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與唐琬》、《西廂記》、《紅絲錯》、《春香傳》、《漢武興邦》、《趙氏孤兒》、《流花溪》、《首屆中國藝術節越劇演唱會》、首屆中國越劇藝術節開幕式《奼紫嫣紅――中國越劇名家名段百年盛典》、閉幕式《越女三章》等九十餘部大型舞臺劇。
以上這些大眾熟悉的劇目均出自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戲劇藝術大師之手,她就是楊小青。
詩意導演楊小青
楊小青在越劇界無人不知,戲曲界鼎鼎大名,她身材嬌小,卻讓人敬仰,雖年近古稀,卻仍然有著孩子般的純真和青壯年自嘆不如的精力。與楊小青相遇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因為每次她都會帶來意外的驚喜和感動。在1989年的《陸遊與唐琬》中,楊小青採用了舞臺全景式的梅花條屏,營造出「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意境,大家為她送上「詩意導演」的美稱。
楊小青13歲初入浙江越劇二團時,演的是小花旦。「她每天臨睡前用一根繩子拴住腳,繩子另一頭掛到窗外,清晨5點,炊事員買菜路過窗邊時拉一把,她就起來練功練唱。」楊小青的刻苦,大家都知道。但是,她的先天條件並不好。「別看我現在瘦瘦的,當時可是很胖的,而且和別人不一樣,別人排戲越練越瘦,我是越練越胖。另外嗓音條件也不好,高音會發抖,所以根本輪不到演主角。」楊小青風趣地說。因此,楊小青在當年只能演一些小配角。之後,由於嗓子生病,聲音變啞,這也成為了她之後棄演從導的一個重要原因。
楊小青的幕後工作是從化妝開始的。當時的戲劇化妝遠沒有如今這麼複雜,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製作假髮套。同時,還要兼顧劇團的一些雜務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楊小青憑藉著對戲劇的熱愛,這些事幹得也是滋滋有味。這個妝一化就是整整9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說:「我常想,如果是我,9年的默默無聞、定位縹緲,也許早已堅持不下去了。可楊老師不一樣,她弱小的身體裡湧動的,是超乎常人的堅韌與定力。」
1979年,對楊小青來說是藝術生涯的轉折點,時任劇團領導的金寶華老師將她送到中國戲曲學院的編導進修班。1986年,她被借調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參與導演《大觀園》這齣戲,之後跟隨劇團赴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回國後,時任浙江省越劇院院長的顧錫東先生正式將楊小青調到「小百花」,從此楊小青步入了戲劇藝術的春天,在她精心策劃下,越劇舞臺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為中國戲劇開啟了一個「詩化越劇」的時代。
戲中有畫畫中有詩
明星版越劇《梁祝》唯美劇照
《九斤姑娘》全景舞臺
楊小青執導越劇《洪昇》劇照
桂劇《七步吟》霸氣舞臺照
新版《狸貓換太子》舞臺劇照
楊小青覺得,小百花女子越劇脫胎於傳統越劇,那能不能夠在它之上再添加一些新的東西,提升原有女子越劇的審美呢?於是,楊小青提出了「青春、唯美、浪漫、空靈」四點,作為她今後「詩化舞臺」的指導思想。楊小青成功的將一個流傳百年的傳統劇種和現代審美結合起來,她將「劇詩」這一概念呈現在了舞臺的各個門類:燈光、音樂、表演、服裝,將這一切連結成了一首長詩。
背後艱辛
從藝55年,從事戲曲導演藝術30多年,楊小青的足跡遍及東、南、西、北、中;執導近百部作品,劇種涉及越、紹、京、梆、昆等。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劇系師生們都說,「楊媽媽」在排戲的時候是一個特別嚴謹認真的媽媽,她的導戲準則一直都是「導演死在演員身上」——楊導與十七八歲的學生們一起摸爬滾打,哪個人物不到位,她會上臺親自示範動作,在細節上無數次反覆推敲,常常磨戲到深夜……
對在越劇《甄嬛》中飾演王爺的演員進行指導
最後我們以戲劇界名家對楊小青老師的評價作為結尾,向「詩意導演」獻上最崇高的禮讚。
著名編劇羅懷臻是這樣描述楊小青的:「精衛鳥雖然羸弱瘦小,但卻有著崇高的信念和巨大的能量。它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從四面八方銜來木石,投進大海,從不間歇,永不放棄……」。
著名劇作家胡小孩說:「小青大導演,我覺得應該前面加偉大兩個字。30多年排了90多部戲,沒有一部是粗製濫造的。」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說:「楊小青導演成就了我今天的藝術。」
來源:國際女性戲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