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樓無望、上流困難、上位無門。
有人曾這樣形容當下香港青年生存現狀。
其中擺在的第一位的,便是「上樓無望」,買房沒有希望。
當然,對於買房這件事,國內多數年輕人都會面臨這樣的壓力。
但相比起來,香港「寸土寸金」的房價,確實是大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所以也有人說過,香港的奇蹟永遠只發生在房價上,這裡的房價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漲不到。
因為買不起房,很多年輕人結婚後仍與父母同居一處。
30多平米的公屋內,擠著一家五六口。
更糟糕的現實是,買不起房,租房也同樣困難。
不見天日的棺材房,密密麻麻的劏房,更甚者還有連呼吸都困難的籠屋...都是香港獨有的「風景線」。
在這樣一個個狹小的「籠子」裡,在壓抑自縛的環境中,在社會階層間和房間內都難以轉身的現狀下...
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香港人,他們之間,又會擁有什麼樣的「愛情故事」——《香港愛情故事》
TVB新劇,開播即9.0的高分,遠超同期臺慶劇好幾條街。
原因無他,只有「真實」二字。
洗盡鉛華,關閉濾鏡,這次TVB終於走出華麗無比的家庭精裝修樣板間。
不再留戀所謂精英人士,上流社會的愛恨情仇,而是拍了一部真實反映香港蝸居生活的電視劇。
鏡頭對準了一家五口。
他們擠在一間無比狹小的房間裡。
廁所的前面,客廳的角落,兩處都用窗簾隔開了一塊小小的地方,成為父母和哥哥的臥室。
兩個妹妹則睡在客廳隔開的兩個櫥櫃裡,只有區區的一平方米的大小。
這一家子人,父與母,子和女,各有各的故事。
而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連起來,剛好是每個人人生中必將經歷的各個階段。
小妹子婷,是愛情剛剛來臨、情竇初開的時候。
在家,她看似只蝸居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裡,內心卻徜徉於無限的社交網絡裡。
對於家庭裡父母吵架鬧騰的一地雞毛,她總會熱衷於選取當中看似美好的場景,上傳到社交平臺,營造出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
在學校,因為「十動然拒」事件,她成為了學校的檸檬女神。
社交帳號的粉絲砰砰上漲,過來搭訕的少男也不斷增多。
這一眾搭訕的人裡,子婷對學校籃球隊的那個叫Hugo的男生稍稍動了心。
因為在他的社交帳號裡看起來,這完全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陽光少男。
當然更主要的是,還是個富二代。
只是兩人交談的時候,子婷感覺對方總是若即若離,她也不想太過主動。
於是好基友給她出了一招,拿備胎引他吃醋,沒想到一拍即成。
作為戀愛新手,子婷在面對最開始的愛情時,總是處心積慮的計算著戀愛中的得失,費盡心思給外界展現出一個完美的狀態。
她需要的愛人,也一定要足夠優秀。
雖然她也並不知道,對方所呈現出來的,是否也是加了濾鏡的模樣?
二妹子欣,自小被古板苛刻的父親所煩擾,又因為是姐妹中間一個的緣故被母親所忽略,早早的離家。
她熱愛攝影,但因為特立獨行的性格,不被這個圈子容納。
即便是有好的工作,很快也被她的倔強搞砸。
於是她只能靠做各種散工維持生活,就這樣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十年。
或是父母的關係,或是過去的經歷,她對愛情不抱任何希望。
男友換的工作快,只走腎不走心,一聽到有人要和自己長久發展,便冷冰冰的甩手走人。
於她而言,愛情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對比兩妹妹,大哥子朗算的上是最踏實穩重的那一個。
他忍耐力極強,對家裡的一地雞毛也是能忍則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戀愛上同樣很穩,和女友是辦公室戀人,交往了整整七年。
只是,即便已經度過了七年之癢,他們依然沒有一個可以安生的家。
公車上的求婚,對於家的許諾,看起來是浪漫。
但殘忍的,是現實。
他們這種平凡家庭出身的年輕人,要在香港有一個家,太難。
這小兩口的預算,30平米的單人間都很難承受,頂多只能買的起被四分五裂的劏房。
所以他們現在只能慢慢的等。
等多存一點錢,又或是等房價能夠神奇的降一點。
在這之前,他們只好跟父母擠在一塊,這樣至少還能省去租房這筆花銷。
好在,這情侶倆還算是比較質樸恩愛。
什麼都節省著用,約會最佳的選擇不是法式餐廳,在江邊同吃一份便當也會覺得開心。
更懂得苦中作樂,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
只是,當結婚的日子越近,他們的壓力就越來越大。
辦婚禮,買房,都迫在眉睫,他們又該如何面對愛情的理想與現實呢?
最後,這家的父母之間,便是愛情磨平消散後了的真實模樣。
兩個人待在一處,卻是說不出的疏遠感。
一個吃著花生看著電視,指使著妻子做這做那。
還要說著自己多辛苦養一個家,而妻子什麼也不用幹的坐享其成,是真正的「蛀米蟲」。
一個沉默不言,渾身都散發著隱忍氣息。
終於,在喧鬧的生日聚餐上,陳母受不了徹底爆發。
她要離婚,遠離這個男人,遠離這逼仄壓抑的環境。
可離婚又豈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香港的離婚冷靜期,長達一年,他們只有分居一年才能申請離婚。
劇中,關於離婚還有一段特別耐人尋味的對話。
陳母在申請公屋的時候,工作人員問,丈夫有什麼不良嗜好。
家暴?抽菸?喝酒?賭博?還是?
都沒有。
那為什麼要離婚?
陳母常吸一口氣,為什麼沒有問題就不能離婚呢?
說實話,她也不知道究竟為什麼要離婚。
她不知道從何時起,看他吃飯,說話,甚至只是站在那都無法忍受,只感覺屋子太擠自己無法呼吸。
她不知道這到底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對方的原因。
或許最開始的時候,兩個人也是有過真心的。
只是在長久狹窄的環境,在做不完的家務裡,在無盡的抱怨聲中,在相互的不理解裡...
這段關係,逐漸變得令人窒息。
可以看到,TVB這次終於不再大力宣揚「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的家庭氣氛。
反而在第一集裡,就直接用「我要離婚」打破表面的和諧。
之後的劇情,更是現實無比的一地雞毛。
原生家庭的深重影響,房屋壓力之下的感情眾生相,都在這部劇裡展現的淋漓盡致。
港式蝸居的愛情故事,模樣不盡相同。
追求現實的,完全抗拒的,充滿挑戰的,分崩離析的...
每一段都很十分真實,仿佛就發生在我們的生活周圍,發生在自己和朋友身上。
而更真實貼地的,是愛情故事背後的環境。
從公屋,劏房,再到膠囊酒店,無一不透露著多數香港人的「上樓」壓力。
這劇一開始,就有個十分荒誕的片段——
當子朗和女友想要開房度過七周年紀念日時,本定好的酒店出了事,而現找又面臨著一個極度尷尬的局面:
需要排隊。
有女友遲到的客人賣了半鐘頭的時間給他們,可還沒實際行動,就被告知時間到了,兩人只能狼狽而返。
回家的路上,女友失落悶氣的抱怨,
自己已經30多歲了,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家,什麼時候才不會過這種到處開房的日子?
這劇情看著荒誕,細品又是藏不住的滿滿心酸。
而劇中這樣的心酸,無處不在。
是陳母每一次在丈夫的叫罵和嘲諷聲中,出去透氣的落寞身影。
是小妹對著父母的爭吵麻木無視,還要對外界裝作幸福美滿的時候。
是子朗和女友在太空艙裡纏綿,浪漫與現實的交織...
當然,這部劇想要呈現的,也不儘是一臉愁苦的模樣。
心酸之餘,幽默有趣的細節並不少。
現實之外,浪漫的氣氛也隨之存在。
生活裡也一樣,並不是只有一種滋味存在。
即便有時會過的艱難苦悶,也別丟了尋找小確幸的樂觀。