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過年一般都是過農曆年,也就是春節,濃濃的年味雖然年年相同,卻年年意猶未盡。而對於陽曆年,每年跨年好像都沒啥感覺,雖然每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與同事或朋友告別總是說一聲:「明年再見」,對方也會道一聲明年再見,之後互相會相視一笑,因為大家心裡並沒太大感覺是要過年了,只是日曆換了一本,重新翻頁而已。而今年對我而言卻有很大的不同,同別人告別時感覺有點惶恐、有點失落感,因為2021年我將要滿一個甲子。想起第一次說「明年再見」四個字,那是1979年年底,還是大學一年級的時候,與班級同學在公交車上告別時說的。以後的每年年底,都有與分手的人說過這四個字,而今年有點不一樣,不由得想起了當年第一次說的情景。轉眼四十一年過去了,怎不叫我惶恐和失落。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出門要帶口罩、進門要洗手。很難出去旅遊,出境遊更難。學生在家上網課,居家辦公也成了某些行業的新型工作方式。我還好!今年的工作、生活照舊,只是原計劃出境旅泡湯。年終了,工作上每年都要寫述職報告,根據各自的工作業績評年終獎的多少。生活上自己也要盤點一下一年中的收穫,簡單羅列一下:自行車騎行已經能夠單次完成140公裡,學會陳式太極拳42式(29、56式是前二年學會的),正在重新開始複習83式。書法、中國山水畫有了很大的進步,去年的迎新送福活動我只能寫「福」字,今年已經能寫春聯了。為年輕的設計師新婚做證婚人,標誌著自己的輩分進入「德高望重」行列。加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的專家庫,奠定了自己在評審專家圈內的江湖地位,雖然十年前就已經是上海財政局的評審專家了。文章《編織草鞋》在新民晚報「夜光杯」版面發表,全年新寫散文19篇,完成同女兒合作的散文集《文明的心境》,完成同諸雄潮同學合作的散文集《風起南塘》的編輯,爭取明年8月我倆退休前出版。
寫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味」。「有物」和「有序」是寫作功力,「有趣」和「有味」是語言表達,那麼作者他得先是一個有趣的人。我忽然發現自己現在也越來越有趣了,原來是做了以上所喜歡的事,成了這樣的我。
每逢佳節倍思親,每當這時我總要想念我的先輩們,特別是母親的音容笑貌時時會浮現眼前。家裡有一電子相冊,已經循環播放十幾年了,我會常常駐足觀看,看看母親健在時的樣子,我有點遺憾,三年前我同她說過一句話:「退休後就可以經常帶你外出旅遊」,當時她很高興,逢人便講。只是現在,對我而言已經成了遺憾,她自己駕鶴西去,去了極樂世界。
山高水長,緣淺緣深,如今,我對每一場歡聚,每一刻相處都真情以待,每一片溫暖和善意,都變得格外珍視。
一甲子,指六十年。中國古代紀年法,用天幹地支組合,組合順序是甲子,乙丑,丙寅……每60個一循環,如 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想到生命是循環,生活是循環,人生也是循環,我也就坦然了。
村上春樹曾說:人變老,不是從第一道皺紋、第一根白髮開始,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只有對自己不放棄的人,才能活成不怕老的人。只有當無條件地肯定與欣賞自己的時候,才會生活得喜悅快樂。還有8個月我就退休了,眼睛一眨,已經從少年變成老年,好在生活不僅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圓滿結束一個甲子的人生,開啟人生新篇章。
姜曉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