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這兩本書被翻譯成英語出版,譯者是外語學院一眾老師!

2021-02-19 中南民族大學

這是中南民族大學第1508條推送

「大喜的日子到了唉,土家山寨好鬧熱,擺手歌兒唱起來,擺手舞兒跳起來,盤咚盤,喲嗬吔!」

「做的時候做,歇的時候歇,冷的時節冷,熱的時節熱,人間日子好過了。」

——《擺手歌》

「好啊!美酒舉得高高。我頭戴紗帽啊,身穿金銀袍,奉請誰啊?——頭王太公呀,我向你稟告。」

「奉你啊,你的披風好華麗,啊!頭髮如柳絲啊!啊!衣袖飄如水!」 

——《梯瑪歌》

可曾想,如果用英語將這些內容表達出來,會是怎樣的呢?

近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土家族民歌系列圖書」《擺手歌》《梯瑪歌》兩部譯著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

這一系列譯著正是由我校外語學院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文庫翻譯研究基地負責人張立玉教授主持,多名青年教師參與完成的。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典籍英譯專業委員會常務會長王宏印為這兩本著作作序。

它們均為土家族人民口耳相傳,世代流傳,具有濃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史詩。

《擺手歌》又稱《舍巴歌》或《社巴歌》,是土家族群眾在舍巴節擺手活動中所唱的古歌總稱。

《梯瑪歌》以土家族民間儀式為載體,集歌、舞、詩、樂為一體,講述了土家族的起源、生產勞作、婚喪嫁娶、民族遷徙,以及盤古開天、后羿射日、遠古洪荒等故事,具有典型的民族史詩特徵。

 這些都是對人們道德觀念、行為活動產生深遠影響的文化結晶。

//////////

在張立玉看來,因為語言的障礙,很多少數民族文化中的經典傳播的途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南方的少數民族眾多,比如雲南就有25個少數民族,其中還有11個跨境民族,他們的典籍留存相當豐富,文化歷史獨特悠久,十分值得研究和傳播。」

張立玉迫切希望能把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推廣到全世界的文化背景之下,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燦爛文化向全世界展示,把中國故事講生動、講精彩。

起初,團隊做的很多項目都缺少標誌性科研成果,團隊遇到發展的瓶頸。後來經過多次調研,張立玉意識到,未來他們要做的項目必須凝鍊一個方向才有價值。於是,團隊決定將少數民族與語言學結合起來,對中國的少數民族語言進行翻譯,使其走出國門。

「為什麼要做土家族文化翻譯研究?」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張立玉不厭其煩地解釋了許多遍。由於學校地處湖北,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們首先選擇了土家族的文化翻譯研究。

經過了幾年的努力,在前期積累的基礎上,2014年,土家族主要典籍英譯及研究正式獲批為國家項目,內容包括創世史詩、擺手歌以及梯瑪歌。

「我們的目標是把南方少數民族的重要歷史典籍都用外語展示給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民族百花齊放、燦爛悠久的文化,這既是民族院校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也是我們的驕傲。」張立玉說。

2014年7月,團隊深入湖北省恩施苗族土家族自治州來鳳縣進行實地考察。一年後,他們帶著翻譯初稿,啟程前往湖南省龍山縣。因為《梯瑪歌》《擺手歌》是口傳文學,需要有人唱完之後把它記錄下來再整理,為了更好地翻譯,團隊成員經常進行實地調研。

他們每次會花費大概一周時間,與當地人交流、體驗土家民俗、開座談會、拜訪專家等。四年內,團隊裡的每個成員都多次前往土家族地區考察。

 團隊成員與土家族文化專家及民間藝人合影 

作為少數民族典籍作品,張立玉深知這一英譯工作的不易。大量的土家文化特色詞彙,涉及土家宗教、歷史、地理等方方面面,這對譯者構成了一定的挑戰。為了高度真實傳達原作的思想內涵與藝術風格,團隊十分注意降低「漢語過濾器」的幹擾作用。

在翻譯「服司妥」「報家先」「和事錢」等土家詞語時,他們會靈活採用音譯、音譯加注等方法,幫助讀者理解。面對「呃埋」「揉昂」「嗨嗨」等口頭詞,他們會以英語中的感嘆詞替代,儘可能保留原文的表演特徵。

《擺手歌》中,有一章記載了土家族人民的民族遷徙之旅。「草鞋九十九雙穿了,光棍九十九根斷了。太陽出哩落了,月亮出哩落了,幾年幾月走了哩,曉也曉不得哩。」

這也可以用來形容團隊的翻譯過程。四年來,譯稿經歷4輪專家評審、翻譯團隊交叉互校,幾經打磨,才呈現出如今的模樣。

「大田九十九丘做成了,土九十九塊做的成了」,翻譯工作雖然冗長繁瑣,但團隊在張立玉老師的帶領下,辛勤耕耘,最終「做成」了《擺手歌》和《梯瑪歌》這兩塊「田「和」土」。

這只是漫長翻譯之旅的兩個驛站。

「把南方少數民族的重要歷史典籍都用外語展示給世界!」為了這個理想,這些年,團隊作了很多努力。

為培養民族典籍翻譯人才隊伍,他們實施了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計劃,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外國專家局等單位保持長期戰略合作,選派了一批青年骨幹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進修訪學,現已初步形成梯隊化、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才培育體系。

       他們會同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方少數民族研究中心等單位,不斷促進民族典籍翻譯與民族社會學、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為典籍翻譯註入民族文化內涵。

團隊成員到恩施進行實地考察

團隊目前與雲南古籍辦達成共識,準備長期合作,更好地去做典籍翻譯工作。其中,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文庫翻譯研究基地英譯的苗族、彝族、納西族、白族、傣族、哈尼族、景頗族和漢族等10餘個民族的20餘部典籍文獻現已進入定稿和校稿階段,即將出版。

「月亮掉落天亮了,草鞋穿著路走要,山山嶺嶺路過著,大小河流過著。」太陽升起,草鞋穿上,中國南方少數民族文庫翻譯研究基地的學者們將繼續翻山越嶺,踏實前行。



「這樣優美的文字,這樣優美的畫面,這樣優美的想像,不能不令人陶醉。不能不令人想把它翻譯給外國讀者看一看,讓他們也陶醉一番,想像一番,感受一番。」王宏印在序言中這樣寫道。

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民族典籍可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將中國文化傳播出去的同時,也滋養著世界文明。

//////////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字編輯排版 | 陳雪兒 農詩祺 張雅楠

圖片視頻來源  | 外語學院

責任編輯 | 陳鵬冰

投稿郵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uec1951-

相關焦點

  • 圖書翻譯究竟有多爛?起底譯者江湖:有人0元接單,有的人工翻譯比機器翻譯還差,編輯累到吐血!
    但由於這本書此後半年一直沒有出版,譯者的稿酬也沒有著落。此後,北京吉版圖書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崔文輝在合同上簽字,約定出版後付款,基本稿酬65元/千字。黃加南後來交的稿件達137188字,折算後的稿酬應為8917元。不過,讓這位譯者沒有想到的是,雖然交稿的時間比合同規定的時間早了四個月,但是這本書並沒有如期出版。
  • 譯界專家王之光副教授指導外語學院WeE學生翻譯團隊
    譯界專家王之光副教授指導外語學院WeE學生翻譯團隊 時間:2020年12月07日    編輯:外語學院    來源:     瀏覽次數:次 2020年12月3日中午,譯界專家王之光副教授、林晶晶老師和WeE學生翻譯團隊的同學們就近期的翻譯任務展開探討,王之光對WeE學生翻譯團隊的同學們進行了指導,指導內容涉及翻譯搜索、翻譯求證、文學翻譯,譯者身份和翻譯實踐等方面
  • 【新譯者訪談】竺家榮:我從根兒上來說是比較自卑的,翻譯是為了...
    第一,允許刪節以及朦朧化處理;第二,翻譯了這本書,你就出名了。」從九歲開始學日語的竺家榮,直到四十歲才終於等來了獨自翻譯一本書的機會,然而面對的卻是這樣一本「有傷風化」的小說。翻還是不翻?竺家榮面臨著艱難的抉擇。「進了外語學校,將來就是大使夫人」竺家榮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 這本書能出版真是太難了......
    這是《夢遊人》的第一篇推送,發文之前,我們在《夢遊人》的微信粉絲群裡做了個「你是怎麼知道這本書的」調查,投票結果顯示,有1/3的讀者是通過米蘭·昆德拉知道這本書的。實際上,譯者流暢也是「因推崇米蘭·昆德拉,矢志翻譯對其影響至深的赫爾曼·布洛赫」,才翻譯了這本書。編者同樣是因為喜歡昆德拉,在機緣巧合之下,才有幸成了這本書的編輯。那麼,說昆德拉是布洛赫和中國當下大多中青年讀者的媒人,應是不為過的。
  • 盤點:2020年我們有哪些書翻譯成了外文?
    今年幾乎每一本新書的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不能一一詳述,這裡挑選一些,與大家分享。一 獲獎作品及一本值得紀念的書首先,值得高興的是,2020年我們有兩本書入圍或獲得了重要的國際獎項。這兩本書都出版於2019年。
  • 《紅樓夢》被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 外文譯者原來這麼拼
    《紅樓夢》共翻譯成了多少種語言、有多少外語的全譯本?李晶首先強調,《紅樓夢》的翻譯不僅是外國語言的翻譯,還有少數民族語言翻譯。馮其庸、李希凡先生主編的1990年版《紅樓夢大辭典》,裡面的譯本研究是當前譯介研究的基礎。全世界最早的《紅樓夢》外文全譯本是漢朝對照文,朝鮮的樂善齋藏的一百二十回譯本。
  • 前輩們怎麼學外語?華東師大帶你看這場「寶藏展覽」
    1990年,虞蘇美、李慧琴老師主編的《大學英語聽力教程》出版,被全國700多所高校廣泛使用。此外,外語學院還有曾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教授英語、被英國記者評價「語音之優越勝似牛津音」的翁賢青老師以及創造了「交際教學法」的「共和國女將軍」趙織雯老師等諸多教學名家,他們「先人一步」的超前意識、孜孜不倦的奉獻精神,為外語交際人才的培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原來前輩們這樣學外語!這個「有溫度」的展覽重溫七十年外語學科...
    1984年,由張民倫老師主辦的Step by Step英語聽力入門教材出版,瞬時風靡全國,截止到目前共出版3版,總印數達到了2000多萬冊,其中第一版重新印刷了70次,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1990年,虞蘇美、李慧琴老師主編的《大學英語聽力教程》出版,被全國700多所高校廣泛使用。
  • 原來前輩們這樣學外語! 這個「有溫度」的展覽重溫七十年外語學科...
    師大的外語教育尤其重視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通過興建電教室、編寫聽說教材、改革語音課程、舉辦英語演講或歌曲比賽等形式幫助學生練習聽力、糾正口音,提升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的熱情,進而拓展國際視野。1984年,由張民倫老師主辦的Step by Step英語聽力入門教材出版,瞬時風靡全國,截止到目前共出版3版,總印數達到了2000多萬冊,其中第一版重新印刷了70次,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
  • 寂寞翻譯事:譯者活在借來的生命中
    劉:其實一開始我完全不知道那幾本小說的作者是猶太人,所以我並不是有意為猶太裔美國作家發聲。我在印第安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周圍沒有什麼中國朋友,隻身一人,非常寂寞。有一天我在書店偶然看到《夥計》這本書,在那之前我從來沒聽過瑪拉末這號人物。這本書我一看就迷上了,於是幾乎把他所有的作品都找來看。
  • 譯者康太一:沒有考證的翻譯是不負責任的
    >朱迪和她的終生伴侶弗蘭克·威廉士新民說今年出版了一本書康太一,《好狗朱迪》一書的譯者,留英碩士,文學博士,副教授。現任教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她在翻譯這本歷史紀實小說的過程中,圍繞作品文本,進行了嚴謹的史實考證,撰寫譯者注45處,字數多達4000餘字,為讀者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延展性信息。
  • 傅雷獎鼓勵青年譯者 翻譯要趁早嘗試
    10月底時,第12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公布了終評名單,十部作品入圍。今年入圍傅雷獎終評的作品依舊充分體現了中國當代法語翻譯界的多樣活力。2009年傅雷翻譯出版獎創立,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每年,傅雷獎評選出兩部譯自法語的最佳中文譯作,文學類和社科類各一部;從2013年起,還設立了新人獎,以鼓勵年輕譯者。
  • dinosaur,為什麼不翻譯成「戴娜嫂」?
    為什麼不翻譯成「戴娜嫂」、「戴娜龍」,而是翻譯成「恐龍」?求解釋!謝謝!中國以前沒有的國外動物,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有多種方式。至於採用那種方式,常常取決於第一種流行的譯法。比如Trump翻譯逐漸固定為成「川普」還是「川普」,就看在哪個地域流行了。好吧,Trump不是動物!tree frog(樹蛙),這都不用凌哥解釋的啊。
  • 青年譯者陸大鵬:學好英語,多讀原著 | 譯 • 名家
    「我是一個老老實實的工匠」澎湃新聞:你是如何走上翻譯的道路的?陸大鵬:我專業學的是英語,一開始做翻譯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那個時候還不用電腦,所以經常用一個很笨的辦法——把翻譯的文章手寫下來。有一位譯者叫Gregory Rabassa,他將馬爾克斯的作品翻譯成英語,非常出彩,當然可能西班牙文的原著會美妙一萬倍;另一位出色的英譯者是Jane Rubin,他翻譯了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等,我上中學的時候,看《挪威的森林》中文版其實沒什麼感覺,後來讀了英文版,哇!真的是非常棒。
  • 譯者||傅光明計劃十年翻譯完成《莎士比亞全集》,前兩輯九本已出版
    朱生豪、梁實秋、卞之琳、孫大雨、方平、辜正坤……翻譯莎士比亞同樣是個永不停歇的進程。11月3日,第21期「光啟·望道·思南」讀書會以傅光明新譯《莎士比亞全集》為主題,在上海師範大學光啟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計劃出版的「新譯莎士比亞全集」總計38部,是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執行主編傅光明計劃用十餘年時間以一己之力完成的翻譯工程。
  • 「翻譯中每一個字都很重要」,傅雷獎鼓勵青年譯者翻譯要趁早嘗試
    10月底時,第12屆傅雷翻譯出版獎公布了終評名單,十部作品入圍。今年入圍傅雷獎終評的作品依舊充分體現了中國當代法語翻譯界的多樣活力。2009年傅雷翻譯出版獎創立,旨在促進法語文學及學術作品在中國的翻譯和傳播。每年,傅雷獎評選出兩部譯自法語的最佳中文譯作,文學類和社科類各一部;從2013年起,還設立了新人獎,以鼓勵年輕譯者。
  • 《哈利波特》譯者姓名被"山寨" 起訴兩齣版社維權
    曾翻譯過《哈利·波特》系列、《少女安妮》等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家馬愛農(圖),昨天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稱中國婦女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涉嫌抄襲其譯本。   兩版詩歌翻譯竟然相同   馬愛農稱,去年11月她在一家書店看到一本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譯者署名為周黎的《綠山牆的安妮》。她翻開一看,大為吃驚,因為大部分章節與她翻譯的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一字不差,兩個譯本相似度高達90%以上。
  • 重溫鄭振鐸翻譯思想 踐行譯者主體理念
    當時翻譯工作者的信心倍增,他們對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有了更充分的認識,也帶動了更多的翻譯愛好者投入翻譯活動,探索翻譯技巧。促進世界文學交流。「翻譯者在一國的文學史變化更急驟的時代,常是一個最需要的人。」鄭振鐸鼓勵譯者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積極發揮主體作用,選擇適合當時國情的外國文學進行翻譯,旨在改變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引導國人接觸先進思想。
  • 譯論||戴文靜:中國文論英譯的譯者行為批評分析——以《文心雕龍》的翻譯為例
    [6] 譚載喜.譯者比喻與譯者身份[J].暨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120-121.[7] 許鈞.翻譯論[M].譯林出版社. 2014: 244;247.[8] 餘虹.中國文論與西方思學[M].三聯書店,1999:39.[9] 宇文所安.中國文論:英譯與評論[M].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 英語四八級考試差點難產?原來靠這位《簡·愛》翻譯家據理力爭,哪...
    他,還是《簡·愛》《老人與海》等世界名著的譯者,其翻譯的《簡·愛》版本被節選編入高中語文教材,也被央視「朗讀者」節目作為推薦讀本。今天,這位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現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老教授黃源深8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