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礄口發布 ,作者從這裡看礄口
礄口發布
政務信息發布,城區形象宣傳,便民資訊,公益服務
6月8日至10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
堅定「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
礄口區廣大扶貧幹部
堅守黃陂區羅漢寺街、李家集街對口鄉村
壓緊壓實責任、激發動力活力
堅決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近日,礄口區駐村扶貧幹部談雯麗請了半天假,從黃陂區李家集街六家砦村返回市區,向單位遞交了延遲退休申請書。受疫情影響,她的這份申請書交晚了。「扶貧工作還沒結束,現在還不是退休的時候。」談雯麗表示。
視頻來源:長江日報
今年55歲的談雯麗是武漢市第一職業教育中心工會副主席。丈夫祝勤今年58歲,是礄口區社區教育學院行政校長,夫妻倆都是黨員。2016年底,談雯麗和丈夫祝勤雙雙下鄉駐村扶貧。
5月29日上午,祝勤、談雯麗夫妻在冒雨走訪貧困戶的路上。 記者郭良朔 攝
夫妻倆在六家砦村老村委會的一間10平方米小房中安家,一住就是3年。在夫妻倆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12月,六家砦村21戶貧困戶全部脫貧。2018年12月,鍾崗村40戶貧困戶也全部脫貧。
2019年底,祝勤結束扶貧工作回到原工作崗位,已到退休年齡的談雯麗則決定留在村裡繼續幹,鞏固扶貧成果。
黃陂區李家集街六家砦村的宿舍內,祝勤、談雯麗夫妻正在整理扶貧資料表格。 記者郭良朔 攝
蝸居換安居
2016年12月,祝勤和談雯麗作為各自單位派駐的扶貧第一書記,分別來到黃陂區李家集街六家砦村、羅漢寺街鍾崗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從自家複式樓搬進10平方米的集體宿舍,夫妻倆一住便是3年多。
駐村以來,夫妻倆共幫助兩個村的20個貧困戶申請危房改造。
在一次入戶走訪中,談雯麗看到貧困戶黃菊芳的家房屋破舊、環境惡劣。深入了解後才知道,2012年,黃菊芳的丈夫因病去世,給她留下兩個孩子和一堆債務。黃菊芳患有多種慢性病,孩子還在念書,家庭十分困難。
她家的房子是1997年蓋的,當初為了省錢蓋得並不結實,過了20年,房子破損嚴重,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接水的盆子一擺就是十幾個,但黃菊芳一直沒錢修房。
談雯麗下定決心,幫黃菊芳申請危房改造。經村委會商討、村民代表大會評定,2017年3月,黃菊芳家開始整修,談雯麗全程監理。
兩個月後,黃菊芳的家整修一新:屋頂換上了結實的紅瓦片,屋裡粉刷一新,廚房全新裝修,還做好了整體櫥櫃。黃菊芳只要提起談雯麗,就連聲說:「多虧了她,我們母子才能住得這樣好。」
心繫貧困戶幫他們築起溫暖之家,談雯麗、祝勤夫妻倆卻無暇顧及自己的家。
在黃菊芳家改造竣工兩個月後,武漢下了一場暴雨。祝勤和談雯麗在漢口的家位於頂樓,由於陽臺排水溝被堵,雨水傾瀉倒灌進來,把家裡全淹了。當時,夫妻倆雙雙駐村,已有半年多不在家,直到樓下住戶發現後,才通知他們。
扶貧更扶智
我們夫妻一起為扶貧事業做貢獻,這種奮鬥的感覺,很幸福!
長年駐村,顧不了家
單位一般不會安排夫妻倆都去扶貧
談雯麗、祝勤夫妻
比翼雙飛忙脫貧故事的緣由
從丈夫祝勤的一個提議說起~
祝勤比妻子早駐村半個月,來到羅漢寺街鍾崗村的第一周,就感到扶貧工作責任重大。得知談雯麗的單位當時也要派一名幹部到黃陂扶貧,祝勤向妻子提議↓↓↓
「乾脆你也來,我們一起扶貧。」
「你看,我們在這裡能做很多實事,可以有所作為。」
談雯麗從小就生活在城市,聽了丈夫的話動心了,也想到農村新天地裡闖一闖。他們的想法得到八旬老父親的支持,談雯麗安頓好父母,便向單位提交了駐村扶貧申請。
黃陂區李家集街六家砦村的宿舍內,祝勤、談雯麗夫妻正在準備午飯。 記者郭良朔 攝
李家集街六家砦村和羅漢寺街鍾崗村相距大約16公裡,組織上為了照顧這對夫妻倆,讓他們一起住在六家砦村的集體宿舍,祝勤每天開著私家車「上下班」。
駐村3年多,夫妻倆的生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 祝勤、談雯麗和其他扶貧幹部一起過上了集體生活。
● 祝勤成為扶貧工作隊食堂的兼職廚師。
● 談雯麗能說上一口純正的黃陂話。
● 每天吃完晚飯,夫妻倆都要圍著村子一邊散步,一邊想點子,討論怎麼幫村民脫貧。
在村裡走訪過程中,祝勤、談雯麗發現農村裡的留守婦女很多,讓她們學習一技之長,能方便以後再就業。夫妻倆在邊散步邊商量中,想出搭檔開辦月嫂培訓班的好點子。
5月29日上午,祝勤、談雯麗夫妻揮手和村民打招呼。 記者郭良朔 攝
經過夫妻倆的共同努力,培訓班開課了。抱著懷疑的態度,李家集街和羅漢寺街的幾個村有49人參加了首期免費培訓,最後有43人拿到高級育嬰師資格證,村子裡頓時沸騰了。
接下來的第二期培訓班,又有72位留守婦女考到了證書。如今,有的「金牌」月嫂已月入7000元。
暖心得民心
將心比心,祝勤、談雯麗的扶貧工作,得到越來越多村民的認可和點讚。
5月29日中午,談雯麗在村民家中走訪、話家常。 記者郭良朔 攝
像照顧父親一樣照顧困難老人
87歲的五保戶餘蘭橋是談雯麗駐村後第一個走訪的貧困戶。他和談雯麗的父親同齡,談雯麗隔三岔五就去幫他收拾家務,送去水果和牛奶。
好幾次,餘蘭橋都抹著眼淚說:「你爸爸好嗎?你都沒法照顧他,卻總是來看我。」
餘蘭橋經常從自家菜園裡採摘一袋蔬菜,掛在談雯麗房間的門把手上。夫妻倆不收,餘蘭橋還會急眼。
像關心女兒一樣關心貧困生
「別擔心,你只管好好學習,剩下的我們來想辦法。」
貧困生餘妮的父親患有殘疾,靠打零工賺錢,母親在家種田,弟弟餘聰因殘疾輟學在家。
談雯麗與祝勤經常一起到餘家走訪,想方設法幫餘妮和餘聰解決上學難題。夫妻倆鼓勵餘妮繼續讀書,為她家爭取相應的教育補助,餘妮的學費按政策得到減免。談雯麗打聽到黃陂有一家特殊教育學校,可免除所有學費,便立即幫忙聯繫,讓餘聰入校。
2018年,餘妮參加高考,首先把分數告訴談雯麗,請她幫忙參考填報大學志願。一年6000多元的大學學費和住宿費成了難題,談雯麗又上門做工作:「學校每年會有助學金,教育局每年還會發教育補助,學費不用擔心。」
「很多事情談老師比我媽媽還了解我!」餘妮說。談雯麗像教自己女兒一樣教她如何適應大學生活,餘妮競選上了學生會幹部,還在課餘時間勤工儉學,每月能有400元的收入。
脫貧攻堅
幸福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暖心幫扶
激發自我「造血」內生動力
為共同目標並肩作戰
在戰貧路上攜手奮進
為礄口扶貧「夫妻檔」點讚
來源:礄口區扶貧辦、礄口發布、長江日報
技術支持:眾創網
▼
原標題:《戰貧不暫停!礄口這對「夫妻檔」脫貧攻堅路上「比翼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