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遇上《戲碼頭》,「越」來越有戲!

2021-03-02 湖北衛視戲碼頭

        

         江南,草長鶯飛,花果飄香,粉牆黛瓦間氣象萬千,一顰一笑中盡顯溫柔。

       越鄉,一片溫潤的土地,一派靈秀的氣息,剡溪水、小九妹,孕育那爭奇鬥豔的美景;

       越女,一束絢爛的花朵,一段美麗的故事,施家岙、山河戀,演繹那美輪美奐的藝術;

       越劇,一個百年的劇種,一種清新的風韻,嵊州音、的篤板,書寫那盪氣迴腸的篇章。


       越劇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素有第二國劇之稱。越劇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以及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區,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越劇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聲聲催淚下,共賞越劇美。

       武漢這座戲碼頭和越劇也有百轉千回的情愫。1949年11月,越劇名伶玉牡丹、金月樓、筱靈鳳、王笑笑等組成的上海六藝越劇團應邀來漢演出,數月後改名為上海聯藝越劇團,又從上海邀來董偉思、蔡玉蓮、鄭採君以及金雅樓等演員,繼續在漢口天聲戲院演出。自此,老生筱靈鳳、筱湘麟,花旦玉牡丹,小生金月樓、金雅樓讓越劇蜚聲武漢戲碼頭,讓武漢人了解並深深喜愛上這個江浙地方劇種。


   

       直到現在,走在武漢的街頭巷尾,總能遇見喜歡越劇甚至能夠隨口哼上幾句越劇名段的老百姓,正說明了越劇在武漢戲碼頭上不同尋常的地位。

     《戲碼頭》欄目開播以來,邀請到全國各地眾多的越劇名家登上這個大氣恢弘、美輪美奐的舞臺,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示了越劇獨特的藝術魅力。

       《戲碼頭》上,我們在越劇的光影變幻中回味中國最經典的古典愛情故事《梁祝》,錢惠麗和王志萍的身影蹁躚讓我們潸然淚下,徐標新的手舞足蹈讓我們笑逐顏開……

 

          錢惠麗、王志萍展示出了代表當代越劇舞臺上最高水準的《梁祝》;

     《梁祝》(錢惠麗、王志萍)

     

       徐標新的灑脫與程式的高度融合酣暢淋漓地體現了梁山伯的欣喜若狂和迫不及待;

《回十八》(徐標新)

       同樣是愛情的甜蜜,何賽飛的《庵堂相會》則是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流過我們每個人的心田……

《庵堂相會》(何賽飛)

       《戲碼頭》上,我們在越劇的低吟淺唱中讀懂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西廂記》、《桃花扇》……

        「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單仰萍的吟唱讓我們沉醉於紅樓夢境,難以自拔;

《黛玉葬花》(單仰萍)

      「繞綠堤,拂柳絲,穿過花徑……」,李旭丹款款而來,讓我們感受到黛玉的蘭心慧質、冰清玉潔;

《黛玉葬花》(李旭丹)

         陶琪讓我們遇見勇於追求愛情、渴望自由幸福的崔鶯鶯;

 《西廂記》(陶琪)

         陳曉紅演繹奇女子班昭,告訴我們什麼叫「女子有志,不讓鬚眉」;

 《班昭》(陳曉紅)

         張琳唱出了侯方域面對香君逝去的那種睹物思人、痛徹心扉;

《桃花扇》(張琳)

       王君安、陶琪雖然演繹的是新婚燕爾的喜氣洋洋,但依然讓我們能透過歌舞昇平感悟《桃花扇》背後那段壯烈激昂的歷史和感天動地的英雄氣節……

《桃花扇》(王君安、陶琪)

      《戲碼頭》上,我們不僅是看到越劇對人物性格的細緻刻畫和精彩演繹,更感受到越劇世界裡的奇思妙想和藝術化表達,比如那一對神奇水袖,在吳素英的《李慧娘》裡,它揮灑自如、張弛有度,詮釋出李慧娘不畏權貴、剛毅果決的性格;

《李慧娘》(吳素英)

    在陳飛的《情探·陽告》裡,它神出鬼沒、變化莫測,訴說出敫桂英的悽涼哀怨;

《情探·陽告》(陳飛)

      而同是由「飛娘娘」陳飛演繹的《天女散花》裡,它又能飄逸瀟灑、大開大闔,描繪出神話世界的五光十色、瑰麗多彩……

《天女散花》(陳飛)

      時代在銳意創新,越劇也在與時俱進。除了老百姓喜愛的那些經典老戲之外,越劇在新編創排劇目上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劇目,其中不少都成為戲迷朋友們口口相傳的經典。百花齊放、守正創新,是《戲碼頭》欄目一貫堅持的方向。新編歷史劇、紅色現代劇、外國文學改編劇等等,不同的故事題材、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文化氛圍、不同的藝術表達,在《戲碼頭》舞臺上,通過越劇這個載體,都得到完美的呈現。

 

     《陸遊與唐婉》中,蔡浙飛的吟唱讓《釵頭鳳》的詩意在《戲碼頭》肆意流淌,將情感表達的酣暢感和唯美感推向顛峰;

《陸遊與唐婉》(蔡浙飛)

      《江姐》中,李敏大義凜然、慷慨激昂,告訴我們「不要用哭聲告別」;

 《江姐》(李敏)

     《宋弘傳奇》中,「男子皆欲娶,女子皆欲嫁」的王君安演活了「德行天下」的謙謙君子宋弘;

《宋弘傳奇》(王君安)

    《春琴傳》中,熱淚盈眶、跪在地上唱完的蔡浙飛卻讓佐助這個痴情男兒的形象在觀眾心裡站了起來……

《春琴傳》(蔡浙飛)

      《戲碼頭》的舞臺上包容並蓄、風格萬千,越劇的形象也不僅僅是吳儂軟語、才子佳人,「傅派花旦」裘丹莉演繹的《穆桂英掛帥》就英姿颯爽、威風凜凜,給我們帶來和豫劇版本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穆桂英掛帥》(裘丹莉)

       可喜的是,裘丹莉在即將在7月14日開播的《戲碼頭》全國大學生電視戲曲挑戰賽中擔任導師,選手中也有多位喜歡越劇、熱愛越劇的莘莘學子,場上場下互動連連、臺前臺後言傳身教,這也展示了越劇薪火相傳、弘揚傳承的美好前景!

                    裘丹莉在《戲碼頭·全國大學生電視戲曲挑戰賽》擔任導師

大學生選手  周瑤

大學生選手  章樂園

       越劇極具包容性的演出方式和不斷拓展的藝術成就,使其成為中國現代戲曲的代表性劇種。越劇用自己的藝術歷史,展示了從古典向現代完美轉化的變化軌跡,成為繼古典戲曲崑曲、近代戲曲京劇之後的現代戲曲形態的最好範本。


       越劇遇上《戲碼頭》,「越」來越有戲!歡迎更多的越劇名家帶著經典作品來到這個舞臺,也祝願越劇的守正創新、傳承發展更加生機勃勃、魅力長青!

相關焦點

  • 一家之言 | 從《送鳳冠》談談越劇傳統戲
    無可諱言,越劇缺少傳統戲,獨有的傳統戲更少。《九斤姑娘》大概算一個,但其他的即便稱之為傳統戲,可能也是首先移植較多,比如《碧玉簪》,《梁祝》,雖然這兩個戲老的不能再老,而且現在越劇也足夠典型,但它們確實很早就具備相當雄厚的民間基礎,在越劇(或者講紹興戲)上演之前,已經流傳頗廣了。
  • 與戚派花旦的哭戲相比,越劇袁派花旦的哭戲更勝一籌
    在越劇中,大家都知道戚派花旦音色有點沙啞,唱腔聽著太傷感了,有「悲旦」之稱,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戚派宗師戚雅仙在為袁雪芬同臺配戲時耳濡目染,學習袁雪芬的唱腔和表演,被觀眾稱為「袁派小花旦」。大家每次一聽到越劇花旦哭戲時的唱腔,第一反應就是覺得是戚派花旦唱得,其實不是這樣的,袁派才算花旦哭戲宗師。音樂一響,哭詞一唱,環境一襯託,氣氛一烘託,大家就感同身受,淚流滿面。
  • 遇見·寧波有戲 | 「一劇一評」之青春版越劇《洗心記》:時代審美下的越劇舞臺!
    這是傳統戲曲常見的大團圓結局,但在寧波有戲的劇評員看來,它涉足了傳統戲曲不曾探究的婚姻內核,卻依然沒有解決問題,甚至消解了這部戲的主旨。在觀演之後形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已婚陣營,一個是未婚陣營。已婚的會覺得,它觸碰到了婚姻生活中的實質,很真實,而未婚的就覺得有些難理解。特約劇評員岑小岑說,也許還是需要有一點點婚姻體驗,劇中的很多東西才能夠深深地體會到。
  • 《如劇如戲》今日火爆上線 笑星鞏漢林變身越劇大師
    由青年導演李楊、李航執導的弘揚越劇、傳承非遺文化電影《如劇如戲》今日於愛奇藝正式上線。電影《如劇如戲》是由溫州三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溫州天鷹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非比尋常影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獨家宣傳發行,朱贇贇擔任出品人,李政林、王狄、劉建國擔任製片人,李楊擔任編劇,並由笑星鞏漢林,越劇演員吳歲娟與青年演員周夢華、吳欣朋共同聯袂出演。
  • 十大流派 百年越音 「同唱一臺戲」2020越劇春晚唱響庚子
    杭州日報訊 一道「一期一會」的越劇賀歲大餐,又將與杭州觀眾見面。1月16日,「同唱一臺戲」2020越劇春晚即將重磅歸來,登陸杭州大劇院。今年的晚會將延續前三屆「越劇春晚」一貫的主題模式,以越劇最擅長的「家庭」為主線,選取越劇經典劇目中與「家庭」相關的摺子和唱段,由越劇名家聯袂演繹,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新春祝願。一百一十多年的越音,迴旋在錢塘江畔的夜穹。這次的越劇春晚,將繼續通過新穎的創作形式、經典的唱段組合,匯聚精華,多個摺子巧妙穿插,讓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觀眾走進劇場、愛上越劇。
  • 林允扮演越劇祝英臺,烤瓷牙略出戲,被指撞臉劉曉慶
    作者|小明 責編|圓圓摘要:林允作為95後小花,口碑向來兩極分化,有的觀眾認為林允性格直率,也有的觀眾認為林允的演技差風評不好,近日,林允參與拍攝了《天天向上》的「開年大戲」活動,扮演越劇祝英臺,被不少網友吐槽。
  • 越聚群芳 致敬經典——「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
    屆時,越劇《家》、(袁範版)《梁山伯與祝英臺》、連臺本戲《甄嬛》及(經典版)《紅樓夢》將先後上演,為觀眾帶來多場視聽盛宴。《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梁山伯的扮演者章瑞虹同樣是在恩師範瑞娟那一聲醇厚的「賢妹請」引領下走上越劇舞臺,成為當下越劇舞臺梁山伯的「最佳代言人」。有守正繼承,當然也有發展創新。《家》象徵著上海越劇在越劇男女合演之路上的不斷探索。《甄嬛》的橫空出世,是中生代藝術家近年來最重要且成功的一次新編戲探索。
  • 越·聚黃金一代 | 越劇《甄嬛》粉墨登場,「青春」綻放
    越·聚黃金一代 | 越劇《甄嬛》粉墨登場,「青春」綻放 2021-01-07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之聲】央廣主持人與越博館長對話越劇
    今天晚上,我們要大力向您推薦和傳統戲曲越劇有關的一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可以說是美輪美奐。《中國之聲·朝花夕拾》——聽見博物館。越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這個「越」是吳越的「越」。越劇有一座博物館,它在浙江嵊州鹿胎山下,古樸典雅的建築,悠揚動聽的越曲,彼此融為一體,是全國主要的越劇藝術研究中心和文物陳列中心,也是全國首家專業戲曲博物館,館內珍藏著數以萬計的文物和史料。收聽我們節目的很多朋友,因為年齡段的關係,可能對越劇不是那麼熟悉,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戲曲也特別著迷,這說明戲曲的魅力是穿越年齡特徵層次的。
  • 【越色最心動】人生如戲,戲裡戲外都是越鄉情
    哪裡在做戲文,有班子要到村裡來做戲文,夜飯吃過去看戲文。沒有太多的文化娛樂生活,電影電視剛剛冒出嫩芽遠遠沒有普及,做戲文看戲文成了鄉村農閒時節的一件盛事。村村有祠堂,堂堂有戲臺。這樣的寫法未免太理想化和誇張,就算是身為越劇之鄉。不是每一個村堂都有祠堂,也不是每一個祠堂裡都建有戲臺。村堂規模有大小,大到幾百上千戶人家,小的只有十廿戶。我們村有祠堂,且有兩個祠堂。
  • 百年戲碼頭: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當這些年輕人來到武漢戲碼頭的時候,迎接他們的首先是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場別開生面的「京劇快閃秀」。湖北京劇院的戲曲演員們在夏日的高溫下臉畫油彩、身著戲服,耐心的在機場、高鐵的出口處迎接著每一位來自遠方的學子們,這不僅僅是對職業的尊重,也是對戲曲的熱愛,更是對年輕人戲曲傳承弘揚的一種期盼。當選手們見到這些全身披掛整齊的戲曲演員時,內心也充滿著意外和激動。
  • 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演:當茨威格遇上中國戲曲
    他指出中國戲曲有了一千年的歷史,有它自己的源遠流長,但由此而生的戲曲出圈與跨界的困難,也是它面對的危機。因此戲曲要靠廣大的觀眾而不是那一點的戲迷,檢驗戲曲是否繁榮,是看有沒有外界觀眾。戲曲可以通過跨界和融合形成新時代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戲曲。田蔓莎從實踐的角度闡述了戲曲人跨界與出圈才能學習更多的方法和能力,走出去才能回望自己。
  •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越劇小生的哭戲,讓人心疼啊!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越劇徐派小生的三大哭戲,讓人心疼啊!男子哭泣悲哀,並不都代表懦弱無能,更多的就是無能為力,不甘心所有的一切都付之一炬。越劇徐(玉蘭)小生派曲調高昂激越,氣氛強烈,整個唱句的音調為全曲奠定了悲劇性的基調,使人物的感情如江和噴湧而出。越劇小生三大哭戲:寶玉哭靈、北地王哭廟、周仁哭妻。一、《寶玉哭靈》是越劇古裝戲《紅樓夢》中的經典選段,常演劇目。
  • 越劇版《我和我的祖國》風靡網絡,作曲家陳國良的越鄉情結
    十多年前,越劇史學家、國家一級導演鍾冶平在執導大型紀錄片《百年越劇》時,採訪了眾多越劇藝術大廈的奠基人、參與越劇男女合演的藝術家和那個火紅年代的見證人。作為越鄉人的陳國良老師真情講述了他和越劇發源地嵊州的濃濃鄉情,以及他和越劇一起走過的難忘時光,並祝願在新中國藝術百花園中的越劇有著美好的未來。陳國良作曲 越劇版《我和我的祖國》快閃MV
  • 三個女人一臺戲 當代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亮相申城
    圖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演出照一把紅色雨傘,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一部清麗婉約的越劇,昨晚,由茨威格小說改編的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長江劇場上演,並將參與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越劇版在原著基礎上,選取不同的視角敘述故事。原著裡的白玫瑰化作紅雨傘,使靜態的講述流動起來。在信中,13歲的女孩對自己的18歲、28歲,乃至一生展開幻想,眺望將來時;而寫完信的女孩又回到了現在時。三個時空流動變化,帶領觀眾感受當下、回溯過去、幻想未來。該劇目於2019年參加英國愛丁堡藝術節,並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西昌進行了15場巡演。
  • 茅威濤:被「罵大」的越劇藝術家
    茅威濤和小百花創排的《孔乙己》20年前不太被人接受,但今天卻有很多人呼籲她重排。還有他們創排的《西廂記》,20多年前在上海被罵得很慘,可若干年後進行全國巡演時,當年被罵得最慘的內容,卻贏得了很多觀眾的掌聲。  如今,身份的轉變讓茅威濤轉向了更廣闊的事業空間。相比於是否會引發爭議,茅威濤更關心的是年輕人的喜好以及越劇的生存空間:「我們不能光靠政府養著,那樣越劇的路子只會越走越窄。
  • 【戲聽翔說】武漢有過兩個越劇團(作者: 高翔)
    上海有連通海內外的便利,武漢九省通衢是內陸的交通樞紐,都佔地理優勢,商業繁茂。在文化上,兩個城市亦互通有無。武漢的漢劇到過上海,上海的越劇也來漢口。越劇是浙江地方劇種,它的歷史不必講,它最早傳人武漢是民國時期的1922年。那時不叫越劇,稱「紹興文戲」。彼時的「紹興文戲」也不是女子班,而是男班張雲亭等。
  • 名家 楊小青:詩意越劇,成就人生
    《陸遊與唐琬》、《西廂記》、《紅絲錯》、《春香傳》、《漢武興邦》、《趙氏孤兒》、《流花溪》、《首屆中國藝術節越劇演唱會》、首屆中國越劇藝術節開幕式《奼紫嫣紅――中國越劇名家名段百年盛典》、閉幕式《越女三章》等九十餘部大型舞臺劇
  • 與越劇相見恨晚?五十歲潮媽照樣學越劇
    俞麗華(左)在本報承辦的九九金秋晚會上表演越劇《碧玉簪》選段。唱腔華美醇厚、跌宕起伏;扮相英俊瀟灑、俏麗嫵媚,表演激憤詼諧、亦喜亦悲。一群潮媽,她們中有從小喜歡越劇的,也有四五十歲才開始學習的。不論是科班出身還是半路出家拜師學藝,她們都學得格外投入,演得有板有眼。戲裡戲外感悟人生百味。
  • 戲訊 一場高顏值的越劇盛宴
    【杭州】 高顏值的越劇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