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熱門:情緒崩潰的孩子,有多可怕?

2021-01-10 男孩派

情緒失控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講理,不是吼叫,而是需要被「看見」。

——鹿媽

作者 | 哎呀媽

來源 | 女兒派原創(洞見旗下帳號)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

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每次輔導作業都會崩潰,每次大哭時都會說出想自殺的話,該怎麼辦?

題主說,女兒平時的作業量大,可效率不高、不細心、自尊心特別強。

每次輔導作業,女兒不耐煩就會情緒崩潰,哭鬧不止,甚至還說了「要自殺」。

他和妻子試了很多辦法安撫女兒,可再怎麼表揚鼓勵、好言好語,都沒效。

如今他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只好發帖求助,希望能得到些幫助。

一石激起千層浪。

答主們獻良策妙計後,還忍不住感慨一番:

「太理解你的心情了,我和孩子他爸也是摸索著走過來的。」「用我曾經失敗的經驗告訴你,問題其實是在父母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聽你聊你女兒的表現,我仿佛覺得是我老公在吐槽我。」

家長朋友圈流傳這麼一句話:

不怕孩子調皮搗蛋,最怕孩子情緒崩潰。

孩子一言不合摔東西、聽到「不」字就大哭大嚷、不合意就打人……

種種崩潰的場面,令人慾哭無淚。

為什麼平日裡像天使一般的孩子,明明沒有罵他打他,可仍會出現情緒失控的情況呢?

孩子崩潰的情緒

正在說「我不行」

《超級育兒師》中,馬學琴是個單親媽媽,平時照顧患有眼疾的女兒,生活很不容易。

雖然女兒活潑開朗,生活自理能力強,可脾氣特別暴躁,一發起火來,容易失控:

扯著嗓門大聲尖叫,滿地打滾,甚至還會對她拳打腳踢。

為了讓女兒「冷靜」下來,她試過把女兒鎖在門外,也試過消失不讓女兒找到。

方法用盡,情況毫無改變。

看到女兒經常性「發作」,她心力交瘁,憂心忡忡。

無奈之下,只好求助蘭海,希望專家能夠「治治」女兒,讓女兒變得正常一點。

專家一來,就發現問題所在:

女兒一有情緒,媽媽的做法反而成了失控的助力。

比如,為了鍛鍊女兒眼力,媽媽會要求女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穿珠子」任務。

不完成,沒飯吃。

女兒反抗無效,只好趴在地上,左手拿珠右手拿線努力「穿」。

因為看不清,女兒怎麼穿也穿不進,一急,還把珠子全部踢翻。

面對這樣的情況,媽媽二話不說,直接怪女兒沒完成任務,不準吃飯。

被媽媽這麼一「罰」,孩子情緒徹底崩潰了,尖叫聲充斥整個家。

作為旁觀者,蘭海看完倍感揪心:

心疼無能為力的女兒,也痛心拒絕的媽媽。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說:

「孩子任性、發脾氣是因為他們的生理和情感的發育超過了自身的溝通能力。」

孩子的每一次崩潰,不過是在傳遞一個信息:

「媽媽,我看不見,幫幫我;媽媽,我肚子餓,請給我吃飯;媽媽,我不會,告訴我……」

可媽媽感受不到,反而一個勁地把女兒往外推,才讓失控的場面愈演愈烈。

發展心理學理論說,未成年孩子的情緒情感是不穩定的,年紀越小,越容易衝動。

當煩躁、痛苦、糾結時,他很難用合宜的方式發洩表達,就容易瀕臨失控。

如果身邊的人一而再再而三拒絕伸出援手,那麼對他而言,就更是毀滅性的打擊。

其實,孩子也想照著別人的要求來做,可他自身年齡和發展水平有限,想要控制好不穩定的情緒,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負面崩潰,不過是孩子的「求助信號」。

他沒辦法遏制住「負面情緒」這條惡龍,急需父母齊心協力的幫助。

讀不懂孩子的「我不行」

只會讓孩子更痛苦

記得一次,在商場裡看到一個小孩吵著要買玩具。

一開始,媽媽平心靜氣跟孩子講道理,可孩子不聽。

媽媽一煩,聲音一下子拔高了好幾倍:「再鬧,媽媽就走了。」

聽到這,小孩直接大哭起來,還坐在地上死命不肯走。

媽媽就更生氣了,想把孩子扯起來拉著走,可孩子很倔,怎麼弄也不願起來。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媽媽有點受不了,「啪」一聲直接打了孩子一記耳光,然後就死拽著孩子走。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看得我心裡直發顫。

以暴制暴,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這個場景下,孩子需要的已經不是玩具了,而是父母的理解和妥善對待。

父母越是簡單粗暴忽視孩子的情緒,就越容易將茫然失措的他置身於孤立無援的處境中。

陶行知說過:

「我們對於兒童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難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小歡喜》中,英子多次表達想要上南大的想法,可媽媽始終不同意,還不斷督促英子要以「清華」為目標。

在煎熬和壓力下,英子情緒崩潰了,發瘋似的跑去海邊要自殺。

可媽媽還是不懂,不斷反問英子:

「你為什麼非要去上那個南大呀?」

都到了這樣的地步,自己還得不到理解,英子多年來的委屈,一下子崩了,心如死灰。

每個孩子內心都特別敏感,他們有害怕,有無能為力的時候,當無法被理解和看見時,他們便無法感受到愛和關注。

這樣的「忽略」,容易讓他們喪失鬥志和生命活力。

就像是被堵住了求助的口,想好好說,說不出來,瘋狂大哭,也沒辦法被理解。

這樣下去,難以言表的痛只會傷害孩子的一生。

西班牙作家珍妮弗·德爾加認為,沒有能力表達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都是「情緒文盲」。

傳遞給孩子知識能讓孩子走得高,幫助他控制情緒,成為「情緒管家」,才能讓孩子走得遠。

聰明的父母,在面對孩子情緒崩潰時,都懂得做這三件事:

1. 用擁抱替代說話

先別和他說太多話,更不要急著講道理,直接擁抱,安撫他此時此刻不安的心情。

有一次安吉在拍電影,因入戲太深,一時間緩不過來,情緒失控大哭了起來。

當時爸爸沙溢什麼話都沒說,只是緊緊抱著他,用手輕輕撫摸讓他冷靜下來。

這一記擁抱,讓安吉感到踏實安心,慢慢地,他的情緒也平復下來。

要知道,當孩子情緒失控時,腦子和外界是斷了聯繫的。

與其跟他說,不如直接用擁抱來告訴他:「孩子,別怕,爸媽在呢。」

2. 嘗試理解孩子的情緒

嗯哼有一次被硬物扎到了腳,痛得把家裡的玩具到處亂扔,還大喊大叫。

看到這個情況,霍思燕先是坐在嗯哼旁邊安撫孩子,然後主動用自己的腳去扎硬物,表示真的「太痛了」。

看到媽媽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後,嗯哼很快就不哭了,還要給媽媽吹吹。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崩潰大哭,我們父母要做的是接納他的情緒,理解他的感受。

哈佛大學博士喬拉米卡利說:

「同理心讓我們更有意義地、滿足地與他人連接,是建立愛的關係的核心。」

父母的同理,會讓他覺得自己被理解,慢慢地,他的情緒困擾也會減少。

3. 找對發洩情緒的切口

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等於贊同。

相反,在同理之後,父母要告訴孩子該如何正確發洩負面情緒。

辨別清楚容易導致失控的原因,從源頭上減少問題的發生,同時引導孩子嘗試用正面行為來宣洩。

比如用語言表達出來、用文字記錄下來,或者用恰當的運動方式釋放負能量。

孩子知道情緒是有辦法解決時,他就不再陷入自我苦惱中,受情緒的奴役。

沒有一個孩子喜歡放任自己的情緒不受控制,這會讓他們覺得丟臉不安、害怕受罰。

當父母對孩子的全部表示理解和包容時,他們才會有勇氣在父母面前展示真正的自己。

父母和孩子之間,本該架起溝通愛的橋梁。

別在孩子被動關閉輸送愛的大門時,父母只想破門而入或視而不見。

相信在父母的愛和關懷下,孩子定能日漸成為一個能夠感知自己、接納自己、成就自己的大人。

教育有章有法,才能培養出人格健康的陽光少年。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壓抑的情緒爆發後有多可怕?
    張東升、周春紅和朱朝陽,是我最想深挖的三個人,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隱藏原始情緒,悄然中做了次生情緒的奴隸。鈺兒小科普:【原生情緒】是內心的第一情感反應。【次生情緒】則是對【原始情緒】做出反應的情感反應。
  • 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很多人有了孩子之後,都會發出一句感慨,那就是「小孩的臉簡直就是六月的天啊」。確實,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比較善變,可能上一秒他們還在抱著玩具玩耍,下一秒就傷心欲絕,大哭大鬧。雖然孩子們的行為看起來很難以理解,但是生活當中,就連家長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更何況是孩子呢?
  • 小夥單車逆行被抓,崩潰爆哭:情緒穩定,是成年人最稀缺的能力
    直到,視頻裡那個「情緒崩潰」的小夥子,不得不跑到知乎熱門問題的下面去袒露當時的細節,並且希望大家不要再罵他女朋友了。事實上,他女朋友之所以會催他,是因為當天他答應了和她一起吃晚飯,等了他很久。而且因為等著他吃飯,所以沒有帶鑰匙。
  • 比崩潰更可怕的是,年輕人沒有情緒了
    文 戈多比起用成功學要求年輕人的「控制好你的情緒」,我們更需要的是龍應臺在80年代鼓勵大家的——「我受夠了,我很生氣」。我們的「工具人」屬性被日益強化,豐富的情緒顯得不合時宜。從踏入職場的第一秒,成功學就開始向你販賣:合格的成年人,需要與憤怒與眼淚保持距離,厲害的人,早已戒掉了情緒。因為情緒與工作效率成反比,因為情緒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面對著這些鋪天蓋地的「情緒管理」職場秘籍,我們將負面情緒壓在箱底,學著做「不動聲色」的成熟大人,就連崩潰也要悄無聲息。
  • 孩子情緒崩潰的時候,你會比他還崩潰嗎?
    大概是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所以我在面對月寶偶爾鬧情緒時,都能夠坦然接受。因為我知道,咱們大人眼裡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會讓孩子的世界天崩地裂。孩子一發脾氣,自己心裡就開始冒火,恨不得打孩子一頓讓他停止哭鬧。孩子情緒崩潰,自己比他還崩潰,瞬間陷入束手無策的狀態。
  • 孩子情緒崩潰,家長別急著安慰,不妨試著從四個方面引導
    即便是孩子,他們也會有崩潰的時候,因為每個人都有忍耐極限,對於不善於管理情緒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忍耐限度更低。所以生活中,孩子經常會有情緒波動比較大的時候,悲哀的是,有些家長居然強行要求孩子聽話,甚至連哭泣的權利都不給他們。
  • 《白色月光》情緒崩潰時,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女人該懂婚姻定位
    卻沒有想到忠厚溫和的丈夫,也會有叛變的一面。知道真相後,終於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大哭。這一哭引廣大群眾評論,情緒崩潰時,到底該不該在孩子面前哭?連孩子都不帶,算什么女人?情緒崩潰時,到底該不該哭?可能社會已經習慣對已婚女人,期許和要求太高。 這也就是越來越多90後00後女性,恐婚的部分原因。有時候哭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是一種錯誤。
  • 闢謠:孩子哭鬧採用「冷處理」?三種方法處理孩子情緒「崩潰」
    在家中有一些小的不滿意就哭,甚至到了大學,遇到同學間的一些矛盾,也總是躲在宿舍哭。在嬰兒時的前語言期,孩子是情緒化表達的,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幼兒期要慢慢地學習用語言來表達情緒。但此時,如果父母一味冷處理。孩子就沒辦法學會如何轉換表達方法,最終永遠停留在了前語言期。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樂樂媽媽看來很微不足道的日常問題,在樂樂眼裡卻成了負面情緒的來源。一、為什麼孩子負面情緒這麼多?在《爸爸去哪兒》中,大家認識了田亮的女兒森碟。在節目一開始的時候,森碟帶給人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比較愛哭。選房子時,因為沒有選擇喜歡的房子而崩潰大哭,在與爸爸短暫分離時崩潰大哭,甚至于田亮都在吐槽女兒說「你是來表演哭的嗎?」
  • 情緒不穩定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 類似的悲劇時刻都在上演,情緒不穩定,到底有多可怕?01情緒不穩定,是一個家庭的隱形殺手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出車禍住院,而導致這場車禍的,就是情緒異常。 他的妻子生完孩子後,情緒一直很不穩定,總是喜怒無常。
  • 知乎熱門:什麼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卻沒有?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什麼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卻沒有?職場導師的鼻祖卡耐基就曾說過"失敗者都有不同缺陷,但成功者卻擁有許多共同的特質"。所謂的成功者,其實是掌握了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一些能力。我身邊就有個這樣的例子:有一次,因項目經理臨時有事,於是安排了最熟悉項目的程式設計師阿亮來給顧客進行產品演示。阿亮被趕鴨子上架進行產品介紹,本有點內向的他於是乾脆破罐子破摔,連臉都不要了,在產品的演示會上各種葷素不忌的段子橫飛,表現十分亮眼,給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知乎頁面崩潰 回應稱機房故障正在緊急修復
    《知乎頁面崩潰 回應稱機房故障正在緊急修復》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遊俠 KK 再訪知乎 叩問人類未來的模樣當自然進化融入了技術進化,這個世界上有了第七類生命——technium(擁有技術的人)。
  • 知乎900萬人討論:突然討厭自己的孩子,我是生病了嗎?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話題非常火,引發了900萬人次的討論:突然開始討厭自己的孩子,不想再愛他,我是病了嗎?是啊,這位媽媽在有孩子之前,經常跟我們一起聚餐、跑步,有了孩子之後,有很多時間沒見到她了。微信上跟她聊了幾句,她說整天照顧孩子,忙得脫不開身。稍微離開一下,孩子就各種出問題。因為長期不鍛鍊,她身材已經嚴重走樣,體重增加了50多斤。想必很多媽媽都感同身受。有了孩子之後,自己的生活基本上都被育兒瑣事所佔據。
  • 家裡有個戲精上身的媽媽有多可怕?套路起孩子有千萬個理由
    文|秘籍君坊間有這樣一句話: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媽媽的套路。昨天,和朋友聊起家裡的熊娃子。我才算是明白,當媽的具備一些演員的基本素養是多麼重要,家裡有個戲精上身的媽媽實在是太可怕。特別是遇到這種善於玩心理戰術的媽媽,熊娃子是分分鐘繳槍投降。
  • 孩子總有消極情緒?利用「思維導圖」,擊敗孩子的「情緒怪獸」
    每次孩子有消極情緒的時候,家長總是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在家長看來,孩子的生活無憂無慮,根本沒有什麼可煩心的事情。但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情緒,哪怕是孩子,也總有自己的開心和難過之處。家長想要了解孩子的消極情緒,首先就要明白到底什麼才是情緒。
  • 丈夫忘買雞腿被妻子捅死:情緒失控,到底有多可怕?
    控制了情緒,也就控制了人生。前一陣微博上有個熱搜讓人看了痛心又震驚:丈夫忘買雞腿被妻子捅死。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第一反應都以為是玩笑,覺得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荒謬的事情發生。原本只是一件小事,卻成為了人命案,這其中有多少外力因素暫且不談,但毫無疑問,這場悲劇的源頭是盛怒之下失控的情緒。多少次,原本簡單的口角或摩擦在情緒失控之下逐漸升級,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寶媽A:"我家小孩最近總是哭著說爸爸媽媽不愛她了,其實就是家裡老人寵得過頭了,一旦有什麼不順她的意就大吵大鬧。" 寶媽B:"我家小孩子是太敏感了,看個動畫片裡面有人物死了都能哭的稀裡譁啦的,在學校又是一個十足的小霸王,最近還會打人了"。 每個孩子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
  • 王斯然情緒崩潰,拒絕給孩子餵奶,婆婆不高興,GAI夾在中間難做人
    因為餵奶的時候婆婆一直在一旁看著她,讓她很不自在,而且這時候家裡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孩子身上,導致王斯然情緒崩潰,所以她不想繼續給孩子餵奶。 GAI也很無奈,作為兒子,他理應孝順媽媽,但是他同時是王斯然的老公,當老婆的情緒崩潰時,他也不能不管,夾在中間的他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種婆媳關係。
  • 兒子不聽管,媽媽吃安眠藥割腕自殺:不會管理情緒的父母有多可怕
    9月2日,江蘇宿遷因為孩子不聽話又不服管教一位媽媽情緒崩潰自己反鎖在屋內吞下安眠藥,割腕輕生消防員破門進屋時,這位女子已經躺在地上,陷入了昏迷,在她身旁,放著一把沾血的菜刀,左手腕有一道割裂的傷口,鮮血一直流到了身旁的蓆子上
  • 知乎熱門:00後性觀念有多開放?
    00後的有關於性的觀念有多麼開放?這今天知乎熱搜第一的問題。我突然就想到了自己,因為我也是00後。那時候我喜歡看科普書,有次得到一本新書,剛翻開第一頁就在介紹兩性知識。上面有男女身體構造、精卵從哪裡來以及結合過程等等。於是在有些孩子還蒙蔽在「你是我從垃圾堆裡撿來的」這一謊言之中,我已經知道一個小孩是如何一步步從數微米的小細胞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