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立(營銷頭版主筆)
暴跌90%後,瑞幸黯然離場,同時也意味著瑞幸構建的神話終結了!而長沙的「三頓半」接力瑞幸,成為咖啡界的頭牌「網紅」。
很多人知道奶茶界的網紅茶顏悅色,卻可能不知道網紅咖啡品牌「三頓半」。
比起茶顏悅色,三頓半成立才6年時間,相對比較年輕,但已經成為文藝青年日常生活中出鏡頻率最高的單品之一。
三頓半主打原創的精品速溶咖啡,要說速溶咖啡,實際上早就出現了,而另闢蹊徑的「三頓半」,去年雙十一銷量超過雀巢,榮登天貓咖啡榜榜首,今年的618依然登頂速溶品類第一。
在咖啡熱門賽道中,三頓半究竟有著怎樣的吸引力,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眾品牌蛻變成受人熱捧的品牌新星?
硬核產品創新力
使速溶咖啡煥發新生機
對於消費新創品牌來講,想要從一眾大咖中突圍而出,精準洞察產品需求的差異化地帶,打造硬核產品創新力,是必不少的環節,三頓半也不例外。
速溶咖啡是由紐西蘭人大衛於1890年發明,經過不斷迭代,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不過,傳統的速溶咖啡一直存在兩大痛點,一是口感不佳,二次衝飲時必須配上熱水攪抖,消費體驗不是很美好,而同時現磨咖啡成本又貴。
當下,雖然瑞幸、星巴克的現磨咖啡最受關注,但由於速溶咖啡的便捷性,依然佔據了中國七成的咖啡市場份額,而且市場潛力空間很大。
基於現有咖啡的消費痛點,推出方便又好喝的精品速溶咖啡,成為三頓半突破咖啡行業困境的破局點。
瞄準產品需求的交叉點,創始人吳駿從供應鏈源頭創新製作工藝,速溶咖啡之所以口味不好,是因為經過幾輪高溫高壓製作而成,使得咖啡原本的風味消失了。
吳駿創新地將精品咖啡中的低溫萃取方式遷移過來,即保存了速溶咖啡的風味,又賦予咖啡不同的喝法,同時保留了便捷性,最終打造了硬核產品創新力。
需求驅動的創新技術,使得三頓半的產品可以在不同液體、不同溫度中做到「無須攪拌,三秒速溶」,成為最受用戶喜愛的產品創新點。
要打造全民喜愛的優質品牌,除了自身產品過硬,還需要有順應潮流,打造審美紅利。三頓半拋棄傳統速溶咖啡的塑料包裝,改為可愛的小塑料罐裝,迎合了當下的顏值經濟潮流,俘獲了消費者的情感需求。
內容營銷邏輯:
更側重玩法和用戶參與
無論是雀巢咖啡還是永璞咖啡,內容營銷宣傳集中在咖啡的「質量、口感」上,而且大部分內容停留在盤點、評測的維度。
而三頓半就如同咖啡界的「XX車」。賦予用戶「玩」的理由,進而搶佔玩場,可以說,三頓半是第一個讓「小白用戶」自行玩起來的咖啡品牌。
1. 獨闢蹊徑,深耕具有潛力的KOC
和其他品牌合作頭部KOL不同,三頓半深耕潛力值KOC,也就是主要意見消費者。
相對於頂級流量KOL,出身於用戶的KOC,整體影響力沒有那麼大,但是在各自的小圈內有著極強的號召力,而且生產出來UGC內容更貼近消費者。對於新創消費品牌來講,KOC是天然的種子用戶與口碑傳播者的最優選擇。
2. 以用戶為中心,內容和產品共創
內容和產品共創並不新鮮,美妝界的花西子、完美日記都是老手。
三頓半通過精選細選優質UGC內容產出者,作為神秘的「領航員」角色,進行品牌共情和用戶連接。
目前,「領航員」有500多人,他們不僅承擔著品牌推廣的職責,而且參與打磨產品的過程。對於品牌方來講,這是一種小規模試錯策略,能讓產品價值不斷得到驗證,在「把品牌做大」的道路上降低風險。
同時,通過增加用戶參與環節,加強了品牌與粉絲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忠誠度。
3. 創造互動觸點,引導用戶自發傳播
三頓半創始人吳駿,摒棄了傳統的市場促銷、做活動,從產品本身出發,通過三個核心點給新內容的傳播貢獻了養料,引導用戶產生自發傳播。
首先是不同的喝法,增加了趣味性。三頓半的速溶咖啡,不僅可以用不同溫度的水、冰牛奶來衝調,而且可以加冰淇淋、椰子水、豆奶、燕麥奶等各種飲料,調配不同的口味。
另外,三頓半超即溶系列,按照烘焙程度從1-6號數字,取代每款咖啡的名字,讓廣大女性用戶,像討論口紅色號一樣去討論咖啡的口味,而且認知成本低,社交傳播效率高。
其次是萌趣的包裝,玩法多樣。不少用戶對瓶子的熱度不亞於咖啡,像星巴克更是將杯子的生意做到極致。三頓半將產品裝進萌趣的小罐子,包裝盒顏色多樣小巧可愛,而且具有強辨識度,
而且,三頓半的杯子,更側重於玩法,比如可以給孩子當玩具、給多肉植物當花盆、給盲盒當陪襯,玩法多樣,全憑腦洞。
大家對於好玩、有趣的東西,更有樂趣去分享,很多用戶會忍不住拍照,自發傳播。
再就是戶外場景,提升拍照率。由於速溶咖啡的便捷性,在出差、戶外、登山和旅遊等等場景仍然網紅,而且出門在外時拍圖的比例,通常比日常生活中更高。
4.「返航計劃」活動,隱藏營銷心機
三頓半的小塑料罐包裝雖然可愛,但並不環保,與當前大環境倡導的環保理念相悖,因此,必然會使三頓半牽扯到 「環保問題」的公關危機。
三頓半主動於去年10月開啟「返航計劃」,不僅規避「環保」風險,而且注入了很多營銷細節,可謂一箭雙鵰。
具體來看,三頓半與一些特色書店、商場等具有藝術空間地方作為合作設點,用戶可以自行在線上預約,最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空罐子儲蓄「能量」,能夠兌換咖啡或其他周邊。
這種做法,即為用戶提供打卡空間,而且用更新奇的方式和用戶進行線下線上互動,拉近了品牌和用戶的距離 ,實現品牌正向傳播。
社交平臺策略:
種草+品牌擴列+場景解構
近幾年,小紅書、抖音、快手、B站等社交平臺,逐漸成為新消費品牌獲取站外流量的營銷陣地,而多平臺共進的內容營銷,成為品牌實現策略的重要手段。
和完美日記社交種草邏輯一樣,三頓半也是一個泡在社交領域的新消費品牌,而且也是將小紅書作為「主戰場」,同時將微博作為「分戰場」,其他社交平臺則是為「邊緣戰場」。
原於在於小紅書與追求「高顏值」的新消費品牌可謂天作之合,而且,小紅書用戶對品牌、對商家友善度高,有助於重新解構「消費場景」。
這裡的「消費場景」不僅僅是指使用級場景,更是對場景進行更深層的解構,將場景上升到生活態度和方式,比如提神醒腦,探店打卡,提升注意力,醒盹兒,好喝,複雜的香氣,自律生活,日常消腫……刺激著用戶的消費神經。
釋放品牌內容勢能的同時,為品牌貼上有趣的標籤。
就像廣告之父大衛·奧格威講的「我們不賣牛排,我們賣的是煎牛排的滋滋聲。」
微博更適合做跨界出圈,通過炒作話題引發網友參與討論,增強品牌聲量,及擴大用戶群範圍。三頓半曾開啟「咖啡彩蛋」活動,聯手了十幾位國內設計師、漫畫師、插畫師、Vlog博主、美學博主共同打造咖啡聯名款,把產品滲透進更深的圈層。
此次活動事件收穫了數千條互動評論,上百篇真實的素人UGC博文二次傳播,為三頓半微信公眾號實現導流10萬+粉絲。
知乎不是流量平臺,更適合做乾貨價值的內容營銷,比如利用知乎上線的「商品卡片」功能,針地官方活動話題,回答植入產品,然後連結天貓、京東等店鋪。三頓半就是通過在問答裡植入產品進行營銷。
三頓半在微信主要作公關發聲和軟文種草,創建了一些微信帳號,不定期更新自己的朋友圈,偶爾陪聊。
三頓半在B站的內容比較零散,主要分為素人UP主圈地自萌和咖啡玩家的測評。在抖音短視頻方面,只有一些素人帳號在推,存在感比較低。
精於速溶,專於營銷
三頓半能從網紅成為長紅嗎?
當下,網際網路人的「困」,正在支撐起一個千億咖啡市場。而且,未來,咖啡消費場景多元化勢不可擋。
在這種情況下,精品速溶咖啡兼具口味、便利與性價比優勢,必將繼續在這個大環境下佔有一席之地!
也就是說,市場大環境將為三頓半提供持續發展的機會。
三頓半創新速溶咖啡的喝法,賦予產品和品牌各種玩法,背後離不開細緻入微的洞察和靈活的決策等積累出來的稀缺價值。
可以說,三頓半崛起和喜茶一樣,就是始於顏值,陷於品質,忠於品牌。
但是,在紅利已基本觸頂,需要通過線下渠道獲取新客戶的市場環境下,單純的網際網路品牌顯然很難再繼續支撐三頓半的未來。
新消費品牌可以從線上突圍,但當下僅靠線上資源,優勢將會不斷消失,未來,必須順勢新零售的浪潮重點發力布局線下。
這一點可以從完美日記最近瘋狂開店得到印證。
此外,休閒零食領域的百草味、三隻松鼠和良品鋪子也在從線上向線下布局,這意味著說明新消費品牌的發展大方向。
需要強調的是,消費主義浪潮褪去後,線上線下場景如何進一步完善,應該做哪些配套的工作讓品牌得以長紅,仍然亟待思考與解決。
另外,三頓半的產品優勢很容易被模仿 ,而且隨著中石化意欲聯合連咖啡賣咖啡、線下便利店也在布局以及喜茶等花飲品牌,也要進軍咖啡領域。
這意味著咖啡賽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想要從紅海中成長為「長紅」,除了產品創新、精準的營銷打法外,還需要構建品牌的護城河。
三頓半未來走向如何,我們期待市場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