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白走向彩色 越劇電影《情探》迎來「重生」

2021-01-09 浙江在線

2017-11-12 16:24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阮帥

 

59年前,由傅全香、陸錦花、吳小樓等名家擔任主演的越劇電影《情探》走上大熒幕,受到廣大戲迷觀眾的熱愛與追捧;59年後,《情探》由黑白走向彩色,迎來了「重生」。

11月12日下午,在紹興魯迅電影城巨幕廳,由東海旭日影業有限公司、中國戲劇家協會、紹興小百花越劇團聯合攝製的越劇電影《情探》進行首映式,許多戲迷朋友齊聚影廳,觀賞這一經典越劇佳作。

據了解,此部越劇電影《情探》改編自田漢、安娥原著,顧頌恩改編的同名舞臺劇,電影由錢勇導演,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陳飛,國家一級演員、二度梅獲得者吳鳳花主演。《情探》是越劇的經典劇目,它講述了落第舉人王魁與名妓敫桂英相遇,後結為夫妻,但是王魁赴京趕考得中狀元後忘恩負義,一紙休書拋棄桂英,桂英到海神廟哭訴王魁罪狀,並自縊身亡,最後判官司小鬼捉王魁。

「此次重新拍攝,電影由原先的黑白變為了彩色,電影中演員的『三尺水袖』也變成了『九尺水袖』,影片畫面效果更加震撼,視覺衝擊力更強。」電影導演錢勇告訴記者,紹興小百花越劇團重新拍攝越劇電影《情探》,既是對經典的傳承與致敬,也是對越劇藝術發展的探索與創新,《情探》更是對越劇表演藝術家、傅派創始人傅全香先生的一種緬懷。

錢勇說,越劇電影相比於傳統的舞臺表演形式,不僅需要較好地把握故事節奏,還要合理運用虛實鏡頭來組建故事,打破了傳統舞臺一幕接一幕行進的限制。「也希望能夠通過越劇電影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越劇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進一步開拓戲曲發展的道路。」


1510475060000

相關焦點

  • 夜上海·影音|4K、3D讓越劇電影展新貌,心底卻似舊時友
    圖說:《玉卿嫂》劇照 官方圖玉卿嫂——經典改編越劇《玉卿嫂》根據白先勇先生同名小說改編。故事移植至三十年代的浙江嵊縣,身體孱弱的慶生長期得到玉卿嫂的細心照料,他們生活在一種似姐弟又如情人的情感境遇中。當慶生走向社會面對青春活力的金燕飛和對未來的向往時,他想擺脫玉卿嫂的情愛和社會世俗觀念的壓力。
  • 金秋柯橋 好戲不斷丨今天,越劇電影《李慧娘》首映暨「紹百」越劇電影周啟幕
    今天下午,越劇電影《李慧娘》首映暨紹興小百花越劇電影周啟幕儀式在柯橋藍天影城啟動。據悉,本次活動由柯橋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旅遊局主辦,柯橋區小百花越劇藝術傳習中心承辦。2014年,柯橋正式啟動「梅花獎越劇數字電影工程」,此後,紹興小百花越劇團相繼拍攝完成了由吳鳳花主演的越劇電影《狸貓換太子》、由陳飛主演的越劇電影《情探》,好評如潮。
  • 電影發展史:從黑白走向彩色的電影世界,你知道多少?
    但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我國的電影發展史共用了115年的時間。  一、從無到有的電影裡程碑  1905年12月28日在中國(清朝)上映的《定軍山》,是中國人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電影。當時的拍攝點是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並在前門大觀樓放映,該片由任慶泰執導,譚鑫培主演。至此結束了我國電影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
  • 最經典的十部越劇電影:都看過的一定是骨灰級戲迷加影迷
    這兩種的藝術的碰撞,產生了戲曲電視劇、戲曲電影。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的越劇博採眾長,汲取了崑曲、紹劇、滬劇、話劇、京劇、錫劇、川劇、豫劇、評劇等劇種的養分,為己所用,如今已發展成為僅次於京劇的我國第二大劇種。越劇在與影視藝術的摩擦中,產生了耀眼的火花,幾十年來,先後攝製了數十部優秀的越劇電影作品。
  • 《梁山伯與祝英臺》新中國首部彩色戲曲片 開創越劇黃金時代
    還被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劇、歌曲等。 大千世界色彩絢麗、氣象萬千。人們在飽覽了黑白電影的藝術佳作後,又將目光投向了豐富的彩色世界,希望能欣賞到色彩更真實的彩色電影。上級明確地通知:毛澤東主席指示,馬上要開拍彩色電影。
  • 【情探宣傳】感恩與紀念
    兩位主演生長於北方卻痴迷著江南,《情探》是她們一直喜愛的戲,其中最經典的「活捉」一折也已被數次呈現於舞臺之上。她說:王魁是我喜歡的角色,他不是個壞人。她說:無論如何,這個戲要演出來。即使流年逝水,眉梢眼角的戲情戲韻,亦如初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溫嶺越劇三團王鑫蘭
    王鑫蘭 越劇《情探·勾魂》 王鑫蘭 飾 王魁 越劇《孟麗君》 王鑫蘭 飾 皇甫少華 視頻感謝
  • 越劇孕育於江南,從四大經典劇目可以看出它有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
    越劇孕育形成於小橋流水、風景秀麗的江南,這也註定了它溫婉傳情的藝術特性,因此,越劇尤其擅長演繹才子佳人故事,如《玉蜻蜓》、《李娃傳》、《情探》、《玉堂春》、《血手印》、《王老虎搶親》、《孔雀東南飛》等。
  • 《綠野仙蹤》不是首部彩色電影?從黑白到彩色,首部彩色長片是它
    而這部電影其中一個加分的原因在於,它為其中一部最早使用「特藝彩色」技術的彩色電影,有別於早期黑白電影膠捲必須人工染色,「特藝彩色」讓彩色電影的攝製技術得到更大的提升,畫面更為飽滿和自然,《綠野仙蹤》也因此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 彩色·黑白 ——小議電影《後來的我們》的色彩切換
    「奶茶」劉若英的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中,黑白影像和彩色鏡頭無縫切換,風格獨特,內涵厚重,給觀眾以別樣審美體驗。彩色電影中,對一些歷史、回憶橋段及畫面,導演往往採用黑白色獲得對比之效,表現時間和空間的切換。但導演劉若英卻另闢蹊徑,將其進行反運用,使對比效果更強烈,使電影主題得到完美表達。
  • 思政課 | 彩色紀錄片《中國的重生》(1-2)
    >《中國的重生》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這樣一個極具紀念意義的時間,全俄國立電視廣播公司製作了一部紀錄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日至29日在「俄羅斯-24」和「俄羅斯-1」電視頻道節目中播出,這也是俄羅斯首次播放新中國成立的彩色紀錄片,是蘇聯偉大紀錄片攝影師的具有代表性的豐碑
  • 越劇男小生徐標新的那些「男女合演」的經典唱段
    越劇男小生徐標新的那些「男女合演」的經典唱段 越劇
  • 越劇電影《白蛇傳》即將公映
    作為戚派非遺項目傳承人,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金靜攜手總導演陶海,於2012年起組織拍攝越劇電影《白蛇傳》。該劇以戚雅仙版同名劇目為藍本,並在傳統戲曲音樂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據悉,越劇電影版《白蛇傳》將於12月12日起在滬上院線公映。
  • 《綠野仙蹤》不是第一部彩色電影嗎?從黑白到彩色
    這部電影獲得額外獎勵的原因之一是他是第一批使用特藝彩色技術的彩色電影之一,與早期的黑白膠片必須手工染色不同,特藝彩色膠片極大地改進了彩色膠片的製作工藝,使畫面更加飽滿自然,因此《綠野仙蹤》成為後續電影的重要基礎。
  • 別再感嘆所謂的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了
    本文所針對的是自媒體平臺上日益泛濫的低質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可不要對號入座呀。,美名曰「彩色修復版」,吸引眾多眼球,更甚以此博來原創稱號……那麼,關於自媒體所謂的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你又了解多少呢。看著所謂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的興起,最開始也是感嘆大佬的入場,但隨著彩色修復版黑白電影的愈加泛濫,也是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低質版本,不禁納悶,何來的?要知道,最初的電影上色可不是靠人工智慧的,而是靠人工來的,是人一幀一幀上的色。
  • 「十姐妹」中最後一位離世者,她曾說:不管怎麼改,越劇必須是越劇
    《梁山伯與祝英臺》《情探·伴讀》1958年,一心想探索出一套越劇旦角的系統唱法。在《情探》中,她學習吸取川劇旦角的形體動作,唱腔借鑑京劇程硯秋及崑曲評彈的唱法,尖團音規範分明,真假嗓音結合演唱。《情探》「行路」一場的唱做念舞,是傅派藝術最具創造性的精品。原來這是一場過場戲,寫的是海神廟的判官與小鬼帶領敫桂英去汴京捉拿王魁。據說,當時田漢寫這場戲時,並沒有別出心裁的構思。他一邊與傅全香討論研究,一邊拿出一張地圖來,看看敫桂英從萊陽郡到汴京要經過哪些地方。
  • 戲曲·越劇|唯美典雅、長於抒情
    女子越劇的著名演員幾乎都薈萃於上海。報紙評論稱「上海的女子越劇風靡一時,到近來竟有凌駕一切之勢」。男班因演員後繼無人,最終被女班取代。1938年始,多數戲班、劇團稱「越劇」。1950年成立了上海第一個國家劇團——華東越劇實驗劇團。1955年上海越劇院正式成立。
  • 從「彩色電影」回到「黑白電影」
    百年過去了,今天的海派繪畫早已五彩紛呈,風格各異,但重新回到純粹水墨,從「彩色電影」回到「黑白電影」上來,卻不可能是一時的貪圖,而是一種學術上的跋山涉水之舉了。從這個學術切口入手,探及滬上純水墨的創作生態,你會暮然發現,一批中青年水墨畫家已經在此領域悄然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
  • [越劇]No.89 公曆1947年6月12日 陸錦花 演出 《黑暗天堂》
    很久沒有和大家一起聊越劇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越劇,向大家介紹一位越劇流派創始人,她就是陸錦花。她所創立的「陸派」是越劇五大小生流派(尹、範、徐、陸、畢)之一。 陸錦花,越劇小生藝術家,越劇小生流派「陸派」的創始者,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 4月19日,跟著電影看越劇——「越劇精華」折子戲專場,開始訂票啦!
    親愛的觀眾朋友,短暫的分別後,朝陽文化館·北京青年越劇團「跟著電影看越劇——紀念中國電影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