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風雲,別具一格的大阪師團

2020-12-23 搬運歷史的小蝸牛

侵華戰爭中,日軍有一支裝備精良且極為兇悍的部隊,那就是關東軍。作為侵華戰爭中的急先鋒,關東軍可謂是「名副其實」。先是在皇姑屯炸死張作霖,接著又挑起了「九一八」事變,佔領東三省。拉開了日軍侵華戰爭的序幕。

日本關東軍佔領瀋陽

但是在關東軍中卻有著一支「別具一格」的部隊,那就是大阪第四師團,也稱「大阪師團」。這個大阪師團來歷可不小,是日本在二戰前組建17常備師團之一,屬於甲級師團。人員戰鬥素質高,裝備精湛。而且又在「馬來之虎」山下奉文手上駐訓過兩年。按道理這屬於日軍最精悍的部隊之一。

接受日本天皇檢閱的大阪師團
「馬來之虎」 山下奉文

但為什麼說這支部隊「別具一格」呢。首先這支部隊全部都是由大阪人組成的,大阪自古就是日本的商賈貿易之地,幾乎所有的大阪人都從事商業貿易。即使加入了軍隊,商人唯利是圖的本質卻沒有改變。其二,大阪地區向來與日本皇權不和,因為大阪是著名的商業城市,居民多與商業有關,對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反之,圍繞著苛捐雜稅等問題,大阪人幾百年如一日,不斷和諸侯鬥智鬥勇、討價還價,所謂忠誠,那就更談不上了。讓一支只有商業利益並且不忠於君主的軍隊去打仗,其結果可想而知。最有名便是蘇日「諾門坎」戰役。

1939年,蘇日雙方在滿蒙邊界的諾門坎爆發軍事衝突。蘇軍在朱可夫將軍的指揮下,將關東軍與偽蒙軍隊打得節節敗退。日本關東軍本部緊急調集仙臺第二師團與大阪第四師團增援諾門坎。

諾門坎戰役

仙臺師團接到命令後,迅速集結,火速向諾門坎進發。而大阪師團接到命令後,半天也沒集合到一半的人,師團聯隊長納悶了,問下屬為什麼只有這麼點人,下屬說:「軍營中有惡疾,大部分人病倒了。」這下這聯隊長更納悶了,前倆天還好好的人,怎麼就全病倒了。趕緊到兵營去看看。一到兵營問軍醫才知道,根本就不是什麼惡疾,無非是頭痛 咳嗽 崴腳什麼的。這擺明就是不想上前線,在這裝病。這下把聯隊長氣急了,把白大褂一穿直接親自坐診,給他們看病。士兵眼瞅著裝病不行,只能爬起來集合出發。就這麼著,大阪師團總算是出發了。

可在路上又出么蛾子了,走著走著就得歇會,喝水得歇會,上廁所的歇會,偵查路況的歇會。嘴裡還振振有詞:「蘇軍強悍,我們要保持體力,不能打無準備之仗」。這一路上走的走,停的停,掉隊的不計其數。日本關東軍下得是火速增援的命令,頭前出發的仙臺第二師團已經和蘇軍交火了。這大阪師團還在半道上走走停停。仙臺師團只用了四天就到達了前線,大阪師團走了八天,等到了前線一看,戰鬥結束了,停戰協議籤了,仙臺第二師團被蘇軍打得灰頭土臉。這時奇怪事情又出現了,原先在半道上掉隊走不動的大阪師團士兵,一聽戰爭結束了,馬不停蹄的往前趕,不到一天就趕到了前線。這把仙臺師團的人氣的牙痒痒。

返程的時候大阪師團走在最前面,個個精神抖擻,氣宇軒昂。像是打了打勝仗。隨軍戰地記者不了解情況,看到這一幕,當即寫下一篇報導《我無敵皇軍第四師團威勢而歸》。這下直接把大阪師團捧上天了。後來關東軍本部的一個參謀實在看不下去,他知道其中是怎麼回事,他給改了一個字,改成《我無傷皇軍第四師團威勢而歸》。這下子大阪師團更牛了,無敵不夠還無傷,一個受傷的都沒有。其實說白了,打仗能不受傷嗎,你一個沒傷,證明你根本就沒打仗。從這以後,這大阪師團在日本軍隊裡出了名了。而後在「臺兒莊戰役」中,讓中國軍隊了解到了他們的「大名」。

「臺兒莊戰役」由李宗仁將軍指揮的中國軍隊,沉重的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氣焰,打出中國軍人的威風,但是面對日軍的重圍,李宗仁將軍被迫率領40萬大軍突圍。

臺兒莊戰役
李宗仁將軍

當這40萬大軍走到一個山口的時候,壞了,發現兩邊山上都有日軍。前有強敵,後有追兵,怎麼辦,沒法子,只能硬著頭皮上,和小日本拼了。可是走著走著,發現不對勁啊,這股日軍沒有阻擊,而是就地駐防,還有的開始埋鍋造飯。這直接讓人傻眼了。在當時我們的軍隊哪裡知道這是大阪師團的南下支隊,他們到徐州駐防的。不光我們納悶,日軍也納悶,事後一個日軍高官追問大阪師團的軍官為什麼放走中國軍隊。那個軍官回答:「我接到的命令是駐防,不是攻擊,我們不能擅自攻擊中國軍隊,以免幹擾戰局的部署」。估計那個日軍高官聽這個回答多半氣死。兩軍交戰,對方到你眼前,你還不打,那你還想啥時候打。

算了,打仗是指望不上你們打仗,你們想駐防,那就駐防吧,就這樣不招人待見大阪師團被離中國戰場,移防到泰國清萊。日本軍隊一般調離戰區時,都會和兄弟部隊告別,講告別語。比如第二師團的「勇」師團告別語就是「天皇萬歲,武運長久」。向徵他們的「聖戰」武力越來越大。而大阪師團的人告別時說得往往是「御身大切」。翻譯成中文就是「保重身體,注意健康」。而且大阪師團還有個三不要原則。「,第一不要無謂犧牲,第二不要參加不合理的戰鬥,第三不要追擊敗敵」。有這三個原則,你還想指望打勝仗。就這樣大阪師團離開了中國戰場,直至戰爭結束,才回到日本。

日本戰敗後,國內千穿百孔,士兵一個個士氣低沉,跟丟了魂一樣。而在東京灣的碼頭上卻出現一個「清流」,那就是大阪師團。別人回國都是沮喪著臉,他們都是興高採烈,一下碼頭就開始擺攤,擺的全都是中國和泰國的玩意,擺得最多的是泰國的大米。為啥,戰爭已經掏空了日本所有的家底,加上原子彈的轟炸,國內已經開始鬧饑荒了。所以,大阪師團利用他們商業的頭腦,買通了美軍,把從泰國販來的大米運到回日本的船上,所以一下船就開始倒騰大米。更有的人直接到美軍營地門口擺攤,因為在當時日本誰還能比美國人有錢啊。一時間美軍營地門口成了「自由市場」而美國人也對大阪師團頗有好感,稱他們是「愛好和平」的人。

就這樣從最初的甲級師團到愛好和平的人,一群商販組成的師團,利用他們精明的頭腦保全了自己,統計下來,第四師團是日軍南方軍中戰死最少、裝備物資保留最完整的部隊。說他們「別具一格」一點不為過。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大阪第四師團戰績並不差,為何卻被稱為是懦夫?
    歷史上的日本大阪第四師團,負面評價不少,比如什麼陸軍弱旅、「軟蛋」師團,甚至於窩囊、懦夫……這樣等等一些不好的外號。但這些更多的是相對於二戰日軍武士道狂熱體系下的一種「偏見」。正常來看,日本大阪第四師團絕對是一支強大的部隊。首先,日本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最為古老的一支軍隊。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說到二戰日軍所有甲級師團,既沒有犯下太大的戰爭罪又能在整個二戰表現突出的師團,可能只有日軍第四師團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覺得好笑了,因為很多文章都在寫日軍第四師團在二戰時期是如何搞笑的,這怎麼到小編這裡就成為了二戰時期日軍甲級師團的最強精銳了,而恰恰就是這個師團在二戰時期太過另類才引起小編去收集資料的興趣
  • 「大阪師團」為何惜命怕死?只因他們是商人!
    從海拉爾到諾門坎,他們整整走了8天,比其他師團多走了4天。待其先遣隊到達前線時,蘇日正好宣布停戰。第四師團的官兵卻紛紛「抱怨」沒機會打上一仗。諾門坎戰役中的蘇軍第四師團成立於1888年,士兵主要由大阪的菜販子組成,是日軍中資格最老的部隊之一。
  • 日軍奇葩的一個師團,不願打仗,願意做生意——大阪師團
    大阪師團這個師團就是著名的大阪師團, 日本就是一個島國,人口稀少,資源匱乏。 戰爭爆發後,前線人員傷亡慘重,戰鬥力嚴重不足。許多老百姓被徵調為士兵, 被迫參軍。大阪軍團的成員頭腦靈活,他們經常收集武器和裝備,然後將其出售給黑市以獲取巨額利潤。 每當清理戰場時,大阪師團都會非常願意做志願服務,他們會把撿到的戰利品秘密藏起來並在途中出售它們。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二戰日本王牌第二和第六師團:一個名不副實,另一個罪行累累
    在二戰前的日本在嘗到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勝利的甜頭以後,就一直處於對外侵略和擴張的態勢,而他們發動戰爭的雙保險則是精銳的日本陸軍和海軍,二戰前世界各國都公認其海軍實力排名世界第三,對於他們的陸軍則是一直嘲笑其為一戰巔峰水準。
  • 日本一精銳主力師團,在二戰末期竟發動兵變,囚禁日本天皇
    日本自1869年明治天皇徹底掃除幕府勢力完成日本全境統一,正式開始了「明治維新」;首先改革的重點就是建立新式軍隊;於是1871年實行徵兵制,先後設立了兵部省和早期的四個鎮臺--東京,大阪,鎮西,東北;1874年在四鎮臺的基礎上改編為六鎮臺。
  • 唯一沒被「洗腦」日本師團,別人打仗他們撈金,投降時還近乎滿員
    二戰爆發前,日本是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經濟非常發達。「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對日本人民進行了深刻的洗腦。 在二戰期間,所有的人都要為天皇效忠,從小就有專門灌輸天皇是神,忤逆天皇是大罪這樣的思想。以至於天皇如果讓他死掉,他都是感覺是光榮和開心的事情。
  • 日本「奇葩」師團:愛好和平,不效忠天皇,戰場上最愛跑路
    大阪第四師團,又被稱為大阪師團、商販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甲種師團,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然而,民間對它的評價是:「戰場上跑路第一,做生意排第一」,因此被稱為商販師團。雖然大阪師團在中國戰場上表現不怎麼樣,但它在太平洋戰場卻是「重拳出擊」。
  • 二戰前日軍常設師團:軟硬實力強悍,綜合戰鬥力趕超蘇德
    日軍17個常設師團及其編成地 甚至在二戰開始前,這些日軍的常設師團都算是當時最強的步兵師,沒有之一! 雨田君說 當然,日軍師團的所謂戰前最強地表師團的稱號,也僅僅是在二戰開始前。 隨著的二戰的爆發,作戰方式也隨即改變,機械化、摩託化和步坦協同也已經取代了一戰時的呆板陣地戰。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那麼二戰時期的德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德軍兵種眾多,各兵種師團之間人數不盡相同,就算是普通的步兵師,不同時代其兵員編制也是不同的。可以毫不誇張的地講,這樣一個德軍步兵師,其單就戰鬥力而言,不亞於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眾所周知,日軍甲種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王牌軍團,一個甲種師團滿編人數在2.8萬人左右,比德軍步兵師多了一萬人。但其也僅僅只能在人數上佔據優勢,其餘諸如武器裝備、軍隊結構,戰鬥素養等方面,德軍都應該是可以碾壓的存在。
  • 被錯認為《八佰》勇士對手:抗戰打滿全場,日軍頭號王牌第三師團
    日軍老字輩王牌名古屋現在是日本三大商業圈之一(另外兩個是東京和大阪),在2017年的時候所屬的愛知縣(豐田總部)已經超越大阪成為僅次於東京的經濟強縣。按照日本二戰師團編成地越富裕戰鬥力越弱(參考東京第一和大阪第四師團)的屬性來看,名古屋師團戰鬥力應該挺弱才對。但事實恰恰相反,其戰鬥力在日軍老字輩的6個師團中,應該是僅次於仙臺第二和熊本第六師團的王牌部隊。
  • 二戰日軍最強師團「宿命」滇緬,日少將為逃亡官兵免責,自殺謝罪
    二戰期間,日軍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給師團授予「X師團」的稱號,如第2師團稱為「勇」師團,這些稱號通常是對這支軍隊的戰績評價。石頭今天要說的這個師團,是堪稱日軍最強師團的56師團,被日本稱為「龍」師團。第56師團,出身於九州,由12師團的預備役兵員組成,人員裝備都比不上日軍18大常設師團,但是後來卻「戰功赫赫」。
  • 二戰時期,一直待在中國戰場的日軍第三師團為何能躲過南下的命運
    抗戰期間,侵華日軍中有一個「古老」的甲種師團(第三師團),這支部隊最早創建於1888年,因為編組地是在日本的名古屋市,因此這個師團又被稱之為「名古屋師團」。由於這支部隊是日本200多個師團中最早成立的新式陸軍之一,所以第三師團幾乎參與了日本近代的所有重大戰爭,包括甲午戰爭、日俄戰爭、西伯利亞出兵、山東出兵等,並且還是侵華戰爭爆發後,唯一一支從開戰到投降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的甲種師團。
  • 日本窩囊廢師團,一上戰場就裝病,行為奇葩但深受大本營的寵愛
    公元1888年,日軍成立了大阪第四師團。該師團由4聯隊組成,全部配備了一流的武器裝備。毫不誇張地說,大阪第四師團的硬體裝備在整個軍界都是排得上號的。按照正常邏輯來看,這支部隊應該很有戰鬥力才對,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 二次長沙會戰能守住:除了天狗食日驚嚇日軍,也靠大阪師團神助攻
    在二戰戰場上經常會出現一些自然現象,而這些事件也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到戰局,比如1941年的蘇德戰場,德國軍隊就倒在了嚴寒的莫斯科郊外,那場幾十年難遇的「大雪」成了庇護蘇聯的守護神。當然了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歐洲戰場,同樣在亞洲戰場也出現過,只不過這次的主角從「大雪」變成了「太陽」。
  • 大阪人真的怕死,丟了皇軍的臉?
    其中在天守閣旁邊,有一幢大正風格的建築,這就是原來駐札在大阪城內的日本第四師團的司令部。明治維新以後,由日本軍神大村益次主持的日本陸軍改革,就是打破了之前的軍隊只是效忠藩主,而不知道天皇。新的陸軍師團也是以各個出生地為主建立,如大阪人就是屬於第四師團,京都人就是第九師團。
  • 日本軍隊最強大的近衛師團,1937年,到底擁有多少官兵?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了日本軍隊的幾個主力師團的故事,例如第五師團和第十師團等等。在昨天的文章中,聊了著名的第三師團,第三師團一直在中國作戰,最後在江蘇的鎮江投降。今天,我們來聊聊另一個師團,那就是日本近衛師團,這是日本的御林軍。
  • 二戰德軍一個步兵師能不能打過同時期的日軍甲種師團?
    所謂的甲級師團,日軍甲級師團其實指的就是17個常備近衛師團。這些師團在改編制之前還是使用的四單位制,編制比較大,滿員作戰狀態能高達2.5-2.8萬人,幾乎是同時期其他國家步兵師的1.5-2倍兵力。所以本身就不能作為一個正常的步兵師比,這就是個加強師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