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失明,6次東渡日本傳下「奇效丸」,直到17世紀仍有人服用

2020-12-23 惠來恆成文化

高僧失明,六次東渡日本傳下「奇效丸」,直到17世紀仍有人服用

咻咻前幾天看到一則舊聞,1985年,日本僧人供奉鑑真大師的佛像到達揚州「省親」,引得二十多萬人參觀。說到中日的交流,由來已久,最少也有上千年的歷史。鑑真作為唐朝佛學交流的友好使者,以六十五歲高齡東渡日本,最後死在日本。乾漆做成的佛像,被供奉至今。如果僅僅是交流佛學,他擔不起這樣的待遇,鑑真當時真的只是弘揚佛學嗎?不是。請聽咻咻慢慢講給大家聽。

鑑真大師何許人也?

鑑真大師俗姓淳于,出生在江蘇揚州,生於公元688年。他的父親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曾受過戒。受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歡佛學典籍。十四歲那年,鑑真隨父去往大雲寺,對那裡的佛學和醫學都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當場請求父親允許他出家。父親看他侍佛之心真誠,欣然答應了這個請求。自此,俗世少了一人,佛門多了一個高僧。佛學上講究五明,其中一個稱之為「醫藥明」。鑑真大師對於醫藥明的研究頗為精深,參加過隋朝皇室醫書典籍的修復工作。在這期間,他跟隨弘景大師學會了「奇效丸」的製作。在唐時,他的醫術就受到了百姓們的讚揚。

鑑真大師為何要東渡?

公元733年,日本高僧榮睿和普照到達中國。其時佛教是日本的國教,卻因為沒有嚴格的戒律制度,僧侶們沒有約束,完全不像樣子。他們來到唐朝後,看到這裡的僧人們最為注重的就是戒律,於是起了特色高僧去日本弘揚佛法的打算。剛好他們找到了鑑真大師。鑑真大師的師父慧思圓寂前曾說,日本的長屋王子信奉佛教,希望他能把佛教傳到日本。雖然說鑑真大師已經五十四歲了,依然信心滿滿地答應下來。

艱難的東渡之行。

唐朝的造船技術落後,去往日本的航行十分艱難,可謂九死一生。公元743年,鑑真大師第一次東渡,結果被門下弟子誣告,當地官府沒收了他們的船隻。接下來的三次,都因別的原因,沒有成功。直到第五歲,鑑真大師雖然沒有到達日本,卻來到了海南島,對當地的醫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六次到達日本。

伴隨著前五次東渡的失敗,公元753年,鑑真大師終於踏上了日本的國土。在弘揚佛學的過程中,他發現日本的醫學還處於起步階段,醫人的事專屬於僧侶。於是他著重給僧人們講五明中醫方明。

司藥的僧侶對於從國外帶來的草藥不明藥理,眼睛已盲的鑑真大師通過吃藥的味覺,手摸藥的形狀,鼻子聞藥味的手段把這些如何用,如何搭配,如何保存一一說得明明白白。不止如此,他還傳下了奇效丸、三陳丸、熱病方、心疼方等藥方,為日本的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拿奇效丸來說,直到十七世紀,日本藥店出售的奇效丸,還是鑑真大師的配方。

公元763年,一代名僧最終在日本坐化,再也沒有回到中國。天皇欽賜他過海大師的稱號,並把他的乾漆佛像供奉起來,成為日本的國寶。到了民國,有人勸弘毅大師效仿鑑真大師東渡傳佛,弘毅大師說:「那裡的海水都是用中國人的血水染成的,我為什麼要去?」可憐鑑真大師醫治了日本人的身體,卻對於後來日本帶給中國人的那場災難始料未及。

相關焦點

  • 在日本封神的高僧第一人,回家了
    公元753年的冬天,幾個弟子淚流滿面,攙扶著高僧鑑真,從海船上走下,雙腳踏在了日本的國土上。這時離鑑真下決心東渡,過去了11年,陪同的遣唐使已亡、多位弟子已故,他自己也雙目失明,九死一生,感慨萬千。東海的那一邊,日本天皇早就企盼高人多年,親自安排他入駐最尊貴的東大寺。不論高官、百姓,都聞訊前來拜謁。
  • 從鑑真六次東渡,淺析慧思轉世日本聖德太子說法之真偽
    引子在中日兩國的交往歷史上,有過這樣一段佛教奇緣,1400多年前的隋朝時期,在後世日本人心目中有著崇高地位的聖德太子,彼時正主政日本,作為天皇的後代,他曾自述為衡山高僧惠思轉世,到了唐朝,著名的鑑真大師曾聽聞此事,因而同意日僧的邀請,歷經六次磨難東渡日本。
  • 鑑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十年間第六次才成功,第五次最悲壯
    其中,日本派來了大量的人才來學習。而唐朝的高僧鑑真(688-763年)東渡日本,也傳播了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公元742年,已經在唐朝完成了學業的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鑑真。因為當時的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備,僧人不能按照律儀受戒。他們二人在唐朝國內遍訪高僧,最後決定邀請鑑真前往日本傳播佛教。鑑真為傳播佛教而欣然應允,並立即造船備糧,準備次年開春動身前往日本。
  • 鑑真:六次東渡日本的唐朝和尚,你不知道他一生的磨難有多大!
    有人以祂為皮,遮掩物質享樂的俗心。有人以祂為骨,追尋精神超脫的真諦。宗教業和三百六十行相似,大師與渣仔們皆混跡其間。受各種清規戒律約束,這是一扇更為艱難崎嶇的人生窄門。鑑真,年少成名的佛界律宗泰鬥,六次不避生死東渡日本。
  • 日本國寶繼續在華展出,「風月同天」詩句來歷藏在展覽裡
    在公元7世紀時,日本有一個長屋王。長屋王生於684年,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孫子、高市皇子的長子。長屋王愛好文藝,擅長詩詞,對佛法有一定研究。他非常羨慕唐朝發達的文化和佛教,製造了1000領袈裟,派人送給唐朝的僧人們。這些袈裟上繡著四句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長屋王流傳到唐朝的四句話,被高僧鑑真看到了。鑑真非常感動,對日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上海博物館跨年大展中的他:一人改變整個日本的傳奇!
    公元753年的冬天,幾個弟子淚流滿面,攙扶著高僧鑑真,從海船上走下,雙腳踏在了日本的國土上。這時離鑑真下決心東渡,過去了11年,陪同的遣唐使已亡、多位弟子已故,他自己也雙目失明,九死一生,感慨萬千。東海的那一邊,日本天皇早就企盼高人多年,親自安排他入駐最尊貴的東大寺。不論高官、百姓,都聞訊前來拜謁。從此,一個揚州和尚,開始影響日本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 日本的文物,都存在哪裡?
    白琉璃碗,口徑12cm,高8.5cm,6世紀這些藏品不同於考古出土物,而是作為傳世品保留至今,品相完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盛唐和日本文藝的精華。而當時名動天下的高僧鑑真便成為了佛學的象徵,被日本政府多次邀請赴日傳學。
  • 《鑑真東渡》國家大劇院演出新聞發布稿
    大型原創史詩歌劇《鑑真東渡》,將於2017年2月5日、6日晚七點半在國家大劇院公演。這是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省演藝集團繼原創歌劇《運之河》、《鄭和》之後,又一傾力打造的史詩性力作。該劇講述了大唐天寶元年日本年輕僧人榮睿和普照受遣,來中國邀請高僧前往東瀛弘揚佛法。鑑真應邀決意東渡,卻受弟子們的極力阻攔,鑑真不為所動,毅然啟程。
  • 林黛玉服用的「人參養榮丸」,不僅是普通藥丸,還能治療這些疾病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很搞笑的評論,有人問,世人都愛林黛玉,你知道你和林黛玉的區別是什麼嗎?
  • 日本人最喜歡的中國古剎,不遠萬裡送來舍利子和日本天皇的香爐
    去年12月,我曾遊覽日本奈良的東大寺,那座器宇不凡的純木質寺廟,讓我深刻感受到日本人對我國鑑真大師的崇敬,這次到了揚州,又走到了鑑真東渡日本前住持的大明寺,總算把一段支離破碎的歷史聯繫在了一起。鑑真是深受日本人歷代敬仰的中國人,因為1200多年前,鑑真6次東渡日本,以歷經千辛萬苦、雙目失明的代價,最終終於抵達,他不僅把佛法傳了過去,還將中國的醫學、語言文學、建築、雕塑、種植、印刷都介紹到了日本,因此千年來,備受日本人的崇敬。
  • 高僧積極發展與女天皇的關係,直到最後,女天皇才知道高僧目的
    在日本所謂「萬世一系」的天皇歷史中,一共出現過十代八位女天皇(其中二人兩次即位),她們分別是推古、皇極、齊明、持統、元明、元正、孝謙、稱德、明正、後櫻盯。前八代女天皇都出現在公元6世紀到8世紀,因此日本的這段歷史時期又被稱為「女皇世紀」。在這些女天皇中,要說誰的緋聞最多?恐怕就只能是孝謙天皇了。
  • 古琴是如何傳入日本
    從公元7—8世紀時,日本不再通過朝鮮半島傳入中國文化,而是通過太平洋直航中國。自日本舒明天皇二年(630年,即唐太宗貞觀四年),到宇多天皇寬平六年(894年,唐昭宗乾寧元年)止,日本共任命19次遣唐使,期間,中國文化,包括古琴音樂被大量傳入日本,各種琴譜、琴書、琴器,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入東瀛。
  • 桑蓮居|【桑蓮雅集】木庵與日本黃檗宗
    文/何振良  明末清初,泉州開元寺僧木庵禪師東渡日本,扶助其師一代高僧隱元禪師開創了日本黃檗宗,並繼承隱元禪師的法席,成為日本黃檗宗的第二代祖師。木庵在日本興隆黃檗事業,弘傳黃檗文化,是一位對日本近代佛教史有著重大影響的名僧,為中國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作出卓越的貢獻。
  • 徐福東渡,帶去的童男童女真是當今日本人的祖先嗎?
    同時,在日本還存在有五十多處徐福遺蹟。而清代駐日使館參贊黃遵憲寫有「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萊別有天。鏡璽永傳笠縫殿,倘疑世系出神仙」一詩,並注有「日本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璽,皆秦制也。」徐福東渡,帶去的一船童男童女真的是當今日本人的祖先嗎?徐福東渡時期,正是日本彌生文化發源的時期,而在此之前,日本列島上已經出現了繩文時代,也就是說,在徐福東渡之前,日本列島上已經有人類活動了。
  • 人物傳奇丨一位雁蕩高僧與日本武士道的淵源
    眾所周知,武士道一直是日本武士的精神內核,也是日本民族的靈魂和象徵。據史料記載,武士道源於12世紀的鎌倉幕府時期,在以後的歲月裡不斷吸收由中國傳入的儒家和道家文化,逐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其最突出的要義就是「死的覺悟」。被奉為日本武士道精神原典的《葉隱聞書》一書作者(口述者)開宗明義宣稱:「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於生死兩難之際,要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
  • 鑑賞|東徵傳繪卷:從鑑真成功東渡到圓寂於唐招提寺(下)
    日本重要文化財《東徵傳繪卷》描繪了鑑真從出家到東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輝煌一生。該件作品共五卷,其中兩卷——卷二(展出時間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1月12日)和卷五(展出時間2020年1月14日至2月16日)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館「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特展中展出,備受關注。
  • 小關說 第十三期 茶道 之煎茶道東渡日本(圖文版)
    明代人認為這種品飲方法「非常簡便,天然成趣,可謂茶之真味,形成了一直到今天的飲茶方式 我們今天的飲茶方式一直是明代的,日本既保留了中國唐宋的飲茶方式,就是說的抹茶道,也在明代引進了中國的飲茶方式,逐漸演變成日本的煎茶道。市場上流行 日本茶道具。日本茶道具,它不是沒有原因的,有人說日本茶道具是日本的,我抵制日貨。
  • 怪奇物語010:日本百鬼的三大鬼王到底是誰?玉藻前前身是妲己?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嘆的怪奇物語!"百鬼夜行,除舊布新"是日本傳統的撒豆驅鬼活動,這個節日本身就是對日本神話傳說中的"百鬼"概念的延申。日本的百鬼已經成為日本平安時代極其著名的代言詞。特別是經過手遊《陰陽師》的演繹,在中國已經相當出名。
  • 日軍「八嘎牙路」含義惡毒,此語是唐僧傳給日本的
    而日本受佛教文化影響比較大。在日語語境中侮辱對方的智商,則成了最惡毒的罵人語言。而談起佛教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鑑真和尚,鑑真東渡的艱難性,和對日本的影響性,一點也不亞於唐三藏取經。其實鑑真也是如假包換的唐僧,在大唐年間,得道高僧鑑真撐得起唐僧這個稱號。唐僧鑑真意志如鐵,前後六次東渡,最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