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行在雲南潞江 「三農難」變「三農甜」

2020-12-26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雲南省保山市8月13日訊(記者郭紅燕)  「我們兩口子在春風源芒果基地上班3年了,負責給芒果樹剪枝和打藥,每個月有穩定的3000元工資收入,日子比以前在家種玉米的時候好多了。」在繁茂的芒果樹林旁,農民婦女何夠美高興地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說。

何夠美在春風源芒果基地給芒果樹修剪枝葉。 經濟日報記者 郭紅燕/攝

  春風源芒果基地由雲南春風源農業公司開發建設。這家保山市本土企業在潞江鎮芒旦村流轉土地5600畝用於種植芒果,同時在林下套種魔芋,帶動周邊農業產業從傳統的糧食作物轉型,發展芒果種植產業規模1.5萬多畝,形成了萬畝芒果產業集聚區。這個芒果基地平時有220名農民務工,農忙的時候會增加到800名左右。農民大多來自芒旦村及周邊村莊。「我們要把基地發展成為集科學種植、分選加工、平臺分銷為主的現代農業企業。」春風源農業公司總經理孫玉仙追求的企業發展願景如今成為現實,並正在進一步提質增效。春風源芒果基地已經被授予保山市現代農業莊園稱號。

  「2019年1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我們江東村(火龍果)為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可是以前,江東村是雲南省掛牌的重點貧困村,全村341戶中有立卡貧困戶207戶。保山市興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我村土地3000多畝建設火龍果基地以來,已經累計投資8000多萬元。興邦農業公司發揮資金、技術、品種、市場優勢,引進現代農業種植和管理。我村有40戶近200人在火龍果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大約有2500元收入。2018年,我們村實現整體脫貧。」談到翻天覆地般的巨大變化,江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為十分感慨。

江東村農民在火龍果基地包裝火龍果。經濟日報記者 郭紅燕/攝

  沒有對比就沒有幸福。江東村農民畢其福、陳國豔夫婦分別是火龍果基地的經理和主管,現在夫妻二人每月共有8000餘元的工資收入。他們說:「我們現在的收入是以前種地收入的3倍,就在家門口上班,還能照顧孩子和老人。這樣的日子才是我們農民的幸福生活。」

  興邦農業公司是通過政府招商引資入駐潞江鎮的浙江企業。董事長朱躍興說,公司在建設美麗鄉村、提高農民收入方面採取了許多辦法,如每年按每畝地付給農戶租金平均在650元,提高了農民從土地獲得的經濟收入;每年收購江東村所有農戶的農家肥3000噸,每噸支付300元左右;引領農戶在公司務工,每年支付每人工資3萬元左右;培養公司中層管理人員12人,每年支付工資在3.6萬元至6萬元;每年火龍果採收時節都招收200多人進行分揀包裝工作,支付他們工資大約2萬元至2.5萬元;江東村統籌20萬元入股興邦農業,每年固定分紅2萬元,壯大集體經濟。

  不扒房,不毀田,不搞房地產;專果業,拓市場,空心荒廢村變咖啡農莊園。老石梯寨村78歲老人陳富連滿意地對保山山頂一號莊園公司執行董事王大勇說:「早知道你們不拆房子,我第一個就搬下山了。」這是農民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理解和褒獎。2019年11月,保山市批覆《高黎貢山?山頂一號咖啡莊園修建性詳細規劃》。該項目依託老石梯寨村400年來的格局與風貌,對65個院落因地制宜修繕,或重點保護結構品質較為完好的院落,或按原規制和風貌修繕及重建破損的院落。目前,一號咖啡莊園正在用幾十個院落及糧倉遺址建設老石梯寨村村史館、咖啡實驗室、茶馬古道和高黎貢山人文地理館、少年兒童自然教育空間、咖啡晾曬房和民居體驗區等。一號莊園公司將投資5000萬元,於2021年12月建成高黎貢山?山頂一號咖啡莊園。王大勇信心滿滿:「我們從深圳來老石梯寨村投資,要建設中國版『翡翠莊園』:量產優質的ARABICA精品咖啡;要打造我國咖啡原產地產學研基地:集聚代表性品種、景觀種植、全流程管理、量化數據;要建設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典範項目: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遊客徜徉在新寨咖啡博物館,在參與咖啡加工、學習咖啡文化、了解咖啡旅遊、品鑑咖啡產品、享受咖啡餐飲和住宿服務的時候,或許才能夠更加真切地體驗新寨村(咖啡)這個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的風範。新寨咖啡博物館由新寨村黨總支聯合有關企業投資247萬元改擴建老村委會而成,年接待遊客6000餘人次,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3萬元。村黨總支還牽頭成立「新寨教育基金」,形成「村集體經濟投入+愛心咖啡企業捐助+村民捐資」的模式,對困難學生給予資助,已累計發放教育基金52600元,幫助40名學子圓了大學夢。「孩子們是美麗鄉村的未來。美麗鄉村要培養孩子們成才。」 被廣大咖農親切稱為「咖啡書記」的新寨村黨總支書記王加維情懷滿滿地說。新寨村有四家咖啡專業合作社,農戶入社476戶,入社率95%。新寨村咖啡種植面積13600畝,佔全村總耕地面積的95%,產量4000噸,被譽為「中國咖啡第一村」。在2020年雲南咖啡十大品牌排行榜,「新寨」赫然名列其中。新寨咖啡公司是新寨村的合作夥伴,總經理謝顯文表示「要進一步把新寨品牌弘揚光大。」

潞江鎮街區新貌。經濟日報記者 郭紅燕/攝

  企業駐村是美麗鄉村發展的基礎。潞江鎮有29個村,每個村分別有本土企業5家、產業合作社8家,有的村還招商引資了省外企業。企業入駐鄉村有許多優勢,如帶來初始資本投入、先進技術和經營模式,促進小農耕作轉變為規模化生產,對接市場並弘揚品牌等。春風源農業公司投資3000餘萬元建立了高效節水灌溉及水肥一體化系統,有效解決工程性缺水和傳統灌溉的短板,實現科學施肥灌溉全覆蓋;興邦農業公司與中國熱帶農業研究院、中國柑橘研究所及有關省農科院研發水果種苗,在芒旦村建設「興邦良種柑橘種苗繁育基地」,每年可以生產大約120萬株優質種苗,推廣到3萬餘畝種植。興邦農業公司出資300餘萬元架設10公裡的引水管道,解決了白巖村人畜飲水問題。有關公司建設的這些系統工程和科研基地,是農民個體無法企及或實施的。

  農家工隊伍發展壯大是美麗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支柱。潞江鎮有一個穩定的大約2000人的農家工群體。農家工有別於單純種地的農民和背井離鄉去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他們常年在駐村企業或合作社務工,有工資或打工現金收入,在家門口蝶變成為工人,照看家人和掙錢兩不誤,其樂融融。潞江農家工分季節性工人和公司管理層員工。季工每天可以領到酬勞80至200元不等,員工每月可以領工資1500至4000元不等。合作社主要吸納季工。如果每戶農民有一個農家工,形成半工半農的家庭人口結構,將進一步夯實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潞江鎮貧困人口發生率從2014年的4.13 %降至2019的0.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的12558元增長到2019年的17958元。「農家工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是重要原因」。潞江鎮黨委書記陸柱偉總結說。

  有關專家對潞江美麗鄉村建設進行考察和指導。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認為,要從產業扶貧向產業興旺過渡,要實現自然過渡,從以「生產供給」為中心轉變為以「市場需求」為中心,以「產品銷售」為中心轉變為以「服務體驗」為中心,以「物質需求」為主擴大到「精神、文化」需求。農業農村部農業物聯網技術集成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徐珍玉表示,傳統農業正在向智慧農業過度,數字鄉村是美麗鄉村發展方向。採用物聯網傳感技術收集更多數據,用大數據指導生產,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實現綠色消費。

  保山市副市長張雲怡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說,近年來,保山市堅持向「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創造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一座保山」,重點發展石斛、茶葉、核桃、咖啡四大「拳頭」產品,推進「一縣一業」創建及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昌寧縣柯街鎮、灣甸鄉和隆陽區板橋鎮等先後獲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支持。保山市提出了三個「百億」目標,即到2035年末,咖啡、果蔬、旅遊產值預計分別達100億元以上,經濟總產值預計300億元以上。

  今天,站在花果飄香、人喜業旺的潞江壩上,人們欣喜地看到,在怒山與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大峽谷末端,在東西寬30多千米、南北長70多千米的土地上,潞江這座國家旅遊名鎮,在新時代美麗鄉村的發展中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漢族、傣族、僳僳族、德昂族、彝族、回族等多個兄弟姐妹民族團結奮進,用勤勞的雙手編織著美麗鄉村的畫卷,享受著改革開放的成果。農民有錢,農村變倩,農業發展,「三農難」正在轉變成為「三農甜」。

相關焦點

  • 服務三農服務民生
    服務三農服務民生 2021-01-13 13:30:01 來源 : 財訊界 農業保險是我國第一個由黨中央、國務院專門發文予以支持的險種,承擔著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保障農民收益的重要歷史使命。
  • 雲南省發行首單「三農」專項金融債
    新華社昆明12月15日電(記者浦超)記者從富滇銀行獲悉,該行近日成功發行首單「三農」專項金融債10億元,此次發行填補了雲南省在「三農」金融債券市場的空白。  富滇銀行此次發行的10億元「三農」專項金融債,期限3年,發行利率3.98%,認購倍數2.8倍,募集資金將專項用於發放涉農貸款。
  • PPmoney赴雲浮調研三農項目 為鄉村振興添柴加火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有機結合,需要匯聚各方力量。企業家是社會化扶貧的重要力量,扶貧濟困更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為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貢獻企業力量,國內普惠金融踐行者PPmoney萬惠集團日前深入鄉村一線考察,為集團三農業務板塊尋找新的優質項目。
  • 中國日報網評: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高質量做好「三農」工作
    會議提出,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這為新發展階段努力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高質量做好「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踐路徑。
  • 縣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強調要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
    會議強調要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真抓實幹,攻堅克難,為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縣委副書記陳飛庭出席,副縣長龍友松主持,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以及部分企業代表參加,各鄉鎮設分會場。會議指出,要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
  • 第五屆中國智慧三農大會 暨2020中國農產品電商品牌峰會 在南京...
    三、搭建平臺,服務鄉村振興圓桌對話環節由聽甜果業創始人呂雅麗主持,與食享會聯合創始人劉志輝、魔筷科技商學院院長張融、創變電商董事長舒興華、網紅代表湘妹心寶、我是小熙、住宅公園、鄉村鬍子哥等對話嘉賓,共同探討「直播電商:求銷量VS打品牌」。
  • 三農專家齊聚博鰲共同探討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發展
    12月22日上午,「2020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在博鰲隆重開幕,「2020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發展論壇」在此期間同步啟動。來自全國三農領域學者專家、產業智庫、金融及業界代表以「世界熱帶水果之窗」規劃建設為主題,圍繞海南熱帶水果農旅融合發展話題,進行前沿分析,機遇解讀及創新產業模式等紛紛建言獻策,進行深入交流。
  • 獲贊「超級農民」的「三農」學者 示範什麼是真調研
    受訪者供圖  獲贊「超級農民」的「三農」學者,示範什麼是真調研  不同於一些幹部「踩點式」的走馬觀花、「報喜式」的政績探訪、「脫節式」的迴避現實等調研「虛浮症」,「三農」學者顧益康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老老實實深入調查研究,把問題找準、把解決問題的辦法研究透,使得提出的對策建議能把中央精神和省裡的工作部署落到實處。
  • 趨利避害 當好「三農」守護者
    氣象部門始終堅持把氣象服務「三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充分發揮趨利避害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設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提升氣象保障現代農業生產、服務農村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  緊跟發展,實招落地顯實效  「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並明確提出加強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
  • 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
    脫貧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特別是當前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複雜局面,穩住農業基本盤、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至關重要。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堅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
  • 「三農」視頻日誌:當今農村的「新農具」(網絡文化關鍵詞)
    此後,無論散文中的「世外桃源」,詩歌中的「憫農感懷」,乃至小說中的「鄉愁故土」,影視劇中的「平凡世界」,鄉村題材文藝創作都呼應著社會與時代的變遷。當下,一種新的文化形態——「三農」視頻日誌正在蓬勃發展。「三農」視頻日誌以農村、農業、農民為題材,內容大多是對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的日常記錄。近年來,「三農」視頻日誌「長勢喜人」。
  • 地瓜三農網為三農信息、農村疫情防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供給助力
    三農信息進村入戶服務平臺地瓜三農網通過整合上下遊一體化資源,通過農民、土地、農機等多個層次的共享,最大程度地滿足農民不同的需求,為農戶提供服務、減少風險、增加收入。地瓜三農網在疫情期間促進農副產品產銷順暢,防止出現賣難和斷供。為來年農民工就業,復工復產提供幫助。
  • 為鄉村振興注入鮮活動能 ——農行煙臺大辛店支行服務「三農」側記
    今年5月,農行煙臺大辛店支行作為農行山東省分行首批美麗鄉村特色網點重裝開業,為大辛店鎮特色產業發展注入鮮活動能,金融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特色網點,打造美麗鄉村「新體驗」。  走進大辛店支行,智能化的電子設備,富有蓬萊仙境特色的網點裝修令人耳目一新。
  • 建行黑龍江分行:金融科技通「雲渠 」 百億「活水」惠「三農」
    只有確保金融資金『活水』豐沛充足,『三農』的發展動力才會更強勁,我們要匯聚更多資源和力量,幫助農民創業致富,助力黑龍江鄉村振興和農業強省戰略!」通過調查走訪發現,困擾黑龍江「三農」的主要問題集中在融資、信用環境、銷售渠道等環節。  查明了「堵點」,就要因症施策,尋求「疏堵」良方。2018年5月,該分行立足回歸社會本源,踐行國有大行情懷擔當,從金融供給側改革破題,最終確定了「智慧鄉村」項目建設的目標:解決農業「補貼亂、監管難」;解決農村「缺信用、服務難」;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
  • 《高管來了》訪談欄目第四期上線:加強普惠金融建設 助力三農經濟...
    「近年來,我們農行煙臺分行創新推出強村貸、金穗農擔貸、惠農便捷貸、抵押方式的農村個人生產經營貸等融資產品,為三農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李傑介紹,今年該行專門抽調28名青年骨幹組成鄉村振興工作組分赴8個縣域支行,積極對接各縣區農業農村部門、鎮街、各級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加工大戶,有針對性地做好新產品和新業務落地實施,提高服務質效。
  • 破解「三農」問題的海澱之策,全國各大媒體競相報導!
    集體經濟與中關村科學城同方向共發展的格局』短短幾十個字是對北京市海澱區近20年以來率先探索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借力科學城建設推進鄉村振興實踐的高度凝練用海澱區委書記於軍的話來說『每一句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前線客戶端《當科學城建設遇上破解「三農」問題,海澱區講了一個近20年的故事》▲蘇家坨鎮農轉非戶籍辦理現場
  • 加快推進十一個 「三農」重點領域「補短板」
    經濟日報北京7月10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經國務院同意,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 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支撐。
  • 三農專家齊聚博鰲探討海南熱帶水果產業發展
    12月22日,「2020美麗鄉村博鰲國際峰會」開幕,「2020海南省熱帶水果產業發展論壇」在此期間同步啟動。來自全國三農領域學者專家、產業智庫、金融及業界代表以「世界熱帶水果之窗」規劃建設為主題,圍繞海南熱帶水果農旅融合發展話題,進行深入交流。
  • 人到中年 為何毅然轉行 投身三農領域?
    對於沒有行動力、不能約束自己的人來說,多么正確的定位都於事無補。定位僅僅是自我管理的一起點而已。我從一個金融行業,轉型進入三農產業領域,在很多人看來這一步走得略顯倉促,都覺得我不可思議,都這個歲數了,原來工作也相對穩定,在目前就業形勢不是很樂觀的情形下依然放棄那些去做三農?或者更爽快地上來就劈頭蓋臉:「都奔四的歲數了,還敢裸辭」 ?
  • 「惠三農」引領「三服務」做深做實
    最近,吳中區臨湖鎮新增一處「黨旗紅·惠三農」服務點。蘇州市農業農村局依託市種子管理站試驗示範園,建成黨建品牌實踐基地。該基地建有標準化水稻、小麥和蔬菜新品種試驗示範區70畝,並配套培訓綜合樓、農業物聯網智能控制中心等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