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提起日本這個國家,很自然的就讓我們想到了抗日戰爭,日本對於我們國家的侵略、對於我們人民的屠殺。其實,在我們國家與日本的淵源還不止這些,早在古代的時候,日本的農業文明還是從我們國家引入,陶器、鐵、銅器等也相繼進入了日本。另外,對於日本「倭寇」的這個稱呼,也是來源於我們國家的明朝時期。但是,日本對於自己的歷史,特別是臣服於我們國家的歷史,明顯是介意的,對於某些歷史竟然篡改,污衊中國,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在古代時期,日本的國力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陶瓷、種植、絲綢等很多技術都是非常先進的。日本當時相鄰於中國,所以很多生產技術也隨之傳播到了日本,這些技術的傳入,極大的提高了日本的生產水平。
一直到隋唐時期,中日關係友好,日本常常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的先進技術,然後回到本國,改進本國的生產工具,教習人們,從而提高生產力。在兩國往來贈禮中,我們國家曾贈刻有「漢倭奴國王」字樣的金印給日本使者,通過這塊古物,我們能夠清晰地了解中日在古代時的關係。
近代時期,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學習了西方的制度與生產方式,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大大超過了當時固守自封的清王朝。而後,日本為了擴大國外市場,轉嫁危機,便開始了一系列的侵華戰爭。
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拒絕歷史,不肯承認他們的祖先曾經臣服於中國,並且篡改了這段歷史,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中信口雌黃。並且,日本還指責中國胡亂捏造事實。針對日本的上躥下跳,中國的文物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打臉」。「漢倭奴國王」金印的出土,讓污衊中國的日本人閉了口,日本的專家們對自己一直所堅持的觀點也產生懷疑。
「漢倭奴國王」這塊金印現藏於福岡市博物館,是被當時在海邊勞作的人無意間發現的,後交遞給國家,經專人鑑定,確實了這就是古代中國皇帝賜給日本的信物,這下再無人可辯駁,文物就靜靜的在那裡,無言地訴說著過去的那段歷史。至此,日本的歷史最終確定,再無人可置喙,這場爭論終於落下帷幕。
歷史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是那是真實的存在,也是對那段時期的見證。無論歷史的好壞,最重要的不是去篡改它,自欺欺人,而是要勇敢的承認它,時刻的鞭策著自己,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這才是正確對待歷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