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去看遠方
☞【臨朐】在臨朐,遇到更好的自己
☞【臨朐】亞洲第一壩
☞【精彩】2016原創文學微刊合集
春日的嵩山,生機勃勃的山野,天空晴明,春花爛漫。6000餘畝山山嶺嶺,所有樹木青枝綠葉,杏花盛開,桃花泛紅,山楂花孕育芽包,春燕穿柳,喜鵲忙著築新巢,孵幼雛,整個山野裡現出濃濃的春意盎然的景象。那一條條銀龍蜿蜒似的盤山路上,出坡的紅男綠女,一路瀟灑的進入田園,自遠方前來旅遊的車輛,似一串串彩珠滾動在長長的風景線上。嵩山的壯麗山河,展現出陽春三月人間最美的畫卷。
溫煦的春風,吹醒了嵩山西麓的條條山峪,溝畔河旁的古村落,上莊、局子、北銅峪、南銅峪、北黃谷、南黃谷六個村莊組成的「杏花村」,那村頭、山坡、崖上、路畔的杏花,初露的吐紅,全開的銀白,正若宋代詩人楊萬裡詩中所寫道:「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我們若果登上北起白芽寺南至淹子嶺的那條「天路」,東望起伏山坡上的美麗田園,那銀霧漫谷,白雪淹山的一幕幕麗景,讓人眼花繚亂,如大雪過後的原野,雪浪漫捲,銀光飛閃,猶如長城內外一片北國風光。可,我們乘車東來,沿谷中水泥硬化盤山路蜿蜒而行,就會直達聞名遐邇的北黃谷村,這裡的東山漫坡中,生長著大片的杏林,一棵棵杏樹撐起銀色巨傘,五個瓣兒的潔美花朵,在採蜜蜂兒彈奏的樂章中,溢發出濃濃的香氣,使五裡山坡瀰漫著甜甜的氣息。從縣城或更遠的地方,開車專門前來遊覽這山野的杏花園,有的全家人、有的一對情人、有的幾位朋友,從有點沉悶的城裡趕來,一進這白茫茫的杏林,隨著花香味的空氣吸進肺腑,那無比甜美的情緒就來了。有的少女把俊俏的臉蛋貼上花叢,暢快的吸納花香,並讓自己的男朋友,舉起照相機,迅速拍下人生快樂的瞬間。還有的遊客,在落花的樹下,躺在花瓣兒編織的銀被上,甜甜的睡上一覺,做一場奇異的賞花之夢。有的三五學生,圍坐在樹旁,聞著花香,默默的讀書,在花香與書香裡,享受假日的樂趣。整個一條長長的山峪,在杏花銀色的浪濤中,到處是旅遊的團隊,不時的聽到照相機,卡嚓卡嚓拍攝的聲音,不知有多少精彩而豔美的畫幅,收進了鏡頭。嵩山地域的杏花,一片片一簇簇綴滿了數不盡的春野。我也曾走進另一個到處杏樹的村莊——北銅峪,這裡的杏樹古老的忒多,村稍、路畔有著明代人們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時栽下的杏樹,有的粗幹如鐵,枝椏似銅的杏樹,像一耄耋老人,站在懸崖之上,也有的如一頭頭古獅排列於山坡,它們至今生長茂盛,花綻似濃密銀色雲霧,搖曳於藍天之下。徘徊於杏林之中,觀不盡杏花的俏姿美容,令我靈感頓生,寫出一首《杏花村》:
不是山西杏花村,嵩山腳下雪漫嶺
山路兩則布雪廊,村前村後白晶晶
梯田古杏撐雪傘,谷底雪霧聚銀廳
院內杏枝牆外探,行走花香醉心胸
花開花落杏熟了,麥黃家家收紅杏
青石板上曬杏幹,出售鮮杏車流湧
豐收季節農家樂,深谷空氣杏香濃
曬乾儲備甜杏米,食後健身又養生
我國東方杏花村,今朝天下有名聲
嵩山主峰北麓,在大片的山野上,一條銀龍飛舞似的盤山路,橫貫東西,從五井通寺頭鎮的公路乘車到山之東頭,拐彎西進,穿過一個個戶數不多的小山村,攀上山坳,便見大片的桃花林,呈現眼前。如今的桃樹和過去不一樣,古老樹樁的已經不多,一方方桃園幾乎全是矮樁桃樹,一棵棵只有一人多高,這樣好剪枝,易授粉,秋天便於採摘。普遍若傘兒,一把把排列密集,大面積山坡上的如紅雲飄展,那谷間的似紅色波濤從山頂傾灑而下,使得叢嶺間飛霞流彩,像舞動著無邊的紅綢。桃花盛開,清香濃鬱,正是授粉的最好時節。僅靠山風吹拂授粉,是不夠的,人們有的在梯堰上,擺下一排排銀色蜂箱,讓群群小蜜蜂奔忙於花間,唱著嚶嚶小曲,鑽進花心,粘上滿身滿頭的花粉,喜悅的歸去蜂箱,儘管蜂群不住地匆忙,對授粉的需要仍然不夠。那麼桃園的主人們,只得動起手來,進行人工授粉。但見那山姑、小媳婦們,穿戴花紅柳綠、漂漂亮亮,端著盛花粉的碗兒,在花叢間抹撒花粉,這時那「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情景,在桃花林間到處出現。她們雖然久住山中,可由於連年種植桃園,年年獲得大豐收,賺錢不少,家家都富裕起來。原來因貧窮,有著濃重土味的山姑們,全都修飾打扮起來,天天搽胭脂抹粉,剪時髦髮式,都像城裡小姐一樣「洋」了起來,如九天仙女下凡勞動在人間「桃花源」。這裡的桃樹,五個瓣兒的花朵,綻得特別紅豔,尤其在山西端,嵩山水庫岸畔,新建的萬畝蜜桃園,那大片桃花的靚麗色彩,似藍天潔美的雲霞,映在水庫的碧波之中,出現了令人神往的人間仙境。這裡每年舉辦桃花節,讓青石山區出脫的秀女,前來進行選美比賽,那從山南海北雲集而來的攝影家,一個個鏡頭裡收進了多少下凡仙女之姿容,情侶們觀桃花之風韻,以及這「桃花源」的仙境之美。
嵩山,偏西南的山峪,有著起伏的生態原野,從崔木林場繼續向西走,各種各樣古老的樹木,正在吐新芽,進了那3000多畝的水杉林,有著江南的溫潤氣候,那所有野性樹木,還有花花草草,生長忒茂盛,比山下的葉片綠得晶瑩而光彩,一棵棵水杉,筆直挺拔,直入雲霄,呈現著江南園林風光。在那古老淹子嶺下的最美田園,山溪畔、溝壑間、山坡上、山徑旁,有著佛手瓜的生機勃發的田園,一畦畦生長得青蔥秀麗,有的藤蔓開始攀爬,這使我聯想起秋天的佛手瓜,綠秧織起大片的綠色雲彩,遮蓋了這裡的所有山山嶺嶺,走進瓜棚架下,搖蕩著佛手樣的綠色之瓜,多少家就在這綠帳裡勞作或收穫,許多老人們在棚下,品茗聊天,享受豐收之樂。我幾次前來觀賞佛手瓜的美麗景致,誕生激情,寫下《佛手瓜》一首:「層層梯田壘上天,簇簇綠雲鋪滿山/瓜架重重布大廳,藤蔓根根彈琴弦/男女勞作搖身影/垂下瓜兒蕩鞦韆/豐收堆起道道嶺,運載車輛笛聲歡/實實在在搖錢樹,農家生活美畫卷「。這裡種植的萬畝佛手瓜,成了人們的致富之道,也是創造美好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在嵩山的幾十座山嶺間,植被覆蓋率已達98 %,那古老的柿樹,在所有的村稍、山坡、溝谷間,都有較大數量的種植,如今為了便於管理、採摘,把大面積的種植變成了矮樁,到了秋末那柿樹上點亮了紅燈籠,綴滿四野。那上萬畝的山楂,成了嵩山人的搖錢樹,春日走在山野上,只見村莊裡走出男女老少,各自進入自家的山楂園,在給每一棵山楂樹抹白,這是防止蟲害的重要手段,也是奪取山楂豐收的重要因素。這裡種植的優良品種敞口大山楂,個頭大,色澤鮮豔,醇甜適口,是城鄉人們青睞的美食。到了春末,嵩山區域的百裡山川,山楂叢叢花如雪,整個山鄉變成山楂花的銀色世界,遠遠望去令人神往。為此,我曾寫下《山楂花》詩曰:「一座大山,一個山楂園林/層層梯田託起明媚春光,簇簇花枝織起銀色花屏/風攜穿白花的新娘出來了,預告秋日紅色果實的豐登/園林清麗的美姿,展示大山誘人的風景」。
春日的嵩山,整個山野充滿勃勃生機,溢發著生命力強盛的光輝燦爛的春光。那從山頂到山腳覆蓋整座大山的灌溉設施,在微機奇妙的操縱下,彈奏著一曲曲春水噴吐揚灑的樂章,杏花、桃花、山楂花相繼大面積綻放,濃重的潮水般的香氣,醉了幹活的人們和遊客的心房,而對這神仙幽居生態寶地,留戀而捨不得離開,在數不盡的照相機和網絡中,留下了不知多少篇點讚、懷念的美文,令後人品味不盡啊!
圖片/網絡
馮恩昌,1937年生於山東臨朐。曾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文聯主席,系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作協會員、中國鄉土詩人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田園派著名詩人、作家,「農家小院派」代表,被譽為東方詩神。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曾獲亞太地區民間文藝最高獎「金飛鷹獎」終身成就榮譽稱號,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國家一級藝術家稱號,馮惟敏傳說傳承人,已出版文學專著16部,《糖葫蘆》、《故鄉蟬歌》,選入全國全日制中學閱讀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