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去日本旅遊,還是到日本餐廳用餐,有時候會意外地察覺到一些日本人小習慣。雖然說要入鄉隨俗,但是有些習慣實在是太匪夷所思,讓人忍不住想問「為什麼?!」。這次精選出幾個常見但不太能找到答案的日本人習慣,一起來解開這些習慣由來之謎吧。
1. 為什麼去神社許願要敬禮同時還要拍手?
如果是第一次去神社參拜的人,往往都會不知道要「怎麼拜」才對。看著前面排隊的日本人又是鞠躬又是拍手的,到底為什麼要鞠躬又拍手,而且還不止一次呢?
其實,早期的日本社會對如何參拜神社並沒有太多的規定,大家都只是跟著宮司(類似住持)或巫女拜。直到昭和時期,日本政府訂定條規,統一拜法之後,現在除了部分神社像是出雲大社或伊勢神宮等保留過去傳下的參拜習慣外,大部分都採用「二禮二拍手一禮」的拜法。這些鞠躬跟拍手都有它的意義在。一開始的兩個鞠躬,是向神明表示自己的敬意。之後的兩個拍手,是提醒神明「我來啦!我要說我的心願啦!」。最後的一個鞠躬則是表示對神明的感謝。
或許是因為太多外國人,甚至連日本年輕人都不知道該怎麼拜好。現在的神社非常貼心,會在參拜殿擺上拜法的解說牌,只要照解說參拜就好啦。
2. 為什麼街角常有石頭?
京都的街道洋溢著一股舊時風情,到京都時多多散步或騎自行車是不少遊客的習慣。不過,在這個感覺和平的古街道中,卻時常發生車子擦傷、路人跌倒的意外。大部分的原因,都是放在街角的那塊「大石頭」。
為什麼街角會有石頭?!這得說到京都人很愛拐彎抹角講話的習慣。日本人都知道,京都曾是過去的政治中心,也是天皇的老家。而京都人對於自己的這段過去非常的驕傲,因此無論是說話舉止都會透露出一股「優越感」。既然認為自己是屬於上流階層的人,再加上過去的政治鬥爭讓京都人精神上內建了「說話要小心」的警示燈在,所以,京都人大多不會直指對方不是,或是說對方壞話,而是會繞了個大圈來暗示,讓對方自己察覺。這顆石頭,也是這種習慣帶來的結果。它的存在是隱晦地告訴在路上行走的人及車「開車走路要小心,別撞到我家了!」,日本人稱它為「いけず石」,「いけず」就是「意地悪」(いじわる)的意思,就是「壞心眼兒」的意思。然後,隨著日本各地文化逐漸普及到各地,這顆意地惡石也開始出現在東京、大阪等地方。下次到當地時可以觀察看看。
3. 為什麼日本路上自行車那麼多?
站在日本街道上,經常會看到高速奔馳的自行車,有時候一不注意就會被撞到。從學生到主婦,甚至有些上班族也會騎自行車上下班,到底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喜歡騎自行車呢?
其實,日本人生活中之所以會以自行車為主,得先了解日本的自行車歷史。自行車是從明治時代傳入日本,由於自行車當時都是從美國或英國等進口到日本,可說是高級品,只有有錢人家才買得起。在那個時候,許多有錢人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拍照時都會將自行車放在身邊當背景。就連百貨公司也會刻意組成宣傳用的自行車隊,以凸顯百貨公司的高級感和實力……忽然想到曾經婉容騎自行車的樣子……
話說回來,日本人騎自行車時都又快又猛,在路比較窄的地方記得要多注意,不要被撞到了喲。
4.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冷便當、喝冰水?
在日本想找個像我們一樣能立刻享用的熱騰騰便當可不容易,甚至到餐廳要喝杯溫水都很難。為什麼明明日本有時候會冷到下雪,卻依舊堅持吃冷便當、喝冰水呢?
日本吃便當的習慣,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當初行軍跟旅人都會帶著飯糰當便當在路上吃。既然是趕路時吃的東西,當然比起溫度,更注重保存時間跟方便與否。為了能讓這個便當即使冷了也很好吃,日本人可是有特別研究過口味跟調理方法。像是調味以清淡為主、避免油膩的食物、加點酸梅或醬菜喚起食慾、把菜汁都瀝乾後才放進便當盒等等。這樣一來,即使吃冷便當也不會覺得又油又膩又難吃。另一方面,日本喝冰水的習慣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在水裡放上冰塊就是算一種料理,因此當客人來店時比起讓他們喝溫水,呈上冰水更能展現誠意;也有人認為,冰水比起常溫水更給人用心的感覺,而且吃完熱騰騰的飯菜後,喝冰水也不會覺得太撐;還有一說是指準備冰水比準備熱水成本更低,所以才會以冰水為多。無論理由是哪一種,日本人喝冰水的習慣早已行之多年,雖然近年來提供熱茶的餐廳也變多了,但去日本玩之前建議先做好心理準備噢。
5. 為什麼吃炸豬排一定要配高麗菜?吃炸豬排的時候,有想過為什麼永遠盤子上都是配高麗菜絲嗎?這個吃起來絕配的組合,據說靈感是來自於某東京的老牌餐廳。以前日本人並沒有生吃蔬菜的習慣,因此像是炸肉排等之後才傳到日本的西餐類食物,都將盤中的沙拉等配菜改成燙過的高麗菜或煮過的蔬菜等。
為了節省調理步驟跟準備工作,設計出日式炸豬排的餐廳主廚突然靈光一閃,覺得既然高麗菜用煮、用醃的也很好吃的話,生吃應該也不差吧。因此,大膽地將配菜改成大量的高麗菜絲,沒想到大受好評,覺得吃起來既爽口又解油膩。
日後在科學實驗上也證實了,高麗菜裡含有的S-甲基甲硫胺酸可促進腸道黏膜修復,因此吃油炸食物的時候配高麗菜絲不會讓身體覺得有較大負擔。而這個誤打誤撞就這樣延續到今天,成為吃炸豬排時的基本配菜。
6. 為什麼日本的鐵路公司這麼多家?
在日本坐電車時,最麻煩的就是鐵路公司分太多家,明明坐的時候是A公司,出站的時候又變B公司,還得補票錢。即使買可無限乘坐的車票,也得小心選電車,不然坐成別的公司的車又得貼錢。究竟為什麼日本的電車分這麼多家公司呢?!
日本鐵路大致上是從明治時期開始發展,原先都是由國家負責建設,被稱為「國鉄」。但因為政府財政困難,後來暫時開放民間公司自建鐵路,或是改用官股介入的公司形式來經營鐵路公司。包括現在也很有名的「東武鉄道」、「西武鉄道」、「小田急電鉄」與「南海電気鉄道」等公司都是在這時候成立的。之後國家為了軍事方便又改法,欲將所有鐵路收回來國營,不過最終因為預算不夠,讓部分民營鐵道公司得以留存,並被稱為「私鉄」。直到二戰過後,國鐵又再度交付民營,成為大家都熟悉的「JR」和「東京地下鉄株式會社」,日本的鐵道公司自此才開始安定下來,構成現在的鐵路網。提到「東京地下鉄株式會社」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東京メトロ」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啦。現在不同公司間會為了讓乘客移動更方便,會共用同一條鐵路或是互借路線,只要坐一班車不用換就能直達目的地。
7. 為什麼交通卡裡有錢卻會被阻攔?
用過交通卡的都知道,只要卡裡的錢不是負的(保證最低消費額度),就能順利通過「改札口(かいさつぐち)」檢票口乘車。但是在日本,這個便民的貼心服務可不一定適用。在東京等關東地區乘坐電車時,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刷卡後卻被擋下來,必須到售票機或充值機上儲值才即可繼續乘坐。但在名古屋或是大阪地區卻很少遇到這種情況,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
到東京等關東地區玩時,還是隨時確保交通卡裡有足夠的錢比較有保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