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曹丕之死

2021-02-23 書生白話

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魏武帝曹操次子,與卞夫人的嫡長子。曹操死後,他繼承王位,並通過禪讓方式,取代漢獻帝登基,建立魏國。可他登基後僅僅6年,就在自己不惑之年上走到生命的盡頭,這是什麼原因呢?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就是一波三折。當初,曹丕就是弟弟曹植明爭暗鬥很長時間,才被立為接班人的。而當時曹操在洛陽死的時候,整個政局卻開始不穩,不僅僅青州兵開始騷動,就連曹彰也跑到來詢問曹操的璽綬,這對要繼承王位的曹丕來說極其不利。好在有賈逵、司馬孚、司馬懿等一班大臣的輔助下,曹丕才順利繼位。

 

繼位後,曹丕加快了取代漢獻帝,禪讓稱帝的步伐。最終,在一大批文臣武將的擁護下,完成了代漢稱帝的願望。雖然曹丕稱帝了,但漢朝400年的江山,不是輕易取代的,不少人還是人心思漢。而且曹操的子嗣眾多,那些弟弟們依舊是自己皇位的潛在威脅。而曹操生前倚重的青州兵也騷動。根據《魏略》記載:「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此外,孫權、劉備兩大勢力也是曹丕的威脅與對手。所以說,曹丕要想坐穩皇位,必須殫精竭慮。

 

繼承王位後,他就對外平定武威三種胡、酒泉和張掖的叛亂,從劉備集團手裡收復上庸三郡,對內積極調節曹氏與士族之間的矛盾,果斷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為稱帝奠定基礎。

 

取代漢朝後,曹丕為了大權獨攬,先是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還下令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權力,還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同時,曹丕對自己的弟弟們是猜忌的。他開始削奪藩王權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特別是自己的親弟弟曹彰和曹植,則是一個暴死,一個被貶。顯然曹丕管治自己的弟弟們可說是費勁心思,控制他們對皇位的覬覦。

 

    此外,曹丕還三次開展伐吳的軍事行動。表面上看三次伐吳沒有什麼效果,基本屬於炫耀軍力的作用。其實曹丕通過伐吳,一方面達到安內必先攘外的意義,將內部矛盾轉化。另一方面,則通過出兵東巡,樹立自己的權威,穩定青、徐地區局勢。根據《魏略》記載:「帝疑霸軍前擅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說明曹丕通過東巡解決青徐豪霸割據問題。而曹丕在位68個月的時間裡,竟然有44個月是在出巡。

 

通過上面的分析,曹丕為了皇位可以說勞累傷神過度,長期出巡肯定是一路風波,嚴重損害自己的身體。雖然是曹丕之前長期習武身體不弱,但如此勞作,自然對身體無益。當然影響曹丕英年早逝的原因還有以下兩點:一方面,縱慾而亡。曹家父子在好色上,基本是相同。《世說新語》記載:「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雖然這是小說家之言,但曹丕後宮女人肯定人數眾多,有記載的就達15人,長期縱慾自然自損身體。另一方面、性格原因。曹丕屬於睚眥必報、心胸狹窄,許多事情不能釋懷,缺乏必要的寬厚大度。早年為了競爭皇位,他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緒,情緒無法宣洩。而當繼位後,就開始清算舊事了。兄弟之間的隔閡恩怨,他一味打壓處置,夫人甄氏也因失寵有怨言激怒曹丕,最終被曹丕賜死。叔叔輩的曾經救過曹操命的曹洪,因為曹丕年輕時曾向他借錢而不獲,因此懷恨在心,借曹洪的門客犯法一事,將曹洪打入大牢並要處死。群臣前去說情,沒能奏效,最後還是其母卞太后出面才保曹洪一命。此外,鮑勳因為勸諫曹丕,觸怒曹丕被誅。楊俊因為立嗣之爭時候稱頌曹植,被曹丕怨恨,最後以治理無方位藉口,被下獄被迫自殺。丁儀、丁廙兄弟二人因為在立嗣之爭中支持曹植,曹丕繼位後立即誅殺其全家。可見一個記仇、易怒、心胸狹窄的性格,也是造成曹丕早逝的原因之一。

 

黃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陽的宮殿。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鎮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同月十七日(6月29日),曹丕去世,時年四十歲。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樹不墳,葬於首陽陵(河南偃師西北)。

 

曹丕臨死之前,按理說曹叡此時已經23歲了,屬於成年人了,完全有能力獨自處理朝政了。可曹叡和其父親曹丕不一樣,曹丕是經過諸公子之間激烈競爭,才取得接班人的位置。而他長期擔任五官中郎將,作為丞相副手參與行政工作,並留守鄴城多時,早已具備行政能力。而曹叡不同,曹丕生前,但並沒有讓其參與行政工作,曹叡的皇子生涯多半是府邸潛心讀書學習,與朝臣也很少來往。所以,曹丕臨死對這個皇子不放心,才安排司馬懿等四輔臣,輔佐曹叡坐穩帝位。從從曹丕的託孤安排的四人輔政人選,可是頗費有思量。曹真、曹休是宗室,主要掌握軍事,陳群、司馬懿是親信土族,主要負責行政。這樣安排,有效保證曹睿能作文帝王,特別有親信宗族的軍事輔助,不至於大權旁落。而司馬懿能位列輔臣,進一步加重司馬懿的權勢,為日後司馬氏篡奪曹魏皇權留下伏筆。

 

而曹丕另一個舉措則是十分高明,那就是薄葬。秦漢以來大興厚葬,而曹丕作《終制》,裡面提出「壽陵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寢殿,造園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故吾營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處。無施葦炭,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合古塗車、芻靈之義。……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若違今詔,妄有所變改造施,吾為戮屍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將不福汝。其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這些說明曹丕反對厚葬,提倡不樹不墳,薄葬的理念,對後世產生了一定影響。

 

    曹丕英年之死,是由於其勞累、縱慾,性格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這,對我們現代人對健康的關注,帶來了反思與重視。而曹丕死前的為政舉措,則對三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焦點

  • 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張繡之死
    但他卻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時候,莫名其妙地死了,很令人費解。而關於張繡之死,我們還要具體分析。     說到張繡,他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張濟曾是董卓部將,董卓死後,他跟隨李傕、郭汜等人殺入長安。他們趕走呂布,殺死王允,控制朝廷,漢獻帝被迫封張濟為驃騎將軍,駐軍弘農。李傕郭汜互相攻殺,張濟曾經試圖調解了。
  • 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曹叡之死
    曹叡,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魏文帝曹丕的長子,是曹魏政權的第二代君主。說起曹叡其人,他還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 三國人物之死(宗室篇)——曹彰之死
    而曹丕之所以不重用曹彰,因為他也是有點畏懼自己這個剛猛的兄弟,何況曹彰還是一名將領,手握兵權,對自己的威脅更大。何況曹彰陳兵洛陽,更給人一種逼宮之勢,從而給曹丕精神壓力,讓曹丕時時刻刻也忘不了自己弟弟這個潛在的威脅;而曹彰更詢問玉璽之事,因為玉璽是權力的象徵,尤其曹丕,在刀光劍影險象環生中奪得王位,更把它看得如命一般,任何人對這權力稍微有一點覬覦之心,自然都會遭到曹丕的嫉恨。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夏侯尚之死
    他是 三國時期曹魏將領,徵西將軍夏侯淵之侄,他也是夏侯家族第二代中的佼佼者,也是曹丕時代的高級將領。但夏侯尚卻是一個痴情郎,三國時代一個為愛而死的男人。要想分析夏侯尚的死因,我們還應該從夏侯尚本人說起。 夏侯尚,是夏侯家的第二代成員,年輕的時候與曹丕交好。因為文採不錯,一度做過五官中郎將的文學,與曹丕交遊,詩文唱和。那夏侯尚跟曹丕來往過密,深得曹丕喜愛。
  • 三國人物之死(宗室篇)——曹休之死
    曹操還讓曹休與兒子曹丕同吃同住,如同親生兒子一樣,足見曹操對曹休的喜愛。之後,,每次徵伐都讓曹休跟隨,還讓曹休擔任曹軍的精銳中的精銳的「天下驍銳」的虎豹騎中的宿衛之職,足見曹操對曹休的重用。漢中爭奪戰,曹休被曹操安排以騎都尉做曹洪的參軍。雖然,曹休只是一個參謀,但曹操卻對曹休說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這就說明在曹操心目中,曹休是帥才。曹洪聽聞曹操這說,也把軍事指揮權交給曹休指揮。
  • 三國人物之死(女性篇)——甄宓之死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春,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際,由洹水直搗鄴城,曹軍猛烈攻城兩月之久,最終,水淹鄴城,破城而入。而此刻,一個男人的闖入,卻真正地改變了甄宓的一生,那個人就是曹操的公子曹丕。此時,十七歲的曹丕,風度翩翩,正值英雄少年,隨父遠徵。城破之日,他率先領軍進入袁紹家中。就在他步入袁家後堂的時候,那劉夫人與甄宓正困於家中,等候曹軍發落。
  • 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孫堅之死
    孫堅斬華雄、敗呂布卓,以致讓董卓對之非常驚懼,董卓嘆道:關東軍敗數矣,皆畏孤,無能為也。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可見孫堅作戰能力之強,是一個頗能帶兵打仗的將軍。最後,董卓不得不遷都長安,躲避孫堅的進攻。 董卓西遷後,關東聯軍開始分裂,特別是袁紹、袁術兄弟的失和。當因袁術不贊同袁紹擁立劉虞為帝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翻臉決裂。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周瑜之死
    關於周瑜之死,按照《三國演義》家喻戶曉的說法,說周瑜是個氣量狹小的,小肚雞腸的人,因為智謀不如諸葛亮,就處處算計諸葛亮,最終被諸葛亮上演「三氣周瑜」的 故事,不但「賠了夫人又折兵」,連自己的小命也搭了進去。顯然這是小說家之言,是為抬高諸葛亮,而刻意貶低周瑜。根據《三國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的《江表傳》:「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
  • 相師給曹丕算命:能活80歲,結果曹丕40歲死了,死前說:算得真準
    ,據說給人看相就沒有失過手,後來名氣傳到了官員耳中,都喜歡找他算命,包括後來繼承曹操之位的曹丕。精通相術,很多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會找他看相,由於他算的準,驚動了當時的魏公曹操,讓他來宮中做郎官(君主侍從之官),當時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有一次宴請30多個人,這裡面就有朱建平,曹丕問朱建平自己能活多大歲數,朱建平看了看曹丕的面子,掐指一算說道:「您的壽命是八十歲,四十歲時會有小災難,希望您多加小心。」在古代80歲就算長壽象徵了,所以曹丕也是非常開心。
  • 三國人物之死(女性篇)——伏壽之死
    最後,因為要幫助丈夫恢復皇權、謀圖權臣,最終,卻機謀卻不幸敗露,自己慘遭權臣殺害,並且全家也橫遭滅門之禍,好不悽慘。她,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的皇后——伏壽。 伏壽,徐州琅邪郡東武縣人,父親伏完是官宦之後,又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官拜侍中,母親則是漢桓帝的女兒陽安公主。按理說出身名門、母親又是公主,伏壽的身份、生活都應該是不錯的,但身逢亂世,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數。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魏延之死
    劉備問道:「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道:「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這個豪言壯語讓劉備非常滿意,也表明了魏延十足的膽略,後來魏延又晉封為鎮北將軍,擠身高級軍官。 後主劉禪即位之後,魏延被封為都亭侯,有了名爵,之後,諸葛亮的北伐曹魏,魏延當時被委以都督前部的工作,官職是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 文帝曹丕之妻——甄夫人之死,是嫉還是冤?
    後來,因山陽公劉協向文帝曹丕進獻兩個美女,同時後宮還有郭貴嬪、李貴人和陰貴人。隨著其他幾位嬪妃日漸得寵,甄妃慢慢被曹丕冷落,久而久之,便頗有怨言。沒想到,宮中乃是非之地,此事很快便被文帝曹丕知曉,覺得有犯天顏,大怒之下竟然下令刺死甄妃。據《三國志》記載,甄妃的死和郭皇后受寵有關。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諸葛誕之死
    司馬昭派賈充到了淮南,賈充見到諸葛誕,一起談論時事,賈充說道:「洛中的諸位賢達之人,都希望實行禪讓,您認為如何?」諸葛誕嚴厲地說:「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國家轉送他人?如果洛中發生危難,我願為國家而死。」賈充默然無語,於是向司馬昭告發了。這段記載,常常被引用為諸葛誕忠於曹魏的例子,但根據當時的情況,這段記載的真實性令人懷疑。
  • 謀士楊修之死,是曹操對士族門閥的打壓,也是為曹丕鋪路
    公元前219年,四十四歲的楊修死了,死在了曹操的一道命令之下,罪名是「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這樣的罪名一眼看去便是莫須有之罪,然而在曹操眼中,楊修必須死,不僅僅是楊修,還有著很多和他一樣身份的人也必須死。究竟是怎樣的原因讓曹操對這位出生三國第一門閥士族的子弟動了殺心呢。楊修,父親楊彪,乃是弘農楊氏四世三公之中最後一位在漢代位列三公之人。
  • 曹操為什麼對曹丕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卻是你的大幸
    曹衝(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年僅十三歲病逝。很多人對曹衝的了解是源於一個成語「曹衝稱象」,畢竟小學語文教科書是最好的宣傳方式。當時孫權曾送來一隻大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誰能稱出大象的重量。因為秤的一次稱重有限,又不能把大象殺了分開來稱,部下都沒有辦法。
  • 三國志13曹丕稱帝觸發條件 三國志13怎麼觸發曹丕稱帝
    但是遊戲中的歷史人物也是會按照他們的歷史軌跡行動的,比如劉備就會在曹丕稱帝後稱帝,那麼怎麼觸發曹丕稱帝的劇情呢?本期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三國志13》曹丕稱帝的觸發條件,還不知道怎麼觸發曹丕稱帝的玩家都快點來看看吧。   1.張飛之死,張飛,趙雲,劉備在劉備勢力,時間關羽之死下個月。
  • 三國人物之死(女性篇)——甘夫人之死
    此刻,在劉備眼中能幫助自己成就大業的兄弟們,在心裡才是第一位的,相反,妻子不過是衣服之物,在心中已然不是很重要了。我想成為俘虜的甘夫人是沒辦法聽到劉備這番話的,倘若她聽見這麼薄情的話,她一定會十分傷心的,甚至是絕望吧,怨恨自己應該嫁給這種「薄情」的男人,可命運卻不能能從新選擇了。 甘夫人不幸成為了俘虜,好在呂布卻沒有殺害劉備的家眷,反而十分優待。
  • 從曹真之死看單位二把手是如何搞死一把手的
    曹操死了,兒子曹丕繼位。可惜呀太可惜,年僅40歲的曹丕也死了,曹丕臨死時,曹丕當著鎮南將軍曹休、鎮西將軍曹真和尚書令陳群的面,下旨立曹叡為皇太子。同時,曹丕下旨封此三臣與司馬懿同為輔弼大臣,輔佐曹叡。曹真不管是不是姓曹,是把魏國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曹睿當成自己的親侄子。
  • 曹丕、曹植奪嫡之爭
    面對曹操的長期考驗,曹植恃寵而驕、放浪形骸,最終導致曹操的失望;曹丕戒急用忍、矯情自飾,取得了一批朝臣和士族的支持,贏得了太子之位。雖然曹操在臨死之際改變想法,意圖由曹植嗣位,但也被曹丕成功化解。曹丕成為奪嫡鬥爭的最終贏家,並代漢自立為帝。地位尷尬的長子       曹操共養二十九子。
  • 魏文帝曹丕皇后郭氏生平:郭皇后是怎麼死的
    再後來,她作為禮品,又被主人送給了曹丕。雖然只是個婢女出身的姬妾,郭女王的聰明智慧卻很快使她引起了曹丕的注目,並且嶄露頭角。甄洛的聰明,更多的表現在家庭內部,而郭女王卻比甄洛更高招,她擁有參與政治鬥爭的智謀。在曹丕與諸兄弟爭奪魏王世子的過程中,郭女王屢出奇謀,為丈夫出謀劃策,因此,曹丕能夠最後勝出並且最終稱帝,郭女王應記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