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爭奪戰:用生命吃便當的日本人

2021-02-13 漫畫社

畫社按:本期介紹一部以便當為題材的漫畫,並介紹日本的便當文化,讓你了解什麼是在用生命吃便當的日本人!(附贈便當製作指南)


《便當》原是日本作家朝浦原創、柴乃櫂人負責插畫的「超蠢輕小說」作品,後由柴乃櫂人推出漫畫,並改編成動畫。為什麼是「超蠢」?

超蠢之一:一個半價便當引發的血案

這部漫畫的背景是超市的便當為避免賣剩而浪費,會在夜間某個時刻將剩餘的便當貼上半價標籤以刺激銷售。由於可用一半的價錢就可購買到美味的便當,吸引許多人(不少是經濟受限者像學生)前來搶購。但因為半價便當的數量有限又不固定,造成僧多粥少的情況。所以,為了決定誰有得到便當的資格,所有人便大打出手來一決高下。

一句話劇情提示就是:一個半價便當引發的血案。為了一個便當,說什麼賭上性命和榮耀的話,能不蠢嗎?!!!

超蠢之二:制定了戰鬥規則

搶便當成了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除了制定戰鬥規則,還有戰鬥指南。比如搶便當之前要挨餓,不能進食,才能在戰鬥中發揮最佳戰鬥力。半價便當爭奪戰不單靠力氣有時也靠技巧和智慧才能獲勝。

超蠢之三:爭奪者分別被稱之為狼、犬和豬

狼指的是富有參加半價便當爭奪戰經驗,且遵守規則的老手。剛參加且遵守比賽規則的爭奪者叫做犬,不遵守規則的爭奪者則被叫做豬,遭人鄙視。

超蠢之四:超市裡賣便當的大叔被叫做「半價神」

半價神指的是擁有將便當降為半價的權利,親手貼上半價標籤的店員。對於這賦予大家恩惠的存在,狼群們飽含敬意稱其為神。

儘管很蠢,但是當日本人很認真地在漫畫中說著「把鍾意的食材料理作為目標才能激發出更強大的力量」「贏得爭奪戰的便當滋味和單純賣剩的便當不一樣,因為添加了勝利的滋味」時,頓時覺得漫畫蠢得真可愛啊。日本人將購買特價便當這麼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畫成了一部傳遞正能量的熱血「戰鬥」漫畫。

看完了漫畫,不禁疑問,日本人用生命去拼搶的便當在日本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首先,什麼是便當」

日語中「弁當」一詞,據說是日本特有的詞語,並非來自中國。後來傳到了日本曾統治過的臺灣地區。「便當」一詞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的「弁當」(新字體:弁當,舊字體:辨當),亦即中國大陸慣稱之的盒飯,或香港人稱的飯盒。臺灣早期以閩南語稱之為飯包,後因受日治時期影響而慣稱為便當。但不同的是,日本人的便當是室溫冷飯。

「日本便當的歷史」

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在戰國時代成為武士在戰場上的軍糧。

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下半葉左右)出現了現代便當的雛形,即把飯菜裝在漆盒的便當。當時的貴族經常在賞花和看紅葉時攜帶便當。

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初期的便當極為簡陋,頂多是幾個握飯,再添些許醬菜而已。中期以後,庶民生活提升,便當也隨之豪華起來,出現了「賞花便當」、「觀劇便當」、「遊船便當」,更有「郊遊便當」。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就出現在這個時代。江戶時代的後期,出現了外賣便當。

進入明治時代,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近代產業的興起造就了大批學生和上班族,便當開始廣泛普及。日本人在便當這件事情上相當嚴肅,早在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一本名為《家庭雜誌》的雜誌就刊登了每個星期的各種便當菜餚的製作法,而在同年的《九州日日新聞》中,又連續數月刊登了以《便當的研究》為題的相關文章。

195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開始起飛,學校、工廠、公司實行了午飯供應,都市商務區的寫字樓周邊出現各種餐飲店,人們的午飯從自己製作的便當開始轉變為在食堂或者各類飯館內用餐,家庭手工製作的便當日趨衰退。與此同時,便當產業開始興起。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11」在東京都江東區豐州開張,店內出售盒裝的便當,1976年,第一家在現場製作便當售賣的「ほつかほつか亭」營業,ほつかほつか是熱乎乎的意思。它後來成了一家風行全日本的連鎖店,學生和上班族經常光顧。

如今,便當已經成了「7-11」、「Family-mart」、「Lawson」等各家大型便利店吸引顧客的重頭炮,店家根據四季的變化,不斷推出色香味俱佳而價格低廉的各式便當。便當的價格一般在450日元到700日元不等。外賣的便當改用一種內分成六、七格的淺底軟塑料盒,有透明的塑料盒蓋,可見裡面晶瑩雪白的米飯和色彩各異的葷素菜餚。

「日本有名的便當」

-日之丸便當-

只在米飯的中央放置一顆鹹梅幹,形似日本的國旗。

「日之丸便當」在二戰時具有愛國主義意味。戰時政府提倡國民質樸節儉支援戰爭,將每月的1號定為「興亞奉公日」,鼓勵人們自帶「日之丸便當」上班。

-幕之內便當-

幕之內便當是江戶時代人們去劇場觀賞歌舞伎表演等節目時,幕間休息時吃的便當。

圓圓的呈扁平狀的飯糰稍稍烤過,加上雞蛋燒、魚糕、魔芋、煎豆腐、幹瓢等,然後裝入重箱。

現在則泛指菜餚很多的便當。

-達摩便當-

達摩是禪宗的始祖,「達摩便當」的盛器是圓形,其蓋子如同達摩的面具。

打開盒蓋,底下為米飯,上面則放置著嫩筍尖、香菇,數顆珠玉似的銀杏,一段青碧的野澤菜,還有雞肉等葷食。

-松花堂便當-

松花堂是米其林級別的便當,各種菜餚被擺放在劃分成十字形的漆盒裡。

「日本鐵路便當」

日本的鐵路便當發源於1885年日本東北本線宇都宮站,據說最初的便當極其簡單,只是撒了芝麻和精鹽的兩個飯糰和醃鹹蘿蔔,用竹葉簡單包裹著出售。

隨著日本鐵路交通的不斷發展,鐵路便當也不斷推陳出新。如今,在日本乘坐新幹線品嘗各地風味不同的鐵路便當成為一種流行文化。限量發售或是極具紀念意義的鐵路便當變成了一種日本旅行的符號。

有個日本人甚至把吃鐵路便當。。當成事業!

「媽媽的愛心便當」

日本媽媽在為小孩製作愛心便當上也相當喪心病狂。用模具打造飯糰的形狀、精挑細選食材的色彩,均衡搭配營養,力求在造型上吸引小孩。

「便當自製指南」

如果你也想要自己嘗試做便當,那麼,推薦便當製作指南——《四季便當》。書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共介紹了四十個便當,分別按照季節的變化選擇食材。書中關於便當製作步驟的介紹清晰、簡潔,並配有步驟圖片,初學者能輕鬆上手。

(完)

微信公眾號:comics_shao

歡迎關注「漫畫社」微信公眾號,這裡會定期推薦介紹來自日本、歐美的優秀漫畫作品和作者,方便大家搜索和閱讀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吃便當為什麼不加熱,直接吃冷的?
    然而他們生命停止在接吻的那一刻,當時就被突然出現的弗朗西斯卡的丈夫殺死了 (ノへ ̄、)鏘鏘~就是直接可以用手拿著吃的飯糰!看來便當的便利性還是第一位的啊。在所有人的意見中,便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煎雞蛋了,理由竟然是從這道菜裡可以嘗到「媽媽的味道」,好貼心 (●ˇ∀ˇ●)在各種各樣的便當中,總飽含著難以忘懷的味道,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日本人都是怎麼想的叭
  • 便·當(半價便當爭奪戰)
    本作講的是平凡少年捲入半價便當爭奪戰後,遵從自己的意志投身於爭奪戰的故事。原作發表時間2008年-2014年(已完結),2011年曾經動畫化,在秋季番播出。隔天再次前往超市的佐藤,從學姐槍水仙處得知發生在超市的半價便當爭奪戰後,毅然決然地踏進了半價便當爭奪戰的世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貧窮開發了人類的想像力
  • 疫情間日本人都「苦兮兮」吃便當?那是你不知道日本便當多好吃!
    熬著熬著,沒想到兩個月時間就這麼過來了,日本疫情終於好轉,政府也宣布取消出門、營業的限制,我們可以暢快玩耍啦!之前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人不敢在超市、商場那些人多的地方長時間停留,因此方便、快捷的便當成為不少日本人的三餐標配。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覺得,天天吃便當,不好吃又沒營養,這也太苦了吧?
  • 日本的便當為何精緻又有美感?從便當文化中看日本人的性格
    說起日本的便當,不少人認為不過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盒飯而已,這其實是不準確的。雖然便當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與我們的盒飯差不多,但是卻多了一份日式的精緻在裡面。日本人外出喜歡帶便當,已經是一項深遠的傳統。不僅是學生,上班族會經常帶,甚至人們去賞花,旅遊也會帶著便當。
  • 日本人的便當文化
    食用者打開便當盒,首目觀其形,然心會其意,賞心悅目後,方可品其味。日本人對便當的熱衷,促使便當發展得相當多元化,鐵路便當(車站便當)、愛妻便當、角色便當(卡通便當)、幕間便當等各種各樣種類、稱呼層出不求。
  • 便當等於剩飯?日本人為什麼視便當如珍寶?
    我們在看日漫或者日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本高中生在廚房為自己做便當,做完之後用布包好放進書包裡拿著去學校,然後等到中午的時候,就到天台上開心地吃了起來。一邊吃著,一邊還說著「美味しい」當然,男生經常說「うまい」。
  • 日本的「便當文化」
    在日本,當地人的地道的賞櫻活動(お花見)並不是隨便的邊走邊看,而是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帶上野餐用具,在櫻花雨中席地而坐。這時往往不可缺少的野餐食品——就是「賞櫻便當」(花見弁當)。那麼,說到「賞櫻便當」,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日本豐富的便當文化。
  • 便當達人,用便當傳遞情感,連接中日文化
    2020佳佳便當的總結詞是「感恩」感恩這一年中所相遇的人對文華的支持與鼓勵!感恩這一年中所經歷的一切,都將隨著2021的到來成為回憶!珍惜〜珍惜我的人,愛我〜愛我的人。我若盛開清風自來!by 文華便當人生,每日一份絕不重樣的便當,帶你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好與幸福,見證生命中的每一個成長足跡,記錄每一段刻骨銘心的歲月!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媽媽們的難題之一。
  • 日本的便當文化
    我們現在一提到便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在影視作品或者動漫作品中看到的那種,傳統一點的會包在布制的包裹皮裡,有一個漂亮的便當盒,盒子裡面就是供人享用的美味,可以隨時隨地吃上一口飯。到了江戶時代末期,歌舞伎盛行,為了滿足看劇人的需要,誕生了在幕間休息的時候吃的「幕內便當」。而我們現在熟知的「便當」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由葡萄牙的耶穌會宣教士編纂的《日葡辭典》當中。
  • 日本便當……不說了,流口水了
    比如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正在惦記著午餐、下午茶、宵夜吃什麼好……既然如此,更要放毒了——我準備了一份看著就流口水的日本便當小知識!看完之後,可能你已經點了兩份外賣。日本便當最早出現的時間,已無法考證,有人說是在公元4-6世紀之間,有人說是在公元16世紀下半葉,而它真正進入上流社會並廣受歡迎,是在江戶川時代(1603-1868年)。那段時期,日本人熱衷到劇場看歌舞表演,經常一看就是一整天。
  • 守護吃一份便當的喜悅
    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在推出她的口碑佳作《四季便當》姊妹篇《四季便當Ⅱ》時如是說。吉井忍,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的美食散文,是一篇篇優美耐讀的小品文,如日本飲食「私小說」,充滿生動可感的細節畫面與故事,飽含真實的生活質感與樸素智慧,折射出時代與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變遷,將便當之美開掘出豐富綿延的生命維度。當年,她的《四季便當》甫一出版便大獲好評,開啟國內飲食生活美學熱潮。
  • 第一次做便當就上手!日本便當製作秘訣&道具大公開
    大家在看日劇的時候,是不是常常會看到日本人午餐都會拿著一個便當在吃呢?為了讓老公跟小孩每天可以吃到健康的飯菜,日本的主婦到底是如何在早上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率地做出便當的?看看接下來的介紹吧!▋造型滿分vs份量滿點 你想做哪一款?便當的種類大致可分為兩種--學生跟上班族的便當。做給小孩子跟女生的話,可愛的造型跟繽紛的色彩十分重要。
  • 便當不「方便」,日本人費盡心思做出來的便當真有這麼好吃?
    隨時隨地想吃就吃、攜帶方便的日本便餐盒飯——「便當」,美觀精緻,食材考究,冷飯冷菜也依然美味。很多人認為日本的便當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盒飯,其實並不準確。雖然便當在生活中的角色和我們的盒飯差不多,但它更多了一層「形」。
  • 獨家美食 只有在日本才能吃到的鐵路便當
    圖/www.shinkineya.com雖說看上去像是簡單的牛肉蓋飯,可米澤牛肉便當用的肉可是與神戶牛、松坂牛並稱為日本三大和牛的米澤牛,用的米是山形縣的特色稻米,再加上祖傳醬汁調味,那味道簡直美味到極點。
  • 日本人的便當能做到多精緻?一份便當就能ins點讚百萬?!
    日本便當是日本文化中有日本特性跟代表性的一部分,但你知道嘛,其實「便當」一詞最早源於南宋時期的俗語,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 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便當文化一直延續至今。在日本不論是公司訂購的,還是家庭自帶便當上班,「好看」是一份便當的重要條件。 而家長給學生做的便當,更是如此,他們認為這樣可以讓孩子在學校有面子。
  • 吃自家愛妻便當中毒的日本夫婦
    在日本就有這樣一對夫婦了結婚一年沒到每天都弄愛妻便當~兩人結束了育兒休假後,都去上班工作,因此每天早上都非常忙碌,原來,她們兩今天只吃過便當,其他什麼東西都沒吃過,所幸兩人打完點滴,數小時後恢復了。難道問題就出在便當裡??下圖是她們那天吃的便當。
  • 日本吃冷便當:無法理解的文化 暗藏民族禮儀
    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下半葉左右)出現了現代便當的雛形,即把飯菜擺在專門的便當盒子的便當。當時的大名和貴族經常在賞花和看紅葉時攜帶便當。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便當更加普及了。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就出現在這個時代。幕之內便當是當時人們在去劇場觀賞歌舞伎表演等節目時,幕間休息時吃的便當。
  • 日本媽媽自製便當走紅,可愛到捨不得吃,比動漫裡的便當還精緻
    相信小夥伴們都眼饞過,動漫裡那些角色拿出來的便當。每到中午的時候,就可以掏出媽媽做的精緻便當,不論是形狀還是種類,都非常讓人滿足,想自己也可以吃一口。但是動漫畢竟是動漫,現實中也會是這個樣子嗎?在INS上,就有一位日本的全職媽媽走紅,就因為她太會做便當了!
  • 世界各地的火車便當什麼樣?日本的最精緻,看看別人家的便當
    相信有不少人也都有過長途乘車的經歷,必不可少的,相信大家都吃過火車上的便當。「飲料瓜子有需要的嗎?腳收一收,收一收」,這似乎成了我國火車上的特色。經過不斷地發展,我國內地的便當也變得越來越好吃(相比於從前而言),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世界各地的便當,一起來看看哪的便當最好吃吧!日本日本火車便當是非常出名的,堪稱是最精緻的便當。
  • 日本便當文化—如何把普通的盒飯吃出高級的感覺
    日本,這個集工匠精神和中二病於一體的國度,是怎樣和「盒飯」擦出火花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日本的便當文化。便當文化是什麼?日本人把出門在外吃的可攜帶食物稱為便當。而在便當裡,通常會有米飯、主菜、副菜以及餐後的小甜點,其花樣之豐富,有點類似於西式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