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藝術管窺

2021-02-28 初心遊魚

摘要:王實甫《西廂記》是元代雜劇代表作之一,也是最精彩的愛情戲劇之一,劇中塑造了三位性格鮮明、個性突出的女性形象:敢於為愛衝破傳統束縛的崔鶯鶯、熱心腸且勇敢的紅娘和受封建禮教約束的老夫人都是人們喜愛和常常議論的人物,給讀者和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劇中不得不讓人細細回味的一部優秀的愛情劇作品,其中王實甫細膩的手法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個性突出的人物形象,值得我們揣摩,讓我們在不同的人物身上看到那個時代的烙印。特別是刻畫的三位女性形象,她們勇敢抑或恐懼,聰明抑或無知,強硬抑或軟弱。

一、鶯鶯

鶯鶯是我國古典戲劇文學中最早出現的叛逆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由的貴族少女的典型。她的性格被刻劉得很完整,從她身上,不但體現了封建社會中我國婦女的悲慘命運, 而且還反映了我國古代婦女思想覺醒、敢於起來同封建禮教和封建勢力進行鬥爭的反抗精神。王實甫細膩入微、生動傳神的心理描寫,特別是通過這種心理描寫,塑造出了血肉豐滿、個性鮮明和真切動人的鶯鶯形象。鶯鶯是一個外貌美麗、多才多藝的相國小姐。她內心熱情而外表深沉,感情豐富而舉止嫻雅。顯赫的相國門第,尊貴的小姐地位,高深的文化修養,多愁善感而又大膽熱情的性格,以及由父母包辦的和鄭恆的婚約等主客觀因素,都使她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舉步維艱。雖然她對愛情有強烈的追求,對封建禮教表現出大膽的叛逆精神,但是在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和嚴苛的崔老夫人面前又猶豫不決,欲愛而又不敢輕易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鶯鶯在遇到張生之前,受老夫人的嚴加管教,不可能有機會與其他男青年接觸,並把她許配給了鄭尚書的兒子鄭恆。在遇到張生之後,沉睡在鶯鶯內心自由的反抗精神開始覺醒,開始向封建禮教挑戰, 大膽追求自由的愛倩生活。在第一本第三折「月下聯吟」這場戲中,是鶯鶯愛情的開始。當聽到有人吟詩,她滿腔愁緒一湧而起,依韻酬和了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的詩,大膽地表達露了對禮教束縛下的這種空虛孤寂生活的不滿,並且把這種情緒傾訴與隔壁那位素昧平生的落寞書生。況且她處在守孝時期,又處在佛門「淨地」的特殊環境,因此,「聯吟」帶有勇敢的叛逆性質。使她愉悅、讓她傾慕的是張生的容貌和才華,這完全是內心生發的自然純潔的吸引,根本沒有慮及門第和經濟。這一行為,充分表明了鶯鶯對幸福生活的熱情渴望和對自由愛情的大膽追求。張生是一個家道中落的窮書生,和崔家的祖國門第顯然是很不相稱的。但他們從佛寺相遇到私自給合, 鶯鶯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張生的門戶和財產, 她愛的是張生的「才貌雙全」和純樸誠實。特別是張生借兵解圍,救了她們全家性命後,一種正義的感激和崇敬,更增加了她對張主的愛慕。這以後,她更熱烈地追求著,一步一步地向背叛、反抗其本階級的道路走去。「賴婚」一折集中表現了鶯鶯和老夫人尖銳的衝突, 當老夫人突然變卦,要她以兄妹之禮拜見張生時,她心裡憤怒地罵道:

「誰承望這即即世世老婆婆,著鶯鶯做妹妹拜哥哥,白茫茫溢起藍橋水,赤騰騰點著沃廟火。碧澄澄清波,撲刺刺把比目魚分破;急攘攘因何,託搭地把雙眉鎖納合。」

王實甫充分地刻劃了鶯鶯的反抗精神,鶯鶯對老夫人尖銳的怨恨和反抗,同時也是對封建社會的青年男女婚姻制度和整個統治階級的怨恨和反抗。

王實甫在刻劃鶯鶯的性格時,並沒有把她寫得十全十美。如果是這樣的話,人物形象反而不真實,劇本也會缺乏現實主義的光輝。作為一個相國小姐, 鶯篤還有軟弱的一面。她有一般婦女的羞澀端靜,也有著封建道德意識。作者從現實出發,依據鶯鶯的身份教養和生活環境,嚴格遵循這個貴族少女性格發展的邏輯,進行合情合理的刻劃,深入、細膩地描寫了她從傾慕張生到私奔這一過程中的內心矛盾和鬥爭。老夫人的嚴加管教,是鶯鶯產生恐懼心理的直接根源之一。老夫人身為相國夫人,實際是封建勢力在家庭的代表人物。紅娘在側,也是鶯鶯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紅娘雖為奴婢,但畢竟是老夫人對鶯鶯進行「行監坐守」的使者。在鶯鶯看來,讓紅娘知道她和張生的事,就等於把秘密洩露給老夫人。儘管紅娘並非老夫人的心腹,而是自己的同盟軍,但在未了解這方面的情況之前,鶯鶯必須瞞過紅娘。當張生應約逾牆而至時,鶯鶯擔心他倆的關係被紅娘窺破,便故意怒斥張生,好像是告訴紅娘,張生是自己闖進來的,不是自己約來的,企圖用謊言來遮掩,這是鶯鶯對紅娘的恐懼心理的反映。但這種恐懼,實際上仍然是對老夫人的恐懼,對封建勢力的恐懼。這種反映了鶯鶯性格中怯懦、動搖的一面。

二、紅娘

紅娘天真、潑辣、機智、勇敢, 富有正義感, 爽朗而熱情,是劇中最關鍵的人物,雖然身為丫環,但她的膽量和聰慧卻勝過鶯鶯和張生,幫助他們克服弱點,取得婚姻自由這場戰爭的勝利。對崔鶯鶯,紅娘同情其處境,為她傳書遞簡,溝通情愫。考慮到這位嬌小姐愛面子,紅娘不直接把張生的書信交給她,卻放在她的化妝盒上觀察其反應,充分表露了紅娘聰慧伶俐的性格。紅娘面對老夫人的嚴刑拷問,並沒有屈服,而是敢於抗爭,善於抓住老夫人的根本弱點,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轉守為功,與老夫人面對面的交鋒。如她機智地利用封建統治階級的封建道德觀念, 駁斥了封建禮教的代表人老夫人的「自食其言」:

「信者人之根本。『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當日軍圍普救,夫人所許退軍者以女妻之。…… 兵退身安,夫人悔卻前言,豈得不為失信乎? 既然不肯成其本,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張生舍此而去。卻不當留請張生於書院,使怨女曠夫,各相早晚窺視,所以夫人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張生日後名重天下,施恩於人,忍令反受其辱哉? 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嚴之罪。官司若推其詳,亦知老夫人背義而忘恩,豈得為賢哉? 」

這一番話駁得老夫人啞口無言,不得不承認了這件婚事。勇敢戰勝了懦弱,正義戰勝了非正義。這個勝利,不只是紅娘的勝利,而是標誌著勞動人民對封建統治階級的勝利。紅娘是作者極力歌頌的藝術形象,在她身深刻地體現著封建社會裡我國勞動婦女美麗的性格:真誠、坦率和愛憎鮮明的特點,紅娘光芒四射的形象鼓舞著無數青年男女反抗的熱情和勇氣。

三、老夫人

雖然老夫人的出場不是很多,但是她性格鮮明,留給讀者和觀眾的印象也很深刻。老夫人是鶯鶯、張主、紅娘三個青年鬥爭的主要對象,她是封建禮教勢力的代表,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化身。她表面上是愛她女兒的,但實際上愛的是自己的封建統治的權力, 她對鶯鶯的愛,是要求鶯鶯遵守束縛人身自由、剝奪人生幸福的「三從四德」, 而鶯鶯所需要的愛是人格獨立和身心自由。一個是對封建禮法的衛護,一個是對封建禮法的叛逆,這就形成了衛道者與叛逆者的衝突,一種愛與恨的衝突。

老夫人與女兒之間的衝突主要體現在鶯鶯與張生的婚姻問題上。對於封建統治階級來說,婚姻是一種政治的行為,是一種借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老夫人是一個有著頑固的封建禮法和家世利益思想的封建家長,她為女兒擇婿,要看男方在門第、身份、財產等方面是否配得上相府千金, 這與鶯鶯所追求的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的思想背道而馳。在門庭冷落、處境悽涼的情況下,老夫人就特別需要通過女兒的婚姻關係來恢復失去的榮華富貴;而與鄭恆已經定下的聯姻, 最能實現她的這一美好願望。這個鄭恆,不僅是尚書之子,而且是內侄, 門當戶對,親上加親,對老夫人來說,這是一樁最為理想的婚事。在老夫人身上, 我們可以看出封建統治階級某一類代表人物罪惡的嘴臉,並體現了封建教義的偽性和欺騙性。而這種虛偽性和欺騙性也包含著軟弱性,一旦被人識破,就經不起衝擊。紅娘就是抓住這種軟弱性,同老夫人進行鬥爭並取得了勝利。「拷紅」 一折,作者通過紅娘這一鮮明的性格,極力渲染了封建教義的虛偽和軟弱,嘲笑了封建勢力的失敗。但是,「善於機變」的老夫人是不甘心她的失敗的。在紅娘的鬥爭下, 她雖然勉強同意了崔張的婚事,但並沒有忘記她的「相國門第」, 馬上逼張生進京應試:

「俺三輩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應去。……得官呵,來見我,駁落呵,休來見我。」

她是想讓張生得官來彌補門不當、戶不對的局面。作者對這個封建代表人物有相當深刻的體會, 深入到這個人物的靈魂深處, 因此,才創造出一個以「慈母」面目出現的封建家長的典型。

《西廂記》中的幾個女性形象非常豐滿,生動傳神,各有特性。她們活躍在這個劇作中,雖然性格各異,但都體現出中國傳統女性身上的許多優秀品質,正是這些人物性格的複雜性才使其具有更加動人的藝術魅力。鶯鶯美麗大方,對愛情有著美好的嚮往,面對困難,在紅娘的幫助下能夠大膽為婚姻自由而努力,但有時也會膽怯懦弱;紅娘聰明伶俐,善於察言觀色,見機行事,雖然身處為封建家族服務的下等勞動人民,但卻是活得最真實的一個人物,成為劇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配角。老夫人在劇中作為一個封建強權的代表,是崔張之間的最大阻力,為了家族的興盛不惜犧牲自己女兒的終身幸福,自己成為犧牲品的同時不知不覺也要讓自己的女兒成為封建強權社會的犧牲品。所以,王實甫《西廂記》中女性形象的塑造無疑是非常成功的,通過塑造這些個性鮮明的形象,充分表現了封建社會裡腐朽的和新生的兩種力量的尖銳的衝突, 並通過這些人物真實的、具體的行動, 表達他自己的願望和理想以及這個社會真實的面貌。

 

相關焦點

  • 雜談《西廂記》
    在過往名旦的新編戲中,每個人總有一出集唱腔藝術之大成的戲,也可以說是創作高峰時期的代表作,在梅蘭芳,有《太真外傳》,在程硯秋,有《文姬歸漢》,在荀慧生,有《霍小玉》,而在張君秋,應該就是《西廂記》。文革後老輩凋零,「四小名旦」這一代就數張君秋的地位、藝術、影響最大。雖然這個時期張君秋年近花甲,聲音狀態與50、60年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依仗深厚的嗓音功力,相繼復排多出自己的私房本戲,起到了示範的作用,在京劇界引發傳導效應。
  • 品讀 | 王實甫《西廂記》
    《西廂記》之所以能成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不僅在於其表現了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進步思想,而且它在戲劇衝突、結構安排、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西廂記》的戲劇衝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封建勢力的代表」老夫人」與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展開的衝突。
  • 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到底是哪裡人?
    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生平事跡不詳。王實甫與關漢卿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造了文採璀璨的元曲詞彙,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採派」的傑出代表《西廂記》描寫書生張生在寺廟中遇見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產生愛情,通過婢女紅娘的幫助,歷經坎坷,終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而結合的故事。
  • 《鶯鶯傳》與《西廂記》比較
    《西廂記》的大體內容為:儒生張珙,在普救寺路遇相國千金崔鶯鶯,一見鍾情。他租下一僧房住下。張生想盡辦法且目睹亦或是接近崔鶯鶯。不久,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欲搶崔鶯鶯為妻,崔母在情急之下許諾有能退兵的,將鶯鶯嫁與他為妻。於是張生請白馬將軍杜確退了賊兵。事後崔母悔婚,讓鶯鶯與張生以兄妹相稱。兩人為此而病倒,後兩人在紅娘的幫助下兩人結合,最後被老夫人發覺。
  • 《春香傳》《西廂記》來溫州啦!
    越劇《西廂記》只要是戲迷,必定對於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不會陌生;只要該團來溫州演出,場場演出必定爆滿。雖然節日未至,但是溫州大劇院早已為溫州的戲迷朋友們備好了「大戲」,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帶來的越劇《春香傳》、《西廂記》將分別於2月21日、22日到溫演出。日前該演出門票已正式開售,購票詳詢0577-89975111/222。  成立於1984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擁有國內戲曲界一流的編、導、音、舞等主創人員。
  • 由越劇《西廂記》說說錢惠麗的表演
    但是《西廂記》中錢惠麗的演出,顛覆了我的以往的固有印象,被她精湛出色的演繹折服,稱她為越劇第一女小生絕不過分。為此我在網上搜索越劇《西廂記》各個版本、各類演唱,經過反覆觀賞和對比,可以肯定地說,能夠精心塑造張生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氣質,準確刻畫其才華出眾、善於謀略的擔當,錢惠麗的演繹無人匹敵。
  • 《西廂記》中20條唯美句子,精闢有深意!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其書處處表現了道家的哲學閃光。道家哲學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基因,它極大地影響著作為"人學"的"文學"。《西廂記》中無不體現出道家哲學上善若水、素樸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詞華豔優美,富於詩的意境。是我國古典戲劇的現實主義傑作,對後來以愛情為題材的小說、戲劇創作影響很大。在經典古代名著《紅樓夢》中,也提到過此書。
  • 京劇《西廂記》鶯鶯性格的轉折點——「擲杯」
    「擲杯」——田漢本《西廂記》鶯鶯性格承前啟後的細節描寫田漢同志所寫鶯鶯的性格,是由一連串精採的情節和細節組成的
  • 一個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西廂記》的前世今生
    說起《西廂記》,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它反對封建禮教,謳歌愛情的故事,還是其出眾的妙文?也許,你曾因「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這些都是《西廂記》帶給人的印象,然而,這卻不是這個傳奇話本全部的面貌。唐代誕生 張生負心薄倖從《西廂記》往前追溯,其起源是由唐代元稹所作的傳奇小說《鶯鶯傳》,由此演化而來。《唐代傳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說,後人多將其稱之為《唐傳奇》。唐傳奇的故事內容包含很廣,例如神靈鬼怪、神怪愛情的交融、俠義、愛情、歷史等等。
  • 《西廂記》裡的羅衣、羅衫、羅袍
    《紅樓夢》寶黛共讀《西廂記》,是讓讀者知道林黛玉的名字取自《西廂記》,它與《水滸傳》、《三國演義》都寫了三家分晉遺蹟官廳,晉陽古城歸去的歷史。《西廂記》借山西柳宗元的故鄉普救寺之名,實際用崔鶯鶯在十裡長亭送別張生的故事,比喻晉陽古城消失在官廳村前。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在《西廂記》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實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手段,不僅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動、豐滿、典型的人物形象,還推動了情節發展,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題。在《西廂記》中,詩詞刻畫和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這兩方麵塑造人物,使創造的角色不是概念的,單一的,而是複雜的,充實的,這是西廂記的藝術成就之一。
  • 好書推薦|《西廂記》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王實甫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體制宏偉,用了五本二十一折連演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在古代雜劇中是罕見的。該劇情節引人入勝,形象鮮明生動,文採斐然,極具詩情畫意。
  • 殷雙喜:見心知性——沈勤水墨藝術管窺
    《夢碎秦漢》 沈勤 水墨設色 134.5×183cm 1985年 本文所有插圖均來自「『一意孤行』沈勤個展」展覽作品 見心知性 ——沈勤水墨藝術管窺
  • 從《西廂記》到《紅娘》——談紅娘的內⼼世界
    在看過諸多版本的《紅娘》之後,總有一個縈繞在腦海的疑問揮之不去,那便是紅娘作為崔相國府的丫鬟,能夠在張生和崔鶯鶯之間穿針引線(注意:筆者這裡用的是「穿」和「引」二字)這種行為異於《花田錯》裡春蘭的愛攬事,也異於《春草闖堂》裡的春草的愛打抱不平。倒是十分的像《拾玉鐲》裡的劉媒婆。為什麼像,因為「紅娘」是媒婆的祖宗。眾所周知,《紅娘》脫胎於王實甫的元雜劇《西廂記》。
  • 解讀經典《西廂記》,看男主張生英雄救美,女主鶯鶯以身相許
    這樣羞於啟齒的環節,居然被作者描寫得和水墨動畫一樣——古往今來,無論中外,善於性愛描寫的作家其實不在少數,但是能夠如此精煉、靈動、夢幻地描寫出床笫之歡的具體情狀,《西廂記》實在是令人驚嘆不已。說到這裡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了,為什麼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西廂記》都被列為禁書。當然,不用猜我們也知道,屢禁不止的《西廂記》一定是民間真正的暢銷書,當時幾乎人人家裡都藏著一本。
  • 吳小平用音樂講述的故事 (第018期)《西廂記》方晶晶演唱
    江蘇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化部優秀專家、中國音協、劇協會員、江蘇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曲、南京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原江蘇省文化廳藝術總監。曾獲第十屆文華音樂創作獎、第十七屆群星獎、第七屆音樂金鐘獎、中國第十屆電視劇單項音樂獎,多次獲中國戲劇節優秀音樂設計獎。
  • 揭秘寶黛二人不能看《西廂記》的文章,卻可以看《牡丹亭》戲文的原因
    暮春時節,黛玉忽感桃花飄零,恐為汙泥所染,便肩擔花鋤,手拿花帚,來到沁芳閘「葬花」,偶然發現寶玉看《西廂記》,內心不禁喜悅,不禁要來,坐在石上翻閱,一會便沉浸在戲曲的藝術境界中。當黛玉讀完後,機敏的賈寶玉便借《西廂記》中張生所說的兩句話「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城傾國貌』」向她吐露愛情。
  • 為什麼《西廂記》會火?——走近經典
    有人說,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就作品而論,有兩座高峰,一是王實甫的《西廂記》,一個是曹雪芹的《紅樓夢》。所言不虛。現在研究《紅樓夢》的人很多,研究《西廂記》的相對少。這裡,我就來推介一下《西廂記》這部偉大作品吧! 《西廂記》的文學成就,為歷代文人所讚嘆。
  • 西廂記:相思入骨,傳情絕調
    歡迎免費訂閱;投稿郵箱:iyueju@126.com《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元代戲曲劇本,王實甫撰。唐代元稹有《會真記》,金代董解元著有《西廂記諸宮調》。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在前人基礎上創作出來的。《西廂記》對《紅樓夢》影響很大,連小說裡的人物(黛玉、寶玉等)對《西廂記》也是愛不釋手。
  • 由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寫成的《西廂記》,是一部怎樣的劇本?
    元代著名的戲劇家王實甫寫的《西廂記》是中國戲曲史上成就很高的劇本。《西廂記》寫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以及及他們反封建鬥爭的故事。劇本描寫了張生和鶯鶯愛情的產生、發展、遭到破壞以及他們如何為愛情而鬥爭,並終於獲得勝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