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字子文。沛國譙縣(安徽亳州)人。他是曹操與卞氏所生第二子,因為驍勇善戰,成為一名出色的將領。但他卻在大哥曹丕登基後的四年,洛陽朝見的時候,突然死亡,十分令人猜疑,這需要我們從頭分析。
曹彰,作為曹操與卞氏的次子,卻與曹操的其他兒子大為不同。首先是容貌不同,他的鬍鬚黃色,被曹操稱為「黃須兒」。因為鬍鬚黃色,有一種說法就是曹彰身上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其次,是志向和愛好。曹操的諸子大部分都喜好文學,其中曹丕、曹植更是文學大家,與其父曹操,並稱三曹。但曹彰卻喜好武功,善於射箭、駕車,臂力過人,還能徒手能與猛獸格鬥。曹彰喜武不好文,作為父親曹操曾經提出批評,讓他學習詩文。可曹彰卻認為作為與其一個學富五車的博士,不如做衛青、霍去病那樣披堅執銳的將軍。曹操詢問諸子的志向的時候,曹彰毫不猶豫地回答要做將軍。
之後,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彰被封為鄢陵侯。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北烏桓無臣氐(能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擔任北中郎將,行使驍騎將軍的職責。曹彰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大破敵軍。曹操遠徵漢中時,也曾徵召曹彰迎敵。但曹操卻因兵敗撤退,留下曹彰鎮守長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到洛陽後,得了重病,使驛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經逝世了。此時,曹操徵召曹彰的目的,史無記載。很有可能是此時曹操身邊只有曹植,他擔心自己身死後,曹植無法安穩軍隊,曹彰歸來則安穩軍隊,保證曹家的權力。當然《魏略》有一種記載:「彰至,謂臨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見袁氏兄弟乎!」這顯然是曹彰自己想法,也是為了拉攏曹植。結合後面曹彰詢問曹操的璽綬,已然明了。何況曹操身前已立曹丕為太子,沒有悔改的意思。而誅殺楊修、曹植失寵都都表明曹植已被排在接班人之外了。而且就算曹操臨終前更改主意,讓曹植接班,能只授意曹彰嗎,而不找朝中重臣商議嗎?
那曹彰趕到時候父親曹操已經辭世,那時候大哥曹丕還沒到,曹彰意欲搶奪其兄的繼承王位的權利。他問賈逵:「先王的璽綬在哪裡?」賈逵很嚴厲地回答說:「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的璽綬不是君侯你該問的!」說得曹彰無言以對,不敢再爭。於是,大哥曹丕就在朝廷大臣的擁戴下,順利繼承了王位。而曹彰則不得不隨其他曹氏兄弟離開京城,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
回到封國的曹彰,表現與其他諸侯不一樣。儘管曹彰先被曹丕封公,最後封為任城王。但曹彰自己認為他作為將領,在父親曹操身前被任用,還立有功勞。如今哥哥登基,吳蜀尚未平定,自己依然會重用,沒想到自己卻和其他兄弟一樣離開京城,回到封國,再無任何實權與官職,只落一個所謂「王爺」的名聲,曹彰十分不悅。之後,許多人都畏懼曹彰的剛嚴,路過曹彰的封地,生怕惹怒曹彰,都迅速離開,而不敢逗留。
而曹丕之所以不重用曹彰,因為他也是有點畏懼自己這個剛猛的兄弟,何況曹彰還是一名將領,手握兵權,對自己的威脅更大。何況曹彰陳兵洛陽,更給人一種逼宮之勢,從而給曹丕精神壓力,讓曹丕時時刻刻也忘不了自己弟弟這個潛在的威脅;而曹彰更詢問玉璽之事,因為玉璽是權力的象徵,尤其曹丕,在刀光劍影險象環生中奪得王位,更把它看得如命一般,任何人對這權力稍微有一點覬覦之心,自然都會遭到曹丕的嫉恨。而且,曹丕當年最大的競爭對手曹植,曹丕繼位後就對手無任何權力的曹植進行嚴厲的打壓管制,何況手握軍權的曹彰,自然也是他打壓的對象之一。曹彰不受重用也就在情理之內了。
然而,曹彰卻在自己回歸封國,封為任城王的轉年,就是諸侯朝見的時候,突然死在自己京師的府邸。關於,曹彰突然死亡,歷史有著截然不同的記載。《三國志》中關於曹彰傳記的正文記載,陳壽只記載了「四年,朝京都,疾薨於邸」。這說明曹彰是疾病突發而死。但陳壽之文,語焉不詳,十分令人懷疑。而裴松之注引的《魏略》則記載「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暴薨」。顯然說曹彰是因為沒辦法見到已經當皇帝的哥哥曹丕,忿怒暴死。《世說新語》則記載不同: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閣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顯然這是說曹丕當然當著自己母親的面毒死曹彰。但《世說新語》本是小說家之言,屬於野史一類。本來可信度不高。何況諸王來朝的時間為農曆五月,此時棗子還未熟,用棗子毒殺曹彰是不可能的,而且該曹植受封為東阿王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卞太后焉能在魏文帝黃初四年就稱曹植為東阿。再者,曹丕就算害死自己弟弟的想法,他也不敢當著自己母親的面毒殺曹彰,這不是大逆不道嗎?可見用毒棗殺害曹彰屬於無稽之談。《贈白馬王彪•序》也記載:「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餘俱朝京師、會節氣。到洛陽,任城王薨」也是提到曹彰是在洛陽死的,並沒被毒害之說。
綜合上面幾條分析,曹彰之死更有可能是因為不受重用導致心情不好,性情暴怒,加上到京師得到急症,最終導致自己的死亡。而曹丕毒害曹彰自然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但曹丕忌憚弟弟曹彰也是情理之事,所以曹彰暴死,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曹丕自然令人有殺害曹彰的嫌疑。而曹彰之死,則意外了減輕了曹丕的壓力,一個剛猛的兄弟辭世,使自己能更好地坐穩帝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