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文物,都存在哪裡?

2021-02-28 時尚芭莎藝術


前段時間,當代著名日本作家夢枕貘的代表作《陰陽師》系列被搬上大熒幕,引起廣泛討論,其人物所處的平安時代正對應中國的唐末宋初,文化上還可見盛唐氣象的餘威。可若真要論兩國文化交流的巔峰時期,就不能不提與盛唐同時期的日本奈良時代和被譽為「盛唐藝術寶庫」的正倉院。

在日本奈良(710-794年)和平安(794-1192年)時代,中央和地方的官廳及寺院裡都會專設儲存重要物品的倉庫,稱為「正倉」,幾個正倉集中在一起被稱為「正倉院」。

正倉院外觀

隨著時代變遷,很多倉庫都消失在歷史中,唯有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被完好保留下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正倉院寶庫」。寶庫中的藏品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由唐傳入日本的頂級文物;二是經由中國傳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為奈良時代日本模仿唐朝藝術所做之物。

白琉璃碗,口徑12cm,高8.5cm,6世紀

這些藏品不同於考古出土物,而是作為傳世品保留至今,品相完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盛唐和日本文藝的精華。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藝術地位,這三個人物至關重要——

 

01.聖武天皇

八角銅鏡,直徑約28.5cm

聖武天皇是日本奈良時代第45任天皇,關於他的即位可謂坎坷不斷:7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因患精神疾病而長期不得與之相見,由祖母元明天皇作為過渡性天皇處理政務(日本歷史上在無適任男性皇族繼位的情況下,可由女性皇族繼承皇位成為過渡性天皇)。此後,當他被正式立為太子後,又因身體不佳而暫時讓姑母冰高皇女(元正天皇)作為過渡性天皇即位。他本人24歲才正式成為聖武天皇。

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珍珠母、玳瑁等寶石鑲嵌,總長108.1cm,最寬處約30.9cm,唐

裝飾細節

成為天皇后的日子並沒有變得順利。相反,他在位期間,日本國內天災人禍不斷,先後發生了皇族長屋王與外戚藤原氏的針鋒相對,這場權力鬥爭最終以長屋王遭密告咒殺皇子之罪而被迫自殺、藤原氏女兒成為皇后而告一段落;同時,天花與地震頻發,大部分政府高官驟然離世,對社會延續和政治穩定造成極大威脅。

紫檀木畫雙陸局,紅檀木、象牙等,54.3×31×16.7cm,唐

好在天皇應對得體,並未造成大的社會動亂。不過連年災禍使他皈依佛門、篤信佛法,從佛經中找尋精神寄託。這也成為了他與大唐文化密切接觸的開端。


紺夾纈絁幾褥

聖武天皇所處的年代正是中國唐朝最繁盛的時期,唐玄宗在此時開創了開元盛世,迎來大唐極盛之世。這種盛世氣象體現在完備的政治制度、精良的軍事武器、繁榮的經濟生活和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上,深刻影響了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社會。

花喰鳥刺繡裂殘片

天皇曾兩次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從制度建設到文化工藝無一闕漏,也因此帶回了大量精美的唐代工藝品——正倉院北倉最著名的三件樂器:螺鈿紫檀五弦琵琶、螺鈿紫檀阮鹹和金銀平紋琴都是來自盛唐的奢華工藝品。日本因此出現了天平文化盛景。

螺鈿紫檀阮鹹,珍珠母、玳瑁等寶石鑲嵌,總長100.4cm,最寬處約39cm,唐

這期間,聖武天皇在日本各地建立國分寺和國分尼寺,效仿中國隋唐時期在各地興建國立寺院的作法來為國祈福,並邀請高僧鑑真紮根日本,授戒傳法。聽聞鑑真應允後,天皇喜出望外,不惜舉全國之力興建東大寺,為之後鑑真東渡提供了講學場所。東大寺也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為後世留下了寶貴遺產。

金銀平紋琴,桐木、漆面,總長114.5cm,最寬處約16cm,唐

 

 

02.高僧鑑真

前面提到聖武天皇篤信佛法,其實不止是天皇,在災難連綿的背景下,日本民眾大都信奉佛教,期望從經書中尋得精神慰藉。而當時名動天下的高僧鑑真便成為了佛學的象徵,被日本政府多次邀請赴日傳學。

白木古琴,總長158.2cm,寬38cm,唐

唐天寶元年(742年),日本留學僧榮叡和普照輾轉來到揚州,帶來國內長屋親王所贈的袈裟,上面繡有四句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邀請鑑真渡海傳法。值得一提的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兩句詩在2020年初出現在日本捐助武漢的物資紙箱上,給兩國人民帶來跨越千年的感動。

摺疊屏風,鳥羽、顏料,149×56.5cm

當時,許多僧人因隔海難測而畏懼不前,鑑真卻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無奈的是,鑑真五次東渡都因官府阻攔或海上颶風而未能成行,期間還導致他雙目失明、榮叡身亡。

木畫紫檀棋局,紅檀木、象牙等,49×48.8×15.7cm,唐

直到天寶十二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到揚州向他致禮,再次邀請其赴日本弘揚佛法,鑑真於是決定第六次東渡。好在厄運只是暫時的,這一次他與隨同等人成功抵達日本,讓眾人都舒了一口氣。次年,他被迎入首都奈良東大寺,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戒,為僧侶傳經授道,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學傳承。

摺疊屏風中的樹下仕女圖(局部)

鑑真東渡給日本帶去了大量唐朝的佛經、醫藥、書法、工藝品等,成為盛唐文化的傳播者。這些實物被日本皇室細緻完好地保存在宮廷和東大寺正倉院中,代代流傳至今,成為正倉院唐代遺風的重要來源。

 

 

03.光明皇后

如果說聖武天皇和鑑真高僧對唐朝文物傳入日本起了重要作用,那光明皇后則為正倉院成為「唐朝藝術的寶庫」做出了巨大貢獻。

平螺鈿背八角鏡,直徑約27.4cm,唐 

聖武天皇的皇后本名藤原光明子,其上位之路精彩程度不亞於《甄嬛傳》。當時,天皇除皇后外允許擁有妃子二人、夫人三人、嬪四人,其中皇后和妃子出身皇族,夫人、嬪則為臣庶之女。

光明子原是夫人之一,她的父親藤原不比等為了擴大勢力,必須讓光明子的孩子被立為太子。不巧,光明子的第一胎是女孩(阿倍內親王,後繼承皇位),接著生下了眾望所歸的基皇子,可惜小皇子不到一歲即病死。

手持紅檀香爐,紅檀木、長柄鑲金,長39.5cm

裝飾細節

這時,另一位皇子降生且身體健康,這讓藤原氏一族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脅。藤原不比等又生一計,決定讓女兒成為皇后,但排除阻礙的第一步就是除掉政敵長屋王。前文也提到,在第一輪權力爭奪戰中,長屋王輸得一敗塗地,被對手以莫須有的罪名逼至自殺,連帶自己的妻子和已成年的兒子都被賜死。於是,日本歷史上就誕生了第一個臣庶出身的皇后。

玳瑁蓋八角形盒,19號,最長處為39.2cm,高12.7cm,唐

光明皇后非常敬仰武則天,也因此勸說天皇效仿武則天在洛陽造大佛石像的做法,於東大寺建造盧舍那大佛。夫婦二人還致力於學習王羲之書法,正倉院留下了他們二人的翰墨:一件是聖武天皇的《雜集》,另一件則是光明皇后的《樂毅論》。

光明皇后雖是女子,但其字剛勁有力,與她堅毅的性格一脈相承。當時,不僅王室貴族,就連寺廟裡負責倉庫登記的人員都寫得一手好字,可見日本吸收唐文化範圍之廣、受眾之多。

光明皇后發願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染黃紙手卷,26×170cm,8世紀中葉

公元756年,聖武太上皇駕崩,光明皇太后怕睹物思人,將其遺物分幾批捐獻給東大寺,被保存在正倉院北倉。因是皇室所屬,這些寶物規格極高,工藝也最為精美。此外,東大寺還接受了大量來自豪門貴族及歷代天皇的捐贈,藏品愈加豐富。

正倉院自落成後一千多年間,只進行過12次天皇敕令的清點曝晾。直到1946年,正倉院才從九千多件文物中遴選出約60件進行公開展出,一年一次,每次兩周左右,這便是「一期一會」的由來。正因如此嚴格的保護制度,文物才得以代代相傳,讓今天的人們有機會從中窺見兩國友好的文化藝術交流史。

精彩回顧:

辣眼or真香,潮鞋遇上中國藝術會怎樣?

在古代,皇帝們如何美顏?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被日本偷走的61件國寶級文物,每一個都是天價!
    ,盜墓、剖開佛像、敲詐勒索富商等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連墳墓中死者身上的金鍊子都不放過。 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是日本博物館中展出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也是日本掠奪亞洲國家文物的證據。 博物館工作人員佐佐木說,整個博物館大約有10萬件藏品,其中,來自中國的藏品大約有1萬件,除了日本本國展品外,就中國展品最多了。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可見,碳-14斷代技術在不少人眼中簡直就是文物考古中的萬能法器,無所不能其及。一旦用上它,文物的真偽立馬就能見個分曉了。然而,這類相信科學技術的初衷值得肯定,普通公眾能知道這項技術已實屬不易,文物考古受人關注的程度,也由此可見一斑。但不了解任何科技手段都有其局限性的想法,卻是要糾偏的,更是要科普的。換言之,不能對陶瓷器、石質品等乏碳元素的文物進行斷代檢測,就是碳-14技術的局限性。
  • 引發日本全民「三國熱」的《三國志》文物展來蘇州了
    儘管每個人的「三國啟蒙」不盡相同,無論是陳壽《三國志》的歷史敘事、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傳奇故事、電視劇《三國演義》的鮮活群像,日本策略遊戲《三國志》的戰略模擬,都為三國時代獨有的紛亂變幻、英雄主義敘事添磚加瓦,把三國中的元素映射在了每個時代和人們的心中。詩化的三國、浪漫化的三國、娛樂化的三國——三國文化的變體和衍生物層出不窮,不變的卻是古今無不同的「三國情結」。
  • 日本海邊一文物出土,結果專家看後嘆息:日本歷史確定了
    在古代時期,日本的國力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陶瓷、種植、絲綢等很多技術都是非常先進的。日本當時相鄰於中國,所以很多生產技術也隨之傳播到了日本,這些技術的傳入,極大的提高了日本的生產水平。
  • 日本的三神器長什麼樣?真的存在嗎?
    ,同樣,日本的文物也都保存的非常完整,而在這些日本的文物中,如果說誰的名氣最大、故事最多,毫無疑問就是傳說中的「三神器」。  三神器是日本的各種小說、動漫、遊戲的常客,「三神器」的故事背景和典故出處也經常被各種引用。三神器來自於日本的神話傳說,天叢雲劍,八尺瓊勾玉,八咫鏡。按照日本神話傳說的說法,當初的天照大神讓他的孫子降臨人間,授予其三種神器作為其統治日本的信物。
  • 日本準備拍賣從中國掠奪的文物,中國人不幹了!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這些文物是20世紀初,一位日本寺院的法主從中國西北地區盜走,當時被盜走的文物數以十萬計。在獲悉日本公司上述拍賣信息後,中國國家文物局迅速行動,以阻止此次拍賣,但這次我們成功了嗎?近日,有網友爆料,國家文物局向日本橫濱國際拍賣株式會社發函,要求停止拍賣中國流失文物。
  • 二戰勝利前夜,梁思成是怎樣保護日本京都奈良文物的
    大師畢竟是大師,一代古建築大師梁思成,富有遠見地提醒並告訴美國盟軍:京都、奈良幹萬不可轟炸,那兒千年以上文物居多,這些文物己經屬於全人類的共同遺產與財富了。並按上峰指示,著手秘密標註京都、奈良等城市文物與名勝古蹟坐標地點圖……四十餘年,彈指間。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按理說文物存量也應該冠絕全球。然而,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
  • 孩提時代的景象,哪裡都不存在了啊.
    他的英語流利又帶有濃重的日本口音,雖然玩噪音但是面相和態度都謙和。這次來北京,被文藝青年們親切地稱為「日本黃渤」。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梗是過不去了。相信除了一些前衛音樂的粉絲外,大多數人都是從這些電影第一次知道了這個日本音樂人。當然,在2013年之後,這樣的論斷似乎並不準確了。
  • 袁姍姍沒按「文物修復師」要求拿起文物,看清拿法,過分了
    袁姍姍沒按「文物修復師」要求拿起文物,看清拿法,過分了。說起袁姍姍大家都很熟悉了,「馬甲線」女王就是她,出道這麼多年有不少的代表作,身材在女星中也是可圈可點的存在,在剛出道的時候,因為演技問題引起了很多網上熱議,遭到了不少的網絡暴力,但是她用實力和努力向大家證明了自己,現在的她口碑還是不錯的。但是近日卻因為一件事,又一次的引起了大家對她的不滿,在她參加的一檔節目中,展覽出了不少的文物,都是通過修復之後的。所以拿起來的時候,要特別小心。
  • 日本美秀博物館:貝聿銘設計,百萬美金買中國被盜文物,無償歸還
    相信所有的華人都知道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1996年之前,他已經設計了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約翰·甘迺迪圖書館,「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的香山飯店······79歲的他已經決定把自己的封山之作贈予故鄉蘇州博物館新館,所以對大部分項目都沒了激情!
  • 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力度不斷加大 看看這些年都有哪些文物回家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過去五年,我國持續加大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力度,大量流失海外的文物藝術品得以回歸祖國。據統計,十三五期間,美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共計向我國返還1200餘件套流失文物。2019包含馬家窯文化四大圈紋雙耳彩陶壺、西漢彩繪繭形陶壺、唐代彩繪陶駱駝、宋代白釉刻花碗、明代綠釉陶床等重要藝術品,是近二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流失文物返還。2019經專家鑑定,該組8件青銅器被整體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你看不到的故宮文物,都在日本人拍的這部紀錄片裡了
    左上:齒父己鬲,商   左下:父丁魚觚,商末中上:保鼎,商      中下:□父乙卣,商右上:竊曲紋簋,西周  右中: 畢龜爵,商  右下:夔紋罍,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你可能需要這部由日本畫中的夢之都              22.壯麗的紫禁城23. 乾隆帝的珍藏             24.虔誠的求佛之心25. 西洋風                      26.皇帝的多寶格
  • 調查|文物修復師緣何缺口難平
    在20平方米的修復室裡,剛寫完趙州橋館藏欄板及構件修復報告的省文物保護中心科技保護部副主任梁書臺馬不停蹄地忙活著手頭的工作。對梁書臺來說,「忙不過來」是常態。「沒辦法,幹文物修復這行的人太少了。」他略顯無奈地說。在不可移動文物領域,同樣存在修復人才短缺現象。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郝建文,已經從事文博工作30多年,曾參與省內外多地壁畫臨摹修復工作。
  • 虛擬世界只有「權力的遊戲」,中國文物帶給日本真·「三國志」
    7月8日,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的「三國志展」就以此為關鍵詞舉辦了該館最大規模的中國主題展之一,從中國18個省(市、自治區)46家收藏單位選取了220餘件(套)展品,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展示東漢——三國分立——西晉時期的歷史風貌,並結合後世的三國演義故事呈現出龐大三國文化體系,這也是繼2008年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組織的
  • 銘記「九一八」:無聲文物見證歷史 地圖展示日軍侵華路線
    歷史不可改寫,未來可以創造,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應該牢記"九一八",化作民族復興的動力。無聲的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一位青年文史學者收藏的地圖,為我們展示了侵華日軍的行軍路線。青年文史學者嶽凱,他在本職的文物保護、保管和陳列研究工作之餘,專注收集抗戰時期文獻和實物史料。早在他上大學四年級那年,在網上發現了一本《支那事變寫真畫報》。
  • 富春山居圖、百駿圖、毛公鼎,為什麼有那麼多國寶級文物都在臺北
    自2002年發布的第一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後,時隔十年,2012年文物局又公布了一批書畫類的文物,可以看出,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擴大,因而外出展覽次數增多,最重要的是,在實踐外出展覽的時候,我們發現了許多不適合隨意遷挪的文物,特別是書畫這一類,十分脆弱,有時候輕拿輕放都不行。
  • 這件文物記錄了夏朝歷史,為什麼還有人認為夏朝不存在?
    古今學者對大禹的評價都非常之高,如歷史學家晁福林先生說「禹是站在文明時代門檻上的偉人。他為英雄時代做了總結,又為文明時代飾平了道路」。治洪水、劃九州、禪讓制都和他有關,這些事跡在出土文物中都有體現。而《厚父》則直接體現了大禹是夏朝的創建者。然而,「禹是一條蟲」與夏朝是否存在,也一直是頗有爭議的問題。
  • 日本人周末都去哪裡放鬆?看完這些地方,網友表示不愧是亞洲最強
    這是公園裡的一些景點,您應該抽時間參觀:東京國立博物館 –建立於1872年,該博物館位於公園北端,收藏著世界上最大的亞洲和特別是日本藝術品和文物收藏之一。臺東區上野園13-9,+ 81 3-3822-1111,tnm.jp。每天上午9:30至下午5點(大多數星期五的晚上8點)開放。入場費為620日元。
  • 價值二億的珍貴文物,被一對夫妻用來烙餅,專家:永遠無法修復
    每個人都曾做過「一夜暴富」的美夢,最好是撿到一個價值幾千萬上億的寶貝,然後一轉賣這輩子就衣食無憂了。這樣的事情也並非不可能發生,但是遇到不識貨的人,寶貝送到他手裡,他也認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