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遵一個口口相傳的消息,人生第一次神秘兮兮地去看一場演出。
時間接近晚上十點。三元橋的地下通道盤根錯節,參考系亦是駁雜。按照手機定位的指引,走到一條南北走向的過道。沒想到人造燈照亮的走道裡,早已擠滿了翹首以盼的小青年。以人群為一個半圓,半圓的中心點,是一個牛仔褲、匡威鞋、戴著黑色寬簷帽的男人,捧一把吉他。
他的英語流利又帶有濃重的日本口音,雖然玩噪音但是面相和態度都謙和。
這次來北京,被文藝青年們親切地稱為「日本黃渤」。
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梗是過不去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日本黃渤」才去看一場原本不算有名的黑白無聲電影。起碼我是這群人中的一個。結束了晚上的工作,跑到電影資料館去的時候《紅俠》已經演了一半。
原來想像中是如前年電影節《神女》一般的人群簇簇原來只是幻想。大放映廳裡座位空了一小半,臺上亦不像《神女》時,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來頭的愛樂樂團鋪了一池子,只有一個小小的黑影,捧著把吉他,彈成千軍萬馬。
2014年,坂本龍一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到,自己曾經在紐約的一個音樂酒吧與不同的音樂家進行即興演出,大友良英就是其中之一。
「即興是非常難的。」教授一再強調。
和坂本龍一這樣早已名言國際的日本音樂家相比,大友良英永遠是一副浪人的樣子,然而又似乎永遠充滿了無法核定的力量。他從很年輕的時候開始玩噪音、玩即興。受到阿部薰的影響,他大學時代基本流連於爵士酒吧觀看演出,沒怎麼上課,後來乾脆退學了。
1980年代他以自由音樂人的身份在日本新宿的爵士聖地Pit Inn演出,後來組建了前衛音樂/噪音團體Gound Zero。Gound Zero的名字聽起來就火藥味十足,大友良英後來解釋他創造想一種類似於磁場的物質:
「聚集各種能量,不僅僅是自由爵士,在我聽過的各種音樂元素中,將那些特別具有能量的——比如像朋克,噪音,硬核,將這些能量提取出來,匯集於此,然後用我的風格將其釋放出來。由此,就取了Ground-Zero這樣一個名字。」
Gound Zero的音樂充滿了唱盤採樣和暴力拼貼,充滿了狂亂的圖景。在他們前幾張唱片中都能聽到政治口號,甚至還有《義勇軍進行曲》的採樣。
1996年,Gound Zero最有名的一張《革命京劇》發行。在這張唱片中可以聽到老粵語片、樣板戲《沙家浜》的採樣,還有《紅燈記》和雲南山歌。
長久以來,他似乎都有種「中國情結」。他對中國民族樂器深深著迷。
1981年,他第一次來中國還專門到海南島,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民族樂器。在很多場合中,他都談到自己對樣板戲的喜愛,對年輕時代的他來說,初聽到樣板戲是一種奇怪的音樂。
1993年開始,他陸續與田壯壯、許鞍華等導演合作,為《藍風箏》、《女人四十》等很多華語電影擔當配樂。
相信除了一些前衛音樂的粉絲外,大多數人都是從這些電影第一次知道了這個日本音樂人。
當然,在2013年之後,這樣的論斷似乎並不準確了。
那天晚上,在四月初仍激蕩著寒風的地下彈奏了將近一個小時後,觀眾裡一個男生大喊一聲「じぇじぇじぇ」,引來一片鬨笑。
2013年晨間劇《海女》的超級熱播,把這句巖手縣方言送上了年度流行語,把小海女的大樂團送上了那年跨年紅白歌會,也讓大友良英陡增曝光。
晨間劇156集,播了大概8個月,大友良英為劇集做了大約400首曲子。他常常看不到腳本,只能憑感覺寫音樂。編劇宮藤官九郎挑選出來的昭和老歌,也都由他重新編曲。
他為劇集做的OP,是一首熱鬧非凡的爵士風大樂隊作品,充滿了孩童般吵吵嚷嚷的溫暖氣氛——與他即興演出的作品風格迥異,完全不像出自同一個人之手。
後來跟喬穎老師聊起來,我們都覺得大友良英在音樂上是一個格外分裂的人。可以很實驗,也可以通俗得溫暖人心。
現實往往如此弔詭,明明是為了餬口接下的工作,卻成為他最近兩年最為人熟知的部分。一直到2016年3月底,大友良英上了傑尼斯偶像關8的節目,說的還是為這部晨間劇做音樂的事情。
後來看他帶領海女特別大樂隊進行現場演出,臺下擠滿了人,應該比他任何一次噪音表演都要多。他對著話筒,滿臉害羞地說,今天特別穿了花襯衫哦,一邊說還一邊拎起衣襟扇了扇。然而在Live的最後,他還是本性不改地加入了自己的噪音吉他。
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
他看起來就像自己形容的那樣,「傻傻的日本人」,一直追尋自己喜歡的東西。
地下道演出結束後,溪前苑師妹上去找他籤名,並且問他對中國的印象如何,他又是滿臉羞澀地指了指旁邊的朋友,說我的朋友就是我對中國的印象。
當然大友叔是羞澀不過這個supershy的少年羊頓的
沒想到大概一周後,他自己在博客「我聽這些音樂長大」中回溯了他對中國的印象:
1978年,他在福島過著浪人般的生活。Jazz 咖啡館旁邊有一個中華料理店,店裡有個店員是從中國回來的孤兒。白牆上用毛筆字寫著菜單,在那裡,他第一次吃到了真正的東北大餡餃子,回想起來,那是他對中國印象的開端。
後來NHK放紀錄片《絲路》,他發現電視中看到的中國和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他想像中的中國是家鄉橫濱中華街的模樣,但是紀錄片裡卻滿是川流的自行車。當時這部紀錄片用喜多郎的電子樂做配樂,也讓他好奇中國的傳統音樂到底是什麼樣子。
1981年,在上大學的大友良英來到了中國。他看到了穿著千篇一律服裝的人們。在博客裡,他寫下了一段讓人非常唏噓的話:
「距離1981年學生時代第一次來到中國已經35年。當時根本都沒想到自己將來會成為音樂家。而且,中國能出現地下音樂,有很多人玩起噪音音樂的事情我更是120%沒有想到。即使當時在日本,噪音音樂這個詞也是剛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剛剛有歪果仁進入,pop、jazz、lock什麼的完全沒有的世界。僅僅過了三十多年,世界居然有這樣令人震驚的變化。這個世界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我雖然完全不能判斷,但是這個世界逐漸變得簡直就像其他星球一樣。想想我孩提時代的日本,其實那個日本也已經在哪裡都不存在了啊。」其實,1981年他看到的中國,也已經哪裡都不存在了啊。
感謝師妹攝影,感謝羊頓授權肖像。
微博:@水母
豆瓣:@jellyfish
轉載及工作請聯繫:jellyfishwang@gmail.com
請勿私自轉載
當然,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請點擊或回復以下關鍵詞:
陳柏霖|陳建斌|阿信|肖全|朱天心|徐冰|第五元素|海倫米倫|布拉德皮特|瑪莎葛蘭姆|芭芭拉摩根|不小姐|陶身體|芭蕾|聶魯達|三個歐吉桑|福山雅治|大衛鮑伊|劇場後臺|陳潔儀|黃渤|範冰冰|龍蝦|薯片|酒店禮賓員|繪本|紙電影|深夜小狗離奇事件|人鼠之間|小羊肖恩|麥兜|藍胖子|誠品書店|三谷幸喜|村上龍|Chuck Taylor| 星球大戰|付蘭蘭|梁朝偉|園子溫|王晶|竇靖童|小惡魔|喬姆斯基|羅多弼|杜拉斯|立拍得|杉本博司|林德伯格|麥昆|推拿|霓虹燈|杜拉斯|小澤徵爾|克萊爾丹尼斯|helvita|陰道獨白|日本西遊記|範曉萱|臺南 | 犰狳| 姐弟戀| 奧斯卡後臺|坂本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