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珊迪
編輯 | Amy Wang
日前,韓國MBC將中國版《蒙面歌王》(中國版從第二季起更名為《蒙面唱將猜猜猜》)的製作公司燦星娛樂提起訴訟,原為2015年5月,MBC將該節目版權轉賣給相關製作公司,雙方籤訂了製作諮詢合約,但截至目前MBC未收到製作公司的收益清算,因而提起訴訟。
MBC社長態度強硬,並表示,「為了防止今後的損失,這是必不可少的過程,進行法律應對是不可避免的。」前有2018年韓國國會為遏制版權節目抄襲而出臺的《文化內容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現有版權方MBC態度堅決。此前中國尚未有一例韓國公司跨國維權案,但MBC提告燦星就是向所有違約又抄襲的製作方敲了警鐘,違約、抄襲不再是零成本,甚至可能面臨的法律制裁。
2018年韓國立法之前,韓綜抄襲泛濫
2012 年湖南衛視引進的版權節目《我是歌手》引爆收視,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也開啟了引進韓國綜藝的熱潮。《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世界青年說》《花樣爺爺》《蒙面歌王》等等節目在我國當時近乎真空的綜藝市場如魚得水,收割紅利。但在當時也引起了較大爭議,依賴版權以及國外製作團隊,會不會積壓我國原創綜藝的培植空間?而2016年隱形「限韓」後,版權引進受到了限制,廣電總局發布通知,將限制電視臺播出引進境外版權的節目。但政策並沒有倒逼電視臺原創,反倒刺激了電視臺進行零成本的抄襲行動,一檔接一檔的抄襲綜藝出現在市面上。
抄襲《無限挑戰》的《極限挑戰》,抄襲《三時三餐》的《中餐廳》,抄襲《英雄發掘團》的《神奇的孩子》,抄襲《Show Me The Money》的《中國有嘻哈》……最無法忽略的就是抄襲了《Produce 101》的《偶像練習生》。2018年坎城電視節上,國際模式版權保護協會FRAPA點名《偶像練習生》抄襲,數據顯示抄襲相似度為88分(滿分100分),刷新世界紀錄,成史上抄襲之最,Mnet也在官網用中文發表聲明,表示「遺憾」。
《尹食堂》導演羅英錫在回應《中餐廳》抄襲時表示「版權不貴,請購正品」。
抄襲的另一個原因還在於成本。據貓影文娛(ID:maoyingtv)了解,節目的版權費基本遵循哈利波特版權分成模式,即JK·羅琳只創造了哈利波特一個IP,但後續的所有商業分成都會有她的一份,版權節目也用會因節目季數增多而上漲。以歐美節目模式授權為標準,最低3000美刀(約2萬人民幣)一集,最高10000美刀(約7萬人民幣),拍第二季,模式授權費會上漲10%,季播越多,授權費就越貴,且其他商業模式也要與版權方分成。在引進費大約要佔製作費7%-10%的情況下,再加韓國以販賣包裝隊的模式由原版團隊參與中國版製作,太多不確定因素導致在實操階段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會使得溝通成本劇增,此外韓國團隊駐中國數月或一年也導致製作成本劇增,甚至會超過模式引進的成本。在這一層面上,以《蒙面歌王》為首的版權引進的季播節目後期紛紛「拋棄」版權,厚著臉皮違約、「標原創」。2018年初,面對中國盲目抄襲韓綜的情況,韓國國會通過了《文化內容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表示將在國家層面進行應對。內容提到文化體育觀光部長為保護文化內容及音樂智慧財產權,可以向外交部等中央部門請求協助等等。立法一年,MBC將中版《蒙面歌王》的製作公司燦星告上法庭,據娛理報導,此次仲裁由MBC今年年初在北京提起,雙方已走完第一次仲裁會議程序,目前正處於和解協商階段。
韓國立法+MBC硬剛,抄襲韓綜可能面臨法律制裁
2015年江蘇衛視及燦星引進韓國音樂挑戰類真人秀《蒙面歌王》製作播出,第二季改名為《蒙面唱將猜猜猜》繼續播出。據悉,在中國版第一季播出後,MBC曾就收益問題提請仲裁,但雙方協商未果。該節目在第二季至第四季更名成為《蒙面唱將猜猜猜》,並將節目部分構成進行了修改,製作公司以「創作節目」為由拒絕支付收益金。對此,MBC對製作公司提出訴訟,要求其履行合約,並結算廣告收益。據一位MBC在華員工對娛理表示,目前仲裁的只是第一季的合約問題,後續還將對1-3季的侵權問題進行訴訟。「從第二季開始,燦星就宣稱《蒙面唱將猜猜猜》是原創,只支付了MBC這一季的模式費用,收益分成費用一直未結算,《蒙面唱將猜猜猜》的2、3季,連模式費用都沒支付。」
這無疑給所有抄襲了韓綜還存在僥倖心理的抄襲er們敲響了警鐘。
隨著韓國立法的透明已經中國版權意識的增強,抄襲節目不會在廣電總局限制節目引進的「政策壁壘」下「逍遙法外」,反應該在此次事件中受到警醒:違約、抄襲不再是零成本,更有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其實,在2018年韓國國會出臺相關法律之後,我國的綜藝節目抄襲行為就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悄悄」購買版權不僅為節目本身應得到了好感、免去了一些罵名,更是為節目製作方購得了一份保險。備受爭議的《偶像練習生》第二季《青春有你》購得了版權,最近大熱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也屬於正版節目。
至於仍在活躍的抄襲綜藝,一味的「拿來主義」終會得到反噬。
市場在變化,韓綜也在失靈
節目授權後,版權方會提供節目寶典,以及全套諮詢服務。例如派遣飛行製片人、諮詢顧問,親臨指導或其他方式等等。據@搜狐韓娛介紹,節目寶典中既包含節目的創造初衷,目標、主旨、主線等抽象概念,也包括節目定義、規則、風格、核心賣點、科學設計構架、模式元素解析等硬貨,還包括選角、製作周期表、製作團隊以及核心責任職能,節目預算詳表、節目模式資源包、可提供的所有文字腳本等等絕密資料,以及宣傳、觀眾參與模式、播出平臺參與、商業模式等等。
(韓版《蒙面歌王》節目截圖)
大到節目框架,小到文字腳本,從播出前策劃到播出後的宣發,都可以享受版權方提供的服務。購買版權能得到的節目寶典讓節目不是省了一星半點的力,基本靠這些,大爆有基礎,就算撲也不會很難看。然而現在的市場反饋卻在變化,今年夏天騰訊視頻引進的《合唱吧!300》在暑期檔撲得悄無聲息。點此穿越:《合唱吧!300》黯然收官,這個暑期撲街的第N檔歌唱類綜藝?引進版權節目贏在起跑線上的理論已搖搖欲墜,在中國市場上被大大削弱了的原版IP影響力,以及國內各種原創超級網綜的崛起,韓國授權綜藝的光環正在縮小。辯論式語言節目《奇葩說》、展現人間冷暖故事的《見字如面》、記錄美食的《早餐中國》、文化體驗類節目《遇見天壇》、華語唱作人生態挑戰節目《我是唱作人》等等誕生於本土、展現不同領域生態的綜藝越來越被認識與關注,國內的綜藝市場的原創競爭力也越來越高。本土原創綜藝節目的雄起,以及法律上對抄襲綜藝的不容忍,抄襲綜藝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雖然市面上還有抄襲綜藝活躍的身影,但在原創節目日漸雄起與版權方跨國維權的緊逼之下,抄襲節目將會遭受前所未有的損失,並將為之前的行為上交學費。畢竟,一味追求賣家同款,只會讓人get ug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