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赤霞珠釀造者安德烈·契裡謝夫(Andre Tchelitscheff)曾經說:「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會選擇黑比諾,而不是赤霞珠。」
2007年 8 月,由法國和義大利組成的科學家團隊,在法國 Genoscope 國家基因測序中心的遺傳學家 Patrick Wincker 的領導下,完整分析了「黑比諾」(Pinot Noir)葡萄的基因序列。
黑比諾成為人類完成基因測序的第一種水果作物和第四種開花植物(其他 3 種分別是小麥、擬南芥和白楊木),使人們對這個古老葡萄品種的認識跨入了分子時代。
黑比諾,歐亞種,原產於法國勃艮第(Burgogne)地區,栽培歷史悠久,最早的記載為公元1世紀,當時被稱為「Pinot Vermei」。Pinot Noir 在其家鄉法國被稱為 Pineau、 Franc Pineau 或者是 Noirien;
在德國稱為 Spätburgunder;
義大利為 Pinot Nero;
在瑞士、紐西蘭則變成 Clevner。
中文譯名為黑比諾,又名黑彼諾、黑美釀、黑品樂、黑匹諾等。
黑比諾在世界各地都有種植,其中在歐洲種植比較廣泛,而在法國栽培面積最大,其次為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瑞士、德國、南非等國家。我國最早在 1892 年從西歐引入黑比諾至山東煙臺,當時稱之為大宛紅。
1936年從日本引入河北昌黎,由於抗性比較差而沒有大力發展,80年代後多次從法國引入,目前甘肅、寧夏、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安徽等地均有栽培,其中甘肅的栽培面積最大。
黑比諾是一個非常挑剔而難以伺候的葡萄品種。其對土壤的類型、酸鹼度、排水性和氣溫的變化及空氣溼度都極為敏感。溫度過高,果實會因成熟過快而缺乏風味物質;雨水過多,果實則容易染病腐爛。在排灌良好的白堊質土壤和黏質土壤中以及較涼爽的氣候條件下表現最好。世界上許多地區引進過該品種,由於土壤和氣候的原因表現一般。黑比諾屬早熟品種,發芽早,這使它成為各種病蟲害首先進攻的目標。易感白腐病、灰黴病等真菌病害,葉蟬等蟲害及卷葉病毒和皮爾斯病毒等。
另外,黑比諾的葡萄皮特別細薄,容易受天氣影響和病蟲害侵襲,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要加倍謹慎照顧。加上產量較低,且不穩定,難怪果農會對它愛恨交加了。
黑比諾葡萄還很容易發生變異,存在著許多性狀不同(果粒或果穗的大小、形狀、顏色;果實的香氣、風味、產量等)的克隆(Clone,可譯為「單系」或「株系」),如僅在法國的第戎就有46個經過認證的克隆。
品種學研究者估計在全世界範圍內約有 200~1000 個克隆。這還不包括它的遠親,如灰比諾(Pinot Gris)、白比諾(Pinot Blanc)等葡萄品種。
這更增加了種植的困難,常導致一塊地上生產出不同的果實來。
在經過多年的嘗試後,在美國的俄勒岡、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一些地區,通過選擇適宜的克隆品種、適宜的土壤和小氣候區,栽培取得成功。
除了種植外,黑比諾在釀造時也很困難,需要在釀造過程中精細地控制。能否釀造上乘的黑比諾單品種酒已成為高水平釀酒師的象徵。由於其果皮薄色淡,因此對釀酒師而言最大的難處莫過於如何既從葡萄皮中浸提出更多的色素和芳香物質,又能避免太多的單寧。
此外,在發酵時溫度要高些,以求豐富的香味,但溫度稍微過高則酒香帶有悶焦味,溫度不夠時則香味又不夠細緻。
勃艮第是黑比諾的原產地,也是最著名的產地。勃艮第的中心地帶金山丘(Côte-d』Or)是黑比諾的聖地,而最出色的黑比諾則來自於金山丘的夜之谷(Côte de Nuits)。勃艮第黑比諾葡萄酒的質量主要取決於葡萄園。隨著葡萄園位置的不同,差別很大。在法國香檳地區,黑比諾主要用來混合其他葡萄(白葡萄霞多麗 Chardonnay,黑葡萄莫尼耶Pinot Meunier)一起釀造香檳。黑比諾使香檳結構結實,口感強勁。
由於黑比諾葡萄只有果皮是紅色的,所以香檳地區用它來釀香檳的時候,不讓皮破掉或者把果皮去掉,釀製出的酒就是白色的。
全部用黑比諾釀造的香檳酒稱為 Blanc de Noirs,而只用黑比諾釀的靜止葡萄酒在香檳區叫 Coteaux Champenois,或者 Villages。
除了上述兩個地區外,法國的阿爾薩斯(Alsace)地區也出產黑比諾單品種酒,並且是該地區主要的紅葡萄酒。
筆者在阿爾薩斯葡萄酒推介會上,曾品嘗到一款:初品之下,感覺果香濃鬱,帶有成熟的李子和梅子的味道,酒體中等,雖結構略欠平衡,卻不失為成功的黑比諾產品。
在德國、瑞士、義大利北部、匈牙利、羅馬尼亞和南美,都會發現它的身影。
新世界黑比諾的主要種植地在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
在美國主要分布在較涼爽的區域,如位於加州靠近海岸晨霧籠罩的區域、俄羅斯河谷的俄勒岡州、中央海岸包圍的聖·巴伯拉(Sant Barbara)。其中俄勒岡州已經成為重要的黑比諾酒生產中心,是每年國際黑比諾酒慶祝活動的會址。
加州黑比諾在年輕的時候通常有著紅色水果、玫瑰花的香氣,而成熟黑比諾有著煙燻、香料、蘑菇以及幹樹葉的氣息,果香較勃艮第的黑比諾突出,但平衡性和複雜性略欠。
在澳大利亞,一般地方都比較熱,只有在塔斯馬尼亞州(Tasmania)、維多利亞州的部分地區,如亞拉(Yarra)河谷,黑比諾有著不錯的表現。
近幾年來,在強大的市場需求推動下,紐西蘭黑比諾的出口量在 2 年內上升了 151%。黑比諾已經取代霞多麗,成為紐西蘭繼長相思之後的第二大出口品種。
紐西蘭葡萄種植者協會主席 Philip Gregan表示,2 年前,許多生產商還認為黑比諾的種植面積過多。也許10年以後,黑比諾將在國際市場上和紐西蘭的長相思一樣並駕齊驅,名揚海外。
在第四屆《品醇客》國際葡萄酒大賽中,紐西蘭的奧塔哥中部(Central Otago)禿山班力本(Bannockburn)2005 年份黑比諾榮獲國際黑比諾葡萄酒冠軍,得到了酒評家的一致讚譽。
除此之外,黑比諾葡萄在智利、南非等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種植,並且表現都很不錯。
非洲最南端赫曼努斯(Hermanus)的哈密頓·羅素葡萄園臨南大西洋,受寒涼海洋氣候影響,黑比諾葡萄生長較好,所產的黑比諾酒為南非比較有名的葡萄酒之一。
甘肅的莫高是中國國內唯一生產黑比諾單品種酒的企業,筆者曾經在甘肅多次品嘗到黑比諾酒。果味較為濃鬱,雖然平衡和複雜性尚有欠缺,卻是國內一款值得期待的產品。
任何品嘗過法國勃艮第或者其他產區優質黑比諾酒的人,都能理解為何如此多的葡萄酒愛好者痴迷於黑比諾。好的黑比諾酒可以呈現出紅色絲絨般的色澤,如天鵝絨般的柔滑口感,其細膩平滑的質感無其他品種可以逾越,是非常值得味蕾去體驗的酒。根據有關資料,報導過的黑比諾品種香有:
黑櫻桃、草莓、覆盆子、成熟的西紅柿、紫羅蘭、玫瑰花瓣、槎木(北美的一種樟科植物)、迷迭香、肉桂、香菜、薄荷油、大黃、甜菜根、綠茶、黑橄欖等;
酒香或陳釀香有:蘑菇、松露、動物的野味、皮革、肉、曬穀場、香草、椰子、橡木、煙燻、烤麵包、焦油、雪松、雪茄菸盒的味道。
總的來說,黑比諾酒在年輕時主要以櫻桃、草莓、覆盆子等紅色水果香為主;
中年時期,有著乾草和煮熟的甜菜頭的風味;
陳釀若干年後,有時帶著隱約的動物和松露(Truffe)香,通常還有甘草等香辛料的香味。
黑比諾酒體中等,單寧細膩平滑,適合搭配的食品較多。不過能夠最好地突出黑比諾細緻微妙的口感的搭配還是烤大馬哈魚、烤小牛排或以菇類為主的菜餚。典型的法國搭配包括:紅酒燒雞肉、豆燜肉等,其他的還有烤或燉小羊排、野雞、鴨或烤鯊魚、旗魚及像 Reblochon 這一類滋味豐富,但卻變化細膩的牛奶乳酪等。黑比諾雖是過分講究的、麻煩的、具有挑戰性的葡萄品種,然而,絕妙的黑比諾可釀出人間最好的葡萄酒。
這也讓我們明白了為何著名的赤霞珠釀造者安德烈·契裡謝夫(Andre Tchelitscheff)曾經說:「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會選擇黑比諾,而不是赤霞珠」。
文:戰吉宬 遊義琳
往期內容:
【葡萄品種】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
【葡萄品種】美樂|Merlot
【葡萄品種】雷司令|Riesling
【葡萄品種】佳美|Gamay
【葡萄品種】西拉|Syrah
【葡萄品種】威代爾|Vidal
【葡萄品種】長相思|Sauvignon Blanc
喜歡這篇文章?那就在底部評論留言寫感受,我們將據此評選出月度最活躍用戶,不定期會有禮品贈送!
·END·
點擊標題下方「中國葡萄酒雜誌」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