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含淚被表哥陸遊休妻的唐婉,她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她是鐵骨錚錚的江姐,她是嫁給商人的深閨怨婦慧娘,她更是傾國傾城的女狀元馮素珍。
她收穫了戲曲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她是越劇名家王派傳人李敏。人們把她比作「水仙」,並親切的稱她為「團兒」。
李敏,著名越劇花旦,國家一級演員,表演上承宗王派而有自己的特色。
雖然說福建省芳華越劇團演的都是「文戲」,但李敏身為越劇演員基本功一點都不含糊。
李敏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性格迥異的藝術人物形象。滕玉公主、謝雲霞、王志貞、王蘭英、崇秀皇后、馮素珍、慧娘等等,與之相伴的是她的唱腔表演日趨完美,在戲劇界的舞臺上聲名鵲起。
她很好地把握住了王派唱腔的特別,不管是悲劇人物複雜的內心,還是喜劇角色歡快的外溢,都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更難為可貴的是,李敏不僅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
芳華以尹派立團,並無王派本工大戲傳承,所以李敏在表演上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李敏的王派不僅有自己的特色,還保持了王派的韻味,深受觀眾的喜愛。
就連她的老師王文娟(王派創始人)說:「李敏有一口好嗓子,金嗓子。她唱了王派後,還蠻努力的。」
由於劇團的臺柱小生(李敏十多年的老搭檔)王君安出國留學,劇團瞬間陷入尷尬境地。李敏為了挽救這個團,專門從花旦這個行當改唱小生,還拜在太先生尹桂芳老師門下演出了越劇經典劇目《何文秀》裡溫文儒雅的何文秀。
還好,後面王君安從美國回來,重返芳華,李敏又重回旦角,與她重新搭檔。
李敏這段旦角和生角的經驗在國內戲曲界是鮮有的,這對她的戲曲創作打開了新的空間。
此後,她推出更多精品,比如《江姐》,在飾演江姐一角時為了表現她的剛毅,把以前演小生時的一些經驗也融入角色中。
最驚喜的是她移植黃梅戲的標誌劇目《女駙馬》,畢竟越劇王派花旦的女扮男裝也是她們的特長。為了這部戲,她專門請教恩師王文娟,老師給予她很大的幫助。使這部戲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豐富了。
《梁祝》是越劇的傳家之寶,《十八相送》、《樓臺會》、《化蝶》是百聽不厭的經典唱段,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越劇戲迷們都可以自己唱出來了,即使沒有聽過越劇的朋友,也知道這個劇目的經典唱段了,因為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都會演唱越劇《梁祝·十八相送》。
越劇的每個流派基本都是演過《梁祝》的,最好聽的版本還是屬於明星版的《梁祝》。因為聚集眾多越劇明星的一部戲很難看到了,簡直就是視覺盛宴。
作為明星版的《梁祝》主演李敏老師曾經說過:「明星版《梁祝》是來自不同院團的梅花獎演員,還有不同的流派,這一版《梁祝》就是流派的集合,觀眾能夠在一部作品中看到不同流派的演員演出是非常難得的,也是非常罕見的。」
如今,李敏在越劇這方舞臺上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粉絲遍布全國。她也從福建調入紹興,來到越劇的故鄉,面對更寬廣的舞臺,繼續傳承創新發展越劇。
「我要認真地唱,塑造好每一個角色。」這是李敏孜孜以求的目標。在李敏身上,我們能看到他們這一代人對越劇的堅持,勤勉地創作,默默地奉獻。
(文章資料來源於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