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華:以公司法人治理促進國有企業改制

2021-01-18 網易新聞

2017-07-28 10:06:36 來源: 網易新聞學院

舉報

7月26日,第二屆國企改革前沿論壇在廣州舉辦,主題為「新活力  新動能——國企國資改革的創新與實踐」,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教授從法人治理的角度點評了國有企業改制。

高明華首先對東北製藥和四川商投的國企改革經驗進行了點評,認為東北製藥集團的國企改革有三點值得關注的經驗,一是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二是建立董事會治理結構,依法開展董事會治理;三是下放管理部門權力,管住結果,放開過程。同樣對四川商投的改革經驗也進行了總結,認為一是推進了董事會建設由虛入實,理清出資人、董事會、經理人權責;二是實現了出資人向管資本轉型,突出了監督功能,充分下放了投資管理,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關鍵權力;三是凡審議重大事項必須事先經黨委會討論研究。

高明華對兩個企業進行綜合比較分析,結合兩者具體改革實踐經驗,從法人治理的角度對國企改革提出了四點建議:

一是容錯與國資流失的問題。公司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涉及到國資交易的問題,國資交易價格的確定過程面臨著國資流失的風險。此外,任何企業都要創新,創新研發的過程也面臨著由失敗帶來的國資流失,這些需要建立容錯機制。

容錯可以到什麼程度?怎麼解決長期和短期的關係問題?需要探討,尤其是國資的交易。現在國企公司制改革年底要完成,更深入一些,是搞混改,要吸引外面的資本進入,在國企交易中就會涉及到價格的確定問題。目前制度規定中「90%紅線」的價格規定合理不合理?價格確定要更多符合市場規則,比如可以對交易程序作出嚴格規定,可以對競價方式作出選擇,尤其要嚴格信息披露,而價格的規定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對於創新,怎樣通過可行性論證和科學決策提高成功的概率,這也是需要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二是責任機制與審慎決策問題。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決策主體很多,責任不清,尤其是失敗以後責任不清。集體決策往往意味著無人承擔責任,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高明華建議借鑑發達國家的董事會備忘錄製度,就是把董事會的集體責任轉換為個體責任,這其中,董秘的任務很重要,需要把每一位董事的具體行為記錄在案,包括和其他董事、股東、員工、財務人員的溝通,以及投票結果,都要記錄在案,每位董事要在備忘錄上簽字,一旦失敗就可以分清每一個人的責任及責任大小,這樣就把集體責任轉化為了個體責任,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基於中國實際,可以董事會備忘錄製度擴大到參與決策的每一個主體。

另外,還要通過相關的責任機制方面的法律制度安排實現自我約束。實現自我約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責任者一旦犯錯被懲罰的力度要足夠大;二是責任一定要清晰到個人,能夠確定每個人承擔責任的大小;三要有足夠的激勵力度,薪酬要和業績掛鈎。懲罰力度大和責任清晰,會使責任者犯錯和違規的成本極大提高;激勵力度大,則會使當事者做不好的損失太大(而做好的收益很大)。對於自我約束來說,上述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三是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限問題。董事會絕不是代表大股東和管理層,而是代表全體股東和整個公司,它包含兩個職責,一是戰略指導和戰略決策;二是對管理層進行有效監督。當前,企業董事會基本上不太獨立,決策效率和科學性比較低,對經營者的監督也基本上是缺失的。例如,董事會主要由內部董事構成,外部獨立董事很少,其監督職責是不可能實現的。

高明華強調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機制,公司治理結構儘管很重要,但機制更重要。董事會要對經營者進行監督,但監督不是幹預,經營者也必須有獨立性。但經營者獨立性有兩個約束條件:一是遵紀守法;二是服從董事會的戰略決策,在兩個約束條件下,其經營權可以無限大,由此可以發揮經營者的最大潛能。

四是如何選擇高能力的經營者,即選人用人的問題。高明華認為,高能力企業家有兩個要素,一是能力,二是忠誠,忠誠更重要,因為董事會是全體股東的代理人,經營者又是董事會選聘的,他是董事會的代理人,從而也是股東的代理人,因此忠誠很重要,政府要加快推動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職業經理人市場有兩個要件:一是職業化,就是職業經理人的人力資本只適合於做企業家,要切段其仕途升遷通道,這就能促使他們專心致志把企業搞好;二是經理人信息要高度透明、高度完備,包括潛在能力信息、實際能力信息、成功信息、不成功信息。

有了這樣的市場,企業一旦用人方面出了問題就會立刻找到對應的人才,一旦出錯也可以及時糾正,市場也有監督機制和懲戒機制,可以預警企業家犯罪,對經理人產生激勵和約束。

本文來源:網易新聞學院 責任編輯: 張啟東_NN6471

相關焦點

  • 北師大教授高明華:國有控股仍佔上市公司主導 完善公司治理可從六...
    鳳凰網財經訊 1月9日,由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共同主辦的「公司治理與金融監管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兼秘書長高明華發布了《中國金融業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學術報告》,並通過對報告中多項指標的解讀,對國內金融業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現狀及完善方向建言獻策。
  • 國企公司制改革開啃硬骨頭 約8000家企業需要改制,涉及管理主體多...
    目前,中央企業子企業已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地方國企改制正加速推進。  從企業制到公司制  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組織形式。推進公司制改革,是把按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登記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按照公司法登記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並根據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
  • 國企改革專家高明華:對於聯通混改,究竟該期待什麼?
    在關於混改方案的相關公告中,中國聯通明確表示:「擬建立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公司治理機制。」但,這樣的目標,實現起來究竟有著多大的難度和怎樣的現實挑戰?北京師範大學高明華教授長期深入研究國企改革與公司治理,對國企混改領域亦保持了長久的關注。高明華所在的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是公司治理領域最早的專門研究機構之一。
  • 高明華:國企改革不能一刀切 找準定位區別對待
    作者 高明華(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6月4日,全球最大煤炭企業神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神華、國內五大電力集團之一的國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國電電力雙雙發布公告,稱將於6月5日起停牌,控股股東擬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這一消息引燃了兩者合併成立「中國神電」巨無霸的預期。
  • 新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的頂層框架
    要牢牢把握堅持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凝聚各級領導班子、領導人員、黨員隊伍和職工群眾力量,創新黨建工作機制,使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同企業改革同步加強,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推動黨建工作與國企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促進黨建工作成效轉化為國企發展優勢。
  • 高明華:中國金融業上市公司治理質量亟需提高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5日電 題:《高明華:中國金融業上市公司治理質量亟需提高》作者 高明華(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作出了專門部署。
  • 北師大高明華:各類公司董事會獨立性較低 應保護各類投資者
    北京師範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高明華。高明華教授介紹了中國上市公司的六類治理指數,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個建議。第一,需要樹立和強化各類投資者權益平等保護的意識,淡化「控制」的觀念,並通過制度建設落實到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尤其是國企混改的實踐中。
  •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現代國有農場建設的...
    建立健全集團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構建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有序推進集團下屬公司整合重組,處置低效無效資產,聚焦優勢產業和重點領域,優化集團產業布局和國有資本投向,提升集團整體實力。在確保國有資本控股的前提下,積極引進優質工商資本或戰略投資者,依法穩妥推進集團公司股權多元化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國有農場企業通過資本運作,提升發展空間。  (五)深化國有農場公司制改革。
  • 王彥文:提升國有企業現代治理能力水平
    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是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最大特點,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領導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的治理能力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能否治理好,直接關係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四川金華晟投資有限公司,專業的中小微企業服務機構!
    金華晟投資四板團隊介紹四川金華晟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為中小微企業邁入資本市場提供輔導、培育的專業服務機構,目前公司已形成以企業上市、改制方案設計,企業股份制改造,企業規範化治理,私募股權投資,企業併購重組,財稅風險管控,商業模式設計,公司股權激勵,企業估值報告,商業路演培訓,創投孵化器,掛牌及上市輔導為核心的業務體系
  •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有的放矢)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利於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引入優質非公有資本,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實現企業資產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相關部門發揮好規範、服務、監管作用,更多從制度層面推動、規範改革。
  • 人民日報有的放矢: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利於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引入優質非公有資本,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實現企業資產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相關部門發揮好規範、服務、監管作用,更多從制度層面推動、規範改革。
  • 關於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情況的報告
    改制後的試點企業,均已明確了國有資產的出資者,並依照《公司法》規定,建立了由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組成的公司治理結構。凡是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的,已經或者正在按照《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由有關部門組成監事會,派往這些企業。許多地方、部門積極創造條件,與企業共同努力,在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上有所突破。
  • 山東青島:審計以「六個注重」助推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重點關注企業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重大政策措施及省市決策部署情況,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六穩」、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國有企業改革、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青島市15個攻勢等政策落實情況,促進黨和國家方針政策、重大決策部署在國有企業貫徹執行,提升政策執行效果。
  • 江蘇省演藝集團轉企改制成績斐然
    12月13日至15日,江蘇省演藝集團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成立10周年,轉企改制7周年進京匯報演出。期間先後上演的清唱劇《孫中山與宋慶齡》、《江蘇風韻》——中國作品交響音樂會、《愛之歌》——中國作品合唱音樂會等3臺劇(節)目,是江蘇省演藝集團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從一個側面展現了集團成立10周年、轉企改制7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江蘇省演藝集團2004年成為全國第一家整體轉為企業的國有文藝院團。
  • 湖南穩步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到2025年初步培育國內...
    力爭到2022年基本形成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產業集團公司功能鮮明、分工明確、協調發展的企業格局;到2025年初步培育國內一流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近年來,我省堅定不移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發揮「兩類公司」的功能作用,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國有資本投向,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大力推進我省20條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發展,更好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已完成興湘集團、湖南省國資集團兩家省級國有資本運營平臺的組建。
  • 盈利公司為何被法院強制解散?——公司法人治理的重要性
    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企業財富的增值和股東權利最大化。那麼一個持續盈利的企業,為何會被法院判決強制解散呢?由於公司的內部機制已無法正常運行、無法對公司的經營作出決策,即使尚未處於虧損的狀態,也不能改變該公司的經營管理已發生嚴重困難的事實。
  • (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
    第三條 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  (二)堅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以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檢驗黨組織工作成效;  (三)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企業領導人員隊伍和人才隊伍;  (四)堅持抓基層打基礎,突出黨支部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生機活力
  • 楊凱生:完善中國特色的銀行業公司治理 優化穩定銀行業股權結構
    「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10月31日在北京舉行。論壇期間,中國銀保監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他表示,良好的公司治理是落實國家金融政策的需要,也是確保銀行穩定經營,實現公司價值可持續增長的基礎。
  • 企業破產,對法人有什麼影響?
    日前,一組統計數據在行業內瘋狂傳播,數據中稱,今年疫情3個月內,「2996家影視公司破產,12000多家教育培訓公司消失,11000家旅遊企業倒閉,50000多家小餐館關門轉讓」,龐大的企業倒閉數據顯示了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破壞。那麼,這麼多企業破產、倒閉之後對法人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