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曉達認識的時間長於我的婚齡,那時他叫「手插兜」,一個挑釁我們共同的母校鋼鐵紀律的筆名,曾就職於糾察隊的我一眼就從寫手堆裡叨出了這只不安分的老妖。我一度以為他是個浪蕩客,直到結識後才發現他原來是知道害羞的,拜讀文章後更驚訝於他筆法之溫婉、價值觀之柔和,足以讓我相信這筆名一定是隔壁吳老二的惡搞。
十幾年前,網絡還在春季,從痞子蔡發跡到當年明月和天下霸唱,各路寫手們敲擊著鍵盤打開了網絡文學這個新世界,搜狐、起點、天涯、人人,大咖小咖各立山頭,而我們作為警校代表隊加入了CHINAREN的序列。我來自東北,他來自嶺南,我出手剛硬,他筆法柔軟,我喜歡反諷,他最能裹亂,除了臉皮的厚度,我們從成長過往到寫作風格都沒有太多相同之處。但我堅持認為,在烏壓壓的這一群寫手中,曉達的文筆一等、價值觀最正。我記得那些年,寫手們慷慨激昂,曉達從不罵娘,寫手們嬉笑怒罵遊戲江湖,曉達尤愛知了螳螂和草猴,寫手們貶斥王侯如糞土,曉達幽幽來一句「這糞夠勁兒,給我養花用」。
不錯,曉達關注鍋碗瓢盆和芝麻綠豆,注重生活細節的觀察,他筆下的警校男女個性十足、人格豐滿;他刻畫的故事煙火味兒重、栩栩如生;他敘事埋線從不急躁,穩穩鋪陳,娓娓道來,冷不丁拋一個包袱,讓人忍俊不禁,而後又假正經起來,繼續帶你入甕。不難發現,他的文字裡有一種軟嫩的幽默,骨子裡卻有一股傲嬌的能量。相信我,這隻老妖是有法術的。比如《甲子甲子》,我堅信他又施了法術,因為僅僅讀了幾篇,就從他帶著青草味兒的文字中找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到了蛙聲一片的精神原鄉。東北與嶺南,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竟然產生了共鳴,我透過文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20世紀末的某個夏日,當曉達掛著鼻涕認真地觀察螳螂耍大刀的時候,我正在一望無際的葵花地裡觀察兩隻狗交配。
有趣的人讓人舒服。曉達是個讓人舒服的人,是文字上的豐子愷。我信未來老了的他也不會油膩地盤著佛珠去給人灌輸觀點,會以一顆童心帶你笑看世界。
《甲子甲子》就是曉達奉送給我的世界。這幾十個小故事無不表達了曉達對故鄉對童年濃濃的眷戀。他用一以貫之的文風白描出一幅幅淡淡的廣東人家的生活,那是沒有加過孜然和麻椒,白灼出的人生美味。他的語言是平實的,少見華麗辭藻,我敢擔保五年級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能讀懂,老少鹹宜。他平和地懷念過往,細細地編織時光,那開懷的、無聊的,欣喜的、低沉的,經他的打磨都會變成有趣。這個世界有趣,微甜,且不齁。不論這個時代有多焦慮,曉達始終按照自己的節奏在走,隨時隨地製造著甜。
有趣是一種本事。有趣的人必然是心意相通的,活得不假、不慍、不怒、不擰巴,筆下所寫才能是心中所想。不要小看這個本事,現在的人已經很少能做到心意相通了。有人說當下人們都戴著面具,做著不愛做的工作,說著違心的話語,壓抑著內心的不快,往往其心所想並不是意所達,時間一長,說謊成了習慣,面具就粘在臉上摘不下來了,到頭來竟認不出自己是誰,擰巴著活了一輩子。比如有些入了侯門的文案高手,就再難以寫出一部暢快淋漓的好作品。而曉達仍能保持他那顆童真的小臉蛋兒紅潤有光,實屬不易。
感謝出版後能讓我第一時間拜讀,你當年答應帶我去廣東老家轉轉的許諾,借著這本書的指引,算是實現了吧。(王軼琦)
《甲子甲子》
李曉達 著
ISBN:978-7-5166-5221-3
新華出版社 2020年7月
定價:48.00元
原文轉自:新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