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良(著)
西原春夫(監修)
松尾剛行、王昭武(翻譯)
出版社:成文堂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25日
《中國刑法學的新展開》日文版序
本書日文版的出版,要感謝中日的諸多師友,正是在他們的大力幫助下,才有本書日文版的問世。在中國方面,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江溯副教授是本書日文版的積極發起者;蘇州大學法學院的王昭武教授是本書日文版的積極推動者,他們都為本書日文版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
在日本方面,首先值得銘記的是已故東京大學法學院名譽教授西田典之先生,在其生前就為本書日文版的出版操心操勞,幫助聯繫出版社,甚至西田教授還允諾資助出版。如今西田教授斯人已去,但他對本書日文版出版給予的關心令人感懷。
本書日文版的出版,我還要特別感謝西原春夫教授。西原教授致力於中日刑法的學術交流,與中國老一輩刑法學家高銘暄教授、馬克昌教授等共同開創了中日刑法交流的平臺。我作為晚輩學者,參加了西原教授組織的中日刑法交流活動,深受其惠。此次本書日文版出版,邀請西原教授擔任推薦人,西原教授不顧年事已高,親筆撰寫推薦文,令人感動。
回想起來,我認識西原教授也已經三十多年。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西原教授來到當時我所任教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訪問,那時就親耳聆聽過西原教授的講演,成為當時了解日本刑法學術發展的重要途徑。
當我完成《刑法哲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這部我的代表作的寫作的時候,恰逢西原教授的《刑法的根基與哲學》(顧肖榮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91年版)一書的中文版出版,拜讀了以後深受啟發。為此,我在該書的末尾專門寫了一篇「結束語」。在這篇「結束語」中,我引用了西原教授關於刑法的基礎要素或者根基的論述,並將研究刑法根基問題的刑法哲學稱之為自然法意義上的刑法哲學。
正是在西原教授的啟示之下,我此後又出版了《刑法的人性基礎》(中國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和《刑法的價值構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這兩部刑法哲學著作,從而形成我的刑法哲學三部曲,成為我早期刑法學術研究的標誌性成果。因此,西原教授以其人格與作品的睿智與魅力影響著我及其其他中國年輕學者的刑法學術成長。
在此,我還要鄭重地對本書的日文譯者松尾剛行先生表示衷心感謝。松尾剛行先生本科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此後從事律師業務,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習,獲得LLM以後,又在刑法專業師從梁根林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松尾剛行先生日文與中文俱佳,基於對日本和中國兩國刑法學術的了解,松尾剛行先生是本書日文的絕佳譯者,為本書增色甚巨。
《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是我對中國近四十年來的學術史的一種描述。刑法學在一個國家的法治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和國家的法治進程緊密相關的:法治亡,則刑法學亡;法治興,則刑法學興。自1979年以來,中國的法治恢復重建,相應地,中國刑法學也呈現出一個起死回生的演變軌跡。本書力圖對中國當代刑法學術史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為中國刑法學的發展提供規律性的經驗借鑑。
《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是中國刑法學界首部從學術史的視角對刑法學研究成果進行歷史勾勒和規律提煉的作品,也可以說是一部填補中國刑法學的學術史之空白的作品,對於推動中國刑法學的理論發展,提升中國刑法學的學術水平,完善中國刑法學的知識形態,都具有重要意義。
《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一書在對中國刑法學當代發展進行一般性考察的基礎上,又分為十五個專題對刑法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學術史的梳理,主要包括行為、犯罪論體系、犯罪客體、犯罪主體、構成要件、違法性、有責性、不作為、因果關係、違法阻卻、過失、未遂、共犯和罪數等問題,由此形成本書的基本框架。本書在收集大量資料的基礎上,對中國刑法的學術史進行了客觀與真實的刻畫與描述。
《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一書對中國刑法學的學術史的考察,勾畫了中國刑法學四十年來的發展過程,總結了刑法學發展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中國刑法學未來發展的思路,對於中國刑法學的知識轉型和理論發展都具有推動作用。本書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國刑法學界對刑法理論發展的自我反思和反省,反映了中國刑法學人在刑事法治發展過程中,力圖通過刑法學的理論研究成果回饋現實的決心和信念。因此,本書以其獨特的學術樣態,成為中國刑法學領域的重要理論成果。
《刑法的知識轉型(學術史)》一書採用的是學術史的寫作方法,這在中國刑法學界可以說是填補了空白。學術史作為對學科知識形成與演進的歷史描述與總結的文體,對於一門學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也是一門學科成熟的標誌。中國刑法學在部門法學中是較為成熟的學科,但十分遺憾的是,在本書出版之前沒有專門的刑法學術史。本書的出版為中國刑法學的歷史面向提供了了解的途徑,對於中國刑法學的發展與繁榮都具有重要價值。而且,本書所躬行的學術史的研究方法,在中國法學界也還是具有嘗試性的一種探索。隨著法學各部門法學科的發展,各個部門法的學術史研究也會提上日程,因此,本書對於此類部門法的學術史寫作,具有方法論的示範功能。
在本書中,我是在當代刑法知識轉型這個命題下進行中國刑法學術史的敘述的。所謂刑法知識轉型是指從蘇俄刑法學向德日刑法學的轉向,在此存在一個德日刑法知識的借鑑問題。在中國刑法學術背景中,德日刑法學是一個他者。如何吸收德日刑法知識,並使之本土化,為中國的刑法立法與刑法司法提供理論引導,這是我們這一代中國刑法學人的歷史使命。在本書的相關專題中,我收集大量資料,力圖勾畫出中國刑法學術演進的軌跡。因此,本書日文版的出版,對於日本讀者了解與理解中國近四十年來的刑法學術發展進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最後,我期待本書能夠成為日本讀者觀察中國刑法學的一個窗口。
是為序。
謹識於北京海澱錦秋知春寓所
2017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