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隊司令戰場抗命,楊得志下令斥責,回信稱要再來兩個團援兵

2020-12-22 漫步史書

1948年11月,由於華北地區兩個兵團對付傅作義集團太吃力,上級下令要求東野迅速結束休整揮師入關,雖然境況艱難,但東野仍遵照指示,並派遣了先遣兵團入關,配合華北兵團發起平津戰役,為了吸引北平傅作義派遣主力出動,華北兵團搶先一步包圍了張家口,傅作義緊張萬分時刻,派遣了自己嫡系35軍出動。

35軍是傅作義發家的部隊,如果被打掉的話,對傅作義來說影響必然巨大,雖然各個兵團之間配合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但由於35軍郭景雲驕橫自滿,華北第二兵團疾馳8晝夜,最終趕到了作戰區域,將郭景雲牢牢的包圍在了新保安,郭景雲一見這樣的場景,頓時也有些慌神,急忙向傅作義求救,由於楊得志此前就差點放跑了敵人,因此這一次更是下了嚴令,一定要全殲35軍。

傅作義在北平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將35軍拉出泥淖,不僅出動了飛機支援,甚至還下令要安春山的104軍火速馳援,由於知道自己這位嫡系愛將的脾氣,傅作義特別下令,要安春山負責節制35軍。總體來看,安春山比郭景雲還是聰明不少,他從北平出發,一路上並沒有走大路,而是繞遠走了一條小路。

走到沙城的時候,安春山的104軍被圍城的3縱發現,並急忙報告了縱隊司令鄭維山。鄭維山自己對比了地圖,驚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被安春山摸到了新保安,打開了口子,後果不堪設想。擺在鄭維山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抽掉部分部隊去阻援,二是繼續留在原地堅守。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是十分冒險的決定。

當時華北第二兵團每支隊伍都被下了嚴令,一定要圍住新保安,不讓35軍有機會突出重圍,鄭維山內心深處十分糾結,但考慮到戰役的關鍵,鄭維山最終決定,下令抽掉9旅的一個團繼續圍城,而自己親率大部隊去阻擋安春山的104軍。需要明白的是安春山的104軍本身也是脫胎自35軍,戰鬥力同樣好不遜色,雙方一接觸,戰鬥便立刻進入白熱化,陣地反覆易手。

當時楊得志還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兒,眼看3縱忽然離開,新保安的陣地上立刻空出一個很大的缺口,楊得志氣急敗壞,立刻發電報給鄭維山,詢問是怎麼回事兒,在電報中楊得志用了極為嚴厲的措辭,鄭維山擅自將3縱隊圍城部隊主力調至沙城地區,如35軍逃跑,他要負完全責任」。鄭維山激戰中,與兵團指揮部取得了聯繫,當然他也顧不上為自己申辯,而是請求,由於自身陷入困局,希望上級能再抽掉兩個團過來。

楊得志雖然感到差異,但也明白自己這位老部下應該是遇到了什麼突發狀況,為了防止戰局出現變化,楊得志考慮之下,從4縱抽掉了兩個營過去,雖然仍是捉襟見肘,但是得到生力軍的3縱更是勇不可當,安春山的104軍距離新保安僅有4公裡的距離,卻始終接不上頭。最終新保安的35軍全軍覆沒,就連救援的104軍也損失慘重,安春山在與大部隊失散後,不得不化妝成夥夫逃走,後來事後調查發現這件事兒,鄭維山不僅沒有受到處分,反而還受到了上級的表彰。

相關焦點

  • 享譽我軍的三楊:楊得志、楊勇、楊成武
    1936年春,紅軍東徵山西勝利回師後,在陝北召開的一次團以上幹部會議上,楊得志和楊勇在交談的過程中,才知道兩人是湖南老鄉,而且醴陵和瀏陽是相鄰的兩縣。楊勇聽說楊得志比他大兩歲,就脫口叫了一聲:「老楊哥。」以後每次見面,楊勇總要用這種親密無間的稱呼「老楊哥」來表達對戰友的情誼。
  • 跨過鴨綠江:彭總電令楊得志,63軍就是打光,也要堅守鐵原15天
    跨過鴨綠江:彭總電令楊得志,63軍就是打光,也要堅守鐵原15天《跨過鴨綠江》中的第五次戰役是我志願軍入朝以後,進行的最後一次主動攻擊。由此,朝鮮戰場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我軍吃不了美軍,美軍已然摸透了志願軍。
  • 猛攻11天後,「剿總」副總司令慨嘆:「他們不是血肉之軀嗎?」
    為此,負責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代司令粟裕集中了第7、10、11縱隊迅速南下,構築防線承擔正面阻擊任務。儘管戰場非常狹窄,但華東野戰軍阻擊部隊依然構築了兩道防線,其中第一線陣地北起大黃山,南至鄧樓村,全長月20公裡;第二道防線北起不老河,南至黃河故道,全長約30公裡。
  • 周恩來評價楊得志、楊勇、楊成武:三楊開泰,長徵小菜
    長徵途中楊得志、楊勇、楊成武三位將軍指揮作戰出色,周恩來曾風趣地說道:三楊開泰,長徵小菜!在長徵中,楊得志曾擔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團長,多次承擔為全軍開路的重任。1935年5月,中央決定紅軍繼續北上,搶渡大渡河,進而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 上將楊得志,抗美援朝中屢立奇功,晚年用「講故事」,樹立家風
    上將楊得志苦難成長經歷,讓他萌生革命思想,跟著朱德司令上了井岡山。顯然,貧窮和苦難楊得志將軍人生的第一堂課,為了吃飯,十一歲的他就給地主去放牛,然後跟著大哥去煤礦幹苦力,還做過修路工。抗美援朝是新中國建立後面對的從來未有的艱苦鬥爭,為了保家衛國,許多英烈都犧牲在戰場上,而楊得志將軍正是參加這場戰鬥的主要前線指揮官。楊得志和他的十九兵團,是在1950年10月初接到赴朝作戰的命令,兩年後楊得志出任朱元軍第二副司令員,主要負責作戰工作。
  • 開國上將楊得志回憶:這一戰,毛主席以霹靂之勢,行萬鈞之令
    自己憑藉50萬的兵力,還是能夠將華北的局面給支撐起來,然後等待時機再做決定。為此傅作義便部署了一個長蛇陣,他將主力部隊全都部署在東起塘沽海口、西至張家口長達500多公裡的戰線上。不得不說,傅作義的這一手長蛇陣,還是給我方造成一定影響。按照中央軍委的想法,我方會先攻克歸綏、太原等地,最終集中兵力用半年的時間,將傅作義集團軍拿下。
  • 開國上將楊得志老當益壯,80歲再度娶妻,一起生活了4年
    不過,老將軍除了在戰場上老當益壯,也是在情感方面也是讓人敬佩。曾經在80歲的時候,他還迎來了自己的第二春,並且還與妻子一起度過了甜蜜的4年。這些傳奇可是驚訝的世人,其人生軌跡遠比現在的年輕人要精彩的多。
  • 橫戈馬上為人民——從紅軍團長到總參謀長的楊得志
    團歌這樣唱道: 「我們是英雄的紅一團,英雄來自井岡山……南徵北戰敵膽寒……光榮傳統一定要發揚,為祖國永遠戰鬥在最前線。」 1911年1月3日,楊得志生於湖南醴陵南陽橋(今屬株洲市淥口區)一戶貧苦鐵匠家庭。從小跟父親學打鐵謀生。當過地主家的放牛娃。14歲隨哥哥到安源煤礦做挑煤工,到衡陽粵漢鐵路工地上築路,受盡剝削和欺凌。
  • 楊得志女兒被調戲過程
    到鄭州當日倆人外出街上購物,因楊得志女兒長得挺有姿色,在街上被四個小流氓遇見,並上前調戲。楊的愛人上前阻攔並和小流氓發生衝突,楊的愛人是軍人出身,當時並未穿軍服,憑著自己過硬的軍事素質,楊的愛人把幾個小流氓打得頭破血流,落荒而逃。
  • 陳賡指揮的386旅,下轄兩個團,團長都是誰?最後怎麼樣了?
    之前咱們分析過,八路軍最牛的一個旅就是陳賡指揮的386旅,在抗日戰爭中屢建奇功,讓鬼子痛恨不已,為洩憤或者激勵士兵,他們在裝甲車上印上「專打386旅」的口號,那麼386旅下面的兩個團,他們的團長是誰,最後怎麼樣了呢?
  • 中越戰爭結束後,為何許世友離開指揮位置,楊得志卻升任總參謀長
    當年跟隨毛主席一起打下新中國的開國將帥,多數都已經過世,哪怕還在世的,其身體情況也不允許他們再出國作戰。要知道,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準備階段——也就是1978年的時候,這時候離新中國建立已經29個年頭,距離中國共產黨長徵結束也已經42年了。
  • 敵軍飛機撒傳單懸賞彭德懷,彭下令收集,背面印紅軍紀律
    西方野戰軍,包括紅一方面軍紅1,紅15軍團,81師和騎兵團,共1.3萬人,彭德懷任司令兼政委。這恰好中了彭德懷的戰術圈套,原來紅15軍團之前的作戰都是佯攻,目的是為了吸引第35師回援,紅軍好來個打援,在運動中消滅敵軍,是紅軍的長處。
  • 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楊得志升任總參謀長,為何許世友退居二線
    然而戰後,楊得志司令與許世友司令的職位卻明顯不同,楊得志將軍因此榮升至總參謀長,而許世友卻截然不同,退居二線,不再擔任軍區領導職務,這究竟是為何?同為司令員為何最終結果截然相反?1979年,我軍在準備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時,經過多方考慮,本想委派時任昆明軍區司令員的王必成出徵作戰,況且,之前他也在淮海戰役等重大戰役中表顯突出,戰功赫赫,可是就在出徵幾天後,卻被臨時換為楊得志,要知道臨陣換將對作戰的影響極為嚴重,主要是因為楊得志將軍對越南的地形以及越軍戰略戰術比較了解且資歷也比王必成深,就這樣,楊得志便乘坐飛機抵達昆明,與王必成完成工作交接之後,王必成也並沒因此耿耿於懷
  • 第八縱隊司令,黃永勝上將晚年生活如何?去世當天實現了最終遺願
    第八縱隊司令,黃永勝上將晚年生活如何?去世當天實現了最終遺願我們如今的生活,是在上個世紀一代代人艱苦奮鬥出的結果。昨日勝利的鮮血與汗水,澆灌出如今鮮豔繁榮的花朵。回首上個世紀,百年風風雨雨,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
  • 解放戰爭:毛爺爺手中王牌,四大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都是上將
    解放戰爭是我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的國內戰爭,四大野戰軍成為我軍取得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的王牌之師,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就是王牌中的王牌。各大野戰軍的第一縱隊如同鋒利的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臟。四大王牌軍隊,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