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這幾家老字號,歷經幾十年,依舊很火爆!

2020-12-28 愛吃愛玩的地瓜

哈爾濱作為一個小古董城市,不管是建築還是美食,都是很有歷史的。在哈爾濱有很多的街道和房子都是歷經百年歷史,流傳到現在,有些食物更是火了幾十年甚至百年,至今一直是生意火爆。而這些火爆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好吃」,都是哈爾濱的老字號,名氣更是口口相傳傳出來的。所以哈爾濱都有哪些「好吃」的老字號呢?

老廚家

這家店的歷史非常的悠久,這是東北名菜「鍋包肉」的發源地。都知道東北鍋包肉,而這家店是就是第一家鍋包肉。很多的綜藝節目都在這裡吃過飯,像是韓國的不少節目都來這邊吃過,《新西遊記》《兩天一夜》等等都來過這裡,而且吃的是讚不絕口!

老仁義

老仁義是哈爾濱著名的回族清真老字號,到現在也有百年歷史了,兩檔臺灣節目愛玩客和美食大三通都報導過。

他家的傳世品牌牛肉蒸餃最有名了,在只有230平米的小店裡,每天都要製作300多屜(50多公斤),供不應求。扒羊肉條口口香嫩,回味無窮;鍋包肉很有東北特色,烤魚味道濃鬱,幾十年的老店了,依然人氣十足被大家稱讚。

北三沙家燒麥

北三沙家燒麥已經開了百年,從1910年開始的,到現在一百多年了,大大的肉餡稍微涼一下之後就可以吃了,勁道的燒麥皮,還有點濃濃的麥香味兒,裡面的肉餡更是不油不膩,香味兒四溢,汁水充盈的肉餡,簡直是看到之後就開始慢慢的吞咽口水!

以上便是哈爾濱的老字號了,個個都有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歷史。在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這些老字號依舊保持著從前的味道,也真的不得不佩服!

相關焦點

  • 一家火了幾十年的老字號!
    在成都的川師大可謂遍地都是各種特色小吃,然而有一家賣了幾十年的老字號水餃,卻是如此讓人「神往」!然而這家如今開了幾十年的老字號水餃,為何會越來越火呢?他們家的水餃已經在成都各地開設了分店,但唯獨在川師大這家總店,生意最為紅火!
  • 青島這幾家老字號美食店,食物雖質樸,但百吃不厭!
    今天將為大家整理幾家青島的老字號飯店,一起去看看吧!春和樓飯店春和樓創立於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青島市一家餐飲百年老字號,也是山東省歷史比較悠久的著名魯菜餐館。是青島連續被國內貿易部和商務部共同命名的中華老字號餐飲企業,主要經營正宗魯菜和海鮮特色菜。
  • 深圳八大深藏不露的老字號餐廳,你知道幾家?
    深圳這八大深藏不露的老字號餐廳你知道幾家?但這是老蛇口人一定知道的地方,環境這麼多年了都沒怎麼變過,挺懷舊。北京餐廳從開始到現在,最出名的是麵食,尤其是餃子和大餅,有食客曾經從羅湖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去買2斤大餅。從1993年,北京餐廳開始做北京烤鴨,用的是北京空運的填鴨,但在北京吃是230元,在北京餐廳卻只要128元。
  • 老底子上海寧誰能逃得過這些「老字號西點」?
    他們家的奶油小方甜度適中,奶油綿軟細滑,入口即化,菌菌每次吃的時候,都細細的回味口中的香甜,百吃不厭。想進國際飯店西餅屋的門,從排隊開始!「到底是什麼樣的西點,讓上海寧心甘情願的在這排隊呢?」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在排隊的時候,心中都會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當然是因為國際飯店的西點足夠特別!
  • 烏魯木齊必吃的17家老字號餐廳,最久的居然已經上百年了!吃過10家...
    為了做出色香味嫩,不羶不膩的羊肉,煮幾隻羊鍋裡放多少水?肉煮到什麼程度放調料?每種調料究竟該放多少?調料都精確到幾克甚至是幾微克?通過多年實踐早經摸索出標準化製作工藝了。」 在老字號店裡,能夠一口氣開200多家分店的,也屬四十九莫屬了。
  • 這20家武漢老字號一定讓母親節倍感溫馨...
    吃飯要拍照,旅行要打卡健身要曬圈,節日當然要準備禮物母親節將至還在抓破腦袋想著該送啥收好這篇武漢本土老字號盤點給媽媽一份不一樣的母親節禮物老字號歷史悠久,世代傳承,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從而造就了武漢這座城市今天的面貌。
  • 冬至大如年,煮餃話團圓,這幾家餃子館太上頭了
    愛吃鍋貼的食客,「良心」鍋貼不可錯過,蘸上辣椒油和醋,口感香脆,鮮香至極,你還可以在調料區搗幾瓣蒜,有滋有味。餃子就酒,越吃越有。雖然環境普通了些,但這也絲毫擋不住吃貨們的心。都知道山東以海鮮出名,這家山東餃子館恰好保留了這一特色,店內海鮮、燒烤、小菜一應俱全,讓你不糾結,一次吃個夠。山東餃子配海鮮,一口餃子一口鮮。這次來才知道,他們是航空路蝦貝臻山東餃子的分店,總店已經開了近20年,老顧客還能尋著味找來!
  • 哈爾濱也能吃到了!歷經四代百餘年不衰,秘訣就在這碗面裡!
    臺灣到哈爾濱的
  • 十二家上海老字號,全部吃過才算的上真正了解上海!
    上海哈爾濱食品廠成立於1936年,前身是福利麵包廠,當年創辦人楊冠林曾在哈爾濱做過麵包生意,而後來到上海闖蕩,將俄羅斯風格融入到麵包生意中,因此得名「上海哈爾濱食品廠」。如果想吃他們家的杏仁排一定要趁早去,火爆到經常售罄。外皮是酥脆的杏仁片和焦糖,被烤呈微焦,咬上一小口,都能品到香濃的黃油味兒,還真的是勾起你溫馨的回憶呢!地址: 淮海中路603號 電話: 021-53832451 021-64370832人均: 50元光明邨大酒家是上海老字號的熟食店,地地道道的國營品牌。
  • 這才是廈門老字號的真面目!!!
    「老字號」對於遊客而言,是一個城市美味的標誌,不吃就等於白來。對於廈門人而言,卻是不能忘記的記憶。記憶中的味道可能遍布在廈門的街頭巷尾,或多或少都曾經光顧過,那不僅只是幸福滿足的味道,更是一代地地道道「手藝人」的縮影~這一次,我們走過中山路、廈禾路、官任路、開禾路,穿梭在思明、湖裡、集美、同安、翔安,只為廈門老字號正名!
  • 杭州最平價的老字號菜館,招牌菜乾隆醋魚幾十年如一日
    孤山路上的樓外樓,還是延安路上的杭州酒家,或是清河坊的百年老字號皇飯兒王潤興,亦或是隨便竄進一個商場找一家平價杭幫餐廳,外婆家或是綠茶。閒暇時間,又會不會走走逛逛杭州的老字號?說到杭州的老字號,沒有比清河坊更好逛的了。
  • 舌尖上的哈爾濱西餐:百年優雅的回望
    圖為剛剛開埠的哈爾濱。哈爾濱第一家西餐店在哪裡?李良考證:第一家的地址在香坊。具體時間是 1898 年冬天,由中東鐵路施工人員開設,由於年代久遠,沒有留下照片和店名,但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一是外僑大量湧入哈爾濱,剛性需求決定了西餐的發展。二是哈爾濱西餐原料價格低廉,稅收減免,提供了良好的商業環境。這一時期哈爾濱西餐館數量高達一百多家。1918 年— 1922 年,十月革命導致大量白俄人湧入哈爾濱,促生了哈爾濱西餐的第二次高潮。
  • 紀錄片《尋味·王家沙》:老字號也可以是"網紅"
    原標題:75年的老字號,也可以是「網紅」 晨報記者 殷 茵 春節的蛋黃肉鬆八寶飯、清明節的馬蘭頭青團、中秋節的榨菜鮮肉月餅……每到傳統佳節,南京西路805號的王家沙門前總是排起長龍,這家中華傳統老字號不知何時起,已經成了「網紅」點心的代名詞。
  • 魔都淮海路上的「老字號」美食
    ,有很多在口味和生存當中難以平衡,紛紛偃旗息鼓退出了魔都的黃金地段,不過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在政府和各方面的作用下,老字號們大張旗鼓地組團回歸淮海路,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洋品牌比肩,讓很多上海人看到了回憶裡生出的新希望,這才是魔都的氣質,先驅和傳統並重!
  • 肉慾橫流哈爾濱
    作為鍋包肉的起源地,老廚家絕對是到訪哈爾濱的必去餐廳。阿球還喜歡把肉在米飯裡剁碎,澆幾勺湯伴著吃!地址:南崗區海關街178號📍張飛扒肉當地最有名的店就是王慶章,在哈爾濱也開了分店,人氣同樣超級高。現選現殺,價格說不上便宜,但絕對的好味道絕不會讓你覺得這錢花得冤。
  • 南昌20年以上的老字號美食竟然超過24家,最想吃第7家!你呢?
    今天邱穎就為大家介紹24家美食老字號這些開了20年以上的老店哪些是陪著你長大的?個人認為挺好吃的,老闆很隨和愛打招呼,他們家的東西都是純手工製作的,很乾淨,湯包超讚,味美肉多。拌粉也很喜歡,有姜有蒜。桂圓湯味濃,好喝。每次路過都會買幾個湯包,愛吃的朋友可以去嘗嘗。
  • 來哈爾濱,你一定要來打卡的幾家美食店
    一,麻朵小酒館麻朵小酒館,位於哈爾濱熱鬧的中央大街上,一進門酒館的布置,就會讓人對老闆浮想聯翩,店面看著不大,但是裡面卻別有一番風味。比如他們家的土豆絲,號稱兩米長,造型十分别致,讓大家眼前一亮。我還非常喜歡他們家的冬瓜球,賣相可愛,是一個個粉色的小球,堆在小碗中,很是好看,味道也不錯。小館裡主打的三生三世桃花釀,是店主人親手釀造的,酒味清淡,粉粉的色調,入口清冽,十分適合女孩子喝。
  • 哈爾濱這20家刷爆朋友圈的餐廳!去過5家算你厲害!
    最近刷爆哈爾濱人朋友圈的餐廳,讓你能一到飯點就能霸屏朋友圈!最近他們都火了!哪幾家你已經去過了?推薦:口水雞、紅燒肉、小米炒土豆絲、蒜蓉開背蝦地址: 上海街A109愛建匯麗廣場A座1F營業時間: 11:00-22:00 超級火爆的擼串聖地。
  • 霸屏魔都土味榜の10家老字號西點,上海人吃了快90年,半天就賣空!
    深扒君狂走12公裡吃了10家網紅甜品老字號就為告訴你哪家好吃哈爾濱食品廠最開始叫「福利麵包廠」。於是1928年,兩位中國人在當時的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開了第一家西餐館。為何起名為「凱司令」,還有兩種說法。其一,是當時有一位司令幫商人租下了門面,為了感謝司令相助之意;其二,當時正值北伐軍勝利凱旋,國人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取名凱司令有紀念此事之意。
  • 這家中國老字號,埋頭做事400年,曾經家喻戶曉,現在少有人知
    在很多年以前,很多東西的壽命都很長。一封信會保存一生,一個行李箱會用幾十年,一件器物要代代流傳。這些器物,每一件都賭上了匠人的名聲口碑、凝聚了工匠心血。從完工的那天開始,就註定了要跟隨使用者一生。可大家慢慢也習慣了,反正用幾年都要換的。但.總有幾個不服輸的匠人,不甘心把自家祖傳的手藝丟了。日復一日,埋頭只做結實耐用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