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邊一文物出土,結果專家看後嘆息:日本歷史確定了

2020-12-22 騰訊網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提起日本這個國家,很自然的就讓我們想到了抗日戰爭,日本對於我們國家的侵略、對於我們人民的屠殺。其實,在我們國家與日本的淵源還不止這些,早在古代的時候,日本的農業文明還是從我們國家引入,陶器、鐵、銅器等也相繼進入了日本。另外,對於日本「倭寇」的這個稱呼,也是來源於我們國家的明朝時期。但是,日本對於自己的歷史,特別是臣服於我們國家的歷史,明顯是介意的,對於某些歷史竟然篡改,污衊中國,這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在古代時期,日本的國力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陶瓷、種植、絲綢等很多技術都是非常先進的。日本當時相鄰於中國,所以很多生產技術也隨之傳播到了日本,這些技術的傳入,極大的提高了日本的生產水平。

一直到隋唐時期,中日關係友好,日本常常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的先進技術,然後回到本國,改進本國的生產工具,教習人們,從而提高生產力。在兩國往來贈禮中,我們國家曾贈刻有「漢倭奴國王」字樣的金印給日本使者,通過這塊古物,我們能夠清晰地了解中日在古代時的關係。

近代時期,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學習了西方的制度與生產方式,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大大超過了當時固守自封的清王朝。而後,日本為了擴大國外市場,轉嫁危機,便開始了一系列的侵華戰爭。

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拒絕歷史,不肯承認他們的祖先曾經臣服於中國,並且篡改了這段歷史,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中信口雌黃。並且,日本還指責中國胡亂捏造事實。針對日本的上躥下跳,中國的文物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打臉」。「漢倭奴國王」金印的出土,讓污衊中國的日本人閉了口,日本的專家們對自己一直所堅持的觀點也產生懷疑。

「漢倭奴國王」這塊金印現藏於福岡市博物館,是被當時在海邊勞作的人無意間發現的,後交遞給國家,經專人鑑定,確實了這就是古代中國皇帝賜給日本的信物,這下再無人可辯駁,文物就靜靜的在那裡,無言地訴說著過去的那段歷史。至此,日本的歷史最終確定,再無人可置喙,這場爭論終於落下帷幕。

歷史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是那是真實的存在,也是對那段時期的見證。無論歷史的好壞,最重要的不是去篡改它,自欺欺人,而是要勇敢的承認它,時刻的鞭策著自己,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這才是正確對待歷史的方法。

相關焦點

  • 碳14造假、日本「偽造考古文物案」
    更何況西方歷史考古體系的建立時期正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浪漫主義肆虐的時期,如果我們依據「藤村新一」式的造假資料,得出的結論豈非荒唐?請注意第三個關鍵點:碳-14測年不可靠,西方存在造假問題。4、 日本專家藤村新一「偽造考古文物事件」藤村新一是日本考古學者,原東北舊石器文化研究所副理事長。
  • 西安出土一唐墓,專家誤以為發現「外星人頭骨」,結果卻令人意外
    一、地下文物數量眾多,部分文物「涉嫌穿越」在清楚地底下埋藏著數量眾多且非常珍貴的文物之後,為了將這些寶物儘快且妥善的保護起來,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考古專家,他們努力的將地下的文物儘可能的保護完好,並將其挖掘出來,儘可能的還原給人們一個足夠真實的歷史。
  • 長沙出土2000多年前的女屍,肌肉有彈性,日本多次討要她的頭髮!
    相對於乾屍而言,溼屍則是出土較少的一類古屍。這種屍體在我國歷代古屍中較多見的是由於棺木密封,並且深埋於土中,又都浸泡在棺液中。因此,溼屍體表溼潤,外形完整,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世界上第一例被發現的溼屍,就是在我國長沙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具古屍——「辛追夫人」,同時這也是世界上唯一存在超兩千年的「溼屍」。
  • 專家挖到三國名將墓,墓中出土一雙鞋,專家:日本木屐源自中國
    後傳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若鞋面為帛製成,則稱為帛屐。1984年的6月,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的一個村子裡邊,此地的群眾挖掘了一座古代的陵墓,在這個古代陵墓中發掘出了一件文物,這一件文物的出現卻讓整個的日本轟動了起來它是怎麼一回事呢。在這個古代陵墓中發掘出的文物到底是啥東西,讓日本為此轟動。
  • 日本視為傳統國粹的木屐,被中國出土的文物錘了?
    然而日本的木屐很大程度上卻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於日本而言妥妥是一種舶來品。三國孫吳漆木屐1984年,安徽省馬鞍山市的東吳大將朱然墓裡挖出了一雙看起來破破爛爛的木屐,這是一雙用木板刻鑿而成、在上面塗了漆的「漆木屐」,只不過受損挺嚴重的,髹黑紅漆剝落嚴重,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價值。
  • 土城子出土「普通」的古劍,經過研究,專家說:這是國家一級文物
    1986年,考古專家去土城子考察時,意外地發現一把「普通」的古劍,但經過研究後,專家卻說:這是國家一級文物。這把看似普通的古劍,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文物出土時碎成2479塊,專家花10年才將其修復,展出後驚豔了世界
    當然,現實的神樹自然是不會有像小說裡描繪的那樣神奇無比,不過該「神樹」卻被考古專家們稱為「通天神器」,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1986年,專家們對三星堆二號坑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行動。「三星堆文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神秘的文化,所出土的文物有別於其它所有地區出土的文物,十分奇特,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 南京出土一文物,卻被專家誤認是尿壺,看到壺上刻字才知是國寶
    認為只要是這樣差不多形狀的古物出土,十有八九就是古人用過的尿壺。但沒有想到,有一次他們就集體看走了眼。1955年的時候,南京市的趙土崗出土了一件文物。這是一件整體為淡淡的青釉色的瓷器,且出土的時候又被放在男性墓主人的一邊。而這件瓷器高15.7cm,長有20.9cm。外形神似虎子,虎頭也是高高昂起,嘴巴張開圓圓的。十分的形象生動。
  • 引發日本全民「三國熱」的《三國志》文物展來蘇州了
    儘管每個人的「三國啟蒙」不盡相同,無論是陳壽《三國志》的歷史敘事、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傳奇故事、電視劇《三國演義》的鮮活群像,日本策略遊戲《三國志》的戰略模擬,都為三國時代獨有的紛亂變幻、英雄主義敘事添磚加瓦,把三國中的元素映射在了每個時代和人們的心中。詩化的三國、浪漫化的三國、娛樂化的三國——三國文化的變體和衍生物層出不窮,不變的卻是古今無不同的「三國情結」。
  • ...墓出土過的這種罕見器物,山西陽高也曾出土過,可惜流失到了日本
    海昏侯墓出土過的這種罕見器物,山西陽高也曾出土過,可惜流失到了日本 裘錫圭先生認為新發現的漆「面罩」應稱為「秘器」,但有的專家卻不這麼認為。 文物專家、考古學家孫機先生在他的文章《「溫明」不是「秘器」》中說: 「按以溫明混同於秘器,始自王念孫《讀書雜誌》卷六『溫明』條……《後漢書·袁逢傳》李注說得最明確:『秘器,棺也。』
  • 山東古墓出土大量竹簡,專家奔赴現場興奮不已,千年謎題有答案了
    在大部分人看來,認為考古就是實地考察,走訪,查閱古籍,帶著考古小組挖掘,所挖掘出來的文物比較單調,例如:非常珍貴稀有的甲骨文,目前有一萬多篇甲骨文片還在日本流失,在河南省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此鼎從外觀上來看雄偉壯觀,重量有832.84千克。
  • 1984年北京出土許多文物,讓專家們發現了一對罕見「鬥彩」瓷杯
    1984年北京出土一對「鬥彩」瓷杯,專家驚呼:10億難以衡量它的價值導讀:2014年4月8日,一個消息佔據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以兩億八千一百萬港幣的天價成交一對明朝小瓷杯。這就是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 2700年古墓現世,出土一「怪物」無人能識,留洋專家一語驅散疑雲
    像鄭莊公這樣有名的人物,很多人都想要找到其墓葬的所在地,有些人是為了保護文物,而有些人是為了牟取暴利。然而,這令人尋找了上千年也沒有發現的墓穴,卻是在意外中被發現了,並且,人們還從墓中發現了一個「怪物」!2700年古墓現世,出土一「怪物」無人能識,留洋專家一語驅散疑雲。
  • 歷史上出土的四件「神秘文物」,疑似穿越而來,專家也無法解釋
    2021-01-17 11:30:01 來源: 安靜的翻閱 舉報   《君子有所思行》:朝野盛文物
  • 山東大汶口出土骸骨,專家測試其DNA,證明日本人極可能起源中國
    山東大汶口出土骸骨,專家測試其DNA,證明日本人極可能起源中國 對於日本人的起源,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流傳最多的就是說,日本人起源於中國。我們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一心想著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到處求醫問藥,叫道士尋找仙丹。
  • 【網絡謠言粉碎機】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
    【網絡謠言粉碎機】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2020-12-03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出土的文物已經捂不住穿越事實了
    而考古是我們認識人類歷史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考古史上還真有考古學家都搞不清楚的東西,很多文物都不符合當時的創造條件,件件疑似穿越,但從這些文物來看,不的不讓人相信時空穿越真的存在!1、黃金人字拖安徽出土了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器形奇異,紋飾精美,完好無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即國寶級文物。
  • 精絕國為什麼突然在歷史上消失?遺址出土的神秘珠子是否雮塵珠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在中科院的支持下,我國和日本組成中日聯合考古隊,進入斯坦因發現的「尼雅遺址」進行大規模發掘,發掘結果基本可以確認,此處正是歷史上精絕國所在之地,千年前被大漠黃沙深埋於地下的精絕王朝終於重現天日。尼雅遺址的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同時遺址中還出土了一種眼睛狀的珠子——琅玕。
  • 虛擬世界只有「權力的遊戲」,中國文物帶給日本真·「三國志」
    「大三國志展」在日本巡展後的又一次「三國」主題大型展覽。這一小說也開啟了戰後日本作家對三國的創作,更掀起日本的三國熱潮,可以說當代日本人所理解的三國志,正是由本土的改編小說和動漫形象共同構建的。江戶時代,日本進入消費社會,這些文本成為日本學習中國歷史的借鑑。明治維新時,受西方影響,三國不再成為學習對象,而是研究對象,也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產品。二戰後以動漫形式出現的,則是中國題材的代表作品。
  • 1982年甘肅出土17塊石板,30年後考古專家悔恨交加:我們犯了大錯
    在文物大量出土的年代,這些工人自然意識到這下面可能有大量的文物,於是他們除了保護現場安全之外,還立刻給當地的博物館打了電話,讓他們過來查看這下面是否存在文物。但因為這也是首次從天水市出土的屏風,專家們也很難分辨其價值,只把他們當作是一個隋朝時期的貴族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