛的問題。

不免地想到16年前我治過的一個3歲小女孩,姓何,住廈門湖濱一裡。與我女兒陶子同歲,她是大腿骨骨折。

我將小孩吊起來復位,每次拍片複查,片子裡骨頭歪歪的,短縮也很厲害。

孩子的爸爸媽媽很著急:「袁醫生,行不行啊?萬一大了還是歪怎麼辦?還是手術吧。」

她爸爸媽媽嘮叨多了,我也心虛的。

有一個晚上,我值班,拿了兩本小孩骨折的書,一本外國的,一本中國的,用紅筆將小孩大腿骨折為何不開刀的部分標好,讓她爸爸媽媽看。

就那麼幾行字不難懂。之後,大人就沒有再煩我了。

2005年小孩小學開蒙時見過一次,漂漂亮亮的,蹦蹦跳跳,很陽光很可愛。

何媽媽很感謝我:還好袁醫生當初堅持不開刀,要不現在穿裙子,有疤痕難看死了。

她媽媽如果見到今天這個小夥,也許她就知道了開刀後可能就不是穿裙子好看不好看的事情了。

小何,今年18歲了,不知在哪兒上大學。是不是如陶子般非北上廣不讀,非985不讀?其實相比健康,大學也不是那麼重要,陶子以後會懂的,小何更會懂!

2017年12月

相關焦點

  • 河北鋸腿男子擔憂自己事降溫:降溫意味著再等死
    10月18日,自鋸病腿的鄭豔良所在的保定市清苑縣東臧村,有多家農戶大病難醫,村民王新建(中)得了白血病,其父母分別患類風溼和腦血栓致殘,哥哥患肝炎。降溫對他意味著,像他鋸掉腿之前,只能躺在床上等死。  鄭豔良坐在病床上,對著錄音筆和攝像機,一遍遍地訴說遭遇。  去年他得了病,醫院要麼說沒法治,要麼說要花百十來萬,新農合報不了那麼多錢,他回家等死,後來把自個兒的腿鋸了,反而一天比一天精神。
  • 小夥戀上會說中文的溫柔「緬甸新娘」,一個細節嚇得腿軟
    網絡圖「這個家我早就不想呆了,我想找個好人嫁了,離開這個家!」艾拉的話深深地刺激著小楊的心。小楊幾次想和艾拉進行視頻聊天,當面安慰她,可艾拉說自己的手機很舊了,攝像頭壞了,小楊也就不再提了。後來,小楊覺得QQ畢竟不常用,就勸艾拉改用微信,艾拉說她之前在中國工作時其實有一個微信號。
  • 真人真事改編《血戰鋼鋸嶺》,憑藉一己之力,拯救75條瀕臨生命
    身處在和平時代的大家一定很難想像在戰爭時代發生的慘痛事件,迄今為止有越來越多小夥們會對戰爭時期感興趣,所以現在許多戰爭片都是觀眾們關注的熱點,這關乎到自己國家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小哥看過這麼多的戰爭片,從國外到國產,唯獨對《血戰鋼鋸嶺》印象特別深刻,主角並不是一個經歷沙場殺害無數敵人的英雄
  • 外國小夥用山葉的摩託車做成鋸木機!讓人總想騎上去
    有個老外不知道是閒得無聊了還是怎麼了,竟然將自家的摩託車改成了鋸木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要說這位外國小夥子還真的是很土豪了,竟然將山葉的摩託車用來做鋸木機!你沒有聽錯,就是這樣的,那他是怎麼改的呢?首先將摩託車的兩個輪胎卸下來,再把輪胎拆了,將上面的制動轉子卸掉,把軸承裝上,其實這樣就差不多了。
  • 費勇:《鋼鋸嶺》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秘密?
    道斯提供了一個富有建設性的個案。佛教歷史上,也有一些個案,值得參考。原始佛教經典裡,記載過不少佛教徒如何處理戰爭的故事,比如,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某一個國家受到另一個國家的侵略,國王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不願意人民為他去打仗,也不願意敵國的人民受到殺戮。於是,他就立即打開城門投降了,並對侵略者說:我潛到水底去,你們讓我的人民自行離開,直到我冒出水面。
  • 前鋸肌是什麼?4個動作教你練好前鋸肌
    前鋸肌位於胸廓的外側皮下,上部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蓋,將肩胛骨內側向前拉的胸部肌肉。  每組兩塊的前鋸肌從胸前部的肋骨開始,圍繞體側延伸到肩胛骨。前鋸肌可將肩胛骨內側向前拉而外翻,使肩膀抬高,「鋸肌」一詞描述此肌成鋸形的,也就是參差不齊的。前鋸肌是塊扁肌。
  • 光影歷史 || 《血戰鋼鋸嶺》
    鋼鋸嶺是一個100多米的峭壁,美軍也確實是用繩網實現的攀爬,然而這繩網是Doss和兩位戰友掛上去的,Doss和他的兩位戰友是徒手攀爬上嶺,這一段影片中沒有體現,要是拍進去這部影片要變成超級英雄電影.影片中日軍以人海戰術向美軍發動絕命衝刺,這一段體現二戰時日軍的武士道精神,有種向死而生的悲壯感,然而正如上文所說,日軍在鋼鋸嶺挖通複雜的地下網絡,美軍登頂後,更多是被密集的火力打散。
  • 梅爾·吉勃遜丨被好萊塢封殺10年,憑《血戰鋼鋸嶺》6項提名重返奧斯卡
    牽著年輕太太的手,他已經第九次當爹他導演的《血戰鋼鋸嶺》也許並不是大熱門,但我還是想在奧斯卡之前,和大家聊聊這個曾經讓人迷戀、讓人失望,現在又讓人無比感動的帥大叔:  :「讓梅爾做導演,我就演!」再看一遍預告片,還是又燃又感動 現在的主流電影被許多超級英雄霸佔,漫威、DC的男主角們合起來大概可以拍100次世界大戰,但真正的英雄卻容易被埋沒,《血戰鋼鋸嶺》的男主角道斯,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英雄。
  • 電影資源丨《電鋸驚魂8:豎鋸》小心別被嚇哭!
    不過我有幸已經先睹為快,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來講一下電影中涉及到的精巧機關,讓大家找回熟悉的感覺:「我想玩個遊戲」!首先,開端有點變化,更像是一個遊戲的開始。一個人手裡拿著貌似引爆器的東西,被警察圍了起來,警察用槍命令他放下手中的東西。可是男子似乎有難言之隱,拒絕放下,而警察被迫開槍,打碎了男子手中的引爆器以及他的胳膊。
  • 湘橋丨一個小老鄉
    有一天前臂骨折了——一個很輕微的骨折,但這是一個陷阱很深的骨折,因為輕微骨折的同時肘關節部分脫位了。劉子健的爸爸不認識我,但因為兒子骨折的機會我們相識了。兒童醫院醫生告訴他要手術,他向我求證。我表示真的要手術!順便誇了這個醫生一句:「能看出這種輕微骨折陷阱的醫生就是高手。」得到肯定答覆後,劉爸爸接受了手術。我多問了一句:「醫生說要多少錢呢?」
  • 「鋸木頭」的正確打開方式|你知道鋸琴麼?
    小編其實本來想給今天的推送起個UC震驚體的標題,叫「震驚!昔日大提琴首席如今竟街頭鋸木頭?!」。
  • 原木多片鋸_方木多片鋸_跑車推臺鋸
    多片鋸採用合金鋼鋸片,相對普通鋸片要厚點,利用鋸片上的合金刀頭高速旋轉來鋸切木材,這種方木多片鋸的鋸片所鋸切的板材,方材表面光滑,尺寸精準,為板材的表面質量及厚度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使鋸板的溫度迅速升高,優質的鋸板在這種情況下還能保持高標準的精度,而質差的鋸片就會發生鋸板翹曲,這樣鋸齒上能承受更大的切削力,對木材的切削精度非常高。
  • 一個並不真實的「真實故事」—血戰鋼鋸嶺
    在《血戰鋼鋸嶺》的開頭,我看到了另一行字。「A true story.」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將以我淺薄的學識來試圖分析一下其中的問題,我並不否認其作品的優秀,但我同樣不認可其賣點中的「真實性」。先從本部電影的核心——鋼鋸嶺說起。
  • 聽我說完,小夥轉頭就換了練腿方法
    健身必練腿,練腿必深蹲。健身房估計有半數以上的人深受這句話的影響,王太這小夥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天賦異稟,這傢伙75公斤的體重,半年時間就蹲到了120公斤。最近他在挑戰2倍體重,也就是150公斤。然後就跟我聊起了這趟事,問我有沒有能迅速且安全的突破深蹲的方法。卻被我岔開了話題,我問他:「你有沒有必要深蹲2倍體重?」
  • 帥氣的鎧甲腹肌,少了前鋸肌總感覺缺點什麼
    腹肌的訓練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別否定,和肩背腿比起來容易太多了,腹部肌肉經過降低體脂以後,會漸漸的顯露出來,最先露出來的是腹直肌,通常4-10塊兒不等,也還有更極端的,體脂再低一些肌肉量增加一些腹外斜肌就會出來
  • 小夥苦練「深蹲」後尿血,質疑上私教課累到了:腿也有點無力!
    標題:小夥苦練「深蹲」後尿血,質疑上私教課累到了:腿也有點無力!男人練「深蹲」好處多,小夥練完後「腿軟」杭州的小徐今年27歲,平時有空就喜歡去健身房鍛鍊身體,8月初他去上了一節私教課,當時主要是練深蹲。小徐說,之前因忙事情已經有一個月沒去上課了,當時練完腿後教練說他「和平時完全不一樣,拉伸時腿部看上去有些僵硬。」
  • 我鋸開真假RIMOWA箱子,差點毀容…
    >說起旅行箱,相信除了LV,大家會脫口而出的另一個品牌就是來自德國的RIMOWA。在鋸箱子的過程中,範主也發現一個不用鋸也能辨別的小細節:正品的裡襯和箱子是細緻地粘合在一起的,而仿品則是將裡襯罩在箱子裡,顯得非常凌亂……
  • 《薩利》和《鋼鋸嶺》口碑差不多,為何票房差那麼多
    文丨韓洪剛   來源丨好奇心日報在經歷《你的名字。》
  • 劉德華拍《拆彈專家2》被網友誤會鋸腿:老師很敬業的
    作為男主角的劉德華,在這部新作中,雖然角色核心的設定沒有太大變化,但這次的角色因為在執行任務時失去一條腿,所以劉德華這次在電影中也是全程佩戴假肢進行表演,從片方公布的片花中,觀眾也能看到劉德華有時候還要全程單腿跳躍完成整段拍攝,拍攝難度直線升級。
  • 鋸出一地木糠
    昌伯與炳哥倆父子在院子裡鋸木。木是龍眼木,若不是成年人還真抱不過來。  昌伯首先用大鋸齒的長鋸,與炳哥一拉一推的鋸木。他們不是一鋸到底,而是從木的外圍鋸到兩三寸後,再將木順著同一方向滾一滾,重新咬上一個鋸位繼續鋸。隨著有序的鋸木聲響,鋸齒從鋸片吃入木裡的兩端帶出木糠來。木糠粗而浮。  等到木的外圍被滾過幾回,鋸完一圈後,昌伯換了一把鋸齒小而密且更加鋒利的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