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越劇《西廂記》說說錢惠麗的表演

2021-02-23 越劇之家

上海越劇院《西廂記》全劇

去年冬天一個晚上,接近午夜時分,公眾平臺「越劇之家」現出一個視頻節目,即上海越劇院明星版《西廂記》的錄像。打開視頻立即被最先出場的,由錢惠麗飾演的張生所吸引。她那穩健的台風,瀟灑的亮相,自如的演繹,以及悅耳的唱腔,立即引起我的注意,一直追隨著劇情,一場接一場地堅持到深夜,全劇結束才作罷休。同時對這位越劇名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圖片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西廂記》的故事家喻戶曉,劇中人物不多,但其流傳甚廣。越劇《西廂記》是一出典雅清麗的詩劇,也是上海越劇院的保留劇目。該劇根據元代王實甫的雜劇改編而成,是描述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邂逅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進而發生愛情的故事。擔綱主演的是被譽為「鐵三角」的錢惠麗,方亞芬和張永梅,分別代表徐、袁、呂三個不同的流派。這是2016年在長安大劇院的實況錄像,其演出水平遠遠超出了以往。據說此劇已經拍成了3D電影,劇中主要人物仍然由錢、方、張聯袂主演。可謂是陣容強大、水平高超的一場演出,令人賞心悅目、餘音繞梁、過目難忘。

這部劇中人物服飾裝扮都十分精緻典雅,無論是張生的風流倜儻,鶯鶯的端莊開朗,還是紅娘的俏麗可人,都給人直接美的視覺享受。然而,最讓我欣賞的是張生的唱腔以及表演。越劇作為我國戲曲第二大劇種,流派紛呈各具特色,後起之秀不計其數。錢惠麗的大名雖然早有耳聞,卻沒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早年電影《紅樓夢》和《追魚》傳播,一代宗師徐玉蘭早已成為我的偶像,由此愛屋及烏,不僅對徐派唱腔情有獨鍾,對徐派傳人也多有關注。總覺得眾多弟子模仿痕跡太濃,鮮有超越老師者。但是《西廂記》中錢惠麗的演出,顛覆了我的以往的固有印象,被她精湛出色的演繹折服,稱她為越劇第一女小生絕不過分。為此我在網上搜索越劇《西廂記》各個版本、各類演唱,經過反覆觀賞和對比,可以肯定地說,能夠精心塑造張生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氣質,準確刻畫其才華出眾、善於謀略的擔當,錢惠麗的演繹無人匹敵。

3D版越劇電影《西廂記》劇照

最能體現《西廂記》那種迂迴曲折、柔腸百轉的情緒非越劇莫屬。而上越復排的《西廂記》,從選角到劇本花費了無數心血,劇本大量保留了原元曲劇本臺詞,譜以悠揚動聽、婉轉纏綿的江南絲竹,高唱低吟而使人回味無窮,再輔以大量的韻文對白,十分端莊文雅,既符合人物身份,也給了觀眾最佳的感官享受。

「小生」是傳統戲曲角色行當之一,指扮演青年男子。「女小生」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學風貌,從欣賞的角度來說,觀眾對女小生的關注也更為強烈。越劇擅長表現才子佳人的文戲,其中以文質彬彬、知書識禮的男主人公為主。他們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用女小生來表現舉止文雅、風流倜儻的古代人物,比男小生更有表現力,具有男小生不所及的審美意蘊。俗話說:「看越劇,看的就是小生。」 由女人扮演男人,首先在視覺上是一種帥,但這帥氣裡又有一種秀,一種俊朗。

錢惠麗是越劇界女小生中的佼佼者,她扮相俊雅嗓音明亮,表演富有書卷和陽剛氣。無論長相身材,還是嗓音氣質,具備了越劇小生的基本條件,經過數年的刻苦努力,很快脫穎而出。別具一格的唱腔特色,獨樹一幟的舞臺氣質,在她身上逐漸形成。錢惠麗在《西廂記》中:表演有形而不失流暢,眉目傳神而不失細微。無論在初見驚豔、跳牆赴約,還是長亭惜別等場景中,都將張生的痴情演的得心應手、惟妙惟肖,使人覺得這就是那個鶯鶯愛慕的張生:聰明機智英俊瀟灑,才思敏捷風流儒雅。 「宜噌宜喜春風面」「一更後萬籟寂無聲」,這兩個膾炙人口的唱段實為經典。其音色、唱腔與唱詞的融合度十分貼切,劇中大段精彩唱段讓人過目難忘。

《西廂記》選段 錢惠麗 方亞芬

更為欣賞的是《西廂記》「寺警」中錢惠麗的出色表演。「俺來也!」一出場,那段「五千眾劫佳麗合寺被圍,護佳人救眾難捨我其誰,我搖動這筆尖兒把賊兵退,我自有調兵符靖亂拯危。」四句紹興大板聲情壯激、氣勢磅礴,託出臨危不懼出自一介胸有成竹、無畏豪邁的書生,亮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感色彩。兵圍普救寺出現了情節逆轉,激烈的戲劇衝突中,鮮明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徵,愛情的發展也得以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突起的波瀾衝突,製造了緊張的氣氛,原本窒息、停滯的愛情卻在在急風暴雨中陡現生機。沒有這一個突發事件,就不可能發生其後跌宕起伏的情節,也不會促成崔張二人的美滿姻緣。錢惠麗這幾句紹興大板高亢激越,很有氣勢和擔當,表現出張生非凡的膽識才智,同時也流露出聽得可娶鶯鶯這一喜訊時的興奮激動,這一舉動使得張生在眾僧、鶯鶯、紅娘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錢惠麗的演唱顯示了她紮實的功底,其獨一無二的嗓音,聲情並茂收放自如,演繹得真實生動恰到好處,給觀眾留下了張生不畏強暴膽略過人的堅毅形象,更加豐滿了人物性格的塑造,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立體、成熟。

一齣戲、一個演員,能夠引起如此轟動並不多見,作為外行,只能從審美的角度來說,華服美飾唱腔悠揚,在我這個稱不上越劇迷的人更是稱奇。平時很少看戲,一來戲曲非我最愛,二來也沒有時間去欣賞。但就是這偶然的巧遇,讓我徹底喜歡上了《西廂記》,來來回回重複觀賞欲罷不能。每一個成功的演員都有各自的強項,在演唱方面也各有千秋。但是綜合比較下來,越劇女小生錢惠麗堪稱第一當之無愧。原因在於:她並非一味模仿前輩的演唱,而是在傳承徐派風格的同時,也溶入了自己的特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徐派錢腔」就是最好的證明。

錢惠麗說:「演員不應該只是演行當,更應該賦予每一個角色鮮明生動的人物性格。所以,我總是滿懷希望地不斷尋找更好的戲,更特別的角色來挑戰自己、突破自己。」1983年,從浙江來到上海拜師,30多年走下來,錢惠麗已從一個懵懂的小姑娘,成長為現在越劇舞臺上的臺柱,將徐派藝術高亢、激越、灑脫的演唱風格演繹的細膩傳神韻味十足。北京的專家也讚嘆:「像這樣能塑造人物的演員非常難得。」

錢惠麗韓非子造型

對傳統的劇目需要繼承毫無疑問,因為那是越劇的精髓。但是僅僅局限於傳承,顯然跟不上時代步伐,更需要推陳出新,創作新的劇目,塑造新的角色。還需要結合自己的聲腔條件,唱出更富特色的徐派唱腔,這才是真正的發揚光大。一般老觀眾的欣賞水平,總是停滯於模仿、著眼於像與不像之間,這只是最原始、最本能的低水平欣賞。越劇需要與時俱進,故步自封沒有出路。在這方面,錢惠麗的意識相對超前,她沒有躺在以往的成績中忘乎所以,雖然她演出《紅樓夢》已經有兩千多場,她演繹的賈寶玉已經深入人心。她非但沒有止步不前,而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先後排練和主演了越劇《啼笑因緣》《舞臺姐妹》,以及獨樹一幟的《韓非子》等新劇目。正是在這種拼搏過程中,敢於挑戰、勇於超越,歷練了自己,贏得了榮譽。

形成自己的聲腔和表演特色,進而能形成自己的藝術流派,這是很多有成就的藝術家共同的目標。「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錢惠麗並不諱言自己也有這樣的藝術追求。唱情、唱人物,不能只為了凸現某種聲腔,而簡單重複所謂「特徵性旋律」,這是她始終堅持的「流派唱腔觀」,流派貴在一個「流」字,即使同樣的旋律,用來塑造不同的人物,也應該用不同的唱法來演唱。在此基礎上,唱腔與表演融為一體協調統一,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流派。

欣賞錢惠麗的表演是一種享受,她天生麗質,舉手投足永遠是那麼優雅,她那高昂的唱腔,俊美的扮相,給人印象特別深刻。她的表演節奏流暢、對比強烈,往往能夠產生震懾人心的劇場效果。演唱某些大段,激情飽滿、極具氣勢張力,令人大有「繞梁三日之感」。在徐派旋律豐富的基礎上揚長避短,更多發揮她中音飽滿有力的優勢,再結合自己的高低音,唱出人物的個性和特色。其演唱運腔嫻熟收放自如。塑造出許多全新的人物,即使挑戰再大,都願意去嘗試。富有開拓精神的錢惠麗,並不滿足於今日的成功,正所謂:最後的角色永遠在創作中,更高的藝術之峰需要去攀登。

 一出越劇《西廂記》,不僅欣賞了劇本本身的魅力,也欣賞了越劇獨有的魅力,林林總總,皆是一番美的享受和回味。

— END —

本期編輯:東方笑

☞ 官方QQ群:208896494

☞ 投稿郵箱:iyueju@126.com

☞ 合作諮詢:0571-58121705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是時候去大寧劇院看戲了:越劇《西廂記》揭幕復演季,梅花獎得主...
    8月2日,越劇《西廂記》將重新回到大寧劇院的舞臺,由此拉開8、9月劇場復演季的帷幕。此次復演季以「文化傳承」為主題,匯集6臺經典作品,囊括越劇、滬劇等非遺戲曲藝術,以及多元又現代的海派相聲;茅善玉、錢惠麗、王志萍三位梅花獎得主集結,新生代徐派傳人楊婷娜、海派相聲創始人金巖助力,讓經典劇目重返劇場。
  • 夜上海·影音|4K、3D讓越劇電影展新貌,心底卻似舊時友
    影片由著名導演張佩利執導、夏琦擔任執行導演,依然延續了舞臺版本的演出陣容,由梅花獎、白玉蘭獎「雙獎」得主錢惠麗、王志萍,白玉蘭獎得主黃慧以及國家一級演員金紅、吳群等聯袂主演。專家曾對她們的表演給予高度評價,尤其稱讚錢惠麗的表演獲得了「破繭成蝶」般的突破和創新,「兩小時十分鐘的戲,錢惠麗充分調動唱腔、念白、崑曲身段、話劇心理體驗等藝術手段,使李商隱『文人的痛苦、不棄的愛情、友情的糾結』在舞臺上傾情而瀉,令人拍案叫絕。」
  • 越劇的最佳拍檔之徐王
    越劇唱腔流派 越劇是一個具有眾多流派的劇種,公認的就有十三派。在這些流派中,範傅、徐王、戚畢是公認的黃金搭檔。這除了藝術家私人關係的默契之外,似乎也有著某種藝術上、美學上的必然。
  • 上海越劇黃金一代重聚!錢惠麗單仰萍章瑞虹方亞芬王志萍與趙志剛合...
    越劇《家》、《梁山伯與祝英臺》(袁範版)、連臺本戲《甄嬛》及《紅樓夢》(經典版)先後上演。11月18日上午10點,展演在上海大劇院官網及各售票點線上線下同步開啟售票。 「越 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演出陣容豪華,上海越劇院名家錢惠麗、單仰萍、章瑞虹、方亞芬、王志萍與陳穎、張詠梅、許傑、黃慧和特邀的越劇名家趙志剛等中生代領軍人物齊齊亮相。
  • 【戲曲水牌】2018春節 越劇好戲連連看!
    殿堂版越劇《紅樓夢》上海越劇院錢惠麗
  •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紅樓夢》劇照,賈寶玉(徐玉蘭),林1962年,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紅樓夢》由上海海燕電影製片廠與香港金聲影業公司聯合拍攝為彩色戲曲藝術片,影片中的大觀園美景和絢麗的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徐玉蘭、王文娟兩位越劇舞臺上的黃金搭檔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
  • 越劇遇上《戲碼頭》,「越」來越有戲!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越劇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錢惠麗、單仰萍組合久違歸來,這版《紅樓夢》謝幕掀翻屋頂
    1月9日這晚,經典版《紅樓夢》登場,錢惠麗、單仰萍這對黃金搭檔的寶黛組合更是久違歸來,這讓「饑渴「許久的觀眾激動不已,現場的氣氛可以說」嗨「到極點。到了謝幕時間,越劇觀眾們再一次潮水般湧向臺口,叫好、鼓掌、歡呼,熱情幾乎掀翻屋頂。大幕幾次合上又拉開,觀眾們依舊久久不願離去。
  • 越·聚黃金一代 | 錢惠麗:每一次登臺,都是第一次
    對於明年一月的《紅樓夢》,錢惠麗同樣保有百分之百的新鮮感與激情。這一次演出的是經典版《紅樓夢》,對於演員表演的要求更高。《哭靈》一場,寶玉從頭到尾唱的是清板,錢惠麗笑稱:「對我而言,還是蠻有壓力的。而且為了保證前後人物的連貫,情緒的飽滿。王婉娜在臺上的時候,我也會在側幕跟著從頭唱到尾。」因此,雖然是師徒合演,但從某種程度上,也等於演了整本《紅樓夢》。
  • 滬產越劇《甄嬛》《風雪漁樵記》《雙飛翼》首度進京
    「市場、創新、傳承」三位一體 展演集結上海越劇院近年主要新創作品,「市場、創新、傳承」三位一體,齊頭並進,全面展現上越創作、表演實力。連臺本戲是海派戲曲的特色,新中國成立後,連臺本戲逐漸淡出戲曲舞臺。越劇《甄嬛》通過巧妙設置劇情、人物之間的「戲鉤子」,成功再現越劇連臺本戲。
  • 《春香傳》《西廂記》來溫州啦!
    越劇《西廂記》只要是戲迷,必定對於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不會陌生;只要該團來溫州演出,場場演出必定爆滿。雖然節日未至,但是溫州大劇院早已為溫州的戲迷朋友們備好了「大戲」,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帶來的越劇《春香傳》、《西廂記》將分別於2月21日、22日到溫演出。日前該演出門票已正式開售,購票詳詢0577-89975111/222。  成立於1984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擁有國內戲曲界一流的編、導、音、舞等主創人員。
  • 「青春作伴,夢回西廂」浙江音樂學院戲劇系(越劇表演)畢業作品小...
    2015年,浙江音樂學院戲劇系首開越劇本科班,越劇表演專業方向2017級的20名學生已經是第三屆,因為本屆學生行當齊全,戲劇系目標直指經典劇目,對標藝術高峰,選擇了「詩化越劇」巔峰之作、小百花看家戲之一的《西廂記》作為她們的畢業大戲。回歸經典,是為傳承,對標高峰,是為挑戰。
  • 關于越劇《甄嬛》,我最心疼的是「錢皇帝」
    錢惠麗談《甄嬛》創作表演
  • 4月19日,跟著電影看越劇——「越劇精華」折子戲專場,開始訂票啦!
    1955年,上海越劇院攜該劇出訪民主德國和蘇聯,郭曖一角改由範瑞娟扮演。  1960年,上海越劇院攜《打金枝》赴香港演出,獲得好評。同年,香港萬裡書店將該劇編入《越劇精華》第一集出版。1963年,香港長城電影公司將該劇拍攝成彩色越劇藝術片,更名為《金枝玉葉》。
  • 越聚群芳 致敬經典——「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
    原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備區政委、紅蔓文化品牌創始人朱爭平將軍,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副秘書長吳孝明,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上海越劇院院長梁弘鈞,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副總裁楊佳露,上海越劇院副院長錢惠麗、柴亮節、夏天、呂祥,越劇「黃金一代」「新晉一代」表演藝術家們出席了此次新聞發布會。
  • 寒潮擋不住戲迷熱情,錢惠麗、單仰萍領銜經典版《紅樓夢》魔都公演...
    錢惠麗單仰萍錢惠麗、單仰萍兩位梅花獎、文華獎演員帶來的經典唱段「寶玉哭靈」「黛玉焚稿」表演細膩傳神、唱腔韻味醇厚,充分展現出中生代藝術家非凡的功力。臺下觀眾感慨:「到底是徐王兩位老師的嫡傳弟子,得了宗師的『真傳』,不愧是當今舞臺最深入人心的賈寶玉和林黛玉。」
  • 紅樓夢未了曲終人不散 越劇「黃金年代」永不落幕
    若要問作為地方劇種的越劇,何以能夠風靡全國甚至流傳海外?那麼經典劇目《紅樓夢》功不可沒。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演出場次最多、累積票房最多的戲曲劇目之一。它不僅將越劇這一地方劇種推廣到全國,更為其他劇種和與「紅樓夢」有關的藝術創作提供借鑑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