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眼中的香港,是繁忙、擁擠和代購。
以前有過一陣子物資匱乏、屯物成癮的時光,後來生活越來越方便,去香港不再是為了購物,這下才能慢慢地繞開人群,尋找香港的味道。米其林餐廳、街頭小吃、涼茶糖水,香港還是有很多讓人流連忘返的好味道,so我們的探店清單也一直在增加。
中環碼頭拍到的人生哲理
從深圳灣出發45分鐘大巴直達中環,為了躲開人流高峰,我們常常中午出發。上周新聞裡說15分鐘的深港高鐵要開通,真是讓人錢包一緊。香港網紅咖啡店很多公眾號都寫過,大多都是相互抄抄,無非就是cuppingroom\baristajam\elephantgrounds之類,可氣的是這幾家都太「網紅」,店裡全是拍照打卡的人頭,完全沒了喝咖啡的心情。
暴走夫婦對咖啡有執念,卻不盲目跟隨,覺得對於網紅店還是要謹慎選擇,打卡事小,把輕鬆愜意的行程變成了任務,那才是最讓人傷心的事情呢。這篇繞開眾所周知的網紅咖啡店,寫幾家我們比較愛的小眾咖啡館,方便你下次手握一杯咖啡,慢慢逛香港。ps:如果你不認同,請拉到文章最下面。
來自京都嵐山的網紅店%Arabica只賣咖啡,不賣甜品,位於天星小輪碼頭的香港分店人氣很足。繁忙的海港城是很多人去香港購物第一站,從天星碼頭搭天星小輪去港島是條繁忙的路線,需要穿過拍照的遊客、路演的商家、街頭藝人和邪教傳播組織、很多人都是頭也不抬地快速經過,然而在碼頭的二層,有家以「%」百分號作為logo的小眾咖啡館。
這家店鋪面積很小,只有10平米左右,點單付錢製作一氣呵成(國粵英三語服務),所以人多的時候也不需要等待,店裡有一排長凳,外面有幾張小臺,可以供客人站著品嘗咖啡,當然大多數人是和暴走夫婦一樣,舉著咖啡去搭天星小輪。幾分鐘的路程,一杯咖啡,眼前經過的是維多利亞港的現代景色。
最新流行的咖啡廳都很簡單,甚至只賣一種單品咖啡,只是用產地、烘焙程度將咖啡分得更細,這家的冰拿鐵味道比較甘醇,劉大強覺得有股核桃的味道,哈哈哈。除了咖啡,店裡還有帆布包,咖啡杯等衍生品,喜歡的可以看下。
曾經在東京表參道特別有名的omotesando koffee(表參道咖啡),上次去找了好久,才發現已經關門結業,唯一的店鋪搬到了香港,於是乎就成為了一家網紅打卡店,這次終於在香港喝到了這家網紅店的咖啡。店鋪的門面非常低調,店內的布置也很樸素,依舊延續性冷淡的裝修風格,極簡主義與現代感結合。
他家出品的咖啡質量是最好的,店裡的音響也是BOSE的,店內有兩個3*3米左右的立方木質框架隔離出來的咖啡吧很有意思,把咖啡師和顧客隔成了兩邊,咖啡師就在格子那給客人製作咖啡,整個過程都可以看到。店內空間不大,除了兩排座位,還有供顧客站立品嘗咖啡的站位。
現在門口排隊點單,然後把小票給咖啡師,他會按照順序來製作咖啡,我們點了普通拿鐵和抹茶拿鐵、不得不說咖啡的味道非常純香,抹茶也很純,濃濃的抹茶香,咖啡師很知道顧客拍照的需求,心形拉花也很好看,五星好評,絕對的!
文青沒有錢租賃旺鋪門面,這家以文具為主題的咖啡館位於石硤尾的街角,既是文具店、又是咖啡店。小小的店面,將10年傳媒人老闆對文具+咖啡的喜愛呈現,附近都是local的街坊鄰居,店內掛滿了乾花,像一個個小小的願望。
菜單的選擇並不多,點一杯紫薯牛奶or薑汁咖啡,在略有驚喜的味道裡,翻看店裡的雜誌,看看香港文青們的日常好去處。這家店是春節時候去的,來來往往的都是時尚潮人,拍出來的照片有點像韓國街頭。
咖啡的味道,取決於情境。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甚至是不同的人去烘焙烹煮,都會是完全不同的味道,即使是星巴克這樣的標準化快速咖啡,飲用時的心情也會滲透到咖啡的味道裡。所以,也許並沒有公認的完美咖啡,但一定有最適合喝咖啡的朋友。
—END—
劉大強和斯嘉麗原創文章
喜歡就轉發吧
你可能也喜歡:
沒有中文菜單的它,竟然是排名中國第一的餐廳
去香港逛累了,就吃這三碗米線
英國名廚Jamie Oliver的餐廳長啥樣?
吃頓好的,忘掉買不起房的憂傷
那一晚,我住進了大澳警察局
香港除了購物,還能幹點啥?塔門島露營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