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名家「團兒」李敏,你有那傾國傾城貌,不為繁華易素心

2020-12-22 肥貓唐Q寫生活

她是含淚被表哥陸遊休妻的唐婉,她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她是鐵骨錚錚的江姐,她是嫁給商人的深閨怨婦慧娘,她更是傾國傾城的女狀元馮素珍。

她收穫了戲曲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她是越劇名家王派傳人李敏。人們把她比作「水仙」,並親切的稱她為「團兒」。

李敏,著名越劇花旦,國家一級演員,表演上承宗王派而有自己的特色。

雖然說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演的都是「文戲」,但李敏身為越劇演員基本功一點都不含糊。

李敏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性格迥異的藝術人物形象。滕玉公主、謝雲霞、王志貞、王蘭英、崇秀皇后、馮素珍、慧娘等等,與之相伴的是她的唱腔表演日趨完美,在戲劇界的舞臺上聲名鵲起。

她很好地把握住了王派唱腔的特別,不管是悲劇人物複雜的內心,還是喜劇角色歡快的外溢,都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更難為可貴的是,李敏不僅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

芳華以尹派立團,並無王派本工大戲傳承,所以李敏在表演上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李敏的王派不僅有自己的特色,還保持了王派的韻味,深受觀眾的喜愛。

就連她的老師王文娟(王派創始人)說:「李敏有一口好嗓子,金嗓子。她唱了王派後,還蠻努力的。」

由於劇團的臺柱小生(李敏十多年的老搭檔)王君安出國留學,劇團瞬間陷入尷尬境地。李敏為了挽救這個團,專門從花旦這個行當改唱小生,還拜在太先生尹桂芳老師門下演出了越劇經典劇目《何文秀》裡溫文儒雅的何文秀。

還好,後面王君安從美國回來,重返芳華,李敏又重回旦角,與她重新搭檔。

李敏這段旦角和生角的經驗在國內戲曲界是鮮有的,這對她的戲曲創作打開了新的空間。

此後,她推出更多精品,比如《江姐》,在飾演江姐一角時為了表現她的剛毅,把以前演小生時的一些經驗也融入角色中。

最驚喜的是她移植黃梅戲的標誌劇目《女駙馬》,畢竟越劇王派花旦的女扮男裝也是她們的特長。為了這部戲,她專門請教恩師王文娟,老師給予她很大的幫助。使這部戲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豐富了。

《梁祝》是越劇的傳家之寶,《十八相送》、《樓臺會》、《化蝶》是百聽不厭的經典唱段,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越劇戲迷們都可以自己唱出來了,即使沒有聽過越劇的朋友,也知道這個劇目的經典唱段了,因為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都會演唱越劇《梁祝·十八相送》。

越劇的每個流派基本都是演過《梁祝》的,最好聽的版本還是屬於明星版的《梁祝》。因為聚集眾多越劇明星的一部戲很難看到了,簡直就是視覺盛宴。

作為明星版的《梁祝》主演李敏老師曾經說過:「明星版《梁祝》是來自不同院團的梅花獎演員,還有不同的流派,這一版《梁祝》就是流派的集合,觀眾能夠在一部作品中看到不同流派的演員演出是非常難得的,也是非常罕見的。」

如今,李敏在越劇這方舞臺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粉絲遍布全國。她也從福建調入紹興,來到越劇的故鄉,面對更寬廣的舞臺,繼續傳承創新發展越劇。

「我要認真地唱,塑造好每一個角色。」這是李敏孜孜以求的目標。在李敏身上,我們能看到他們這一代人對越劇的堅持,勤勉地創作,默默地奉獻。

(文章資料來源於百度)

相關焦點

  • 讓圖書引領你走過繁華,讓素心追隨你盛世夢境
    你曾看過這首詩嗎?「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這首詩出自元代詩人馮子振的《西湖梅》,它將梅花的高潔、脫俗寫得淋漓盡致,「不為繁華易素心」寫的是梅,更是人。不為繁華易素心的素心,指的是樸素之心、純潔之心、恬淡之心,也是我們始終未泯的初心。慕容素衣的勵志書籍《繁華落盡,初心不改》精選了二十二位女性的故事,這裡既有國民才女名媛,又有當代知名女作家,還有明星女神。她們的愛恨情仇,人生故事,在作者的筆下熠熠生輝,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優雅女人的淡雅從容,自信堅定,初心不改,勵志人生。
  • 越劇名家名段,八對夫妻的洞房花燭夜,你最喜歡哪對夫妻呢?
    越劇名家聯袂演出《越劇.洞房》,有人歡喜,有人憂愁。人生的兩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越劇·洞房》以「洞房之夜」為主線,以喜慶祥和為主題。當今越劇界的名家翹楚方亞芬、吳鳳花、吳素英、李敏、王君安、茅威濤、王志萍、錢慧麗、陳飛、陳雪萍、金靜、蕭雅、單仰萍、徐銘、謝群英等將悉數亮相,甄選出《紅樓夢》《盤妻索妻》《新獅吼記》等越劇各流派經典劇目中的「洞房」折子戲集中呈現,將為廣大戲迷奉上喜慶的越劇大餐,讓廣大觀眾充分領略越劇流派唱腔的特點。
  • 越劇遇上《戲碼頭》,「越」來越有戲!
    ,一個百年的劇種,一種清新的風韻,嵊州音、的篤板,書寫那盪氣迴腸的篇章。1949年11月,越劇名伶玉牡丹、金月樓、筱靈鳳、王笑笑等組成的上海六藝越劇團應邀來漢演出,數月後改名為上海聯藝越劇團,又從上海邀來董偉思、蔡玉蓮、鄭採君以及金雅樓等演員,繼續在漢口天聲戲院演出。自此,老生筱靈鳳、筱湘麟,花旦玉牡丹,小生金月樓、金雅樓讓越劇蜚聲武漢戲碼頭,讓武漢人了解並深深喜愛上這個江浙地方劇種。
  • 名家 楊小青:詩意越劇,成就人生
    《陸遊與唐琬》、《西廂記》、《紅絲錯》、《春香傳》、《漢武興邦》、《趙氏孤兒》、《流花溪》、《首屆中國藝術節越劇演唱會》、首屆中國越劇藝術節開幕式《奼紫嫣紅――中國越劇名家名段百年盛典》、閉幕式《越女三章》等九十餘部大型舞臺劇
  • 2021越劇春晚,讓人如痴如醉~
    1月31日晚,「 同唱一臺戲」2021越劇春晚最後一站在紹興大劇院上演,吳鳳花、方亞芬、李敏、吳素英、陳飛、張小君、徐銘、章瑞虹等16位越劇名家為紹興戲迷送上了一份有關「英雄」的饕餮大餐。▲越劇名家同臺演繹本屆越劇春晚此前已先後在上海美琪大戲院、蘇州文化藝術中心、杭州大劇院、寧波逸夫劇院精彩上演。
  • 越劇第一部八朵梅花大電影《釵頭鳳》今日開機
    務觀堂前,電影主創人員、各級領導、嘉賓和遊客們聚集在此,為《釵頭鳳》舉行了隆重的開機儀式。       越劇戲曲電影《釵頭鳳》講述了南宋愛國詩人陸遊與妻子唐琬之間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執手相看淚眼」,兩闕《釵頭鳳》題於粉牆,千古愛情,長留沈園。而這段讓人揪心的故事正是發生在浙江紹興。
  • 十大流派 百年越音 「同唱一臺戲」2020越劇春晚唱響庚子
    今年的晚會將延續前三屆「越劇春晚」一貫的主題模式,以越劇最擅長的「家庭」為主線,選取越劇經典劇目中與「家庭」相關的摺子和唱段,由越劇名家聯袂演繹,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新春祝願。一百一十多年的越音,迴旋在錢塘江畔的夜穹。這次的越劇春晚,將繼續通過新穎的創作形式、經典的唱段組合,匯聚精華,多個摺子巧妙穿插,讓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觀眾走進劇場、愛上越劇。
  • 越聚群芳 致敬經典——「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
    今天下午,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召開了「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新聞發布會。作為「藝起前行」系列演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將於2021年1月4日-10日亮相上海大劇院大劇場。
  • 越訊 奇怪,越劇新秀為何拜師崑曲名家?
    「越劇新秀」跨界拜師「崑曲名家」,探索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多元化發展之路。  「跨界拜師乃是情理之中。」南京市演藝集團越劇團團長楊慶錦解釋道,「越劇中袁派創始人袁雪芬曾經講過,越劇有兩位奶娘,一個是崑曲,一個是話劇,越劇從崑曲中習得身段、程式,造就從俗到雅的起轉承合;又從話劇中領會情感釋讀,增強藝術感染的節奏張力。」  著名崑曲小生石小梅是梅花獎、文華獎雙料得主,同時也是崑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 素心齋自語
    莎士比亞曾說過,有一類卑微的工作是用艱苦卓絕的精神忍受著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標。素心做人,是一種人生歷練。在人間滄桑風雨中,只有經歷坎坷的人,才能深諳其由,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誘惑,經得起風浪。不被橫流的物慾左右和蒙蔽雙眸。處於低谷不頹廢,懂得蹲下是為了跳的更高。
  • 越劇《家》在滬上演,拉開名家名劇展演序幕
    越劇《家》作為越·聚黃金一代——越劇名家名劇系列展演」首場演出,在廣大越劇愛好者的翹首期待中如約登場。而這場演出,被許多粉絲戲稱為「有生之年系列」。關於本次「越·聚黃金一代」和越劇《家》,人們提到最多一個詞就是「重聚」。而對越劇《家》而言,「重聚」又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
  • 【台州越訊】2014杭臺溫越劇名家名票納涼演唱會
    2014年07月31日 19:00在黃巖江濱公園舉行2014杭臺溫越劇名家名票納涼演唱會節目單(◆演出節目可能略有變動,以現場實際演出為準!)01、京劇《光輝照兒永向前》樊小莉等5人02、越劇《風雪漁樵》選段 杭州越劇藝術中心毛藝樺  越劇《狸貓換大子·拷寇》杭州越劇藝術中心熊蓮芬、李麗03、越劇《祥林嫂·寒冬臘月又一年》溫嶺市新丹藝越劇團團長王丹丹04、越劇《一縷麻·新娘子》央視《過把癮》金獎獲得者、路橋於含悠  越劇《情探》選段 2014台州市民間劇團展演金獎獲得者仙居顧楚楚
  • 戚派傳人王毓梅辦專場演唱會 越劇名家齊助演
    本報訊 (楊兆龍)越劇戚派藝術傳人王毓梅的「一曲雅歌一枝梅」專場演唱會,4月10日起在上海逸夫舞臺舉行。  王毓梅是越劇表演藝術家戚派藝術創始人戚雅仙的得意門生,自幼酷愛越劇。十七歲考入上海戲校,畢業後拜戚雅仙為師,成為專業演員。由於她天資聰慧,肯刻苦鑽研,通過舞臺實踐,很快成長。
  • 名家曾吾珍:「珍珍越劇藝術團」的領頭人
    晴朗的周六傍晚,如果你前往永興公園小廣場,一定會為那裡優美悅耳的旋律或委婉動聽的越劇選段而駐足。這裡,珍珍越劇藝術團正在演出。
  • 從越劇名家到姨太太,何賽飛為戲十年不育,和妹妹十年夫妻成佳話
    但在功成名就的背後是童年的不幸是為了演戲十年不要孩子這裡是老趙說戲骨 說一說被封藏的故事本期老趙和大家一起走進國家一級演員 越劇名家何賽飛的一生:「我不信養不活我女兒你不成年 我今生不娶」也就是這一句承諾
  • 與越劇相見恨晚?五十歲潮媽照樣學越劇
    俞麗華(左)在本報承辦的九九金秋晚會上表演越劇《碧玉簪》選段。唱腔華美醇厚、跌宕起伏;扮相英俊瀟灑、俏麗嫵媚,表演激憤詼諧、亦喜亦悲。一群潮媽,她們中有從小喜歡越劇的,也有四五十歲才開始學習的。不論是科班出身還是半路出家拜師學藝,她們都學得格外投入,演得有板有眼。戲裡戲外感悟人生百味。
  • 腐團兒cos娜美,曬腿的那一刻,如拍真人版就找你了
    導讀語:庫你急哇,這裡是二次元世界,漫漫君將帶領你走進二次元的世界,走進動漫的世界。在這裡你會體驗到動漫的樂趣,帶你領略動漫的世界!喜歡漫漫君文章的小主請點一下關注哦,聽說點關注的人顏值都上升了一個高度!!!
  • 張思聰老師的《越劇不解緣》
    他當時在溫州市越劇團擔任領導和導演,特別是粉碎「四人幫」後,我們都進入了創作盛期,我寫的《暴風雪中的烈火》(和張國然合作 )、《傲蕾一蘭》(根據同名電影改編)、《奈何天》和整理改寫的《淚灑相思地》《文武香球》《玉連環》上下本都由他導演,合作非常順利和愉快,他讓我對越劇藝術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粉碎「四人幫」後,我終於重新得到上大學的機會,1980年進上海戲劇學院編劇進修班深造。
  • 東方名家名劇月回歸 紅色經典傳承滬劇《江姐》全國首演
    將在東方名家名劇月出演青年梅蘭芳的施夏明(右)與上個月剛剛演繹京劇《梅蘭芳·蓄鬚記》的傅希如探討起劇中人物。「對一出崑曲現代戲來說,上海這個碼頭不好跑。不過,劇中梅蘭芳先生有句臺詞,『難上的戲,我上,別人不唱的戲,我唱。』這種精神鼓勵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