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職場中都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經常會有同事來找你幫忙。其實同事之間偶爾幫次忙也是應該的,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不自覺的同事一遍一遍地找你幫忙,嚴重到都已經影響到了你自己的本職工作了,那這個時候很多人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個是職場中的一個經典的問題,其實想要解決很簡單,可以用以下的方法。
要知道,職場中「老好人」的結局就是自己天天幫別人的忙,來者不拒,做了很多別人的工作,自己特別特別累,但是只要有一次沒有幫別人的忙那就會前功盡棄,落的一頓臭罵。
之前很火的一部電影叫《芳華》,這裡面的劉芬就是到處忙別人忙的好人,但她分不清楚什麼忙該幫,什麼忙不該幫,甚至把自己要去軍校的資格都讓給別人了,所以最終在社會的底層生活很悲慘。
那麼我們在職場中應該如何幫忙呢,要掌握好這三個要點。
首先,只幫有價值和回報的人。在職場上我們要知道沒有做好事的道德要求,有的只是利益交換,幫助別人不能只出於個人的素質和善心,而是要考慮幫助對象的價值和回報。如果你覺得這個人未來是個潛力股,或者是有很大的利用價值的話那你必須幫。因為這個時候的幫助就是一種投資,還有一些人沒有價值,但是他們懂得感恩你,會回報你,這些也是值得我們幫助的人。雖然聽起來很現實,但是在職場當中,我們不得不這樣做。
其次,舉手之勞的事情要設置難度。職場當中有很多的人都不自覺,對於那些不懂得感恩,並且不斷向你索取的人,直接過濾掉就可以了,不然你自己就會不斷地被他們索取,最終成為一個「爛好人」,對自己毫無益處。但是對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即使是舉手之勞,但是我們也要給他一種自己有很大難度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更加珍惜和尊重你,因為來得太容易的東西,沒有人會覺得欠你人情。
最後,不要次次滿足、一步到位。在幫助別人時候,不要一次性滿足,最好分為幾次,這樣多多增加接觸會有利於培養感情,而且能夠讓他知道你辦事的努力程度,讓他覺得你在天天替他操心,這樣通過互相辦事、幫忙,就變成了人和人之間的親密交往,自己的人脈也有很大程度地拓展。不要每一次都滿足也是為了避免成為別人眼裡的聽話的工具。
所以在職場中我們幫助別人不是為了助人為樂,而是要利用幫助把它變成投資的機會,變成人脈拓展的機會,變成施恩的機會,不懂得幫助背後的深層次的意義,就會很快淪為職場上別人隨叫隨到的小弟,成為大家的公共用品,從而失去了自己職場上的地位和價值。
如果你也是職場小白,或者是不懂得職場上的一些智慧的話,那麼「 開課吧——數位化人才在線教育平臺」很適合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