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萍
好久不見的老朋友相見,一般都會問:「你家娃幾年級了?」我說「高三」。除了「你要多陪陪他」之類的勸導,還會勾起一波回憶殺,比如「時間過得好快啊,上次見他的時候還抱著奶瓶呢」。然後自然是問:「要考大學了吧,想考哪裡呢?」
好長一段時間,對類似的問題,我都很困擾,說考哪裡好呢?娃也不是學霸,考哪裡我都沒把握啊。別人家的娃可能是指哪兒打哪兒,我們家的只能是打哪兒指哪兒,考上什麼算什麼。
想著還是低調點兒好,我就說家旁邊的學校就挺好,周末還可以回家吃飯。朋友說,不行啊,男孩子應該離家遠一點。
我一咬牙說一所國外名校,朋友也說,不行啊,這個學校中國人多,對語言能力鍛鍊不夠,到時候都是中國孩子在一起打遊戲。
我和另一個高三娃的媽媽說起這件事。她挺硬氣的,說別人問這事,她一般都會回答北大、清華。反正想考的是這些學校,是不是考得上,到時候再說,也沒有人盯著你追蹤結果。上次見娃的時候還是15年前抱著奶瓶,再過15年娃都大學畢業了,朋友該問孫子讀哪個小學了吧?
有個朋友知道我的孩子要考大學,問我孩子喜歡什麼專業。孩子喜歡的專業恰好是他熟悉的,他很開心,推薦了幾所大學,據說是那個專業比較厲害的。我說這幾個學校的排名都不行啊。他說,中國媽媽瘋了,考大學看排名。應該看學校的專業方向是不是更適合孩子才對啊。他說,這個瘋狂的程度堪比找男朋友看身高,身高有什麼用啊?
中午和娃在外面吃飯,他忽然問我:「媽媽你最希望我考哪個學校?」我說我希望他考排名靠前的學校,他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你馬上就18歲了,以後就不管你了。你考排名多少的大學,是媽媽的最後一個考試。如果排名靠前,我就比較有面子啊。」他說:「你就為了面子,太不靠譜了吧?」
我放下菜單,很嚴肅地對他說:「不靠譜有什麼奇怪的?母愛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算我這麼優秀的媽媽的愛也不例外。所以你知道一切都該靠自己了吧?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一輩子都活在別人的期望裡,很有可能就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了。這個別人的期望,當然也包括媽媽的期望。」他嚇壞了,拿起菜單開始點菜,估計再也不敢說隨便了。
我大學讀的是中文系。我回想起自己為什麼讀中文,和我初中的班主任是語文老師又特別喜歡我有關係。她喜歡我有三個原因,一是她太好看了,我特別迷戀她。人的情感都是交互的。二是我長得好看。三是我寫作文總是獲獎。
總是獲獎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初中生寫作文的題材總是很有限,無非就是某一道題目不會寫,天已經黑了,老師還在認真教我。下雨了,爸爸自己淋溼了,卻把雨衣放在教室門口。我動不動就寫好朋友得了癌症、父親失業、老師要調動工作去遙遠的南方,或者明明生活在城市,卻幻想自己的童年都是在麥田裡奔跑。
這些文章很容易獲獎。一來二去,大家都覺得我一定要讀中文系,然後我就讀了。而且,直到現在我也一直在做大家覺得我應該做的事情。這幾乎已經成為習慣了。
好多人說,很羨慕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問題是,我沒什麼自己想做的事情啊。你覺得我做點什麼事情合適呢?我總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