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手回來了|《樂隊的夏天》之外的地下搖滾往事

2021-02-07 極晝工作室

6月14日,Joyside重組後在北京的一場演出。受訪者供圖


文章摘要:這是屬於樂隊的一個夏天。除了一檔綜藝節目的熱播,還有一支搖滾樂隊的回歸。


6月14日-28日,Joyside樂隊在北京、成都、上海舉辦重組巡演,門票十秒鐘之內賣光。現場歌迷不少已過中年,有人帶著三歲的兒子,有人甚至看到孕婦,一個樂迷在微博留言,「開場蹦迪,左邊一個大哥跳得比我還嗨,仔細一看,發現是老狼。」十年前,Joyside的廣告掛在西單一整面牆上。他們赴歐洲巡演,成為國外兩部紀錄片的拍攝對象。當時有一種說法,只要你關注地下搖滾樂,就不可能不知道Joyside,他們的風格甚至對一些年輕樂隊產生了影響。但在最鼎盛的時候,樂隊突然解散了,沒人知道為什麼。在那之後,樂隊成員四散各地,有人留在北京開酒吧,繼續做音樂,有人徹底告別,去河北鄉下扶貧種蘑菇。這也是搖滾樂不斷分化、被規訓的十年,甚至有人懷疑,搖滾樂代表的那種自由與反叛,在這個娛樂和流量時代還被需要嗎?Joyside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樂隊的走紅、解散和重組,同樣也是這十年,中國地下搖滾樂的一種見證。


文 | 程靜之 實習生 張穎鈺

編輯 | 王珊



襯衫領口敞開著,依稀能看到脖子上的印第安圖騰紋身,已經很淡了,劉虹位洗過兩次,沒洗掉,後來就用遮瑕膏蓋著。他套上灰色毛衣,頭髮向後梳,身上噴了點香水,2018年11月的一天,他要參加一個特殊的飯局,不需要遮瑕膏的飯局。他回北京幾個月了。這幾天,樂隊以前的貝斯手劉昊總給他發消息,「在哪裡啊?」「現在怎麼樣?」聽說他回來了,劉昊打電話想約過去的幾個兄弟吃頓飯。虹位感覺不太對,一看時間,樂隊解散剛好十年了。他們約在一家涮羊肉火鍋店。十年沒在一張飯桌上吃飯,多少有點彆扭。42歲的主唱邊遠還是那麼瘦,留著長頭髮,沒怎麼說話,飯局讓他有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虹位坐在他對面,好幾年沒見了,突然發現,「你他媽怎麼牙都缺了?」為了緩解尷尬,劉虹位點了幾瓶牛欄山二鍋頭。酒精起了作用,大家不再拘著,聊起最近的工作生活。關崢當爸爸了,劉昊跟別人開了酒吧,虹位明天要去廣州出差談生意,他31歲,是四個人裡最年輕的。喝到起勁的時候,劉昊突然說:「還有沒有想法,把樂隊重新弄一下?你現在又回來,剛好也十年。」「那好啊,要搞就搞起來!來,喝!」虹位端起酒杯。他一點都不意外,接到劉昊電話時就猜到了,「我×,我心想肯定是要叫我組樂隊。」酒喝完了,他們去劉昊的School酒吧玩,虹位跑上臺,一把抓起麥克風,「接下來,要宣布一下,Joyside要組起來了!」關錚喝醉了,使勁打鼓,打著打著就哭了。那天晚上,臺下許多人用手機拍視頻,但並不知道這幾個瘋狂的中年人是誰,Joyside是什麼。十年前,Joyside活躍在北京地下搖滾圈,曾經赴歐洲巡演。北京奧運會前後,他們作為潮流文化的代表,被匡威品牌選中,廣告掛在西單商場5米長的外牆上。但2009年,樂隊在最鼎盛的時候解散,「就跟一場足球比賽,你可能領先了89分鐘,在第90分鐘的時候,突然一下就崩盤了。」一位樂迷說。彈吉他的劉虹位離開了北京,幾把吉他要麼送人要麼賣了,之後從搖滾圈徹底消失。有人說他去廣州辦養老院,也有的說他在河北搞扶貧。豆瓣小組裡經常有人打聽,「虹位現在在哪呢?」重組的消息是4月1日愚人節在微博上公布的:「大家好,我們是Joyside樂隊,分別了十年,3488天,我們回來了。」這條消息登上了當天微博熱搜的第48條,劉昊不知道熱搜是什麼,後來才發現大牌明星才能上,懷疑是經紀人劉非花錢買的,「哪有這錢?」 劉非回他。兩天後,蝦米音樂專門做了推送,稱他們「在中國獨立音樂從無到有時期,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賭鬼樂隊的主唱王梓是Joyside的老朋友,對於樂隊重組,他早有預感。去年,虹位回北京定居,突然找他買吉他,問用什麼木料的琴比較好。雖然沒提重組的事,王梓已經猜到了七八分。他們在School酒吧進行重組巡演的排練,門從裡面反鎖著。王梓在門外聽了一兩分鐘,覺得他們音樂裡的酷和氣質沒變,而且更專業了,「以前(聽他們的音樂)相當於點了一個吉野家外賣,現在是去一個高級日料餐廳,東西是一樣的,但做得平衡、乾淨,成熟了。」實際上,虹位已經忘了以前的歌怎麼彈。消失的這些年,他在河北貧困縣,跟地方政府官員、農民打交道。重新「扒帶子」(對著歌扒和弦)時,他感覺有點怪,「創作這首歌的時候,我是20多歲,現在30多歲了,早就忘了,再回到那個頻道上,就像回到平行宇宙的那個世界裡,甚至讓我有點難受。」況且,他已經十年沒碰過琴了,手是僵的,有些solo(獨奏)恐怕彈不了。劉昊也擔心,結果「那個和弦一出來,虹位還是那個虹位」。6月14日是他們重組後的第一場演出。邊遠花了1800元,染了一個紫色的頭,虹位精神有些緊繃,關錚一夜沒睡。關錚原本擔心180元的預售價定得太高,沒什麼人來。結果開票那天,「十秒鐘之內,譁啦一下就沒了」,他挺激動,沒想到「那麼多人,還記得咱們。」摩登天空老東家、太合音樂總裁、老狼,很多人都去了現場。虹位在貧困縣認識的一位國企老總,下班後穿著白襯衫、拿個公文包也來了,最後一首歌,他也躁了起來,衝上臺拉著虹位用手機一通亂拍。2006年,虹位第一次和Joyside排練,是在北京一個地下室,自行車胡亂停著,空氣裡瀰漫著潮溼、發黴和廁所的味道。那時他還沒畢業,剛從廣州來,學生式地抱著吉他,在樂譜的每一個小節處都做了筆記。「你能不能彈得髒一點?」第一遍彈完,樂隊主唱邊遠說。「就是不要每個音那麼清晰,刷起來,不要那麼冷靜。」

2006—2008年,樂隊鼎盛時期陣容,從左至右為關崢、劉昊、邊遠、劉虹位。受訪者供圖

2019年,樂隊重組後的四個人,從左至右分別為劉虹位、關崢、邊遠、劉昊。受訪者供圖

17歲那年,劉虹位背著吉他,坐上了從廣州飛往北京的航班。他的父母是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下海的商人,家境不錯,從小就接觸到打口CD,他喜歡音樂的律動,拉上窗簾在席夢思床墊上跟著蹦。那時,外婆不讓他學小提琴,「怕把脖子給拉彎了」,就陰差陽錯學了吉他,去了廣州星海音樂學院。他經常在課上看《我愛搖滾樂》雜誌,聽說北京有摩登天空,新褲子、麥田守望者等一批新樂隊,還有迷笛音樂學校,一個被稱為搖滾界「黃埔軍校」的地方,他對北京充滿幻想。一個偶然的機會,虹位在網上認識了北京的Joyside樂隊主唱邊遠,他正在找吉他手。虹位看過他們演出。他記得邊遠那天穿了一件亮色毛衣,幾個人馬路上一走,大綠棒子(啤酒)一喝,「有那種藝術氣質」。但虹位對他們的音樂並不感興趣,「硬也不硬,軟也不軟,不在一個頻道上」,不像另一支朋克樂隊反光鏡,能讓他一下子蹦起來。為了去北京,虹位還是想試一下。加了QQ後,邊遠讓他發點常聽的歌過來,也給虹位發了些自己喜歡的歌。「那些東西我從來沒聽過」,虹位喜歡布魯斯和爵士,邊遠偏愛上世紀70年代的朋克,兩人的風格完全不同。第一次跟樂隊排練完,在五道口的D22酒吧門口,虹位問邊遠:「我現在算是加入樂隊呢,還是要再試試?如果加入樂隊,我就留下來租房子。要再試試也可以,但是明天我就回廣州了。」「那你留下來吧。」兩人幹了瓶啤酒,這事兒「就OK了」。那時,Joyside已經成立了四五年,住在北京清河一個簡陋的小區裡,六層矮樓,兩室一廳的房子,塞了六個人,九百塊錢的房租,三年沒漲過。清河遠離市區,聚集了好幾隻朋克樂隊,大家整天在一塊兒排練。朋克音樂起源於1970年代的美國,旋律簡單,情緒直接,通常只有三個和弦,受年輕人喜歡。邊遠和劉昊是樂隊的元老。邊遠愛穿花襯衫和皮褲,話不多。他家在新疆伊犁,父親是京劇演員。父母工作調動,他跟著來了北京,在學校裡接觸到披頭四這樣的搖滾樂。劉昊在軍隊大院長大,家裡讓他去當兵,他在部隊一個多月就跑了,到清河的時候,只有一身衣服,一把琴。那時,他們都留著長頭髮,一禮拜換一次顏色。生活是從下午開始的。每天1點起床後,直奔排練室,排得特別好,結果一上臺就喝大了,有一次鼓手邊打邊吐,劉昊彈著貝斯,醉得從臺下摔下來。晚上,有人在陽臺搭帳篷,喝酒看星星。沒錢的時候,把酒瓶子賣了,才能買飯吃。為了維持生活,邊遠還在郵局糊過五分錢一個的信封,但生活十分純粹,「誰有錢就花誰的,每天都像過節一樣。」清河時期的邊遠和劉昊 受訪者供圖


2003年,Joyside上了迷笛音樂節,之後與摩登天空籤約,出了第一張專輯。五月天來北京跑通告時,Joyside曾為他們暖場。後來,他們獲得百事音樂風雲榜「最佳搖滾新人」提名,可惜最終獲獎的是南拳媽媽。2006年,Joyside原吉他手和鼓手退出,虹位和關錚加入。在樂迷的記憶裡,那時的邊遠像個落魄貴族,劉昊更像大哥,會照顧人,通常是吃完飯負責買單的那個。關錚被國外一家搖滾樂雜誌評為中國十大最帥鼓手。虹位用現在的話叫「寶藏男孩」,他的吉他彈得太特別了。這也是邊遠選擇虹位的原因。他覺得,虹位和弦的走向、彈琴的力度,跟別人不一樣,有靈氣,能讓朋克樂的曲風多一絲浪漫。虹位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邊遠影響,他曾對媒體說,「要是沒有邊遠,我可能一輩子都接觸不到那些音樂。」加入Joyside後,他開始思考吉他怎麼彈、怎麼編,如何給出一個好的動機(音樂主題或樂曲發展的胚芽)。樂隊就是這樣,成員之間總是互相影響。「如果劉昊貝斯彈得特別好聽,給我很好的感覺,會把空間發揮得更大。如果那天我生氣,關錚的鼓也會打得很生氣,劉昊的貝斯可能也彈得生氣。」虹位說。王梓記得第一次見到虹位時,他穿了一件黑色POLO衫,戴著無鏡片的黑框大眼鏡,特別不搖滾,像一個被拉入傳銷組織的無知大學生。直到有一次在酒吧演出,虹位跑到簡易房的樓頂上叫喚,「沒想到他也能這麼瘋」。他們常在D22酒吧演出,老闆是一個美國銀行家。無論什麼職業和階層,大家都因為搖滾樂聚集在這裡,「它就是一條飛船,把這些人接上去,裡面就是一個烏託邦。」虹位回憶。插畫師擦主席為那個時期的許多樂隊畫過海報,最多時一周做三到四張,然後去鼓樓附近張貼。那時的鼓樓半條街都是電玩店和琴行,酒吧、livehouse隱藏在胡同裡,「那時的搖滾樂是很完整的一個文化情景。」D22酒吧位於五道口,吸引了附近許多大學生,刺蝟樂隊就是從「大學生之夜」走出來的。劉昊說,刺蝟就像是「好學生裡的壞學生」,叛逆中帶著文藝範兒,女鼓手看起來小小的,但鼓打得很不錯。兩支樂隊交流不多,「就像好學生不敢招不學習的(壞學生)那種感覺」。Joyside算是D22的頭牌樂隊。「有Joyside出場就肯定爆炸」,賭鬼樂隊的主唱王梓回憶,樂迷排出外面很遠,底下人都瘋了,「滿天飛那種」。酒吧只能容納兩三百人,一個樂隊演完了,就去小房間喝威士忌。攝影師楊毅東被他們的演出給震了,「一看就是已經喝到位了,東倒西歪的,底下的觀眾也是,特別瘋」,他在第一排拍照,後腦勺突然被撞了一下,另一支樂隊的吉他手從他身後向舞臺飛了過去,直接把邊遠撲倒,在地上躺了半分鐘,其他人依舊繼續演出。「我覺得它給了我只有國外才能見到的、我所嚮往的那種搖滾樂場景,我在別的樂隊身上沒怎麼見到。」楊毅東說。邊遠和劉虹位在D22酒吧演出。受訪者供圖


前經紀人徐凱鵬第一次見到邊遠,是2004年冬天。邊遠那會兒27歲,穿著皮褲,紅黑波點的花襯衫,透著一股悽美的氣質,「一看就是搖滾star。」徐凱鵬在摩登天空上班,想把Joyside打造成一支時髦的樂隊,往各大門戶網站推新聞稿時,也儘量找一些有意思的點。最出名的一篇《Joyside大連演出火爆,主唱險些墜海喪命》,寫的是演出後第二天,邊遠在海邊租了一條手動的雙槳小船,想去追大輪船,回程時趕上退潮,海浪推著小船,「像過山車的感覺」。徐凱鵬嚇得打了110,邊遠卻很興奮,「肯定死不了」。但稿子很難推出去,樂隊在圈外的接受度一直不高。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他們唱英文。樂評人也一句好話都沒有,「Joyside唱的是虛無,是星空,是宇宙,沒有那麼多使命感,所以也不被行家認可。」School酒吧的主理人劉非說,他也是樂迷,覺得Joyside玩得超前了。Joyside的歌詞裡大多是女孩、啤酒、火流星、宇宙,「這種東西,你夠不著,有什麼勁?但是你說『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廈崩塌』,它就接地氣,一定會火,這種沉重的使命是老百姓發自內心喜歡的,這就是中國人的特點。」為了把Joyside推出去,徐凱鵬聯繫了很多演出。虹位記得,去武漢時,他們坐了很長時間的綠皮火車,虹位的叔叔派了七輛車去接,發現酒店條件特別差,讓虹位重新訂一個五星級的。虹位說不行,要和兄弟們在一起。演完一圈下來,他分到50塊錢,手機還被偷了。「我瘋掉了,我還玩什麼?我不是那種非得每天吃方便麵的情況,為什麼要過那樣的日子?」Joyside也曾出國巡演,兩個月內走了巴黎、倫敦、柏林等大城市,演了50多場。虹位記得在歐洲時,很多西方歌迷都喜歡他們,「你們的音樂和我們的在一個頻道裡。遮掉面孔,就一點也感覺不到你們的東方性。」這是誇他們玩得正,但虹位感到氣憤,「我作為一個中國人,長的黃皮膚,頭髮是黑色的,但國家的文化是什麼?思想是什麼?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這些都不了解。」

從歐洲轉一圈回來後,虹位覺得自己的音樂很淺,他質疑邊遠,為什麼總寫女孩和酒精,「我演的是什麼呢?我覺得只能代表美國文化給我的一個認知,它不能代表我的思想。」邊遠當時有點受傷,現在看來,其實都是很小的分歧,不是什麼事兒。長期巡演的樂隊大多難逃解散的命運。2009年,後鯊大鯊魚、賭鬼、刺蝟進行橫跨美國的公路巡演。賭鬼樂隊的王梓說,三支樂隊出發時都好好的,回國後都快解散了。2008年10月,Joyside在西安巡演,他們喝醉了,和一幫人打起來,徐凱鵬過去拉架,也被打了。這件事之後,徐凱鵬說他們就不合作了,「經常喝酒鬧炸,大家都很痛苦」。樂隊成員沒有自己的空間,「可能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或者某一句話丟了面子,拿著桌子就拍,著急了,直接上來就要幹。」有時醒來一看,「我×,怎麼在公安局待了一個晚上?」那時虹位也不想再玩地下搖滾樂了,他去找一家唱片公司的老闆,對方提出,只要唱中文,就可以籤。虹位高興壞了,回去告訴邊遠,「我要把所有的工作上一個臺階,下一個目標,就要走主流市場。你能不能唱中文?」「不可能,我就做我自己,幹嘛要變成一個主流唱片公司包裝的明星?」邊遠反問。事後看,虹位認為這就是樂隊解散的原因之一。但邊遠已經沒印象了,「是有這麼一回事嗎?我都不記得了。」2009年張北音樂節,虹位說「我不玩了」。回北京後,他在鼓樓東大街組了飯局,又正式提了一次。「一個樂隊少一個人算怎麼回事,要不就算了。」邊遠說。劉昊不明白,玩得好好的,後面還有巡演,為什麼要解散?那時大家都說,樂隊就差一張唱片,就真走起來了。有人急了,嚷著讓服務員拿刀來,要把虹位的手砍了。有人開始哭,幾個人亂打一通,邊遠在一旁拉架,混亂中,虹位的頭挨了一酒瓶,他哭了,「徹底傷心了」。2009年9月12日,Joyside在北京鼓樓的Mao酒吧做告別演出,門票賣了800多張,破了 Mao的紀錄。他們沒有給樂迷更多的解釋,只是說:「讓所有的猜疑都去死吧。」邊遠本來不想做這場演出,「沒什麼意思」,後來想想,覺得能讓樂迷最後感受下現場,也挺好。「歡迎大家來參加這個葬禮。」他們幾乎把所有的歌演了一遍後,臺下仍擠滿了人,鼓樓東大街混雜著酒精、尼古丁和悲傷的味道,直到天亮才散去。虹位演完就一個人走了。他不喜歡「葬禮」這個詞,覺得搞告別演出是一件「很傻逼」的事。但海報和宣傳已經做了,只好硬著頭皮去。那時,賭鬼、後海大鯊魚、刺蝟樂隊正在美國巡演。王梓收到劉昊發來的豆郵,怕電腦在美國看不了中文,劉昊特意用了拼音。三個樂隊十幾個人圍在一臺電腦前,猜是什麼意思,最後拼出來的是:「弟弟,今天我的樂隊沒有了。」告別演出後,幾個人最後的擁抱。受訪者供圖樂隊解散後,虹位在積水潭租的大房子裡繼續以前的生活。每天下午兩三點起床,然後給朋友打電話,來家裡開Party,打遊戲、睡覺、喝酒,可以一個星期不出門,只讓阿姨來做飯搞衛生。「不行!」虹位掃了一眼,男男女女躺在沙發上、桌子上,四處都是菸灰和酒瓶。他們第二天在酒店見面。父親是佛教徒,給了他一本《釋迦摩尼佛傳》,一張大寶法王照片。「你要看就看,不看就放著。」虹位至今仍無法理解,父親大老遠跑來,就給他這麼一個東西。「我想既然是菩薩的東西,我就放高一點,放在書櫃的最上面。」他把所有人都轟走了,讓阿姨也不要來。派對散了,虹位一個人在屋裡來迴轉,他最近神經衰弱,對什麼事都打不起精神。「就想我乾脆自殺,死了算了。我什麼也玩過了,人生還剩下什麼?」想起父親送的書,他從柜子上取下來,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從頭開始翻。他忘記了時間,「好像在一個完全黑暗的地方,嘭地一下,有了一點光」。虹位決定結束現在的生活。他搬去上海,剃了個圓寸,在一家負責音樂版權的網站工作,每月工資2000元。租的房子在菜市場樓上,只有一張薄木板床、一個沙發、一張桌子,上面擺放了一些佛經。女孩跟他回家,嫌床太硬,睡不著覺,半夜就走了。兩年後,上海的公司倒閉了。父親提起河北貧困縣有一個產業園項目,問他要不要去。虹位從來沒去過農村,「我就想去看一下,貧困縣是什麼樣的。」父親以為他可能待個兩三天就受不了了。但虹位好奇,「這個地方為什麼沒有club?年輕人都去哪了?離北京這麼近的一個地方,怎麼還是一個貧困縣?」他計劃在縣裡搞食用菌產業園,「如果能幫助一千個、上萬個老百姓脫貧,這比我玩樂隊牛逼多了。」一個多月後,虹位請來的專家走了,但農民採出來的蘑菇還是沒法要。虹位一打聽才知道,蘑菇得按時按點採摘,可他們「晚上就睡大覺去了」。「只要動手採一下,一個月就能過萬,馬上就可以脫貧了!」虹位想不通。他開始看關於農村發展研究的書籍,偶爾去大學聽經濟學的課,還找大學生下鄉做調研,了解農民的收入和收成,又從農民那兒聽到土地怎麼被佔了,「才真正開始了解中國是一個農村社會」。在貧困縣,虹位的生活變得非常簡單。每天一雙老北京布鞋,一條短褲,一件T恤。辦公室是標配的老闆桌和皮椅,棕紅色的書櫃,一個沙發,一個茶几——本來給縣長準備的,八項規定後超標了。他也感受到百姓的單純與親切。每逢過年殺豬,整個村子都來給他敬酒。但官場太複雜了。最初,虹位不太懂政治,找農業局蓋章籤字時,官員和他耍官腔,「你酒都不請我喝,怎麼給你蓋這個章?」虹位氣得直接給縣長打電話,「你們下面的人不給我蓋章,讓我給他買酒喝!」後來,他也學會和官員稱兄道弟,請他們喝最貴的酒,逛最好的夜總會,在KTV裡紅歌、韓磊的歌,什麼都唱,有時一個電話,就被叫去買單,喝到嚴重時被送進了醫院。但他說,他的底線是不做金錢交易。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土地拍賣的時候,因為某些原因,拍下的一塊地,政府不讓通水通電,法律規定,過了時效後,若因企業原因不開工,政府將有權無償收回。虹位氣壞了,「我就是一個南方過去投資做食用菌產業園的年輕人。我是懷著熱血,懷著對祖國的響應去農村,最後你們還要把我給坑了!」壓力大的時候,他把辦公室的門都踹掉了。他決定去北京上訪。第一次去信訪局時,已經是下午,工作人員告訴他,太晚了,要早點來。第二天,他凌晨五點就到了,前面已經排了一長串。結果回河北沒多久,紀檢就來公司調查。虹位這才知道縣城的複雜關係。他把公司的帳本拿出來,「隨便查!」在貧困縣的六年,虹位脫離了搖滾圈,和樂隊成員也只有過年才打個電話。「男人與男人之間,其實沒有什麼事兒。」每年生日,虹位會接到劉昊的電話,「大劉,感謝你啊,還記得我生日。」對話也僅限於此。劉昊記得,有一次虹位突然把樂隊成員拉了一個群,在裡面發了歌,隨後又把群解散了。但虹位說他一點都不記得了,「我肯定喝醉了。」偶爾,他也回北京見見朋友,喝喝酒。王梓再次見到虹位,是在一個冬天,他穿著名牌高領毛衣,外面套一件羽絨背心,戴著一副「美國房地產中介」的墨鏡,脖子上的紋身用遮瑕膏蓋住了,看起來像是「珠海新區的小領導」。虹位再也沒聽過樂隊的歌。傍晚七八點,在偌大的辦公室裡,他把音樂打開,聽爵士和布魯斯,喝點酒,跳跳舞,發洩一下。晚上九點,整條街道都安靜下來,蛐蛐、青蛙的叫聲,伴隨著一股牛糞的味道,飄進他的耳朵和鼻腔。但在這個閉塞的小城裡,他還是感受到了一絲變化。一次,他和阿姨去買菜,聽見菜市場在放逃跑計劃的《夜空中最亮的星》。還有一次在燒烤攤,兩個年輕人喝著啤酒,用手機聽hip hop,「走在長安街上,在北京,很多漂亮的姑娘……」虹位很吃驚,過去和他們聊:「你們聽這個牛逼,這是我兄弟的歌。再給你們介紹一個……」劉虹位近照 受訪者供圖時代的確變了。D22酒吧已經歇業了,舊址變成了一家飯館。鼓樓東大街如今淪落為遊客打卡景點,充滿回憶的Mao酒吧只剩下一個生鏽的大鐵門。全國各地的音樂節開始井噴,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樂隊差不多240天都在路上,賺到了一些快錢。Joyside解散後,邊遠在酒吧短暫地打過工,他再也不往菸灰缸裡吐口香糖了,因為太難擦。他也組過別的樂隊,後來漸漸喜歡一個人做音樂。樂隊解散之前,邊遠覺得時間是靜止的,解散似乎把時間全追回來了,「一下子過去那麼久了,那種感覺」。他寫中文歌了,開始喜歡清淨的音樂,對宗教和宇宙也產生了興趣,會思考恆星的衰變這種問題。電影《海上鋼琴師》裡,一個天才鋼琴家在豪華遊輪上,度過了孤獨的一生。那是邊遠想要的生活。他想擁有一艘船,能隨時出海,去無人島,撈點魚,採點果子,聽風吹落葉的聲音。他諮詢過天津郵輪需不需要歌手,掃廁所也行,但對方告訴他人已經夠了。「邊遠是一個浪漫的虛無主義者,除了音樂和朋友好像一切都無所謂。」他的一個朋友說,「我經常會在一個很熱鬧的聚會中突然看到他一個人坐在某個地方,一動不動,不知道在想什麼。他喜歡星空宇宙和大海,我記得以前他說來世要做一頭抹香鯨。」2017年秋天,邊遠坐火車離開北京,去了秦皇島。那年冬天下了很大的雪,他躺在沙發上,眺望著窗外的大海,靠近港口的海面已經結冰了,雪花層層覆蓋在上面,宛若白色的北極。樂隊解散後,劉昊在鼓樓開了家古著店(有年代的且不再生產的衣服),又跟劉非合開了School酒吧。關錚在裡面當了兩年酒保,後來加入了其他樂隊。「命運真的很奇妙,如果Joyside沒有解散,我們就不會開古著店;如果沒有那麼多人去店門口喝酒,就不會促使我們去開酒吧;如果沒有School,就不會有現在各種樂隊和新的故事。」劉非說,「這中間,少了任何一環都不行。」很多新的樂隊在這裡被發掘。劉昊坐在酒吧裡,暗黃的燈光灑在身上。他覺得年輕樂隊更加自我,曲風不再暴躁,觀眾也不像之前那麼瘋狂了。「沒有當年那個味道了。」王梓有些感慨,「搖滾樂表達愛和恨,但大環境確保每個人說出來的話都是正確的、健康的,所以搖滾樂一半的生命力都被剝奪了。」賭鬼樂隊後來也重組,但關係沒以前那麼緊密了,「當年大家恨不得像影子一樣,一塊兒住一塊兒玩,現在一半人都生了孩子,得吃飯、生活。」2013年元旦,盤尼西林樂隊在School第一次演出,門票賣出不到20張。演到最後,主唱小樂說要翻唱一首Joyside的老歌,向樂隊致敬。《Silly girl》旋律響起,臺下的觀眾並無太多反應。劉昊注意到了小樂,那時他大學還沒畢業,「就覺得這個小孩可以,他的眼神、每個動作,用的琴,都和別人不一樣,站在舞臺上很有氣場。」他們在臺下聊了很久,劉昊決定把盤尼西林推薦給前經紀人徐凱鵬。和Joyside分手後,徐凱鵬又做了萬能青年旅店和後海大鯊魚的經紀人,後來去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班。和盤尼西林合作後,他決定幹回老本行。網際網路公司的經歷讓徐凱鵬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一個樂隊成功還是不成功,微博粉絲、歌曲播放量、網易雲搜索指數,都是客觀的標準,這能幫我找到在網際網路中的位置,啟發我往什麼方向走,應該多照顧哪些受眾群。」徐凱鵬說。他不排斥網易雲、短視頻這種新的傳播方式,「我們要擁抱這個時代。」現在,徐凱鵬每周都和盤尼西林開會,地點大多在School酒吧的二層,他為每個人搭建人設,做一些包裝和定位。樂手需要總結自己的感受,談論行業動態,大家一起尋找新鮮事物與音樂行業的關聯。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籌備期間,徐凱鵬接到節目組的邀請,他和盤尼西林一起去了愛奇藝,辦公室裡布置了盤尼西林的海報、專輯,工作人員能清楚地叫出樂手的名字,這讓徐凱鵬感受到誠意。他把上海的樂隊和平和浪與臺灣的皇后皮箱也推薦給節目組,他同時是這兩支樂隊的經紀人。皇后皮箱最初有一些顧慮,擔心上綜藝容易招來「跪求主流」的非議。但徐凱鵬認為這是十年前的想法了。他去了一趟臺北,說了自己對行業的觀察和判斷,並對皇后皮箱之後的數據做了許諾。節目播出之後,一些樂隊的微博粉絲、演出報價都翻了幾倍。徐凱鵬覺得,節目會給行業帶來一些變化,雖然效果短暫,但「能讓更多年輕人拿起樂器,音樂就存在更多可能性。」劉非也參加了節目錄製,在他看來,對於部分樂隊來說,「夏天」確實來了,最近,來酒吧看演出的人明顯增加了。但節目只是「樂隊的夏天,不是搖滾樂的夏天」,中國有3萬支樂隊,上節目的只有千分之一。關錚在節目裡看到了很多老朋友,他說,曾和他們一起在D22演出的刺蝟樂隊主唱趙子健,很久沒這麼認真唱歌了。Joyside解散這十年,刺蝟也經歷了分分合合,最低谷時,子健唱歌都不在調上。如果節目有第二季,劉昊、虹位和關崢都不太排斥參加。但邊遠一點也不感興趣,他不希望以這種方式去呈現Joyside的歌,也不喜歡樂手在節目裡失去了自己的表達,最後變得像在賣情懷。他寧願去一個小酒吧,臺下可能只有50個人,但在認真聽他彈唱。演出中的邊遠 受訪者供圖


十年後,Joyside演出時仍是那副「酒鬼」的樣子,但不難看出年齡的痕跡。虹位穿著英倫背帶褲,肚腩已經凸顯出來;關錚帶著四歲的兒子,他把枕頭當作《魔獸世界》裡的飛毯,四處亂飛;劉昊喝了一杯香檳,因為疲憊,又開了一罐紅牛。當年聽朋克的青年,變成了養生的中年。一位上海樂迷曾和女友看過他們的演出,十年後在Joyside的現場再次相遇,女孩已經成了別人的妻子。有些歌迷已在國外生活,無意間聽到熟悉的旋律,喚起了當年的記憶。不少樂迷結婚生子,有人讓孩子學起了吉他和架子鼓。重組演出那天,很多人不知從哪兒冒出來,又聚到了一塊,「特別穿越的感覺」。十年過去,大家對音樂都有了自己的理解。排練時,虹位想要加入鍵盤、和聲,讓音樂有一些新浪潮元素。劉昊不太建議這樣,虹位說,「你先試一下,如果覺得好,就把它留下。如果覺得不好,就不要了。」做新專輯的時候,虹位給一首歌的編曲加了很多弦樂,和邊遠產生了分歧。虹位退了一步,「要在十年前,我不會,這個時候我就學會了。」他已懂得考慮樂隊其他人的建議,「Joyside不是劉虹位一個人,是邊遠的一部分,也是劉昊和關錚的一部分。」Joyside重組後的專場演出 受訪者供圖


回北京後,虹位選擇住在距離市中心有一段距離的通州。他不再需要酒精,生活規律,每天七八點鐘起床,看書,最近一本是政治學家漢斯·摩根索,然後去附近馬場騎馬,聽爵士和布魯斯,除了這些他還有生意要打理。出去演出時,他不再跟成員住同一個酒店。在成都,他訂了一個民宿,早晨去公園喝茶、掏耳朵;在上海,他住進了弄堂,聽著阿叔用上海話和阿婆打招呼。虹位後來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朋克的反抗精神。「朋克更像是一個來自街頭的孩子」,這與他的成長背景並不符合。不像關錚,結了婚,有了孩子,仍在演出現場「跳水」(跳下舞臺),可能到老了,還是這個狀態。邊遠覺得虹位這次回來,想法成熟了,更像一個成年人,但本質上沒變,「還是很有意思的人。」邊遠曾經瞧不上別的音樂風格,覺得自己是做搖滾樂的,「比別的酷一點」。現在他依然喜歡七十年代的朋克,但也想做一些新的嘗試,「沒必要給自己一個圈套,一個框架。朋克只是一個詞而已。包括搖滾樂,也只是一個所謂的風格,糾纏這些東西太沒意義了,挺愚蠢的。」十年前,樂隊突然解散,邊遠總覺得差了那麼一點,如果能再出一張專輯,就能達到想要的高點。後來他覺得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可能就命中注定就這樣」。音樂曾經是他生命的全部,現在,他想以更輕鬆、更開放的心態對待,「生命是很寬廣的,音樂只是聽覺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別的感覺。」他三個月沒創作了,每天獨處、喝酒、發呆,去海邊走一走,感受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邊遠不覺得自己是在堅持某種東西,也不想與時代掛鈎。「如果搖滾過時了,那就過時了。所有具有時代性的東西都會過時。」他一直在尋找一種「人類共通的,從古到今,超越時代」的情感。在王梓看來,邊遠就「不是地球人」。除了有一次,他看見邊遠穿著一套中介那種的黑西服,扎著皮帶,襯衫掖進褲子裡。那天他準備回家看父母,「讓他們看我像個正常人」。邊遠對父母一直抱有歉意。每次回家,父親都把他的皮鞋擦得乾乾淨淨,儘管他不理解兒子在做什麼。2014年,邊遠出了中文專輯,父母能聽懂一些,也試著去理解他。劉非現在是樂隊的經紀人,他覺得邊遠已經做了很大改變。邊遠曾拒絕使用微信和智慧型手機,「少點事兒挺好的。」他窩在秦皇島公寓的沙發裡,抽上一口煙,眼睛望向窗外,「很多事的話覺得很煩,有點頭疼,比如採訪。」在這裡,他誰都不認識,只有一臺電腦、一把琴,柜子上擺著魏晉時期的詩詞。他覺得自己不適合成家,不知道「兩個人天天在一塊兒幹嘛」,自己有很多事要做。他開玩笑說自己越來越難看,酒量也越來越差。他害怕變老,「先天條件不好」,大概不會是一個帥帥的老頭。在虹位看來,邊遠骨子裡還是具有朋克精神,他不在乎什麼媒體,什麼節目,什麼唱片公司老闆。年輕的時候,他甚至不會告訴別人為什麼,現在至少會把理由講出來。虹位曾經覺得自己跟邊遠一樣,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如今的他成了一個現實主義者,希望自己的音樂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方式。樂隊對他來說,更像是一項合夥的生意,一門合作者的藝術。和樂隊在一起時,他仍然是那個「小虹」,和商人在一起時,他就是別人口中的「劉總」。十年過去,重組變成一件順其自然的事,「這些人都還在這個世界上,而且都還在北京,大家都還想玩音樂。」虹位說。這也是其他幾個人的想法。重組那天的飯局上,他從沒見過邊遠喝那麼多,一個人坐在那兒,暈暈的。


搜狐極晝工作室出品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作者簡介

程靜之

一頂鴨舌帽,一雙採訪鞋。

作品包括《等待章瑩穎》

《木裡的風,帶走了涼山消防四中隊三班》



為嚴肅閱讀提供選項

點擊閱讀原文來搜狐參加更多討論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不是搖滾的夏天,搖滾樂隊不代表地下貧窮
    很驚奇都2200還有人理解的搖滾樂就是狂與燥,更可悲的是在樂夏2節目中還有人認為搖滾樂隊只應該活在地下與貧困中。那就讓我們分別說說這些理解的不同。再到回來一把小號的崔健引領一大波搖滾青年把中國搖滾樂帶入鼎盛時期:不是我不明白的崔健宣洩著這世界變化快,嚮往理想生活的唐朝的夢回唐朝,敲擊心靈的鼓點,以及大開眼界的歌詞為那個時代的人們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 大張偉:我還能彈吉他嗎?《樂隊的夏天》那個朋克少年又回來了
    《樂隊的夏天》第7期,迎來女神大戰,8支樂隊各自找來一位女神助演。新褲子演出結束後,大張偉走上舞臺拿起吉他,唱了偶像新褲子20多年前寫的那首《過時》,那個朋克少年又回來了,花兒和新褲子,同一時代、同一片土地生根發芽的兩支樂隊,後來長向了兩個方向,大張偉一句「我還能彈吉他嗎」又把記憶拉回到了過去。
  • 中國搖滾的隱秘往事:樂隊的夏天來了嗎?
    封面上,樂隊三人穿著80年代的衣服,站在古舊的大柵欄古街上,一派復古氣息。而「龍虎人丹」 也是一味古老的藥。這張專輯掀起了一場國貨懷舊風潮,大家開始在網際網路上懷念那些八十年代用過的東西:海鷗相機、回力膠鞋、永久自行車.....  最近,愛奇藝上看了一檔節目《樂隊的夏天》。他們請了31支樂隊,號稱要評出其中的TOP 5。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錄:樂隊綜藝與死灰復燃的中國搖滾
    據說,《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已經開錄了,後海大鯊魚已經確定參加樂夏2,這讓很多搖滾樂迷再次提起了興致。畢竟,去年一個《樂隊的夏天》,可是搖滾圈頭一位的大事。▲汪峰與旅行新蜜蜂儘管有人說《一起樂隊吧》編劇剪輯啥的不如《樂隊的夏天》,但不可否認,這個節目的播出,肯定會帶動一些年輕人,離開迪廳,拿起吉他、貝斯、鼓,玩一玩搖滾。
  • 《樂隊的夏天2》:要唱搖滾,還得去混幾年地下樂隊?
    但要說最特別,那還得是最新播出的第二季《樂隊的夏天》。臺上的四位超級樂迷,和臺下許多原本經歷過『地下』的樂隊,都無法贊同這個觀點,因為誕生在時代變遷後的新生樂隊,很多根本沒機會經歷那個年代的『地下』。除了野孩子樂隊外,最受矚目的老派樂隊,還有代表著一代人搖滾記憶的Joyside樂隊,他們在那個輝煌的搖滾時代佔據過一席之地,也被稱為是音樂和生活最一致的樂隊。
  • 《樂隊的夏天》白日夢,專業點評:不地下就不搖滾!
    《樂隊的夏天》第三第四期播出之後,野孩子再次狠狠擊中了每一個人的心,不愧是荒野的孩子,夠野!夠勁!但是同樣引起軒然大波的,不僅僅是一支樂隊的精彩表現,還有那一群根本不「專業」的「專業樂迷」。這一季的樂隊的夏天,每次看到專業樂迷的發言我都會快進跳過,因為總是拿著自己高人一等,看過多場小眾演出的高高在上的姿態來跟樂隊對話,這樣一幅嘴臉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這一次的白日夢症侯群演出結束後,專業樂迷的回答再次「技驚四座」,讓人大跌眼鏡。
  • 《樂隊的夏天》,吉他點燃大家的搖滾夢
    近日,《樂隊的夏天》積分賽第一場落下帷幕,本場通過半盲選的形式選擇合作嘉賓,考驗了樂隊與嘉賓之間合作和融合的能力,不少樂隊表現亮眼,其中Joyside和Miu miu的合作舞臺更是實現了1+1>2的效果。
  • 搖滾往事:痛仰高虎在地下通道唱歌,有的樂手為賺錢去美院當裸模
    最前沿搖滾和最封閉古村,完成奇異的組合。樹村是眾多樂隊租住地,也成為搖滾的聖地。頂峰時,村裡住有樂手近千人。拋開精神嚮往,樂隊選擇此地主要因租金。三公裡外的上地,比樹村離城更遠,房租卻是樹村一倍。隨著進村樂隊越來越多,村民們開始壘磚砌牆,多蓋一間屋,就能多一筆收入。在樹村,看窗就知這支樂隊的經濟情況。
  • 《樂隊的夏天》「消費」情懷:揭穿了中年搖滾樂隊不可避免的尷尬
    事實上,從第二季節目播出的開始,有關那些名聲在外的搖滾「老炮」們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的業界領軍人物,很多對於搖滾樂不熟悉的網友和觀眾已經畫上了大大的問號。本季《樂隊的夏天》的賽制相比於上季最大的調整,就是在賽制的設計上把所有33支參賽樂隊分成三組進行初賽。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離開「樂夏」的舞臺,Joyside才是「最搖滾的樂隊」
    今年《樂隊的夏天》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大多數樂隊都會被貼上一些特別鮮明的標籤——褒義或是貶義,這完全取決於大多數觀眾是不是喜歡他們的角色定位,甚至和音樂本身沒什麼關係。在這個夏天的舞臺上,五條人就是「好笑」、重塑雕像的權力就是「裝」、福祿壽就是「欣賞不來」、Mandarin就是「親兒子」、後鯊就是「啥玩意」......
  • 我們扒了《樂隊的夏天》118位樂手……
    當年誰還沒個音樂夢想,組一個樂隊需要哪些「搭檔」?就樂隊配置而言,主唱、吉他手是「必要條件」,貝斯手、鼓手、鍵盤手的搭配要看音樂類型和成員們的「緣分」。如果是搖滾樂隊,一般採用「主唱+吉他+貝斯手」、「主唱+吉他+鼓手」、「主唱+吉他+貝斯手+鼓手」、「主唱+吉他+貝斯手+鍵盤手」的模式。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有的人還在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有的人發現《明日之子》第四季開始樂隊選秀也循聲而去,在這個逐漸恢復正常娛樂的夏天,許多人都選擇了觀賞樂隊表演這種看起來很「燥」的方式。」 「我想了一晚上,能不能有我兩句臺詞,我怎麼來表達這兩句臺詞,」結果發現自己演一個嘴被貼上大力膠、被扔到後備車廂裡的角色,「所以我又回來彈貝斯了嘛。」
  • 中國搖滾毀在《樂隊的夏天》手上?
    有的人還在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有的人發現《明日之子》第四季開始樂隊選秀也循聲而去,在這個逐漸恢復正常娛樂的夏天,許多人都選擇了觀賞樂隊表演這種看起來很「燥」的方式。《樂隊的夏天》和周雲蓬們之間的這種意見相左,也很像這些年中國樂隊——或者讓我們具體一點——中國搖滾樂隊發展脈絡中的一大特徵:鄙視拜金主義,始終奮力吶喊的人逐漸成為少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財富產生興趣,變得中庸。
  • 中國樂隊的夏天,搖滾的冬天
    之前我們提到過即將上線的綜藝《樂隊的夏天》將從31支中國樂隊中
  • 漫遊20年:北大搖滾樂手往事
    密集的鼓點、歡呼的人們、合作的盡興,記憶中留存著校園搖滾樂隊的高光時刻。然而,當搖滾浪潮漸漸平靜,中年危機如期而至,他們如何面對年少時的熱望?有人說,搖滾樂史上有太多歌的主題是祈求這種音樂永生不死。而一代代樂手們則在這指向永恆的音樂中沉浮。
  • 樂隊的夏天(1)
    2019年5月25日在愛奇藝首播,於8月10日收官;轉眼間已經2021年了,關於19年樂隊的夏天你還記得多少呢?
  • 一鍵開啟英搖樂隊的夏天 | R E C ►
    點擊 Cheersmate 關注並星標  和我一起走進人間酒館,品味世間美酒晚上好,你們的喝酒博主Lora來啦 🍺這個夏天樂隊的夏天又回來啦!一把吉他,幾首搖滾,讓人不由自主回到為本命樂隊嘶喊、澎湃的青春歲月。
  • 搖滾平安夜--弭亂樂隊&命題無解樂隊聯合專場
    2016年的平安夜,我們請來了牛逼的硬核樂隊弭亂,以及屌爆的grunge樂隊命題無解,無論是他們暴烈的鼓點還是狂亂的吉他,都會帶給你無與倫比的顱內高潮體驗--這是27的舞臺請來的第一支『核「樂隊,也是第一支grunge樂隊!
  • 樂隊的夏天 | 搖滾樂隊與時裝的變遷
    30年過去了,在今年的夏天之前,搖滾似乎沉寂了很久。  今年6月,一檔橫空出世的綜藝《樂隊的夏天》將搖滾樂隊重新帶回大眾視野,打開了一代人青春的記憶,關於搖滾樂隊黃金時代的記憶,賺足了大家的熱淚和話題。
  • 《樂隊的夏天2》福祿壽、mandarin不被喜歡?學院派輸給了搖滾
    文|令狐伯光《樂隊的夏天2》這檔綜藝,真的是肉眼可見的「差」了。9月26日第十三期將要正式播出,但是復活賽的晉級名額早就出來了。至於哪兩支樂隊晉級,這裡便不說了。更何況,如果放到整個世界範圍內,獨立音樂圈子裡,音樂專業畢業後做樂隊做得好的有的是。這個還是和中國搖滾圈的特殊歷史有關。因為中國內地樂隊發展,特別的獨立和地下。這個就不詳細講了,相信只要了解中國搖滾和中國樂隊的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