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之死(宗室篇)——曹彰之死

2021-02-13 書生白話

曹彰,字子文。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他是曹操與卞氏所生第二子,因為驍勇善戰,成為一名出色的將領。但他卻在大哥曹丕登基後的四年,洛陽朝見的時候,突然死亡,十分令人猜疑,這需要我們從頭分析。

 

      曹彰,作為曹操與卞氏的次子,卻與曹操的其他兒子大為不同。首先是容貌不同,他的鬍鬚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因為鬍鬚黃色,有一種說法就是曹彰身上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其次,是志向和愛好。曹操的諸子大部分都喜好文學,其中曹丕、曹植更是文學大家,與其父曹操,並稱三曹。但曹彰卻喜好武功,善於射箭、駕車,臂力過人,還能徒手能與猛獸格鬥。曹彰喜武不好文,作為父親曹操曾經提出批評,讓他學習詩文。可曹彰卻認為作為與其一個學富五車的博士,不如做衛青、霍去病那樣披堅執銳的將軍。曹操詢問諸子的志向的時候,曹彰毫不猶豫地回答要做將軍。

      之後,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彰被封為鄢陵侯。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北烏桓無臣氐(能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擔任北中郎將,行使驍騎將軍的職責。曹彰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大破敵軍。曹操遠徵漢中時,也曾徵召曹彰迎敵。但曹操卻因兵敗撤退,留下曹彰鎮守長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到洛陽後,得了重病,使驛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經逝世了。此時,曹操徵召曹彰的目的,史無記載。很有可能是此時曹操身邊只有曹植,他擔心自己身死後,曹植無法安穩軍隊,曹彰歸來則安穩軍隊,保證曹家的權力。當然《魏略》有一種記載:「彰至,謂臨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這顯然是曹彰自己想法,也是為了拉攏曹植。結合後面曹彰詢問曹操的璽綬,已然明了。何況曹操身前已立曹丕為太子,沒有悔改的意思。而誅殺楊修、曹植失寵都都表明曹植已被排在接班人之外了。而且就算曹操臨終前更改主意,讓曹植接班,能只授意曹彰嗎,而不找朝中重臣商議嗎?

那曹彰趕到時候父親曹操已經辭世,那時候大哥曹丕還沒到,曹彰意欲搶奪其兄的繼承王位的權利。他問賈逵:「先王的璽綬在哪裡?」賈逵很嚴厲地回答說:「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的璽綬不是君侯你該問的!」說得曹彰無言以對,不敢再爭。於是,大哥曹丕就在朝廷大臣的擁戴下,順利繼承了王位。而曹彰則不得不隨其他曹氏兄弟離開京城,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

回到封國的曹彰,表現與其他諸侯不一樣。儘管曹彰先被曹丕封公,最後封為任城王。但曹彰自己認為他作為將領,在父親曹操身前被任用,還立有功勞。如今哥哥登基,吳蜀尚未平定,自己依然會重用,沒想到自己卻和其他兄弟一樣離開京城,回到封國,再無任何實權與官職,只落一個所謂「王爺」的名聲,曹彰十分不悅。之後,許多人都畏懼曹彰的剛嚴,路過曹彰的封地,生怕惹怒曹彰,都迅速離開,而不敢逗留。

而曹丕之所以不重用曹彰,因為他也是有點畏懼自己這個剛猛的兄弟,何況曹彰還是一名將領,手握兵權,對自己的威脅更大。何況曹彰陳兵洛陽,更給人一種逼宮之勢,從而給曹丕精神壓力,讓曹丕時時刻刻也忘不了自己弟弟這個潛在的威脅;而曹彰更詢問玉璽之事,因為玉璽是權力的象徵,尤其曹丕,在刀光劍影險象環生中奪得王位,更把它看得如命一般,任何人對這權力稍微有一點覬覦之心,自然都會遭到曹丕的嫉恨。而且,曹丕當年最大的競爭對手曹植,曹丕繼位後就對手無任何權力的曹植進行嚴厲的打壓管制,何況手握軍權的曹彰,自然也是他打壓的對象之一。曹彰不受重用也就在情理之內了。

然而,曹彰卻在自己回歸封國,封為任城王的轉年,就是諸侯朝見的時候,突然死在自己京師的府邸。關於,曹彰突然死亡,歷史有著截然不同的記載。《三國志》中關於曹彰傳記的正文記載,陳壽只記載了「四年,朝京都,疾薨於邸」。這說明曹彰是疾病突發而死。但陳壽之文,語焉不詳,十分令人懷疑。而裴松之注引的《魏略》則記載「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顯然說曹彰是因為沒辦法見到已經當皇帝的哥哥曹丕,忿怒暴死。《世說新語》則記載不同: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閣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顯然這是說曹丕當然當著自己母親的面毒死曹彰。但《世說新語》本是小說家之言,屬於野史一類。本來可信度不高。何況諸王來朝的時間為農曆五月,此時棗子還未熟,用棗子毒殺曹彰是不可能的,而且該曹植受封為東阿王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卞太后焉能在魏文帝黃初四年就稱曹植為東阿。再者,曹丕就算害死自己弟弟的想法,他也不敢當著自己母親的面毒殺曹彰,這不是大逆不道嗎?可見用毒棗殺害曹彰屬於無稽之談。《贈白馬王彪•序》也記載:「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餘俱朝京師、會節氣。到洛陽,任城王薨」也是提到曹彰是在洛陽死的,並沒被毒害之說。

綜合上面幾條分析,曹彰之死更有可能是因為不受重用導致心情不好,性情暴怒,加上到京師得到急症,最終導致自己的死亡。而曹丕毒害曹彰自然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但曹丕忌憚弟弟曹彰也是情理之事,所以曹彰暴死,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曹丕自然令人有殺害曹彰的嫌疑。而曹彰之死,則意外了減輕了曹丕的壓力,一個剛猛的兄弟辭世,使自己能更好地坐穩帝位了。

相關焦點

  • 三國人物之死(宗室篇)——曹休之死
    他是三國曹魏高級將領,也是是曹操族子,曹魏宗室。但他因為一場軍事戰爭,導致自己走到生命的終點,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如何,我們需要從曹休其人說起。 曹休,是曹氏宗族。曹操起兵討伐董卓,曹休輾轉千裡,前來投奔曹操,被曹操稱為「此吾家千裡駒也」。曹操還讓曹休與兒子曹丕同吃同住,如同親生兒子一樣,足見曹操對曹休的喜愛。
  • 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曹丕之死
    而當時曹操在洛陽死的時候,整個政局卻開始不穩,不僅僅青州兵開始騷動,就連曹彰也跑到來詢問曹操的璽綬,這對要繼承王位的曹丕來說極其不利。好在有賈逵、司馬孚、司馬懿等一班大臣的輔助下,曹丕才順利繼位。 繼位後,曹丕加快了取代漢獻帝,禪讓稱帝的步伐。最終,在一大批文臣武將的擁護下,完成了代漢稱帝的願望。雖然曹丕稱帝了,但漢朝400年的江山,不是輕易取代的,不少人還是人心思漢。
  • 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曹叡之死
    然而,曹叡也不是沒有缺點,當初,魏國謀臣劉曄對曹叡的評價就是「漢武帝之儔」。顯然,劉曄應該是慧眼識人的,不僅肯定了曹叡的才幹,也預料他也有著漢武帝一樣的缺點喜歡奢華、不愛惜民財。特別是隨著蜀漢丞相諸葛亮死去,蜀國暫時不再發動新的軍事進攻,曹魏西北邊疆趨於安穩的時候,曹叡卻開始洛陽城裡大興土木,大肆建造宮殿,許多群臣紛紛上書勸諫,曹叡也置之不理。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夏侯尚之死
    他是 三國時期曹魏將領,徵西將軍夏侯淵之侄,他也是夏侯家族第二代中的佼佼者,也是曹丕時代的高級將領。但夏侯尚卻是一個痴情郎,三國時代一個為愛而死的男人。要想分析夏侯尚的死因,我們還應該從夏侯尚本人說起。 夏侯尚,是夏侯家的第二代成員,年輕的時候與曹丕交好。因為文採不錯,一度做過五官中郎將的文學,與曹丕交遊,詩文唱和。那夏侯尚跟曹丕來往過密,深得曹丕喜愛。
  • 曹彰去世,黃須兒之死是個謎
    有人悄悄的告訴曹丕,自己的弟弟曹彰和曹植竟然說了一些非常秘密的話,那就是,曹彰悄悄的對曹植說,你知道嗎,當初老爸讓我回來,其實是想讓你當繼承人啊!曹彰如此說是真的嗎,曹彰收到曹操的命令往回趕的時候,曹彰還在路上,曹操就挺不住了,去世了!等曹彰到的時候,只是看見了已經離去的曹操!曹操沒有對曹彰說任何話,曹彰上來就要老爸的列印,結果被賈逵當場拒絕了!
  • 曹彰和曹植之死,根本原因是什麼?真的是被曹丕殺了嗎?
    曹彰之死《三國志》:四年,朝京都,疾薨於邸,諡曰威。曹彰好武,不善文章,所以他是最早從世子爭奪的隊伍中退出的,所以他對曹丕的威脅並不大。黃初四年(223年),曹彰從封地進京朝見,但是突然就得了急病,暴斃於府中,年僅35歲。
  • 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張繡之死
    但他卻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時候,莫名其妙地死了,很令人費解。而關於張繡之死,我們還要具體分析。     說到張繡,他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張濟曾是董卓部將,董卓死後,他跟隨李傕、郭汜等人殺入長安。他們趕走呂布,殺死王允,控制朝廷,漢獻帝被迫封張濟為驃騎將軍,駐軍弘農。李傕郭汜互相攻殺,張濟曾經試圖調解了。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周瑜之死
    關於周瑜之死,按照《三國演義》家喻戶曉的說法,說周瑜是個氣量狹小的,小肚雞腸的人,因為智謀不如諸葛亮,就處處算計諸葛亮,最終被諸葛亮上演「三氣周瑜」的 故事,不但「賠了夫人又折兵」,連自己的小命也搭了進去。顯然這是小說家之言,是為抬高諸葛亮,而刻意貶低周瑜。根據《三國志•周瑜傳》裴松之注引的《江表傳》:「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
  • 三國人物之死(君主篇)——孫堅之死
    孫堅斬華雄、敗呂布卓,以致讓董卓對之非常驚懼,董卓嘆道:關東軍敗數矣,皆畏孤,無能為也。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可見孫堅作戰能力之強,是一個頗能帶兵打仗的將軍。最後,董卓不得不遷都長安,躲避孫堅的進攻。 董卓西遷後,關東聯軍開始分裂,特別是袁紹、袁術兄弟的失和。當因袁術不贊同袁紹擁立劉虞為帝的提議,兄弟兩人因此翻臉決裂。
  • 三國人物之死(女性篇)——伏壽之死
    最後,因為要幫助丈夫恢復皇權、謀圖權臣,最終,卻機謀卻不幸敗露,自己慘遭權臣殺害,並且全家也橫遭滅門之禍,好不悽慘。她,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的皇后——伏壽。 伏壽,徐州琅邪郡東武縣人,父親伏完是官宦之後,又是當時有名的學者,官拜侍中,母親則是漢桓帝的女兒陽安公主。按理說出身名門、母親又是公主,伏壽的身份、生活都應該是不錯的,但身逢亂世,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數。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魏延之死
    劉備問道:「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道:「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這個豪言壯語讓劉備非常滿意,也表明了魏延十足的膽略,後來魏延又晉封為鎮北將軍,擠身高級軍官。 後主劉禪即位之後,魏延被封為都亭侯,有了名爵,之後,諸葛亮的北伐曹魏,魏延當時被委以都督前部的工作,官職是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 三國人物之死(女性篇)——甄宓之死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春,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際,由洹水直搗鄴城,曹軍猛烈攻城兩月之久,最終,水淹鄴城,破城而入。而此刻,一個男人的闖入,卻真正地改變了甄宓的一生,那個人就是曹操的公子曹丕。此時,十七歲的曹丕,風度翩翩,正值英雄少年,隨父遠徵。城破之日,他率先領軍進入袁紹家中。就在他步入袁家後堂的時候,那劉夫人與甄宓正困於家中,等候曹軍發落。
  • 三國人物之死(武將篇)——諸葛誕之死
    司馬昭派賈充到了淮南,賈充見到諸葛誕,一起談論時事,賈充說道:「洛中的諸位賢達之人,都希望實行禪讓,您認為如何?」諸葛誕嚴厲地說:「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國家轉送他人?如果洛中發生危難,我願為國家而死。」賈充默然無語,於是向司馬昭告發了。這段記載,常常被引用為諸葛誕忠於曹魏的例子,但根據當時的情況,這段記載的真實性令人懷疑。
  • 三國人物之死(女性篇)——甘夫人之死
    此刻,在劉備眼中能幫助自己成就大業的兄弟們,在心裡才是第一位的,相反,妻子不過是衣服之物,在心中已然不是很重要了。我想成為俘虜的甘夫人是沒辦法聽到劉備這番話的,倘若她聽見這麼薄情的話,她一定會十分傷心的,甚至是絕望吧,怨恨自己應該嫁給這種「薄情」的男人,可命運卻不能能從新選擇了。 甘夫人不幸成為了俘虜,好在呂布卻沒有殺害劉備的家眷,反而十分優待。
  • 街機之三國戰記變態版曹彰角色介紹
    街機之三國戰記變態版曹彰角色介紹。曹彰這個角色小時候在街機廳裡算是比較難打的一個BOSS,因為他非常靈活,招式的橫掃又判定範圍非常大很容易被蹭到就經常死在那一關。現在我們H5遊戲也有了三國戰記,曹彰成了可用角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曹彰厲害不厲害吧。
  • 《原神》昔日宗室之儀套裝有哪些 昔日宗室之儀套裝介紹
    導 讀在原神這款遊戲中,昔日宗室之儀套裝有生之花佩戴的宗室之花,死之羽佩戴的宗師之翎,時之沙佩戴的宗室時計,空之杯的宗室銀甕,理之冠佩戴的宗師面具。
  • 曹植身為曹魏宗室,聽說曹丕代漢後,為什麼痛哭不已
    比較奇怪的是,曹魏代漢之後,作為曹魏宗室,曹植為漢獻帝痛哭不已。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曹植、蘇則"發服悲哭"曹植為漢獻帝痛哭的史料,出自《三國志·魏書·蘇則傳》的內容。而裴松之引注的《魏略》有更加豐富的內容。當初蘇則的身份是金城太守,金城在遙遠的涼州,距離許都、鄴城或者洛陽非常懸遠。
  • 《魏延之死》先導篇
    《演義》講述的便是一個謀反之人晚節不保的故事,並襯託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是如果回歸正史,《三國志》中又是如何記述的呢?《三國志-蜀書-楊儀傳》記載:楊儀和魏延向來不睦,只不過諸葛亮活著的時候能夠相互制衡並且各盡其才。《三國志-蜀書-魏延傳》中記載,「頭上生角」確有其事。但是這件事僅僅暗示魏延有性命之憂,與魏延懷有反心毫不相干。
  • 《魏延之死》 總結篇
    《魏延之死》 總結篇一、寫在前面本文是對《魏延之死》正文部分加以總結而創作的。內容包括主要人物分析、完整劇情概述,以及其他想說的話等。二、人物分析《先導篇》中介紹的只是各個角色的歷史身份,而本篇側重的是這些人物的小說形象。相比於此前的按出場順序介紹,這裡將按照各角色所在的派系進行歸類。此外,還會對每個人的後續結局進行交代。
  • 千古之謎:「八賢王」趙德芳之死
    而「八賢王」之死,怎麼就成了千古之謎呢?  其實,「八賢王」是一個文學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諸如宋太祖的「燭影斧聲之謎」,加上百姓對宋太祖一脈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並因為趙光義一脈傳到南宋高宗退位,其後禪位於趙德芳一脈的南宋孝宗,便更強化了「八賢王」趙德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