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社按:本期介紹一部以便當為題材的漫畫,並介紹日本的便當文化,讓你了解什麼是在用生命吃便當的日本人!(附贈便當製作指南)
《便當》原是日本作家朝浦原創、柴乃櫂人負責插畫的「超蠢輕小說」作品,後由柴乃櫂人推出漫畫,並改編成動畫。為什麼是「超蠢」?
超蠢之一:一個半價便當引發的血案
這部漫畫的背景是超市的便當為避免賣剩而浪費,會在夜間某個時刻將剩餘的便當貼上半價標籤以刺激銷售。由於可用一半的價錢就可購買到美味的便當,吸引許多人(不少是經濟受限者像學生)前來搶購。但因為半價便當的數量有限又不固定,造成僧多粥少的情況。所以,為了決定誰有得到便當的資格,所有人便大打出手來一決高下。
一句話劇情提示就是:一個半價便當引發的血案。為了一個便當,說什麼賭上性命和榮耀的話,能不蠢嗎?!!!
超蠢之二:制定了戰鬥規則
搶便當成了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除了制定戰鬥規則,還有戰鬥指南。比如搶便當之前要挨餓,不能進食,才能在戰鬥中發揮最佳戰鬥力。半價便當爭奪戰不單靠力氣有時也靠技巧和智慧才能獲勝。
超蠢之三:爭奪者分別被稱之為狼、犬和豬
狼指的是富有參加半價便當爭奪戰經驗,且遵守規則的老手。剛參加且遵守比賽規則的爭奪者叫做犬,不遵守規則的爭奪者則被叫做豬,遭人鄙視。
超蠢之四:超市裡賣便當的大叔被叫做「半價神」
半價神指的是擁有將便當降為半價的權利,親手貼上半價標籤的店員。對於這賦予大家恩惠的存在,狼群們飽含敬意稱其為神。
儘管很蠢,但是當日本人很認真地在漫畫中說著「把鍾意的食材料理作為目標才能激發出更強大的力量」「贏得爭奪戰的便當滋味和單純賣剩的便當不一樣,因為添加了勝利的滋味」時,頓時覺得漫畫蠢得真可愛啊。日本人將購買特價便當這麼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畫成了一部傳遞正能量的熱血「戰鬥」漫畫。
看完了漫畫,不禁疑問,日本人用生命去拼搶的便當在日本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首先,什麼是便當」
日語中「弁當」一詞,據說是日本特有的詞語,並非來自中國。後來傳到了日本曾統治過的臺灣地區。「便當」一詞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的「弁當」(新字體:弁當,舊字體:辨當),亦即中國大陸慣稱之的盒飯,或香港人稱的飯盒。臺灣早期以閩南語稱之為飯包,後因受日治時期影響而慣稱為便當。但不同的是,日本人的便當是室溫冷飯。
「日本便當的歷史」
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在戰國時代成為武士在戰場上的軍糧。
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下半葉左右)出現了現代便當的雛形,即把飯菜裝在漆盒的便當。當時的貴族經常在賞花和看紅葉時攜帶便當。
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初期的便當極為簡陋,頂多是幾個握飯,再添些許醬菜而已。中期以後,庶民生活提升,便當也隨之豪華起來,出現了「賞花便當」、「觀劇便當」、「遊船便當」,更有「郊遊便當」。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就出現在這個時代。江戶時代的後期,出現了外賣便當。
進入明治時代,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近代產業的興起造就了大批學生和上班族,便當開始廣泛普及。日本人在便當這件事情上相當嚴肅,早在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一本名為《家庭雜誌》的雜誌就刊登了每個星期的各種便當菜餚的製作法,而在同年的《九州日日新聞》中,又連續數月刊登了以《便當的研究》為題的相關文章。
1950年代以後,日本經濟開始起飛,學校、工廠、公司實行了午飯供應,都市商務區的寫字樓周邊出現各種餐飲店,人們的午飯從自己製作的便當開始轉變為在食堂或者各類飯館內用餐,家庭手工製作的便當日趨衰退。與此同時,便當產業開始興起。
1974年,日本第一家便利店「7-11」在東京都江東區豐州開張,店內出售盒裝的便當,1976年,第一家在現場製作便當售賣的「ほつかほつか亭」營業,ほつかほつか是熱乎乎的意思。它後來成了一家風行全日本的連鎖店,學生和上班族經常光顧。
如今,便當已經成了「7-11」、「Family-mart」、「Lawson」等各家大型便利店吸引顧客的重頭炮,店家根據四季的變化,不斷推出色香味俱佳而價格低廉的各式便當。便當的價格一般在450日元到700日元不等。外賣的便當改用一種內分成六、七格的淺底軟塑料盒,有透明的塑料盒蓋,可見裡面晶瑩雪白的米飯和色彩各異的葷素菜餚。
「日本有名的便當」
-日之丸便當-
只在米飯的中央放置一顆鹹梅幹,形似日本的國旗。
「日之丸便當」在二戰時具有愛國主義意味。戰時政府提倡國民質樸節儉支援戰爭,將每月的1號定為「興亞奉公日」,鼓勵人們自帶「日之丸便當」上班。
-幕之內便當-
幕之內便當是江戶時代人們去劇場觀賞歌舞伎表演等節目時,幕間休息時吃的便當。
圓圓的呈扁平狀的飯糰稍稍烤過,加上雞蛋燒、魚糕、魔芋、煎豆腐、幹瓢等,然後裝入重箱。
現在則泛指菜餚很多的便當。
-達摩便當-
達摩是禪宗的始祖,「達摩便當」的盛器是圓形,其蓋子如同達摩的面具。
打開盒蓋,底下為米飯,上面則放置著嫩筍尖、香菇,數顆珠玉似的銀杏,一段青碧的野澤菜,還有雞肉等葷食。
-松花堂便當-
松花堂是米其林級別的便當,各種菜餚被擺放在劃分成十字形的漆盒裡。
「日本鐵路便當」
日本的鐵路便當發源於1885年日本東北本線宇都宮站,據說最初的便當極其簡單,只是撒了芝麻和精鹽的兩個飯糰和醃鹹蘿蔔,用竹葉簡單包裹著出售。
隨著日本鐵路交通的不斷發展,鐵路便當也不斷推陳出新。如今,在日本乘坐新幹線品嘗各地風味不同的鐵路便當成為一種流行文化。限量發售或是極具紀念意義的鐵路便當變成了一種日本旅行的符號。
有個日本人甚至把吃鐵路便當。。當成事業!
「媽媽的愛心便當」
日本媽媽在為小孩製作愛心便當上也相當喪心病狂。用模具打造飯糰的形狀、精挑細選食材的色彩,均衡搭配營養,力求在造型上吸引小孩。
「便當自製指南」
如果你也想要自己嘗試做便當,那麼,推薦便當製作指南——《四季便當》。書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共介紹了四十個便當,分別按照季節的變化選擇食材。書中關於便當製作步驟的介紹清晰、簡潔,並配有步驟圖片,初學者能輕鬆上手。
(完)
微信公眾號:comics_shao
歡迎關注「漫畫社」微信公眾號,這裡會定期推薦介紹來自日本、歐美的優秀漫畫作品和作者,方便大家搜索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