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真相真的是真相麼?總是套路得人心

2020-09-22 十一不識

這部劇是2020年來我看的第一部電視劇。因為種種原因,之前並不愛看韓劇的我 ,轉頭去看韓劇了。

男主是《來自星星的你》裡的都敏俊的扮演者:金秀賢。

這位之前在星星中和全智賢搭檔,來了一出外星人愛上我的戀愛大戲。金秀賢也因此大火了一把,但是後續貌似沒什麼大火的作品了。

這次服役回歸,這部和徐睿知合作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演技愈發成熟。

看到一位網友評價的很有意思:

又一部販賣幻想泡沫的、披著獵奇人設外殼的韓式偶像劇。「

確實如此,各種「命中注定「。兜兜轉轉數年以後,命定般的相遇。

「只有我,能安撫你。

只有我,能治癒你「

「生來是為了照看哥哥的弟弟「、「有著死在地下室的母親和一度對自己進行攻擊的父親的神經病女兒」

男主壓抑隱忍,挨打也不會哭,為了穩定自己哥哥的情緒給自己帶上了面具。

女主人格缺陷,隨時暴走。創作的童話書裡好看的不是公主而是魔女。吃牛排要吃生的「

就是這兩個極端標籤化人設,碰撞之後。撕去外殼,漸漸露出標籤鮮明之下的複雜內裡。

藍鬍子的故事我是在晚上看的,拿手指頭擋住眼睛只敢看字幕。

越往後看,好像前期鋪墊的背景預設也開始變化,而過往的一些事好似也不是之前預想的那樣。

首先是男主的記憶,一些丟失的記憶的回歸;

接著是女主母親死亡的真相,真的是藍鬍子?

當然,這些要在後邊慢慢揭開真相。

另外一大吸引我的點,是女主百變的造型和細到驚嘆的腰~

劇裡還有別的幾個配角也很有特色,比如女二:日常乖乖女但是私下會有撒潑醉酒耍橫的所謂「雙面人」

依然是傳統韓劇的套路,但是有時候:

總是套路得人心,套路之所以成為套路,自有其優勢。

相關焦點

  • 《真相》看到真相的我會心地笑出來
    我是絕對不會寫出赤裸裸的真相的,那根本不有趣。」凱薩琳•德納芙飾演的法比安是個名演員,她自私、強勢、自戀、毒舌,像個小孩子眼中會咒語的女巫。她即將出版的自傳,不是真實的自己,而是她表演出來的自己。書中她粉飾了跟女兒的關係,抹去了早逝的好友薩拉的痕跡,甚至沒有提陪伴40多年的助理盧克一句,害得盧克傷心地告老還鄉。正如羅生門的經典臺詞:人們太脆弱了才撒謊,甚至是對自己撒謊。
  • 總是「套路」你的女人,並不是真的愛你
    我們都在追求一個愛我們和我們也愛的人,但是人心難測,我們總是猜不到對方在想什麼,對方到底愛不愛自己。  我們需要對方有所表達才能確定對方真正的心意,但是有的時候你看到的只是對方想讓你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的。
  • 真相,或者你心中以為的真相,並不一定是真相,然而真相是什麼?
    社會是複雜的,人心是多變的,生活是無趣的,現實是殘酷的,生命是一世的,美好是轉瞬即逝的。網上看到很多,關於華為的討論大家都很八卦,討論來討論去,卻不去討論真相。因為也不知道真相,你只是個看客。你是個看熱鬧的人而已。真相很重要,但是人們就不一定關注真正的真相。
  • 《如懿傳》多情自古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不過令妃總算兒子落了皇位,而其他的幾位白白的浪費大好青春和一世柔情,尤其是意歡和如懿一心一意的待皇帝,最後,卻不如那些機關算盡的女人受厚待,這讓我不禁想到那句「深情自古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霍建華飾演的乾隆是真的讓人厭惡,可現實中的男女之情,或許,比這更令人噁心。
  • 《機場特警》總是套路得人心.....
    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句話,「以前嫌棄陳港姐,嫌棄陳法拉,現在有岑麗香我就要拜拜了」。雖然套路還是那個老套路,但是好看就行了嘛。節奏明快,氛圍輕鬆,男主長得也不錯,全員演技都沒有太尷尬的戲....我也要拜拜了.....tvb有段時間要麼就是港姐強行尬秀身材的劇情,要麼就是聯合優酷大製作,大家尬秀演技劇情完全為了秀演技而灑狗血,還有就是各路人馬強行尬正義民主抗爭.....真的,比起來,這種套路簡直就是一股清風.....
  • 覺察,讓你看到真相
    無需你理解,只要你願意覺察,最終都能體認到。但是在你沒有覺察之前,我還是只能通過文字勉強描述覺察的作用。請注意,這時候的任何說法,都是有相對應的前提的。比如,上文中我講「覺察修的是不受外境影響」,對應的前提是:我希望得到永恆的平安喜樂。目的是為了和「追求外在」的方式加以區別。因此,如果你要修習覺察,就不要再抱怨外物的得失;如果你此刻最關心的還是票子、房子;老婆,孩子……就暫時無需在覺察上浪費時間。
  • 5本女主被男主套路的小說,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
    推薦一波女主被男主套路的小說,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有套路,決定了你們是否能有開始。而有深情,決定了你是否能與子偕老。2,書名:《你看見我的鳥了嗎》 作者:西子緒小短評:男主電競手,女主住在男主的樓上,女主有一隻八哥叫烏龜,在男主剛搬來的時候就會從窗戶縫裡飛進了男主家。可以說自家兒子鳥都幫到你這了,還單不單身就看自己了。男主開始教女主打遊戲,女主滿嘴騷話,一點點鍛鍊技術,後來陰差陽錯做男主戰隊的替補 ,遊戲中女主不得不說手氣超好就跟開了掛一樣,幫著贏得了一個個冠軍。
  • 《真相至上》:真相之下,法律與人心的較量
    瑞秋在法庭上在整個故事裡,女主角被無數次問道:「誰是你的信息源?」一旦記者的權利遭到無視,將沒有人願意承擔揭露真相的風險。一旦記者洩露信息源,將沒有人願意向媒體提供情報,媒體的話語空間將會被壓縮,更多真相將會被淹沒、永不見天日。真相回到一開始,瑞秋為什麼要報導這篇文章?正因片名——「nothing but the truth」,為了真相。
  • 《沉默的真相》真.沉默的真相
    看到第十集的時候實在頂不住了。緩了兩天才把最後兩集看完。 原著的名字果然更加貼切一些,真,長夜難明。 一開始是當一部懸疑片看的,所以就無感情的推兇。但慢慢發現不對了,三重時間交錯,重疊的時候基本上是一些場景和線索,可是這三重時間差了10年,是什麼線索可以這樣斷斷續續?
  • 《大追捕》——「真相真的很重要嗎?」
    王遠陽:「真相真的很重要嗎」他曾是一個「罪犯」:20年前因姦殺一位少女入獄,刑滿後被釋放。他也是一個「逃犯」:監聽徐雪,殺害徐翰林,襲擊警察,逃避警察追捕。但真相是這兩個身份都是「假的」:「罪犯」之名是被冤枉,「逃犯」之名則是自願而為。自願而為,只為守護重要的人。因為他是一位父親,徐雪的親生父親。
  • 《竹林中》:在撲朔迷離中尋找真相,比真相更複雜的卻是人心
    如果腦洞再開的大一點,就連樵夫,都有可能自己看到武士的時候,武士還沒有死,他就是那個把武士胸口的匕首拿掉的人,只是為了換取錢財而已。「外面的人」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到處發生著羅生門一樣的迷宮。這還是在進超市的人不隨身帶的情況下,如果再隨身帶些什麼,外面的人估計還是覺得,這也是真相。我們就是外面的人。習慣於被動的獲取信息,因為網絡的便捷,信息的迅速,並且總是會掉下我們廉價的淚水,給那些虛假信息,賺下不菲的流量。這叫信息不對稱,其實獲取真相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自己進入那家超市,看一看。
  • 《沉默的真相》裡的真相,你看懂了多少?
    問題是,《沉默的真相》想揭示的真相,你真的看懂了嗎?無論是《沉默的真相》還是《長夜難明》,都讓人看得血脈賁張,同時又雨泣雲愁,以至於我用三天的時間,才讓心情漸漸平復。寫下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的思考。一個人要接受自己竟然是偏聽偏信的人,是被人一糊弄就相信的人,是比接受真相背後的真相更難讓人接受的真相。其實這樣的騙局,並不難揭穿,你只需要知道「未知全貌,不予置評」:1、一個人做事,總是要有動機的,不能孤立地看一個舉動。「不管如何,他做了就做了」,這樣的說辭其實是很無腦的論斷。
  • 《真相捕捉 第一季》技術與真相
    而此片更值得談的是技術和真相。 仍然被此部所謂的「現實映射」所震撼,是沒有真正理解整部《黑鏡》想要傳達的核心,警惕技術,但更值得警惕的是使用技術的人。技術研究本身當然是中性的,對錯則發生在對研究成果的使用方式上。此片所展現的科技水平,和《黑鏡》不在一個維度,當然《黑》屬於科幻,《真》是當下,但結果是相似的,P民總是高科技的受害者。
  •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真相,你真的明白嗎
    這是一句老百姓朗朗上口的話,可是這裡面的天道智慧,裡面的真相,明白人似乎並不多。古人不僅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還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的話。對此,很多人解釋得很消極,一般都解釋成每個人的命運好壞都是由上天註定的,或者是由某種神秘、無形的力量控制的,非人力自身可以改變,或者解釋成一個人要有好心態。
  • 只有兩種人能看到世界的真相!醍醐灌頂!
    1前段時間,我看到劉德華的一個採訪,讓我非常感慨: 他說好演員有兩種:第一種是「天才」型的,比如周潤發和梁朝偉這種,這種人天生就有演戲的才能,他們天生很會演戲,演技當然是毋庸置疑的。2我經常說,世界上99的人都活在假象裡,只有1%的人能看到真相。作為一個普通人,一個人要想看到世界的真相,要想真正的醒悟,需要兩個途徑:第一:足夠聰明。第二:足夠善良。當一個人足夠聰明,面對大千世界能保持理智和冷靜,就能穿透通過各種信息看穿世界上的各種局,從而不被操控。
  • 真相探求所:老佛爺當年真的想賣了C羅,買梅西麼?
    當年,這則事件被媒體稱之為「傷心門」,在C羅拒絕慶祝之後,更大的新聞被《阿斯報》曝出,其聲稱早在對陣格拉納達之前,C羅就很不開心了,其心生不滿的原因是因為球隊主席弗洛倫蒂諾揚言「要賣了C羅去買梅西」,那麼這則新聞是真的麼?背後有有怎樣的故事呢?此話當真?
  • 網絡讓你看到真相嗎?
    二、不是全部,更不是真相在美國,Facebook約等於網絡的同義詞。根據美國調查機構PEW RESEARCH的數據,有61%的千禧一代(80後,90後)年輕人使用Facebook作為政治新聞的來源。00後則有51%使用Facebook作為政治新聞來源。
  • 河正宇的懸疑力作,看到最後恍然大悟,真相總是出人意料
    河正宇的懸疑力作,看到最後恍然大悟,真相總是出人意料現在的懸疑片越來越多,大部分都是改編自著名懸疑小說。案件其實很簡單,一名女子在房間被殺,屍體也失蹤了,警察看到的只是滿床的鮮血,血量足以讓人死去,而最大的嫌疑人是她的丈夫(張赫飾)。可是她的丈夫當時剛從外地出差回來,到家的時候被警察逮捕。河正宇飾演的律師就成為張赫的辯護律師,隨著不斷的調查還有一宗強姦殺人案似乎也與張赫有關,而張赫在調查過程中被妻子發現,然後殺人滅口拋屍。
  • 李晨哭了: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嘉賓和觀眾努力想要判斷事實、查明真相,但是,通過模稜兩可的照片、語焉不詳的語音、刻意截取的視頻片段,這些碎片化信息拼湊出的,究竟是真相,還是人們自以為的真相?最近《陳情令》導演站出來力挺他,說:「你認識他嗎?你見過他嗎?」是的,我們真的了解肖戰嗎?對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只靠道聽途說和總結推理,就能為他下一個或好或壞如此絕對的定義嗎?
  • 48歲陶虹談過氣經歷,拆穿成人社交真相:「低谷,見人心」
    看陶虹參加的訪談節目,就會發現她真的是一個很聰明,活得通透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她談到自己的一段「過氣」經歷。在事業發展得順風順水時,陶虹和徐崢結婚生子,之後她就淡出了娛樂圈。那幾年,陶虹幾乎沒有作品,因為她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