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巧玲用三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最好的活法

2020-12-28 騰訊網

路遙《人生》第二十章

作品簡介:

《人生》是一部中篇小說,於1982年在《收穫》雜誌發表,曾經入選「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是路遙的成名作。

這部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創作背景,講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關於事業和愛情的、選擇的悲劇。

人物概括:

高加林:高中生,先後做了教師,記者,而後變成農民劉巧珍:高加林的初戀黃亞萍:高加林的高中同學,後來的戀愛對象張克南:黃亞萍的男友高玉德:高加林的父親劉立本:劉巧珍的父親高明樓:村裡的大隊書記德順老漢:村裡的光棍,極其疼愛高加林

你覺結婚需要門當戶對嗎?站在現實的角度來說,可能很多相對務實的成年人都會覺得,結婚必須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並不僅僅是指社會地位、家庭條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比如:三觀、精神、思想層次、生活習慣等。

如果兩個人門不當戶不對,那麼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連最基本的共同語言都不會有,又如何能過到一塊去呢?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在一段感情裡,比門當戶對更重要的,往往是愛情。

如果沒有愛情作為基礎,即便兩個人再合適,也很難會做到相互尊重和包容,更難做到夫妻同心,攜手前行。

就像路遙《人生》裡的高加林和巧珍一樣,雖然他們兩個完全屬於兩個世界,但感情是真摯的。只是高加林後來遇到了更好的人,就忘記了一路陪伴自己的巧珍。

高加林是現實的,但同時這段感情,也格外令人警醒。

甚至很多人會說,即便高加林和巧珍沒有分手,他們也未必會過得幸福,因為他們的三觀是不一致的,完全沒有共同語言的。

高加林有文化,格局大,有理想和抱負。可巧珍不識字,沒有上過學,她一輩子都只能當個農民。雖然這些都是客觀事實,但是並不能構成高加林辜負巧珍的理由。

當一個男人因為遇見更好的人,而忘記初心的時候,不管走得多遠,最終都會回到原點。因為忘記初心的人,是沒有根基的,根基不穩,一碰就倒了。

高加林最後悔不當初,就是最好的證明。只是這個時候的巧珍,因為失望而嫁給了別人,徹底給自己和高加林這段感情,畫上了句號。

沒有人會站在原地等你,巧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高加林上了一課,告訴他:你不懂得真心,便必然面臨失去,而有些人你一旦失去,便一輩子都不會再見了。

巧珍嫁給馬栓那天,淚流滿面,她仍然愛著高加林,但是卻不得不說再見,正是這個時候,巧珍的妹妹巧玲,用三句話,便指出了一個人最好的活法。同時也是這三句話,隱藏著一個人今生能否成功的關鍵。

巧玲和巧珍不同,她是上過學的,高中畢業以後沒有考上大學,留在村子裡當了老師,放學以後,她立即跑到巧珍的房間裡,陪著她,送她出嫁。

當時,巧珍對自己的妹妹巧玲說:「好妹妹,你不要忘了二姐,你要常來看我,二姐沒有念過書,但心裡喜歡有文化的人,我現在只有看著你,心裡才會暢快一些。」

從某種角度來說,巧玲就是巧珍曾經夢想中的樣子。

巧玲上過學,思想觀念和人生格局等,都要比巧珍更開闊些,如果巧珍也上學的話,未必會比巧玲差,而且在當時那個年代,女孩子如果沒有上學,這一輩子基本就固定了,連巧珍的父親劉立本也說:「你不識字,就老老實實找個莊稼人嫁了吧。」

巧珍最初是不甘的,她幻想著自己和高加林有別的可能,後來高加林和她分手了,找了一個有文化的城市女子,她便認命了,所以決定嫁給馬栓。

當時,巧玲對巧珍說:「雖然你沒有上過學,但你想得事情多,我雖然上過學,但受過你不少好的影響,否則,我的性格很倔,也不會像今天這樣開展。二姐,你不要想以往的事了,人要往前看。

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這一生,值得愛的東西有很多,不要因為一個方面不滿意,就就此灰心。」

巧玲的三句話,雖然簡單,但道出了最實用的人生哲學,不僅巧珍受用,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受益終生。

一:無論昨日怎樣傷感,都要學著往前看。

時間是一直往前走的,無論昨天的你經歷了怎樣的傷痛,第二天的太陽照常升起。如果你沒有辦法邁過去這些坎兒,只能活在過去裡,永遠無法前進。

人這一生,成也格局,敗也格局,格局大的人,心態普遍不會差,他們會笑看人生中的風風雨雨,而後積極解決這些困難,一路勇敢地走下去。

就像巧玲對姐姐巧珍說:「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往前看。」

即便高加林曾經辜負了巧珍,但是對巧珍來說,換個角度想想,不過是告別了一個不值得愛的人,既然不值得愛,放棄了,反倒解脫了。

二:生活不會處處令人滿意,但還是要熱情地活下去。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不管怎樣都要熱情地活下去,因為生活就像一面鏡子,當你對著它笑得時候,它也會對著你笑,當你對著它哭的時候,它便會對著你哭。

你的心態是怎樣的,你的人生狀態就是怎樣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你在生活中經歷過多少的不如意,都要選擇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走下去。

當你滿含熱情的時候,生活自然不會辜負你。

三:值得愛的東西有很多,不要因為一點不滿意,就開始灰心。

愛情也好,友情也罷,有些人註定不能陪我們走到人生的終點。這一生那麼長,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多得是有緣無分。

聚散不由你我,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失去了就勇敢告別,而後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值得我們去愛的人和事有很多,不要因為一點不滿意就開始垂頭喪氣,只有飽含熱情和信心,勇敢地走下去,人生才能有源源不斷的驚喜。

路遙在《人生》這部小說裡,說過很多看似簡單,實則充滿人生哲學的語錄。以上這些話他借「巧玲」這個角色說出來,在書中是安慰和警醒巧珍的,但是在書外,卻是警醒我們的。

希望我們以後,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難,都能始終保持對於生活的熱情。

告別那些不值得的愛的人,拋卻那些不值得費心的事,珍惜值得珍惜的,去愛真正值得愛的。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越來越好,走得越來越順。

END

今日話題:

你們覺得人這一生,最好的活法是什麼?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我們都是人生路上的跋涉者-《人生》路遙
    路遙出生於陝北農民家庭,童年非常貧困,也在農村小學教過書。這部十三萬字的《人生》,某種程度上是他個人心路歷程的曲折反映。小說在1982年發表,在經濟發展,思想解放的背景下,引發了大眾對於傳統道德文化,城鄉差距等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高加林是有知識、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年,一心想做出一番成績。
  •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人生最好的活法,三句話,濃縮了一切
    在生活中,除了自己,我們還要與別人相處,有比你優秀的,也有比你差的,但不管怎樣,都要有一顆包容及寬容的心去面對。所以,此生最好的活法,濃縮成這三句話。執一顆包容心,面對人生,整個的人生旅途都會充滿歡聲笑語;攜一顆平常心,應對生活,日子也會過得有滋有味、愜意無比,寬容待人,厚重做人,不計瑣事,你會活得坦然自在、輕鬆快樂。
  • 路遙《人生》:爭強好勝的你,永遠不能超越的人是自己
    然而,正像路遙在書裡所提到的,如果社會肌體是健康的,年輕人的這種追求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的影響都是正向的,對閉塞落後的農村來講更是一種積極的力量。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有馬佔勝和高明樓這樣的人。
  • 我的人生與路遙的《人生》
    下筆寫出這個題目時,我的人生已經相當地《人生》:我大約在33年前的1985年,第一次知道路遙在他自己33歲那年寫就和出版了《人生》(1982年)。後來,我也在33歲那年走入了新的人生階段:女兒叫爸。如今,我比路遙去世時年齡大幾歲。
  • 讀過《人生》,讀過路遙的人生嗎?
    這些年,我們對於路遙作品的討論日益廣泛,《平凡的世界》的社會價值更是遠超其文學價值。但對於路遙本人,這個樸實到近乎笨拙、以生命的代價追逐文學的意義的寫作者,我們了解的仍然太少。路遙用生命恪守的這塊精神陣地,使他與他所屬的時代保持了一種緊張而良性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對今天,乃至未來都意義重大。本書難免存在錯誤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指正批評。
  • 路遙《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們:不甘平凡、奮鬥的人生最美!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還可以說是那個時代希望通過知識或者勞動來改變自我命運的代表,但是他們的努力最終卻成為一種徒勞。在這裡,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痛苦與歡樂,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浸染,紛繁地交織在一起。高中畢業後,他不甘心做一個安分守己的莊稼人,渴望去遠方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於是選擇漂泊。
  • 短篇小說:巧玲
    但是巧玲改名叫叫王小芳,沒有任何人嘲諷,因為她比電影上的王芳漂亮多了。巧玲身高一米六八,身材勻稱豐滿,輪廓優美,臉色白皙紅潤,像煮熟的雞蛋扒皮又點了胭脂一樣。眼睛不是很大(眼睛過大往往顯得無神),但是清澈明亮,就像成色最好的寶石,熠熠閃光。當時村裡有十幾個從濱海島城下鄉來的女知青,她們都打扮得很洋氣,有幾個也算漂亮,但是誰也不能和巧玲比。
  • 路遙——中篇小說《人生》作者
    路遙的初戀是北京下鄉女孩林虹,當路遙自己的返程當工人的招工指標下來時,他義無反顧的給了女友林虹,而林虹在返回北京後給路遙的書信逐漸減少,路遙知道這段戀情將要結束,心情異常痛苦,無法振作起來。1972年路遙在寫作中又遇到了另一個北京女孩林達,林達欣賞路遙,用自己的私房錢資助路遙讀完了:「延安大學」。
  • 路遙一波三折的愛情,也是你我的人生
    在書中,路遙寫道:「人最終還是只能按照自己的條件去尋找終身伴侶,但是,大多數人卻寧願每天去關心一個蹩腳演員的吃喝拉撒與雞毛蒜皮,卻不願審視平凡自己內心的波濤洶湧。」不得不說,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超現實的諷刺意味。
  • 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隨遇而安,而是順其自然
    人生,最好的活法是順其自然,這裡的自然不是隨波逐流,也不是隨遇而安,是指一個人明白自己的人生方向後踏踏實實地順著這條路走下去,不盲目羨慕別人的成就,更不會糊塗地跟別人的風,捉別人的影。人生宛若一支球隊,最優秀的球隊也會丟分,最差勁的球隊也有過輝煌的時刻。我們求的目的,就是儘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於失去的。有位老禪師身邊聚集了一幫弟子。有一天,禪師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
  • 路遙的三句話,迷茫時拿出來讀一讀
    哈叔  第885篇原創文章 不管是《平凡的世界》還是《人生》,路遙的這兩部作品都深深地影響了一代人,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馬雲就曾說過,是路遙的《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意識到,只要不放棄,就總會有機會。
  • 《人生路遙》回顧 | 「喜歡是離不開,而愛是不離開」
    回顧:今天我們繼續共讀《人生路遙》。昨天,我們讀到了路遙繼續在創作道路上前行。為了更好地創作小說,路遙不僅南下廣州尋找素材,還在身體透支的情況下堅持寫作。好在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已經順利完成,他終究實現了自己的心願。那麼,《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究竟具有怎樣的文學高度呢?路遙的人生又會通向何處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收穫榮譽1991年元月,我國作家期待已久的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到了終評階段。
  • 路遙《人生》:在不盡如人意的人生裡,熱情地活下去
    在著名作家路遙墓前的方石上,刻著這樣的一句悼詞:「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這句話不僅僅非常恰當的表述了路遙短暫而輝煌的文學人生,同時也涵蓋了他的兩部非常出色的作品,一部是讓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而另一部,就是這本一經發表便轟動全國的中篇小說《人生》,它讓路遙一舉成名,也讓很多人看到了那個曾經在愛與理想中不斷掙扎的自己。
  • 路遙《人生》: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
    《人生》作為路遙成名作,於1982年發表。曾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40歲以前有三道坎兒,大部分人輸在第三,很現實無關乎時代背景,在我看來,《人生》是藉助高加林的一生來告誡我們,四十歲之前會遇到「三道坎」:對於人際交往的認知高度、面對低谷的耐挫能力,以及對於愛情的拿得起和放得下。
  • 路遙《人生》(1-5章):當生活被按下暫停鍵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作,於1982年發表。這本書是小時候在爺爺家找到的。但是十幾年過去了,每當我面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時,我都會想起它。是這篇小說讓我明白,人生最關鍵的那幾步,絕對不能走錯了路。他父親看見他跳下炕來,連忙按住他的胳膊,央求他不要告,因為高明樓在縣裡和公社都有關係,告他不僅沒有什麼用,還會被他們家打擊報復。他的母親也央求他:好我的娃娃哩,你爸說得對對的!
  • 路遙《人生》:沒有不後悔的選擇,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但人生的意外總是突如其來,他正高興事業愛情雙豐收時,被人檢舉工作走後門,遣送回鄉,新戀情也遭受現實的迎頭一棍,分了手,回到家,昔日戀人已嫁為他人婦,痛苦遺憾後悔也已來不及。他擁有過,也失去過,他就是高加林,路遙小說《人生》中的男主人公。
  • 從汪涵到名嘴白巖松:人生後半段最好的活法,是做減法
    汪涵曾經說過,人生後半段最好的活法,就是做減法。他覺得,如果自己的微信好友達到100人,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那他就會適當刪掉一些人。汪涵曾經在《野生廚房》這檔節目中說:我現在已經45歲了,人生後半生最重要的不是觀眾,不是工作,而是陪伴家人。
  • 路遙《人生》中的5個經典句子,寫入了人心,哪一句觸動了你?
    路遙,是一個非常值得一提的作家,一生的精力都獻給了寫作事業,忽略了妻子和孩子,更忽略了自己的身體,正是一個男人最好的年紀,卻匆匆離世。他的一生,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卻在生活上坎坷悽涼。之前的文章中,講到路遙的生平遭遇之後,不禁在思考——人生在世,到底是事業重要,還是家人重要?看到有一位讀者說:最好能兩者兼顧。
  • 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遙的人生經歷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奧斯特洛夫斯基路遙,男,本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路遙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同樣被大家所稱讚的還有他的兩大主要著作:《人生》、《平凡的世界》。就是這麼一位文壇巨星,他用他的人生經歷給了我們不可多得的三方面啟示。
  • 路遙:我寫的是平凡的故事,但是我的人生卻不平凡
    ……而寫下這些人物的路遙,一生平凡而又悲壯,生而平凡,沒有神的光環,卻註定不平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放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問題的關鍵是,這個苦,你願意吃嗎?1963年夏,路遙14歲,從1958年開始讀書,養父養母竭盡全力,所謂砸鍋賣鐵討飯要飯,供他讀了6年的書。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應該「小升初」考試了。供一個孩子到城裡去上學,超出了他們的經濟能力範圍。所以大爹下了一個命令:不準考試,回村裡勞動,娶妻生子。當然,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到這一步,已經仁至義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