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吃冷便當:無法理解的文化 暗藏民族禮儀

2021-01-13 社會裡的喬治哥

在日本,你很容易就能找到賣便當的地方,便利店就有著品種豐富的便當可以隨便選擇,這個是便利店吸引顧客的重要手段。營養便當宅急送,是新開發的服務項目,在獨居老人這個群體中十分的受歡迎。日本的便當產業,一年的銷售額達到6萬億日元,相當於3000億人民幣左右,便當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它深深地紮根於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在戰國時代成為武士在戰場上的軍糧。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下半葉左右)出現了現代便當的雛形,即把飯菜擺在專門的便當盒子的便當。當時的大名和貴族經常在賞花和看紅葉時攜帶便當。

到了江戶時代(17世紀),便當更加普及了。日本最常見的「幕之內」便當就出現在這個時代。幕之內便當是當時人們在去劇場觀賞歌舞伎表演等節目時,幕間休息時吃的便當。當時的幕之內便當的確非常實用,握好的米飯都是扁圓扁圓的,一口一個剛剛好,且都經過烘烤,米飯不會幹燥。菜餚也都是煮燉、燻烤的食品,不用擔心會壞掉。

個人認為,日本人之所以時吃冷便當為常事,這主要是習慣的問題。日本人自古食生,比如生魚蝦等,生的東西自然是涼的,因此,可以說日本人自古就不拒絕生食。而據《日本史》介紹,日本便當的歷史遠可以追溯至奈良、平安時代,那時的宮中或貴族舉辦大型宴會時,因下級官員、職員沒有資格上座,只有站在殿下或殿外陪站的份兒,但他們也要吃呀,吃什麼呢?給他們吃的就是一種叫做「屯食」的「裹飯」。

這裡的「屯」即「聚集」之意,食的「裹飯」就是指用柏樹葉包著的冷飯,這也被視為日本最早的飯糰。而當時的士兵行軍打仗時,則吃「行廚」,「行廚」聽上去看上去都很美感,但現實卻是很骨感,因為,所謂的「行廚」就是攜帶的冷飯糰等,這又被視為是日本最早的便當了。生魚蝦、屯食和行廚一吃千餘年,想不習慣都不行。尤其是到了江戶時期,社會穩定町人文化繁榮,人們熱衷於行樂、觀劇、旅行。

於是便當文化得以快速發展起來,當時一般庶民出門旅行流行帶一種叫做「腰便當」的盒飯,就是簡單的用竹葉包幾個飯糰再配上點鹹菜等,然後裝入攜帶式小竹籠裡帶上,悠哉悠哉的或觀櫻或賞楓去也。再稍微有點地位的人出行則已經有了一種叫做「折詰便當」的飯盒,內容就頗豐盛了。而武家、貴族則流行觀劇,一邊吃著流傳至今的「幕之內便當」,一邊觀賞能劇或者歌舞伎。這種「幕之內便當」則高大上多了,那時已經有了漆盒,裡面有壽司、天婦羅以及各式蔬菜等。當然,這一切依然都是冷食。

綜上所述,在這樣一個以吃冷食為傳統的便當大國裡,國民對冷食幾乎免疫就是自然的了,何況,有些日餐,確實只有吃冷的才更覺美味。就比如日本大米,熱騰騰噴香的米飯配上味噌湯固然好吃,可因為日本米的固有清香,冷食同樣別有一番風味。像日本的飯糰,內藏各種各樣的餡料,外包海苔,吃起來清香四溢,令人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日本人吃便當為什麼不加熱,直接吃冷的?
    (女性40代、香川県)「無法模仿的媽媽捏的飯糰」即便我已經到了四十幾歲,最喜歡的仍然是媽媽捏的飯糰。雖然我也自己做給孩子吃,然而怎麼都無法做出同樣的味道。在我無論如何都想吃的時候,媽媽就會給我做。(70後女性 · 香川縣)
  • 日本車站的便當文化,為了不影響別人就吃冷食?腸胃受得了嗎
    導語:日本車站的便當文化,為了不影響別人就吃冷食?腸胃受得了嗎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美味視咖。日本向來是一個精緻的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以細心為主,這一點還是讓我們敬佩的,當然也是我們生活中所缺少的。
  • 日本人的便當文化
    在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島國上,有著許多獨特的文化,其中有一種,從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就開始醞釀,至今已自成體系的,叫做便當文化
  • 日本的「便當文化」
    在日本,當地人的地道的賞櫻活動(お花見)並不是隨便的邊走邊看,而是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帶上野餐用具,在櫻花雨中席地而坐。這時往往不可缺少的野餐食品——就是「賞櫻便當」(花見弁當)。那麼,說到「賞櫻便當」,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日本豐富的便當文化。
  • 日本的便當文化
    便當(Bento)這個詞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這個詞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時至今日,美觀精緻、食材考究的便當已經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廣受關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日本的便當,看看它究竟都包含了什麼樣的內容。
  • 日本便當文化—如何把普通的盒飯吃出高級的感覺
    日本,這個集工匠精神和中二病於一體的國度,是怎樣和「盒飯」擦出火花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日本的便當文化。便當文化是什麼?日本人把出門在外吃的可攜帶食物稱為便當。而在便當裡,通常會有米飯、主菜、副菜以及餐後的小甜點,其花樣之豐富,有點類似於西式全餐。
  • 便當爭奪戰:用生命吃便當的日本人
    漫畫社按:本期介紹一部以便當為題材的漫畫,並介紹日本的便當文化,讓你了解什麼是在用生命吃便當的日本人!「首先,什麼是便當」日語中「弁當」一詞,據說是日本特有的詞語,並非來自中國。後來傳到了日本曾統治過的臺灣地區。「便當」一詞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的「弁當」(新字體:弁當,舊字體:辨當),亦即中國大陸慣稱之的盒飯,或香港人稱的飯盒。臺灣早期以閩南語稱之為飯包,後因受日治時期影響而慣稱為便當。但不同的是,日本人的便當是室溫冷飯。
  • 日本的便當為何精緻又有美感?從便當文化中看日本人的性格
    從日本的便當文化中,我們毫無疑問可以洞見日本人的性格。一、便當與日本人的性格在日本人的性格標籤中,總有一個是追求精緻。在日本的整個飲食環境裡,他們也同樣注重菜餚的造型,把烹飪出來的菜餚作為自然風物中的一種藝術,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 【日本文化】去日本壽司店,需要知道的吃壽司的禮儀和規則
    在世界性的日本料理熱潮的背景下,以壽司店為首的日本料理餐廳的數量在全世界超過了15萬家,大家以後去日本壽司料理店的話,要提前知道禮儀。這次宇青留學的老師給大家講講吃壽司時的禮儀和規則!大家懂得下面的禮儀肯定品嘗到更加美味、更快樂的壽司的。
  • 傲慢與謙卑的對抗:日本茶道文化裡折射出的日本民族矛盾性格
    也從此日本茶文化的歷史開始了。至宋朝時期,日本的榮西禪師兩次前往宋朝,傳播了中國天台禪宗和茶藝,並寫下了《吃茶養生記》,標誌著日本已經完成了完全照搬和模仿中國茶文化的過程,為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吃茶養生記》成熟之後,日本開始發展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
  • 日本的便當文化,餐盒中的藝術品
    喜歡看日劇的大家,一定會留意到日本人有製作以及攜帶便當的習慣。午飯時,打工人會拿出家裡精心準備的便當來獨自享用。這種量少種類多,擺放得非常精緻的便當,甚至不用加熱直接吃冷冰冰的飯,在我們眼中還是有些不太能理解。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種看似是簡單的便當,裡面卻有著無窮的魅力。
  • 日本國內少有人點外賣,難道熱乎乎的飯,還比不上冷便當?
    但是同樣是亞洲國家,我們的鄰居日本,似乎就沒有點外賣的習慣,上班上學的人們都會自帶便當。雖然吃便當沒什麼問題,但是日本人吃的便當其實都是冷便當,因為他們的學校或者公司裡,一般都是沒有微波爐,自然也加熱不了飯菜。所以他們中午吃的便當,基本上都是冷便當。如果是在夏天,或許便當還不會涼得太快,但是在冬天,便當會很快地涼掉,等到中午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徹底來變冷了。
  • 日本人愛吃冷便當?外國人常問的7個日本之迷
    ,日本人稱它為「いけず石」,「いけず」就是「意地悪」(いじわる)的意思,就是「壞心眼兒」的意思。然後,隨著日本各地文化逐漸普及到各地,這顆意地惡石也開始出現在東京、大阪等地方。下次到當地時可以觀察看看。                 3. 為什麼日本路上自行車那麼多?
  • 食慾全開 聊聊日本的便當文化
    時至今日,美觀精緻、食材考究的便當已經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廣受關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日本的便當,看看它究竟都包含了什麼樣的內容。我們現在一提到便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在影視作品或者動漫作品中看到的那種,傳統一點的會包在布制的包裹皮裡,有一個漂亮的便當盒,盒子裡面就是供人享用的美味,可以隨時隨地吃上一口飯。
  • 日本人的奇怪生活習慣—吃冷便當!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無論是在日劇動漫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日本人都習慣不加熱便當,而是直接吃冷的!這對喜歡吃熱食的中國人來說,一定十分疑惑!今天,富醬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人這個奇怪的生活小習慣吧!對於日本的上班族和學生黨來說,中午的休息時間一般只有一個小時,再加上大部分的公司和一部分學校都是沒有提供午餐的食堂的,所以,日本人經常會自己從家裡帶便當。
  • 吃自家愛妻便當中毒的日本夫婦
    在日本就有這樣一對夫婦了結婚一年沒到每天都弄愛妻便當~兩人結束了育兒休假後,都去上班工作,因此每天早上都非常忙碌,原來,她們兩今天只吃過便當,其他什麼東西都沒吃過,所幸兩人打完點滴,數小時後恢復了。難道問題就出在便當裡??下圖是她們那天吃的便當。
  • 便當等於剩飯?日本人為什麼視便當如珍寶?
    我們在看日漫或者日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本高中生在廚房為自己做便當,做完之後用布包好放進書包裡拿著去學校,然後等到中午的時候,就到天台上開心地吃了起來。一邊吃著,一邊還說著「美味しい」當然,男生經常說「うまい」。
  • (臺灣便當篇)或許光吃便當都可以三百六十五天不重樣
    第二期【思羽已吃】,想說的是這一百三十天的交換生活裡吃得最多的「便當」。「民以食為天」,吃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之一。或許在某些吃貨的眼中,吃甚至大過天。總覺得,吃也應該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甚至覺得對於吃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品質。拋開歷史等因素的偏見來看,不得不承認日本是一個很精緻的民族。(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其實也是很精緻很優秀的!畢竟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擺在那裡,《舌尖上的中國》隨便拿一集出來就分分鐘甩別人幾條街。可能是我們人太多太多了,參差不齊,於是拉低了整體水平。)
  • 疫情間日本人都「苦兮兮」吃便當?那是你不知道日本便當多好吃!
    熬著熬著,沒想到兩個月時間就這麼過來了,日本疫情終於好轉,政府也宣布取消出門、營業的限制,我們可以暢快玩耍啦!之前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人不敢在超市、商場那些人多的地方長時間停留,因此方便、快捷的便當成為不少日本人的三餐標配。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覺得,天天吃便當,不好吃又沒營養,這也太苦了吧?
  • 便當不「方便」,日本人費盡心思做出來的便當真有這麼好吃?
    京都就是便當文化的發源地,現在的便當文化已經傳遍日本。 隨時隨地想吃就吃、攜帶方便的日本便餐盒飯——「便當」,美觀精緻,食材考究,冷飯冷菜也依然美味。種種跡象表明,日本便當是日本文化中有日本特性跟代表性的一部分。不過「便當」一詞最早源於南宋時期的俗語,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