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石鼓行⑥|角山鎮:扶貧路上的「夫妻檔」綻放最美芳華

2020-12-27 紅網

石鼓區角山鎮旭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鄒啟夫妻倆。

紅網時刻 通訊員 李佳玲 敖文景 記者 王敏 衡陽報導

「來了,快進屋裡坐!」「最近家裡還有什麼困難?」8月10日上午7時許,衡陽市石鼓區角山鎮旭東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鄒啟像往常一樣,來到村裡的貧困戶肖文春家中走訪,一見面,兩人就像親人一樣熱情地打著招呼。與此同時,在該村便民服務點內,妻子彭惠玲正在教工作人員整理電腦臺帳。

自2018年3月,33歲的鄒啟和妻子先後來到旭東村,夫妻倆「扶貧」又「扶智」,他們攜手奮戰於扶貧一線,在當地傳為佳話。

夫唱婦隨踏上扶貧路

2018年, 鄒啟接到石鼓區紀委監委的扶貧任務,需要一名年輕幹部長期駐村在石鼓區旭東村扶貧隊,當時孩子剛滿一歲,有人勸他說:「家裡的孩子還小,需要照顧,去那麼艱苦的地方幹啥?」可是鄒啟卻說:「現在是國家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一直以來,我都有個心願,讓農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現在去駐村正是完成我心願的好機會啊。」鄒啟二話沒說來到旭東村,開始了他的「扶貧」生涯,隨後,與他一起赴任的,還有他的妻子彭惠玲。

「他一天實在太忙了,很多時候晚上還開著電動車到處跑,我得過來照顧他。」彭惠玲說,她在市中心醫院從事行政工作,她發覺,村裡缺少一些青年力量,想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解決村裡電子化辦公難題。最終,經兩人商量決定把一歲的孩子放在長沙老家,彭惠玲白天上班,晚上陪著丈夫東奔西跑,做了不少貧困戶收集整理的工作。

說起快四歲的孩子,彭惠玲眼含淚水,很是想念,她說:「雖然村裡的生活比較艱苦,陪著孩子的時間也很少,但是這份工作很有意義,駐村就是國家扶貧政策的具體實施者,我們就是來真真切切把國家政策落實好。」

齊心幫扶貧困戶,留下佳話眾人傳

在貧困戶楊水蓮的養殖場,她剛給雞餵完食後正在小憩。楊水蓮曾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前幾年,由於丈夫生病欠30多萬,獨自一人撫養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在扶貧隊的幫助下,楊水蓮把屋後原本閒置的山林變成天然的養殖場,引進雞仔餵養,去年增收7萬餘元,成功脫貧。目前,她養殖的3000隻雞即將出欄。

「第一次看到惠玲,我還以為是扶貧隊新來的幹部呢。這小兩口,我們喜歡得很哦!」說起鄒啟夫婦,楊水蓮滿臉笑容,她說,鄒啟夫婦經常來家裡看望她,剛開始幫她宣傳扶貧政策,幫忙貸款養殖,找賣雞的銷路,夫妻倆臉上隨時都是笑呵呵的,自己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跟他們說。

不止是楊水蓮一家,村裡很多人都認識彭惠玲。那是因為彭惠玲在村裡時間長,還經常跟著丈夫入戶做工作。「希望能一起為大家做點啥,也是應該的。」彭惠玲說。

「妻子幫了我很大的忙。」鄒啟說,自己性格較為內向,跟村民交流起來有點困難,而妻子走哪都是一副笑臉,了解情況、化解矛盾之類的工作,彭惠玲反而更讓村民樂於接受。就這樣,完全沒有農村工作經驗的兩個人,邊做邊學,互幫互助,一步步下來,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勝利在望,全村225人成功脫貧

「駐村前,全村77戶225人貧困戶,目前,未脫貧只有3戶6人,整村脫貧應該是很有希望的。」眼看這兩年的辛苦就要開花結果,鄒啟和妻子喜上眉梢。他們的期待是有底氣的:最新數據顯示,旭東村完成村道硬化8000平方米,油化4500平方米。完成村民房屋提質改造16戶,累計投入資金42萬元。實施產業幫扶全覆蓋,實現了旭東村貧困戶累計增收約6萬元,完成14戶小額信貸入股分紅,累計增收約4萬元。村貧困戶沒有一戶返貧。

「這兩年,村裡的變化太大了。」貧困戶肖文春感慨不已。肖文春是重度殘疾,家裡兩個兒子和殘疾的妻子,生活很是拮据。在扶貧隊的幫助下,家庭經營得有聲有色,不僅養了20多頭豬,承包了3畝的池塘養魚,門前還種植了白菜、瓜類等應季農作物。「扶貧隊幫了我們很多,送飼料、提供技術支持、找銷路,家裡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肖文春笑呵呵地說。

鄒啟說:「我們扶貧的重點工作是幫助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的家庭,精準扶貧,一在精,二在準,每戶的情況各有不同,實現脫貧致富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因戶施策。幫助因病致貧的家庭落實健康扶貧政策;幫助因殘致貧的家庭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家中還有勞動力的幫助提升勞動技能,提供穩定的就業信息和機會……每項扶貧政策落實,扶貧工作隊絕不能漏下一個人。」

「扶貧工作十分有意義,看到這些貧困戶的日子越過越好,村裡的變化越來越大,心裡充滿了成就感。」採訪期間,鄒啟的電話響個不停。「危房改造正在建,申報一次性的就業補貼也還要抓緊,我得走了。」話音剛落,鄒啟站起身來,向著村子的另一頭走去。緊緊跟在他身邊的,還有他的妻子。

相關焦點

  • 石鼓區脫貧攻堅紀實①丨汽車美容店成了扶貧車間
    編者按:沐浴政策東風,曾經的貧困村環境優美、遊人如織;依託產業帶動,如今的致富夢想照進現實;踐行初心使命,幫扶幹部與貧困戶結對成親……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剩不到半年時間,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 礄口這對「夫妻檔」脫貧攻堅路上「比翼飛」
    >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近日,礄口區駐村扶貧幹部談雯麗請了半天假,從黃陂區李家集街六家砦村返回市區,向單位遞交了延遲退休申請書。「扶貧工作還沒結束,現在還不是退休的時候。」談雯麗表示。視頻來源:長江日報今年55歲的談雯麗是武漢市第一職業教育中心工會副主席。丈夫祝勤今年58歲,是礄口區社區教育學院行政校長,夫妻倆都是黨員。2016年底,談雯麗和丈夫祝勤雙雙下鄉駐村扶貧。5月29日上午,祝勤、談雯麗夫妻在冒雨走訪貧困戶的路上。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一支特殊的部隊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一支特殊的部隊 2020-12-08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州區脫貧攻堅·民族團結情微電影《幸福路上》正式上映
    甘州融媒訊 近日,由中共甘州區委統戰部、張掖市揚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榮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張掖市甘州區「統一戰線助力脫貧攻堅·共築民族團結情」主題微電影《幸福路上》正式上映!微電影《幸福路上》是以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黨建工作、蒙古族長調、蒙古族婚禮、直播帶貨、平山湖旅遊景區宣傳為核心元素。微電影取材於甘州區唯一一個少數民族牧業鄉——平山湖蒙古族鄉。
  • 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燃爆春城...
    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燃爆春城昆明 2020-11-18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路上最美笑臉③丨鼎城劉光平:坎坷路上不言棄 脫貧路上果飄香
    編者按:漫漫扶貧路,濃濃民生情,脫貧攻堅最大的目標就是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扶貧路上最美風景就是脫貧群眾的一張張笑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進一步豐富和展示常德脫貧攻堅的奮鬥成果,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自立自強、不甘貧困、脫貧致富的意識,展現貧困群眾積極向上、脫貧光榮的精神風貌,紅網常德站從11月份開始,將推出「脫貧路上最美笑臉」系列報導,用貧困群眾發自內心的笑容、文字、視頻講述他們的故事。劉光平種的柚子今年已經大獲豐收,他說「我的柚子又大又好」。
  • 扶貧路上的楷模
    大家紛紛表示,張小娟同志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廣大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事跡和寶貴精神催人奮進,為全省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 1985年出生的張小娟,2008年9月參加工作,2010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甘肅省舟曲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原副主任。2019年10月7日,在完成舟曲鄉村脫貧攻堅抽樣調查工作返程途中,因交通事故不幸殉職,年僅34歲。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⑰】詩詠海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脫貧路上開新徑,樓上傳來歡笑聲。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②】詩詠四川省南充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④】詩詠吉林四平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⑤】詩詠河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完美收官——用「繡花」功夫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完美收官——用「繡花」功夫講好脫貧攻堅故事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海報。「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寫好這部新時代的脫貧攻堅故事,生動展示黨和人民小康路上的『脫貧精神』。」該劇總編劇之一楊勇表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向脫貧攻堅路上最美奮鬥者致敬!華商報記者 張靜 實習生 劉媛致敬,脫貧攻堅路上最美奮鬥者(1)他們,是心懷天下、孜孜以求的尋路者,他們,是腳踏實地、勇於實踐的探路者,他們,是肩挑重擔、不辱使命的鑄路者,他們,是堅韌不拔、授人以漁的撼路者。
  • 脫貧攻堅路上的「筒靴書記」:追憶高石村扶貧第一書記夏強
    ……突發疾病,46歲的扶貧幹部倒下瞭然而說起夏強的突然離去,他的工作搭檔,裴興鎮高石村扶貧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郭敘偉仍然是感慨萬千。「為了迎接市級和國家脫貧攻堅考核驗收,也為了切切實實解決村民們在生產生活中的困難,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夏書記帶著我們,已經連續三周堅守崗位。」
  • 定格在扶貧路上的「芳華」:貴州兩名年輕女幹部因公殉職
    新華社貴陽1月14日電(記者蔣成 肖豔)新年伊始,貴州兩名年輕的女幹部卻接連不幸倒在天寒地凍、蜿蜒崎嶇的扶貧路上,令人扼腕嘆息。 2018年1月2日下午,貴州省遵義市總工會「90後」扶貧幹部徐梅在趕往習水縣督導扶貧工作的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年僅25歲。
  • 陳星:脫貧攻堅路上的「智多星」
    2020年1月,陳星向江油市公安局黨委遞交了扶貧請戰書。期間,他積極投身扶貧工作,克服環境惡劣、居住條件差、語言不通、交通條件落後等困難,快速轉變角色、紮根基層、歷練擔當,把激情和汗水灑在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 「脫貧攻堅地方行」甘肅就業扶貧:扶上馬送一程 脫貧路上永不回頭
    雖然已經過去4個月,但馬祖力哈對自己和丈夫報名鳳凰山聯合扶貧車間招工時的序號依然記得清清楚楚,這對他們來說,是改變生活的一個重要拐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縣鳳凰山聯合扶貧車間就建在達板鎮達板村,主要生產帽子、服裝等產品。透過廠房的玻璃窗,就可以看到易地搬遷居民樓。「這個廠之所以叫『聯合扶貧車間』,就是因為它是面向5個村的精準扶貧戶、易地搬遷戶而準備的。」
  • 農民日報丨闊步走在全面小康的路上 ——瀏陽市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
    闊步走在全面小康的路上瀏陽市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之道一個「十五公裡就業圈」,產生了穩定脫貧的吸聚力。這三個縮影,都折射出瀏陽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先行探索。1成色更足的脫貧「扶貧先扶業,持續夯實產業扶貧能夠增強脫貧內生動力,不斷鞏固就業扶貧能夠增添脫貧穩定性,讓消除絕對貧困的成色更足。」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黎春秋認為,越到收官之年,越要不斷提升脫貧質量和成色。
  •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冶金地質總局:扶貧小楊,一直在路上
    他全身心投入到扶貧事業中,勤勉為民辦事、不畏艱難、忠誠履職,2018年10月,楊嘉宇榮獲雲南省脫貧攻堅「扶貧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楊嘉宇結合巍山縣的實際需求,與冶金地質總局協調爭取幫扶資金,用在刀刃上——廟街鎮六合古城水廠提升改造項目資金124萬元、廟街火龍果基地建設和綜合開發項目資金74萬元、巍山縣雲嶺牛養殖示範村建設項目資金127萬元、捐贈巍山縣教育扶貧資金50萬元、捐贈古城村委會黨建工作經費2萬元、慰問掛鈎貧困戶捐贈2萬元、捐贈古城小學愛心書包50套……兩年間,累計協調幫扶資金
  • 扛起責任使命 決戰脫貧攻堅——甘肅省「最美扶貧人」事跡摘登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扛起責任使命 決戰脫貧攻堅  ——甘肅省「最美扶貧人」事跡摘登  編者按  元宵節過了,春天來了,大自然物候已變換,扶貧幹部們也跟上節奏,趕緊切換到新的幫扶工作模式。  今天,我們脫貧攻堅版的最美扶貧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心系村民安危,堅守本職崗位,有的焦心牽掛著村裡還未硬化的小巷,有的已著手規劃實施今年村裡的重點扶貧產業,有的還惦記著將錢款趕緊送回村裡,他們心繫一線,無私奉獻。
  • ...夫妻雙雙來扶貧丨安順市西秀區轎子山鎮廈耳村扶貧幹部王武文
    2017年至2018年,西秀區正處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關鍵決戰階段,按照單位領導對精準扶貧工作的統一部署安排,我主動脫產前往轎子山鎮廈耳村,參加全區脫貧攻堅的攻堅隊駐村工作,成為轎子山鎮廈耳村脫貧攻堅作戰室的一名攻堅隊員,負責廈耳村脫貧攻堅衝刺決戰的各項工作,到2018年底西秀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精準扶貧第三方工作組的評估檢查。
  • 「我的扶貧故事」有你陪伴,脫貧攻堅路上不孤單——扶貧媽媽寫給...
    在你才8個月時,本來可以在媽媽身邊享受著慈母般的愛,可就因為你的爸爸、媽媽都是扶貧幹部,工作忙不允許,還在嗷嗷待哺的你不得不隨同外婆回安龍老家,還清晰的記得你離開的那天晚上,你可能因剛離開媽媽,缺乏安全感,整整哭鬧了一夜,媽媽也是徹夜未眠,心裡一直牽掛著你,想想這3年,我們總是聚少離多,有時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忙,連續加班1個月都未能回去探望你,只因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