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演出照
一把紅色雨傘,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一部清麗婉約的越劇,昨晚,由茨威格小說改編的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長江劇場上演,並將參與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這部由南京越劇團帶來的劇目,講述了一個陌生女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飽蘸一生的痴情,寫下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作家袒露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的故事。
此前,徐靜蕾曾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為電影版,孟京輝曾將之改編為話劇版,這次,相關題材被搬上戲曲的舞臺。越劇版在原著基礎上,選取不同的視角敘述故事。原著裡的白玫瑰化作紅雨傘,使靜態的講述流動起來。在信中,13歲的女孩對自己的18歲、28歲,乃至一生展開幻想,眺望將來時;而寫完信的女孩又回到了現在時。三個時空流動變化,帶領觀眾感受當下、回溯過去、幻想未來。
該劇目於2019年參加英國愛丁堡藝術節,並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西昌進行了15場巡演。在南京越劇團團長楊慶錦看來,小劇場戲曲就像一支輕騎兵,讓更多觀眾了解越劇,也在為未來大型劇目的巡演培養觀眾,「這樣一出受年輕人歡迎的IP劇目,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很不錯」。
圖說:三位主演表演照
作為一部獨角戲,該劇選用了三位年輕越劇演員飾演同一個角色,花旦、青衣、小生三人,時而合為一人,時而幻化成不同時段的人物,再現當時情境。張丹丹、馮悅、邵鑠清三位演員身著同樣的藍色衣裙,梳著同款馬尾辮,常見的越劇身段裡吸收了踢踏、芭蕾、現代舞等舞蹈動作,富有古韻之美。
兩道紗展示著劇中人物的幻象,在空中由近及遠、由低到高漂浮著作為信物的紅色雨傘,整體構成一個「雨中幻象」,這個場景是女孩初次遇見戀人的情景,也是一次隱秘的幻想。對於該故事題材和越劇劇種特色來說,如何寫出清麗流美、細膩動人的唱詞,是對編劇功力的考驗。導演李佳秋表示,原著的抒情性非常強烈,中國戲曲,尤其越劇正是以歌舞見長,善於抒情的藝術形式,所以這一抒情性的題材和抒情性的越劇表現樣式,是可以有機融合的,甚至相得益彰的。
在這部戲裡,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浪漫的暗戀之情,還可以感受隱藏在每個人內心的孤獨。(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