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三甲通」↑關注我們
爆料微信號:sanjiatong
雨傘,甲子話叫做「雨遮」,是遮雨又遮陽的日常用具。甲子屬於多雨的地方,晴天的時候太陽挺曬的,在甲子已逝去的歲月裡,像契珂夫小說《套中人》主人公那樣的出門攜雨傘者確實很常見。無論是上世紀50~60年代以前使用的油紙竹骨傘還是後來的布質鐵骨傘,再後來的尼龍布縮骨傘,一不小心都容易損壞。按甲子人儉樸的生活作風,可以修復的日用器具都是要修復的,於是就有了補雨遮的行業。
在甲子,從事補雨遮這行業的人,大多來自揭陽縣的曲溪、炮臺以及潮陽關埠等地,也有一小部分是外省的。補雨遮的師傅一般挑著一副筐子擔,一頭筐子放著等待出售的二手半新雨傘和收購來的舊傘、壞傘;另一隻筐子則裝著修傘工具和其它家什。
甲子的大街上、小巷裡,時不時會聽到補雨遮的師傅在吆喝道:「修理雨傘,補雨遮哦」修理雨遮師傅只要有客戶拿來破舊雨遮時,我們幾個小夥伴總是圍觀著,等著看師傅施展才能。
修理雨遮要分兩個方面來完成,一個是傘骨、一個是傘布。修理師傅像是在變魔術一樣,將破舊的雨遮一拿過手,首先檢查傘布問題,如有損壞就須裁大小差不多和近色的舊傘布補在損壞的位置,然後用針線穿插,也相當需要針織一樣。先整個黃蜂窩,扶正傘骨後,稍加用個類似小八字圈,圈一圈傘骨,再用銀絲線穿過孔鉗緊,一穿一折一鉤,在鉗子和鐵錘之間完成。
補雨遮雖技術性不高,卻是個苦活兒,錢也賺得不多,而大多數補雨遮師傅工作起來卻很敬業。由於長年累月補雨遮,補雨遮師傅的雙手像樹皮一樣粗糙,但他們幹起活來卻照樣靈巧,無論是穿針引線,還是接骨換架,他們的雙手總是敏捷迅速,乾淨利落,一點也不比常做針線活的女人差。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雨傘的價格越來越便宜,補雨傘的利潤也越來越低,在甲子鎮內已很難尋覓補雨遮師傅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