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飛蛾撲火的虐戀背後,是男權主義的傲慢

2021-01-10 無戒小島

文/金臺望道

一個成長於單親家庭的女孩,在少女時代迷戀上一位放蕩不羈的作家。成年後,她不顧一切找機會委身於這位作家,還懷上了他的孩子。為了不給戀人添累贅,女子獨自生下孩子,通過給人當情婦、甚至靠皮肉生涯艱難維生。

若干年後,這位女人在社交場合再次遇到那位作家,便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嫁給一個鰥夫官員、脫離底層生活的機會,再次委身於他。而他仍然沒有接納她進入自己的生活。失望的女人在兒子不幸去世後,寫下一封長信,幽怨纏綿地傾訴了一生對作家的愛怨糾結,在確認自己即將離世的時候,寄給作家。

——這就是史蒂芬·茨威格(1881—1942)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所講述的悽美的感情故事。

史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傳記作家、詩人、戲劇家。他出生於維也納一個企業主家庭,1899年中學畢業後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3年獲博士學位。他青年時代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旅行,並結識了羅曼·羅蘭、羅丹等文藝大家。

一戰期間,他流亡瑞士。1934年,也就是希特勒上臺的次年,他移居英國。1938年入英國籍,不久離英赴美,1940年又流亡到巴西。流亡中的茨威格目睹歐洲的沉淪,深感絕望。1942年2月22日,他和第二位夫人在裡約熱內盧近郊的寓所內一起服毒自殺。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創作於1922年。史蒂芬·茨威格在晚年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一書中說,一戰結束後,他開始「過隱居的生活,安安靜靜搞自己的創作」,開始寫系列大師傳記;同時他也「抱著完全冷靜、不積極的態度寫了像《馬來亞狂人》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樣一些中篇小說」。他不無得意地指出,這兩部小說「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達到了平時只有長篇小說才會有的程度」,「那兩部小說被改編成了戲劇;他們的片斷由人們公開朗誦,後來又被改編成電影。」

這部小說不僅在當時的歐洲成為暢銷書,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書店必備的「常銷書」。它的魅力究竟何在?

一、出色的敘事手法和細緻的心理刻畫,賦予作品巨大感染力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採取書信體裁,以這位女子臨終回顧的形式,講述她從小被這位男作家吸引並用一生等待他召喚的過程。為避免單線敘事可能會造成的枯燥,作者採取交響樂式的迴旋結構:以孩子去世作為故事的主旋律,不斷在敘事中重現;每一次重現,女子的情感都得到一次強化,故事也隨之深入。

主旋律第一次出現,她告訴作家:「我的孩子昨天去世了——為挽救這個幼小嬌嫩的生命,我同死神足足搏鬥了三天三夜。」大致講清前因之後,她怯生生地懇請:「請你相信我講的一切,我要求你的就只有這一件事:一個人在其獨生子去世的時刻是不說謊的。」接下來,她開始講述少女時代對他的迷戀。在母親隨繼父搬家到別的城市的前夜,她甚至逃出來準備和作家私奔。只是因為作家身邊有別的女人才作罷,不得不隨著大人一起搬離。

主旋律第二次出現時,她仍是說:「我的孩子已在昨天夜裡去世了。」接著講到她即將面對的孤獨。正是這種孤獨,帶她回憶起她不得不跟著母親、繼父在另一個城市的兩年孤獨生活。終於等到她成人了,她孤身返回維也納,並找到機會委身於作家。作家和她同居了三天,但並沒有認出她就是曾經的鄰家女孩,更沒有珍惜她,只是把她當作一個普通的投懷送抱的敬仰者而已。

第三次重複主旋律的時候,她開始強調:「我的孩子昨天死了——他也是你的孩子呀。」這孩子就是她與作家三天纏綿的產物。她不願告訴作家,是因為她深知作家不會承認這件事。她不願讓他為難,所以自己在一家環境極其糟糕的婦產醫院生下孩子。得不到作家的人,她把孩子當成作家的化身來熱愛。

第四次主旋律響起時,她已經直接用「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昨天死了——你從來沒有見過他。」為撫養孩子,她開始做皮肉生意。她的命運一度有轉機:一位有財產有地位的老鰥夫要娶她。不幸的是,在一次社交場合中,她再次遇到了作家,並在作家的勾引下,不顧老鰥夫的顏面隨他私奔,自然也就失去這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可悲的是,作家這次仍然沒有認出她來,甚至把她當作賣淫女而給她過夜費。

主旋律最後一次響起:「我的孩子死了,我們的孩子——現在這個世界上,我除你之外再沒有一個好愛的人了。」她終於對作家表達她的悲憤:「但是對於我來說你又是誰?你從來都沒有認出我,你從我身邊走過就像是從一條河邊走過。」在這種情況下,她依然不願苛責作家,而是用自己的逝去懲罰作家。

這種懲罰會給作家心裡留下多少痛苦呢?最終這位作家也沒有想起這個女人究竟是誰:

「某種回憶浮現在他的心頭,他想起了一個鄰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總會的一個女人,但是這些回憶模模糊糊,朦朧不清,宛如一塊石頭,在流水底下閃爍不定,飄忽無形。影子湧過來,退出去,可是總構不成畫面。」

通過不斷強化的復調敘事,這個女人的內心情感不斷釋放出來,展現得淋漓盡致,具有了強大的感染力。每一個讀者看過,都不免會深深為之悲憫。

但悲劇的是,如此熾熱激烈的情感,在作家那裡卻僅僅引起一點內疚與沉思。在他那裡,這個女人——正如標題所示——始終只是「一個陌生女人」。

二、「戀父情結」引發「陌生女人」一生悲劇

在茨威格的創作活動中,對人物心理的發掘與刻畫是最大的特色,不管是「陌生女人」這樣虛構的文學形象,還是傳記中的歷史人物,他都會發掘人物內心世界,使他的作品有一種格外突出的感染力。在這一點上,他得益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良多。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開創的潛意識研究不僅奠定現代心理學的基礎,也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在文學領域,弗洛伊德的理論啟發了「意識流」文學流派的發生。

茨威格對弗洛伊德極為尊敬和推崇。茨威格把心理分析應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去,「從心理的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他們的生活遭遇」一直是他創作的主要興趣和特徵。《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不僅體現了他善於心理描寫的特點,主人公的悲劇還可以用弗洛伊德理論中的「戀父情結」來分析。

「戀父情結」(又譯做「厄勒克特拉情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術語,指女孩戀父仇母的複合情緒。在女孩的心理發展過程中,總會有一階段對父親異常深情,視父親為主要的性愛對象,而視母親為多餘,並總是希望自己能取代母親的位置而獨佔父親。這就導致了很多女人在尋找伴侶的時候,往往是以父親為樣板。如果在童年時代缺失了父親,女孩往往會尋找一個父親一樣的男性作為伴侶,以彌補成長過程中缺失的父愛。

這篇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的成長環境,就是滋長「戀父情結」的肥沃土壤。她的父親早早去世了,她和母親常年生活在陰沉、壓抑的氣氛中,還不時遭受周圍環境的侵犯與壓迫。

她迫切需要一個成熟、優秀的男子代替她缺失的父愛。就在這個時候,年長有為的作家搬來和她家做了鄰居。他仿佛是帶著光環降臨到她的生活世界,正處在叛逆期、情竇初開的女孩不可遏制地對這位作家產生深深的迷戀。

他意味著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不同於自己原生家庭的世界。他的存在賦予她希望和意義:「人間萬物所以存在,只是因為都和你有關係,我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你相連才有意義。」這效果,簡直就像教主控制信徒!

後來,女孩隨母親和繼父搬家到另一個城市。長期的分離更加深了女孩對作家的幻想與思念,所以在她離開學校、有了工作的資格之後,就不顧一切回到故居,飛蛾撲火般的委身於作家。

三、「虐戀」背後,隱含著作家的男權主義思想

儘管用「戀父情結」可以解釋女孩是怎麼愛上男作家的,這個女人後來不顧一切的、飛蛾撲火般的奉獻與犧牲,卻也難以全用「戀父情結」來解釋。畢竟「戀父情結」也還算是正常的愛情心理範疇,而女主人公的做法就很難用正常戀愛中的人的思維來解釋了。

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不管裡「開闢鴻蒙,誰為情種」式的愛情悲嘆,還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的愛情追問,真正的愛情,一定是對等的。兩情相悅,一方為另一方做出多麼大的犧牲與奉獻,或者乾脆玉石俱焚,都是可以讓人理解的。

但這個女人的「愛情」,是在男方毫不知情、毫無回饋的情況下,自我發酵的:「我的一生始終都是屬於你的,而你對我的一生卻毫無所知。」如果說這是一種愛情,那也是一種不對等的、降維打擊式地「虐戀」。

如果今天的網絡媒體曝出這樣的社會新聞,可能會有人懷疑,是不是男子對女人動用了「PUA術」。但從男主的人設來看,其本身就是一個「萬人迷」,處處留情、放蕩不羈,根本不需要動用什麼「PUA術」。無需勾引,「陌生女人」已經把這個男人當作神一樣崇拜了;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她都對男人都沒有任何要求,只因為她那麼善解人意,怕打擾了他的生活。

飛蛾撲火一樣的虐戀,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

讓我們把眼光放得更寬廣一些,就會發現,這個陌生女人所折射出的,其實只不過是前現代社會的男權主義者對女性的幻想。打開《聊齋志異》,就可以發現很多女狐狸精或女鬼,主動向夜半苦讀的書生投懷送抱,更高段位的就是獨自為書生撫育孩子;民間傳說也常見類似的田螺姑娘的梗兒:需要的時候,女子便來;不需要的時候,便躡手躡腳、「不帶一片雲彩」離開;即使離開,依然為男子撫養孩子、堅守愛情。

說到底,《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其實只是一個男權主義者對女性角色的幻想文本而已。這部小說寫於1922年,那個時代女權運動還遠遠沒有今天的影響力。若是今天的作者寫出這樣的小說來,是要被女權主義者「打上門來」的!

總之,透過小說家一流的敘事技巧,我們可以看到前現代社會男權主義的傲慢。時代思想烙印如此深刻,即使茨威格這樣優秀的作家也不能免俗。

【作者簡介】:金臺望道,無戒學堂籤約作者;高校教師、法學博士;曾做過警察,也曾供職於中央媒體,長期從事時政評論和媒體研究工作。

相關焦點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飛蛾撲火的單戀背後,反思女性該如何愛
    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很好的詮釋了單戀真實的樣子。影片中女主從小便愛慕著隔壁的鄰居作家,她的愛情不知所起卻一往情深。即使經歷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至流落風塵也未曾改變對作家的愛。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情感解析1、女主飛蛾撲火般的單戀女主對作家的愛戀從一開始是義無反顧的。
  • 淺析徐靜蕾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敘事技巧
    2005年上映,徐靜蕾自導自演、根據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完美地運用了多種敘事技巧,使得這部影片堪稱佳作。01、 舉重若輕——倒敘。影片的開始於1948年的冬天,作家、記者徐愛友從外地出差回來,掃去一身的塵土,和管家閒聊兩句,詢問的不過是兩個女人是否來找過自己一類的話,一如往常。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部電影,5種技巧,一個女人卑微的愛
    2005年上映,徐靜蕾自導自演、根據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完美地運用了多種敘事技巧,使得這部影片堪稱佳作。01、 舉重若輕——倒敘。影片的開始於1948年的冬天,作家、記者徐愛友從外地出差回來,掃去一身的塵土,和管家閒聊兩句,詢問的不過是兩個女人是否來找過自己一類的話,一如往常。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愛得太深,是一場災難
    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著名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愛得卑微甚至偏執的女人飛蛾撲火般悽涼的一生。小說中,作家R先生在他41歲生日當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它出自一個陌生女人之手,沒有署名,沒有地址,卻揭露了一個女人一生最大的秘密:她從13歲起,就不可救藥地愛上了才華橫溢又風流倜儻的R先生,已經有16年之久。在露水情緣後,為他生下了孩子,可是在寫這封信的前一天,這個孩子不幸夭折了。
  • 李健傳奇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傳奇》創作背景2002年的一個寒冷的冬天,李健在他居住的一個北京四合院裡看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他覺得在那個時代有這樣的一個女人,這樣的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傳奇,於是拿起一把吉他寫下這首我們特別熟悉的《傳奇》。結合這樣的創作背景再去聽這首歌的時候,可以看出當中的歌詞能傳神地表現出這個傳奇故事的想要表達的內容,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徐靜蕾演繹一個陌生女人的愛情
    我一直沒有機會長長久久的愛一個人,可能是我的問題,也可能是我遇到的人的問題。 今天下午陽光燦爛,我捧著茉莉花茶,坐在房間裡。我是安靜的,窺著電腦裡逐漸清晰的畫面:在信上蓋上郵戳,自行車輪慢慢轉動,郵遞員掏出厚厚一疊信,男主人公就著一大碗炸醬麵,拆開信——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卻與你無關
    而這樣的哀傷、悽涼、悲壯,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書裡被詮釋得淋漓盡致。裡面講述的是:一個著名作家,在某一天突然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信,這封來信中,這個陌生女人傾訴了一個塵封幾十年的故事:她曾是作家的鄰居,自十三歲起就開始暗戀作家,後來女人將初夜獻出,懷孕後默默生下了兒子,自己一個人獨自承受著撫養孩子的艱難。
  • 一部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假如開頭欺騙了你,不要記著去定義結局如果不小心被你喜歡,記得和小夥伴分享學於思    第67天    53篇根據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改編徐靜蕾第二部片子電影通過一封厚厚的來信,切入那個陌生女人臨死前的自白,講述一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早在陌生女人還是女孩時小心翼翼栽進作家徐先生的愛情裡
  • 百變大偵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招魂儀式答案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百變大偵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招魂儀式攻略,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變大偵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招魂儀式解謎思路分享 招魂儀式答案: 藍色發卡(兒時),琥珀吊墜(少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不要讓兩個人的愛情淪為一個人的獨角戲
    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不要讓兩個人的愛情,淪為一個人的獨角戲《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在20世紀初寫的一部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之一,當年發表時就引起很大反響。小說以書信的形式,訴說了一位女孩從13歲開始,終其一生,不計後果默默地愛慕一位作家。
  • 老夏觀察21|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歷史竟畫了一個圈。當年一封又一封從廣州漂洋過海的信,又回到了廣州人面前。對廣州2200萬人口而言——格雷夫人,一個完全陌生的名字;《廣州來信》,像是從140多年前「穿越」而來。1.看女人裹小腳,在粵菜館吃大餐,鑽到洞房看新娘子,去加工燕窩的作坊,探訪士紳的私宅,去富商家作客,看科舉考場上的食宿……整天東跑西顛,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在《廣州來信》裡,共有44封信。14個月,44封,好傢夥,基本每周一信。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真的與你無關?
    一個男人在自己41歲的生日當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來信出自一個瀕死女人之手,寫滿了她對他延續了20年的愛戀,但是男人對此卻一無所知,那個愛了他一輩子的女人
  • 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演:當茨威格遇上中國戲曲
    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上演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照 姜婉茹 攝在本次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上,也有不少戲曲節目上演。11月19日,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西昌聽濤小鎮演出,劇本對茨威格同名小說詩意朦朧的古典文學改編 ,收穫了一片好口碑。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愛你,與你何幹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讓每一個讀此書的人在面見一場愛情獨白戲的時,被一種不可言狀的情緒所牽引,柔軟的心弦遊走在愛與恨的情感邊緣。牽引讀者走進陌生女子豐富絢麗的內心世界。0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說,這位作家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傑出的中篇小說家之一。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經典電影最美對白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覺得你沒有找到你想要追求的。【14歲的麗薩暗戀著隔壁的鋼琴家史蒂芬,搬家後仍對他念念不忘。在她成人後,她找到了鋼琴家並委身於他。】 麗薩:請……史蒂芬:請什麼?*鋼琴家史蒂芬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陌生女人麗薩的長信,這才知道這女人深愛了自己一生甚至曾為他生過孩子,對他來說,她只是一個留不下任何印象的過客,而對她來說,他卻是一生都難以忘懷的摯愛。敘述體的電影很好地保留了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原著小說的文學性,對白典雅清麗,讓人感喟之餘不由潸然淚下。愛情,在更多的時候都是不對等的,但單戀一生的人又何曾會後悔?
  • 百變大偵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老管家密碼箱攻略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百變大偵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老管家密碼箱攻略,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百變大偵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老管家密碼箱解謎思路分享 走廊 大廳 密道 百變大偵探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本攻略
  • 《時生》《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且以深情共白首
    時生逆著時光回到過去,靠著花屋敷這個一個微小的線索找到了年輕時的父親,時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父親,他從不後悔來到這個世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過太多的愛情,卻深深揪心於這個陌生女人卑微到塵土裡的愛。《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是未成年少女的悸動,是成熟女人的心甘情願,是風塵女子的全心全意,這份不平等的愛裡,她傾注了太多,她這璀璨青澀的青蔥年華,她這一生所有的牽掛與懷念
  • 姜文電影:《一步之遙》《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姜文電影《一步之遙》完整版點擊下方圖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004)導演:類型: 劇情 / 愛情劇情簡介 · · · · · ·  1948年的深冬,作家(姜文)在41歲生日的晚上收到一封厚厚來信,此信出自一個瀕死女人之手,所言是她對他將近20年的愛戀,但他卻一無所知。  18年前,13歲的女孩愛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因家變搬到了別處後,女孩並沒對作家忘情。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改編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同名小說,由徐靜蕾自導自演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情簡介深冬,男主人公在生日那天收到了一封厚厚的信,這封信來自一個臨死的陌生女人,講述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只是,這個故事的男主角卻對此一無所知。故事始於18年前:一個女孩情竇初開,愛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
  • 孤獨,現代人永遠的痛 ——徐靜蕾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孤獨,現代人永遠的痛——徐靜蕾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求你將我放在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         ——《雅歌》8:6(《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預告)這是一個封存了許多年的老故事,而且原本出自於一個奧地利作家之手。這個故事本身也很平淡,幾乎沒有什麼情節或者「故事」,因為它只是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刻骨銘心、至死不渝的單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