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由於華北地區兩個兵團對付傅作義集團太吃力,上級下令要求東野迅速結束休整揮師入關,雖然境況艱難,但東野仍遵照指示,並派遣了先遣兵團入關,配合華北兵團發起平津戰役,為了吸引北平傅作義派遣主力出動,華北兵團搶先一步包圍了張家口,傅作義緊張萬分時刻,派遣了自己嫡系35軍出動。
35軍是傅作義發家的部隊,如果被打掉的話,對傅作義來說影響必然巨大,雖然各個兵團之間配合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由於35軍郭景雲驕橫自滿,華北第二兵團疾馳8晝夜,最終趕到了作戰區域,將郭景雲牢牢的包圍在了新保安,郭景雲一見這樣的場景,頓時也有些慌神,急忙向傅作義求救,由於楊得志此前就差點放跑了敵人,因此這一次更是下了嚴令,一定要全殲35軍。
傅作義在北平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將35軍拉出泥淖,不僅出動了飛機支援,甚至還下令要安春山的104軍火速馳援,由於知道自己這位嫡系愛將的脾氣,傅作義特別下令,要安春山負責節制35軍。總體來看,安春山比郭景雲還是聰明不少,他從北平出發,一路上並沒有走大路,而是繞遠走了一條小路。
走到沙城的時候,安春山的104軍被圍城的3縱發現,並急忙報告了縱隊司令鄭維山。鄭維山自己對比了地圖,驚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被安春山摸到了新保安,打開了口子,後果不堪設想。擺在鄭維山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抽掉部分部隊去阻援,二是繼續留在原地堅守。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是十分冒險的決定。
當時華北第二兵團每支隊伍都被下了嚴令,一定要圍住新保安,不讓35軍有機會突出重圍,鄭維山內心深處十分糾結,但考慮到戰役的關鍵,鄭維山最終決定,下令抽掉9旅的一個團繼續圍城,而自己親率大部隊去阻擋安春山的104軍。需要明白的是安春山的104軍本身也是脫胎自35軍,戰鬥力同樣好不遜色,雙方一接觸,戰鬥便立刻進入白熱化,陣地反覆易手。
當時楊得志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兒,眼看3縱忽然離開,新保安的陣地上立刻空出一個很大的缺口,楊得志氣急敗壞,立刻發電報給鄭維山,詢問是怎麼回事兒,在電報中楊得志用了極為嚴厲的措辭,鄭維山擅自將3縱隊圍城部隊主力調至沙城地區,如35軍逃跑,他要負完全責任」。鄭維山激戰中,與兵團指揮部取得了聯繫,當然他也顧不上為自己申辯,而是請求,由於自身陷入困局,希望上級能再抽掉兩個團過來。
楊得志雖然感到差異,但也明白自己這位老部下應該是遇到了什麼突發狀況,為了防止戰局出現變化,楊得志考慮之下,從4縱抽掉了兩個營過去,雖然仍是捉襟見肘,但是得到生力軍的3縱更是勇不可當,安春山的104軍距離新保安僅有4公裡的距離,卻始終接不上頭。最終新保安的35軍全軍覆沒,就連救援的104軍也損失慘重,安春山在與大部隊失散後,不得不化妝成夥夫逃走,後來事後調查發現這件事兒,鄭維山不僅沒有受到處分,反而還受到了上級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