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周六傍晚,如果你前往永興公園小廣場,一定會為那裡優美悅耳的旋律或委婉動聽的越劇選段而駐足。這裡,珍珍越劇藝術團正在演出。他們的舞臺布置非常專業,音響、燈光等都有專人負責;他們有專業的樂隊,包括二胡、琵琶等多種樂器。只要一有演員登臺,就能聽到人群中的掌聲和喝彩聲。
「珍珍越劇藝術團」是由現年71歲的曾吾珍創業的。2007年,她自掏腰包,一手創辦了這支公益越劇表演隊。幾年來,在曾吾珍的努力下,珍珍越劇藝術團榮獲了蕭山區五星、杭州市四星級群眾文化藝術團隊的稱號。而曾吾珍本人也獲得了蕭山區首屆群眾文體工作「金燕子」獎,還多次被評為城廂街道十大美德標兵。
生活刊記者近日了採訪了曾吾珍,聽她回憶創辦珍珍越劇藝術團的點點滴滴。
越劇,老伴過世後的精神支柱
「我是個生意人,原來是賣布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坐著貨車大江南北地跑,整個杭州沒有我沒跑過的布料市場。」眼前的曾吾珍身著鮮豔的橘色皮衣,精神抖擻,一點都看不出她已經71歲了。
2007年,曾吾珍的老伴突然離世,給了她不小的打擊。「老伴兒這一走,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每天該做些什麼了。」曾吾珍說,為了讓自己不要多想,老伴離世後的那段時間她每天去公園聽幾段越劇,和公園裡的幾位越劇愛好者們聊聊天。「越劇在那段時間裡給了我很大的慰藉和幫助。」
漸漸地,曾吾珍和公園裡、社區裡的越劇票友們都漸漸熟絡了起來,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曾大姐」。在親朋好友們的鼓勵下,曾吾珍萌發了組建越劇表演隊的念頭:「我雖然不太會唱越劇,可是很愛聽。組織這個表演隊,不但可以減輕自己的孤獨感,更能豐富老百姓的文娛生活,給大家帶去歡樂。我的子女也都非常支持我。」
打定主意後,曾吾珍就忙開了,音響、話筒、樂器、服裝、幕布、戲臺子……必備的表演道具全買好,一個都不能少,堪比專業的表演團隊。
老百姓認可 自掏腰包也開心
曾吾珍老人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一群熱愛越劇的退休老人能夠聚在一起開心地唱戲,互相交流。演出服是個人出錢買的,兩大車的道具叫上家人朋友一起搬,連搭戲臺這樣的重活都是越劇沙龍的成員們自己來的。
一開始,「珍珍越劇藝術團」在新橋公園演出,就吸引了不少居民前來觀看。漸漸地,很多人知道了這支免費表演隊,瓜瀝、義蓬、臨浦等鎮邀請她們去為村民表演越劇。「最近一次去瓜瀝演出,來了三四百個村民呢,反響相當不錯。」曾吾珍指著當時的演出照片,高興地介紹道。
7年來,曾吾珍對越劇從最初單純的喜愛,慢慢地轉變成了一種責任和義務。「有時候周末想要休息,但是一想到有那麼一批觀眾等待著看珍珍越劇藝術團的演出,我就也管不了了,怎麼樣都要把人組織起來,把戲臺搭起來,讓大家都能看上我們的演出。」每次表演前,她都會動員親戚朋友,幫忙搬道具,搭戲臺。 如今曾吾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珍珍越劇藝術團能有個固定的演出點,這樣就不用每次都帶著兩大車的行頭裝備樂器到處跑了。「希望給演員們減輕點負擔,不然他們太辛苦了。」曾吾珍說道。
上個月,珍珍越劇藝術團在區文化館「周末劇場」上演「五女拜壽」,劇院內座無虛席。「他們的演出很專業,我每次都會來。」一位戲迷朋友王大伯笑著說。臺下的觀眾不僅有來自城廂街道及周邊街道的,也有慕名從樓塔、臨浦、黨山等地趕來的,還有許多外地觀眾。
「珍珍越劇藝術團」的越劇曲目十分豐富,《梁祝》、《西廂記》、《打金枝》、《孟麗君》、《五女拜壽》、《月餅風波》……其中,她們自創的《月餅風波》還獲得了區第十屆老年文藝調演創作一等獎。
「堅持組織這麼大一支團隊到處免費義演,說不辛苦,那是假的。」7年來,表演隊的花銷大部分由曾吾珍自己承擔,七七八八加起來,差不多已有30萬元。
拿出那麼多錢為大家免費表演,難道不心疼嗎?但曾吾珍笑著說:「我真的認為,錢夠用就好。只要我們的越劇表演能給老百姓帶去歡樂,我心裡就非常開心和滿足。」
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越劇
看到年輕人對於流行音樂的追捧,曾吾珍也希望年輕人不要忘了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傳統戲劇。如今的珍珍越劇藝術團已從最初的六七個人,發展成為了擁有三十多位固定演員的「杭州市群眾星級示範單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的女孩子們加入其中。目前,珍珍越劇沙龍的團員中,最大的73歲,最小的才24歲。
「現在我們表演的照片都是我外甥女拍的,她幫我發到微博、微信朋友圈,收到了很多贊。還有媽媽帶著小孩子要到我們這裡來拜師學藝的。」曾吾珍希望通過公益演出的形式,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走進劇場看戲,讓越劇能夠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